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如何处置崇祯皇帝遗体?这一做法可看出大顺的政权很难成功

李自成如何处置崇祯皇帝遗体?这一做法可看出大顺的政权很难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98 更新时间:2024/1/20 23:27:28

崇祯皇帝的个人能力其实比他前面的几个皇帝都要好,但是因为明朝的败局已经是无力回天的事情了,所以崇祯皇帝才会落得一个亡国之君的骂名。自成入主北京城之后,对待崇祯皇帝的遗体的做法,却尽显了他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劣根性,以致于他的大顺政权最后也并没有成功。那么李自成是怎么来处置崇祯皇帝的遗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临危受命,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登上帝位,完全属于是临危受命,因为皇位交到崇祯皇帝手中的时候,大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的状态了。但崇祯皇帝是一个很有志气的男人,在刚接手这个国家的时候,他还很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挽救目前这个情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崇祯皇帝一直以来都非努力。他不像前面几任皇帝一样,整天窝在深宫当中吃喝玩乐,整天脑子里就只想着求仙问道长生不老。崇祯皇帝不同,他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个国家给治理好。早朝的时候,崇祯皇帝听得比谁都认真。处理完朝政之后,崇祯皇帝都还要自己努力做功课。

就是这样一位努力的皇帝,却没有办法挽救这个国家。而且,当时正好还碰到小冰河时代,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难以为继。正好又遇上农民起义,李自成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崇祯皇帝尽管使尽了全部的力气,也没能够战胜李自成。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自成打进北京城,自己被迫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的自尊心很强,他自认为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和一心信任他的百姓,他不愿意死在皇宫当中给大家丢脸,就带着随身伺候的太监跑到了后山。他还叮嘱太监,不要给自己收尸。

崇祯皇帝还提前写好了一封遗书,安排好了所有需要他操心的身后事。然后,他在自己的身上写下了要对李自成说的话。他希望李自成能够放过他的子民们,哪怕把他的身体四分五裂都无所谓,只要不伤害无辜的百姓就好。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真的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如果他早出生一点,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吧。

曝尸城墙,草草下葬

李自成闯进北京城的时候,确实没有在皇宫之中看到崇祯皇帝。在手下的指引下,李自成来到了后山,看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他静静地挂在那里,无悲无喜,仿佛对李自成诉说着什么。

李自成看到崇祯皇帝的第一眼,就感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恨意。他辛苦了这么久,面前的这个人就曾经是他最大的敌人。他原本还想着,打进来之后,一定要活捉了崇祯皇帝,让他跪在自己的面前求饶,然后折磨他。不过这种暴虐的想法,都随着崇祯皇帝的死亡而破产。他的死,就像在宣告,你可以赢我,但你永远没办法战胜我。

气急败坏的李自成,决定对崇祯皇帝的尸体动手。他身边也有人劝阻过这种行为,没有必要在别人死后还如此斤斤计较。但当时的李自成听不进去,他一心只想着要羞辱崇祯皇帝,哪怕只是尸体也好。

于是第二天,崇祯皇帝和皇后的尸体,就被悬挂在了京城的城墙之上。来来往往的人,抬起头一眼就能看到,李自成用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做法,来满足他自己战胜明朝皇帝的虚荣心。

但过路的人,只会对李自成的做法感到厌恶。李自成如此恶心,不顾颜面,做出这样有辱斯的事情,实在令人不齿。于是李自成不仅没有羞辱到已经消失的崇祯皇帝,反而还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污点。

大顺政权,无法成功

我们从李自成处置崇祯皇帝尸体的这个做法中,也能看出,他的大顺政权必然不可能成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自成的格局太小了。一般来讲,新的政权建立之后,统治者都会装模作样,尊敬前朝的人,就是为了给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

很明显,李自成没有这种觉悟。他只顾着抒发自己的一时之气,完全没有一个统治者该有的政治思想。他的大顺政权,目前根基还不稳定,还需要他去笼络前朝的大臣。可是李自成的做法,基本上就断了前朝旧臣和他合作的可能性。毕竟文人都是有风骨的,他们看到李自成如此折辱他们曾经的君王,还会跟这个人有来往吗?

而且,李自成最看重的民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崇祯皇帝是得民心的皇帝,可他如此做派,只会让老百姓对他更加厌恶。

结语

阶级局限性,真的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李自成身上属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让他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生活,以致于最后丢掉了他的大顺政权。

而他对崇祯皇帝尸体的做法,也暴露了他自己的人品。心胸狭隘,锱铢必较,这样的人终究是无法成大事的。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手下最聪明的智囊,早早地看透朱元璋,离开朝堂后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身边的五个谋士,朱元璋的三大成功秘诀,朱元璋有几个智囊

    刘伯温但是不管建国之前刘伯温立下多少功劳,朱元璋对刘伯温又是如何的信任,建国以后他同样也没能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从刘伯温的结局就可以看出,他不是真正的聪明人,因为智者从来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他真的聪明一定可以逃过朱元璋的魔爪。然而与刘伯温同一时期的朱升,同样也是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士之一,最

  • 徽柔在相亲宴上对曹评一见钟情,赵祯却棒打鸳鸯,当众给李玮赐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祯为什么强迫徽柔嫁给李玮,李玮喜欢徽柔吗,孤城闭李玮怎么折磨徽柔的

    长大以后的徽柔,面临的第一条感情线终于来了,在最新预告中,苗娘子让董秋和给徽柔好好打扮,要出席一个重要的场合。徽柔在梳妆打扮时,还挑逗董秋和,问她什么时候出宫嫁人。董秋和笑了问徽柔是不是看厌了自己陪在她身边,所有的宫女都是一样,到了适婚的年纪都会被送出宫去,与一个好男子相守一生。还告诉徽柔,以后她也

  • 秦桧虽然遗臭万年,但他对中华民族有一个贡献,10个岳飞无法相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北宋时期虽然经济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但是军事实力却有点弱,经常被邻国骚扰边境,特别是金国,发动了靖康之变,不仅让宋朝割地赔款,还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无数的妃子和宫女,之后赵构坐上了皇帝,他就是南宋的开国皇帝,这时候有一名著名的将领岳飞,带领着岳家军和金国对抗。岳飞率领岳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

  • 明朝曾经有权有势的两个大臣,一个步步高升,一个流落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名声显赫的大臣,明朝大臣排名一览表,明朝最有权力的大臣

    明世宗死了之后,由于徐阶凭借自己的资质高,一人作主下了诏书,从此威名大振。徐阶的作法激怒了自认为在朝堂权位也很高的高拱,经过此事件,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又加深了。由于对徐阶有着很大的意件,所以高拱故意到处造谣,联名要求惩治他。接着,又一事件让他们的矛盾再次暴发。徐阶的老乡进行年满审核时,由于被高拱卡壳,

  • 元朝退守草原为何一直打不赢复国战?最后沦落到分裂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战争一览表,元朝战争频繁的原因,元朝结束了怎样的分裂局面

    公元1388年也速迭儿弑杀了北元的天元帝后称汗,废除了“大元”国号,也不再使用帝号、庙号、谥号,此时的北元可以说是灭亡了,在这之后蒙古与明朝的战争就不能称为复国战了。元顺帝逃出大都后又在位两年,于1370年死于应昌,随后他的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也就是元昭宗。元昭宗在位的十八年里一直想要中兴元朝,反

  • 绣春刀何在?历史上的锦衣卫经历沈炼武功不精,但仍宁折不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锦衣卫历任指挥使沈炼,锦衣卫沈炼头像,锦衣卫沈炼所在的时代

    同名同姓同官职就是时间不一样的沈炼最近热播剧《锦衣之下》,男主陆绎任职锦衣卫经历,说到这个官职,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任过,谁呢?《绣春刀》的男主沈炼。当然电影《绣春刀》仅是借了沈炼的名字。历史上沈炼活跃于正德、嘉靖年间,他被历史铭记是因为他反对奸臣严嵩,被严嵩诬陷杀害,被明清士人尊称为“越中

  • 朱棣攻进南京之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先做了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当年没有称帝吗,朱棣何时称帝,朱棣攻破南京后什么时候称帝

    燕军进城后,皇宫中就燃起了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道下落,朱棣派人搜寻,最终,在灰烬中,找到几具烧焦了的尸体,全部面目全非,根本无法分辨,有人说,那是皇后和太子的尸体,建文帝下落不明。当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建文帝葬身火海,已经被烧死了,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从皇宫中的地道逃走,然后隐居当和尚了。

  • 正史和兵书证明,最早的坦克部队出现在明朝,他们是被谁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军队重装甲步兵,假如明朝有坦克,明朝最强坦克部队

    之所以说明军这支部队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部队,我们可以拿一本正史和两本兵书来做证据,被打得不敢南下牧马的蒙古骑兵也可以作证:这支名为“车营”的坦克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咱们今天说的这本正史叫做《明史》,两本兵书都是戚继光写的,一本叫做《纪效新书》,另一本叫做《练兵纪实》,这两本兵书在清朝都曾被严格管控:如

  • 朱祁镇在瓦剌刀下镇定自若还是惊慌失措?文武官员为什么急着脱掉所有的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鸟:朱祁镇是舍不得大小老婆跟他一起死,跟是否仁德没有关系,他杀于谦并弄死亲弟弟的时候,可是一点都不含糊。至于为王振喊冤的,那就不值得一辩了,看那些人的发言记录就知道,他们不但喜欢王振,还喜欢魏忠贤和刘瑾,这没有什么奇怪,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零件儿齐全的。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郑成功以明朝臣子自居,建立明郑后,为何不拥立明朝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郑成功家族,郑成功是明朝的官吗,郑成功跟明朝有什么关系

    顾城老先生的《南明史》堪称历史著作的典范,书中对郑成功的评价我觉得很深刻度,“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只能是一个中性略带贬义的评价吧,郑成功的地盘都是自己血拼下的,肯定要优先考虑自家势力的存亡兴衰。郑成功在隆武帝遇难后,一直不愿意奉永历帝朱由榔为正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