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开:战国晚期头号奸臣,先后陷害两位盖世名将,导致赵国灭亡

郭开:战国晚期头号奸臣,先后陷害两位盖世名将,导致赵国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3/12/21 11:10:04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郭开可谓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人,说他出名倒不是因为他对赵国的局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在他的势力下,多位赵国将领惨遭毒手,而赵国的灭亡也与郭开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var1]

打压老将廉颇

说起廉颇,大家对他的印象最多的还是与蔺相如的相爱相杀,廉颇这个人虽然有些个人的英雄主义脾气,但也为人正直善良,否则蔺相如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他。

性格耿直的廉颇对郭开骄奢淫逸、大肆铺张的生活非常不满,每次在外攻杀战守后廉颇就要在赵王面前参上郭开一本,希望郭开能谨言慎行、忠于赵国。

相比于武将廉颇的仗义执言,郭开这类小人的通病就是阴奉阳违,表面上答应的痛痛快快,以后必将安分守己,对上将军的话谨记于心,背地里却打起了杀人于无形的小算盘。

[var1]

赵国旧主赵丹驾崩后,赵偃新王当立,郭开凭借自己与赵偃的鱼水之欢之情,在赵偃面前肆意打压廉颇,说廉颇年岁已大,早已不能征战沙场了,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年轻力量。

就这样还在前线奋力厮杀的廉颇被一张谕旨剥夺兵权,无奈之下廉颇只得逃亡魏国。在魏国的廉颇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廉颇心想自己一生磊落做人,为赵国出生入死自己却落个如此下场,心中十分不悦。

不过在廉颇走后,赵国境地也没好到哪里去,因面临军中缺少大将的境地,赵国在与秦国的对峙中接连败下阵来。

[var1]

无奈之下赵悼襄王又派遣使者来探望廉颇,美其名曰慰问国家老臣,实际却是在打探廉颇的个人情况,廉颇看见赵国的使者远道而来,心中觉得赵偃还是重视自己的,为了显示自己宝刀未老,廉颇特地设宴款待。

在宴席之上饮酒吃饭十分豪迈,更是披上自己的甲胄说自己要斩杀秦军,不过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害怕廉颇回来与自己争宠的郭开此时却在暗地里又动着手脚。

此时的郭开想到了一个阴损的方法,花重金贿赂了外出的使者,让他在向赵王汇报时不要实话照说,就这样从廉颇住处回国的使者在回禀赵王时说,廉颇将军气色甚佳,饭量也还可以,只不过就是上厕所的数量频多。

[var1]

听闻此话的赵王心中便觉得廉颇可能是真的老了,便打消了邀请廉颇回国的计划,而这一举动也间接地造成了赵国日后的覆灭。

李牧的惨死

如果说对廉颇的打压尚且不足以说明郭开的恶毒,那么16年后,差不多和廉颇同等岁数的郭开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拥有宽厚的内心,反而越老越奸,对后起之秀不说尽心培养倒也罢了,仍旧拿出10多年前的一套做派打压朝中忠臣势力。

这次的受害者变成了名将李牧。不过站在后世的角度看来,郭开虽然人品德行不好,但也是个有脾气秉性的人,纵观在他从政生涯中,所对付的全是彪悍的权臣,从来不挑软柿子捏,倒也不得不说他也有点男子气概。

[var1]

说起李牧我们不得不说在战国时期,匈奴在中原大地上的烧杀抢掠让众多名将束手无策,但李牧镇守雁门关以来,匈奴却未曾再多踏进我国领土半步,就连秦朝的王翦在与李牧的直接对话中也是接连败下阵来。

由此可见在战场上攻无不胜的李牧却死在动动嘴皮的郭开手里,也让人不得不佩服郭开的手段。

而郭开的手段仅仅是在赵王面前拿着假造的证据,诬陷李牧有反叛的倾向,而在权势滔天的郭开面前,李牧浑身是嘴也洗不清自己身上的冤屈,最后不但老老实实的交出兵符,更是为郭开的升官发财之路搭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var1]

压垮赵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廉颇的远走和李牧的惨死只不过是郭开实现自己所谓人生道路的一个小插曲,年岁渐长的郭开此时的野心愈加膨胀,他早已不满足私下与秦国勾搭连环的小恩小惠,厚颜无耻的他企图在自己人生暮年实现自己仕途的再攀爬。

在秦国王翦和杨端和的连番夹击中,郭开跟自己那个不学无术的弟子,同时也是赵国皇帝赵迁语重心长连哄带吓得说到,秦军势力之大难以阻挡,为了全城百姓和您的安危,我建议咱们举兵归降,落得个安稳自在何乐不为。

只不过在当朝大臣的尽力阻拦下,郭开的这一狼子野心才未能实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郭开此时在暗中秘密同秦国使臣联络,不仅把赵国城防布置和军队驻守草图偷偷泄露,更是向秦王嬴政大献殷勤。

[var1]

说赵国早已是强弩之末,此刻您只需要在外加紧攻势,我在赵迁的耳边再多吹吹耳旁风,到时候别说蔺相如拿走的那块和氏璧,就连整个赵国都是您掌中之物。

听闻此言的嬴政龙心大悦,当即调转3万精兵强将,兵临邯郸城下夜以继日在城门前叫骂。此时赵国城内早已乱成一锅粥,要将没将要兵没兵的赵迁早已被吓得六神无主。

眼见着秦国又要发动攻势,赵国的城池危在旦夕,赵迁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在郭开的哄骗下大开城门,迎接秦兵入城,至此之后战果七雄再不见赵国的声影。

[var1]

平心而论,郭开的一生在功利的角度讲是成功的,在仕途上他扫清了廉颇、李牧等一众阻碍他前进的绊脚石,实现了他所谓理想的成功和财富的收获。

只不过在他暴富和成功的背后,是整个赵国人民被压榨欺侮的悲伤,是廉颇、李牧等爱国名将人生的不幸,郭开个人的成功更是整个赵国王朝的失败。

然而人在做天在看,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正当春风得意的郭开从破落的赵国向自己的新主家秦国搬运财物时,一伙身份不明的强盗在路上将郭开的不义之财洗劫一空,顺道捎走了郭开的颈上人头,也算是为赵国的百姓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吧。

更多文章

  • 《山海经》中到底有什么?使纪晓岚要下令销毁它,专家们讲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纪晓岚为什么下令销毁山海经,纪晓岚为啥要毁掉山海经,纪晓岚销毁过山海经吗

    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文化向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对于文化也格外的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百家思想的争鸣,呈现出一片文化繁荣的景象。到了秦始皇统治时期,法家文化占据主要地位,儒家文化反而受到压迫甚至毁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对于文化的态度不一,但共同点都是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古代的文化竞

  • 桂陵之战时,庞涓已被齐国生擒,孙膑为何不杀他?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膑与庞涓下场,孙膑打败庞涓后去了哪里,庞涓在桂陵失败的主要原因

    说到鬼谷子,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位身怀旷世绝学、智慧超群、精通百家学问的智者,他的徒弟众多,并且都取得一定的建树,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他的两个得意弟子孙膑和庞涓。在桂陵之战时,庞涓已被齐国生擒,但孙膑为何不杀他呢?孙膑与庞涓本来是同窗,都是鬼谷子坐下的弟子,但孙膑的才能高出庞涓一筹,让本来应该有

  • 为行刺他先阉割了自己,后世对他的评价远超荆轲,但结局令人泪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荆轲为什么没有行刺成功,行刺之人为何选择荆轲,荆轲在行刺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var1]·对比荆轲他才是真正的侠肝义胆荆轲,恐怕是我国文化里最有名、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正面英雄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时,很多人再次翻开课本,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怀疑和疑问。[var1]荆轲原本最擅长的是写诗和做赋,之前也没听说他有过

  • 为何我们多数人对古代的战争印象都源自春秋?那时人是傻?还是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对古代战争的认识,古代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古代人怎么看待战争

    [var1]·春秋时期的战争如果把战国时期的诸侯比做狂喝滥赌的市井流氓,那么春秋时期的诸侯,就是一个个翩翩君子。我们当我们耻笑宋襄公非要等敌军渡过河,摆好阵,再迎敌作战时,很多人不知道,这在当时是很受尊重的,也是当时战争中大家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var1]基于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的限制,春秋时的领主

  • “渑池之会”的后续如何?赵国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国楚国秦国渑池之会,渑池是在秦国还是赵国,渑池之会的故事

    [var1] 只是,这赵惠文王还是忌惮秦国的,知道这秦国不是好惹的,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也一直不敢去,最后,只好找到了自己信赖的大臣蔺相如一同前往。这一次的会面可谓是“险象迭生”,还要斗智斗勇。 [var1] 席间,这秦王想着压一压这赵王,显示一下自己的威严,于是便对这赵王说:"寡人窃闻赵

  •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我不是这个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稹夫妻百事哀,元稹经典佳句,贫贱夫妻百事哀释义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不是一句俗语吗?怎么会是诗句呢?还是一句情诗?它的确是一句情诗。其实这句诗是和白居易齐名的一个诗人元稹写的,并称为“元白”。那之所以把他们两个人一起并列,抛开成就和地位来看,风格差不多,都是写情诗的高手。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很多人听过,但可能不知道作者是他

  • 两宋军事上的孱弱,为何总要和唐朝扯上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和宋朝军事实力,两宋为什么能存在300多年,唐朝和宋朝谁的军事力量大

    由此可见,两宋三百年并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存在。相反,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两宋甚至要超越盛唐时期。可即便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两宋在军事上,却一直十分孱弱。终两宋三百年的历史中,宋朝一直都在独自面对,来自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所带来的强大压力。而因为宋朝失去了对燕云地区控制,更是使得游牧民族的

  • 李世民说过:“嫡子死,立嫡孙,”那为何没有把皇位传给嫡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对待嫡子和庶子的态度,李世民为何独宠嫡子,李世民嫡子庶子待遇不同

    朱元璋就是遵循“嫡子死,立嫡孙,”这句话的典型例子。朱元璋的嫡长子是朱标,朱标从小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在朱元璋登基以后,也立马把朱标册封为皇太子,正式确定了朱标接班人的地位,并让朱标参与朝政,得到锻炼,但可惜朱标早死。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直接把朱标的嫡长子朱允文册封为皇太孙,随后继承皇位,跳过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能再次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为什么不行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能崛起,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什么缓不过来

    安史之乱前,唐朝已经发展了一百三十多年,经济文化极度繁荣,为何八年战乱就令两个甲子的努力付诸东流?要说清这个问题,必须要论述一下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使大唐从极度繁荣转入每况愈下的状态。安史之乱前,唐朝威服四海,万国来朝,中央治下突厥、回纥、沙陀、契丹、吐谷【yu】浑等各族和平相处、安居乐业,各藩

  • 李白到底姓什么?他为何每次做官结局都那么惨?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白是哪里人,李白最好诗十首,李白几时入宫做官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者:唐代李白这是李白在得到皇帝召见时挥毫之作,其兴奋程度仿佛一个孩子。当然这首诗里面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一定的阶级歧视,但在古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