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贵妃肥,朱元璋鞋拔子脸?我们怕是对古人的长相存在很大的误解

杨贵妃肥,朱元璋鞋拔子脸?我们怕是对古人的长相存在很大的误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4/1/21 9:16:24

杨玉环和朱元璋的相貌都被丑化过。

杨玉环之肥美

唐朝任何史料都没有正面描述过杨玉环的外貌,唯一可知的是唐朝的审美为“细长洁白”,这一结论出自唐朝权臣李德裕的《柳氏旧闻》中,其言唐玄宗给太子选妃,要求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细长”就是高高瘦瘦,既然是唐玄宗定下的标准,那他怎么可能会喜欢矮矮胖胖的女性?百姓又怎么会反其道而行?

而且杨玉环是会跳舞的,当然你会说胖女孩也可以跳舞,但胖女孩去跳舞后如果还胖,那不是胖,只是壮,是肌肉问题,不再是脂肪问题,再加上杨玉环会的舞蹈是霓裳羽衣曲和胡旋舞,这两种舞蹈前者是柔美闲雅的,后者是灵动雀跃的,身材胖胖的女孩跳起来,在观感上就是不如“细长洁白”的人好看,怎能让唐玄宗一见钟情?

对杨玉环的外貌最有发言权的,是李白杜甫,因为李白是确切见过杨贵妃的,杜甫是非常有可能见过杨贵妃的,那么他们对杨贵妃的描写如何?李白有《清平调》三首,不过遗憾的是,李白写任何美人,要么这美人其实指的是他自己,即典型的“闺怨诗”,因此美得很模糊,要么就是杨贵妃这种,就算见过,出于习惯也不正面描述。

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杜甫的《丽人行》,杜甫的《丽人行》写的是杨贵妃的姐妹出行的场面,她们的长相和外貌如何?就是一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所以就是都不胖,而且杨氏姐妹总和唐玄宗眉来眼去,可推理出,杨玉环也不胖。

至于到底为什么杨玉环会变胖,则在于杨玉环去世以后,开始流传的美人图,其中又以周昉的美人图最为有名,而且他又喜欢画杨贵妃,同时他又喜欢不管画谁,只有大小区分,没有胖瘦之别,无论是谁都很胖,然后他的画流传又最广最多,所以人人都以为杨贵妃是胖的,唐朝是以胖为美的。

后来北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一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被人精简成为“环肥燕瘦”,五代人和宋人修《新唐书》和《旧唐书》,明明没有直接的五官描写,但很喜欢用“资质丰艳”,这里的“丰”本应该是“非常多”“特别多”的意思,形容杨玉环极其之美,却被人理解为“丰满”。

本来就有文人对杨玉环又有“妖妃祸国”论调,就把这种误会直接定死,南宋魏了翁写《临江仙约李彭州暨兄弟看荔丹有赋》,一句“人应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直接把她说成了胖子,说成了李白之所以不敢正面描述她,是因为她是个胖子,害怕写出来,别人会笑她胖。只能说杨玉环真的可怜。

朱元璋之丑陋

朱元璋长相造成的纷争,则完全来源于传世的画像中,一共13幅,但其中有11幅画的是他凸额头,凹双颊,麻子点点的怪异鞋拔子脸,另2幅才是他端庄的圆脸俊像(这13张画像,只有一张在故宫博物院,另外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哭兮兮),那么哪一张才是他的真容,朱元璋到底好看还是不好看?

朱元璋是好看的,明朝张瀚直击过真容,得出:“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明朝张萱直击过内务府藏的朱元璋画像,得出:“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皆为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十二黑子也。”可以知道朱元璋是真不丑。

再者那13张画像都是处于不同时期,但有意思的是,经过专家鉴定,2幅正常画像的很明显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而且画的明明不是同一年龄段的朱元璋,却出现了明显的神似,另外不是正常态的画像,无论是服饰、场景、画风都很粗糙,完全不像是宫廷画师画的,说明他们可能连面都没见过,是瞎杜撰出来的朱元璋。

不过有意思的是,朱元璋的相貌被丑化,虽然不是他自己主动的,但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丑化,是经过了官方认可的丑化,什么意思?就是古代对于帝王的长相,都特别青睐“异象”,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重瞳”,还有说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总之越是特殊的人,好像内涵就越丰富,越能说明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当然这也不是朱元璋自己把自己丑化成这样的,据《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明太祖像真伪考》中专家推测,这是朱棣一手造成的,就是朱棣在位期间,编修的《明太祖实录》突然出现了朱元璋长相的变化:“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

总之杨玉环和朱元璋都太有名了,而且一直以来都毁誉参半,杨玉环美得惊人,美到让唐玄宗误国,所以大家一边说她美,又一边抨击她胖;朱元璋也太有名了,大家都不相信这样一个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还是长得奇奇怪该一点比较好,不然凭什么都是人,他是皇帝,而大家在地里挖红薯?就是这些想法,以至于后人误解他们的长相几千年。

更多文章

  •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坚为啥叫普六茹坚,隋朝杨坚个人资料,大野世民李氏

    一会儿汉人改姓,一会儿其它民族改姓,这个时期很混乱,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杨坚的父亲所处的时代是北魏晚期,也就是鲜卑人宇文泰那会子,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魏。宇文泰自己把西魏给取代了,建立了北周。杨坚的父亲杨忠因为帮助宇文泰有功,所以被封了一个上柱国,还赐姓普六茹氏,所以杨坚的父亲其实也可以叫普六茹忠。到了

  • 安史之乱初期,为何安禄山的军队如此强悍?难不成是因为种族天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从哪里开始,安史之乱时安禄山驻守在哪里,安史之乱安禄山简介

    而且在战争的初期,安禄山的军队驶入破竹一路南下,直接攻破洛阳,还攻破潼关,占据了长安,搞的唐玄宗不得不离开长安逃到四川,那么为什么当时安禄山的军队如此强悍呢?难道是因为胡人身体强壮,有种族天赋?其实并不是这样,安禄山军队取得的节节胜利主要来自于唐朝方面出现的重大失误,其中主要是唐玄宗的三个失误导致的

  • 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墓中发现一名男子,在金堆中枯坐了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孙女墓被人挖了,陕西出土的武则天孙女墓,武则天孙女墓发现一个盗墓贼

    这位公主是历史上著名女皇帝武则天的孙女,也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永泰公李仙蕙。李仙蕙出生于公元684年,史料记载永泰公主李仙蕙长的天姿国色,端庄典雅能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不仅如此李仙蕙还是十分的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随口吟来。当时正在做周王的李显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十分的喜爱。圣历二年(699

  • 112万对阵8万惨败,是东晋太强,还是前秦太弱?详解淝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淝水之战东晋为啥会赢,东晋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东晋的总兵力

    按照史书的记载,前秦苻坚发动南攻东晋之战一共动员了士兵高达112万人,而东晋方面只有8万人(加上桓冲的10万荆州兵,东晋共有18万人左右)。按理来说,前秦拥有十倍不止的兵力优势,用一种幼稚的观念来说:这基本上等于是十个士兵对一个士兵的战争,前秦怎么还把这场战争给打输了呢?战争当然不是这么打的,百万大

  • 是谁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不是李世民,更不是李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败给了李建成,玄武门李建成

    于是他告诉老皇帝,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听后大怒,召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第二天一早对质。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东宫、齐王府到老皇帝的太极宫,玄武门是必经之路,而且控制了玄武门就相当于控制皇宫的咽喉。李建成认为从东宫到玄武门只有咫尺之遥,而且玄武门的守将是自己人,不可能会出什么乱子。然而他

  • 柏壁之战,李世民大败刘武周,收获一名玄武门之变关键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打刘武周双方兵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全部过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都杀了哪些人

    大家可能对刘武周这号人物不太熟悉,但是提及他手下的猛将尉迟敬德,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来他还收降了宋金刚部,并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宋金刚。武德二年,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连破榆次、平遥、介州等地,直捣太原城,刘武周的目标是拿下太原,以太原为根据地,统一天下。李渊派李仲文、姜宝谊救援太原却被刘武周打得大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如何保命,李世民如何善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毫不知情的李元吉与李建成向玄武门赶来,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是他们的死期,当他们来到玄武门内中了埋伏,惨遭杀害。事后,李世民深刻地意识到逆取不好顺治,所以他把善后工作视为重中之重。李渊如何保命?当一个政权被推翻以后,新生政权的内部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便走到了拐点,他们不再是战友,而是瓜分胜利果实的对

  • 唐朝达官显贵的“三大享受”:新罗婢、昆仑奴、菩萨蛮,有何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唐朝时著名的昆仑奴,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分别指什么

    这些外国商人带来的商品中,有犀牛角、象牙、玳瑁、沉香,但他们知道,唐朝人最喜欢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奴婢”,这是唐朝的政治环境决定的,当时《唐律》里专门有《奴婢制度》,将奴婢看作是一种物品,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常常将他们用来生产工具、打仗、奴役、赠礼或者狎玩,更可以随意买卖。唐朝统治阶级因此生出一股风气

  • 如何评价才女上官婉儿?冰清玉洁与无耻风流,一个矛盾的可怜女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上官婉儿的情感史,历史对上官婉儿评价,如何评价上官婉儿的功过是非

    唐人将上官婉儿(唐昭容)与之相比,倒不能说是吹捧讨好,尽管上官婉儿在李显复辟以后权势复重,不乏阿谀奉承她的清客文人。但上官婉儿有才不可否认,《全唐诗》收录了她三十二首诗词,摘录有: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一》然而,上官婉儿并不是因才情而荣宠后宫

  • 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两字,武则天看到后很生气,直接以谋反罪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为何因为青娥俩字杀了宰相,太子承乾谋反和武则天有关系吗,唐朝武则天年间著名的大臣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了,武则天成了太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但李显有意要摆脱武则天的控制,这对于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武则天来说自然是不能容忍的。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把李显这个皇帝给废除了,堂堂一个皇帝说废就废,可见当时武则天的权力之大。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徐敬业不服武则天,就在扬州以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