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书记载越王勾践曾为吴王尝粪?有这么一回事,但和你想的不一样

史书记载越王勾践曾为吴王尝粪?有这么一回事,但和你想的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8 更新时间:2024/1/23 16:33:31

说法的出处

最早提到这件事情的是《吴越春秋》,一本专门记载了“吴越”两国史事的古代著作,但主要记载的还是勾践夫差之间的历史,它的内容不多,数万字,总共只有十卷。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记载了勾践在吴国为吴王尝粪的事情。

[var1]

范蠡曰:"臣窃见吴王,真非人也。数言成汤之义,而不行之。愿大王请求问疾,得见,因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言其不死,以廖起日期之既言信后,则大王何忧?"

这件事大致说的是越王勾践到了吴国以后,当时吴国内部发生了究竟要不要杀死勾践的争论。以伍子胥为首的官员都建议夫差杀死勾践,以免遗留祸患,但是吴王比较犹豫没有同意。此外,越王勾践还派出大臣种到吴国去贿赂大臣太宰嚭(pi),在后者的帮助下,吴王放弃了继续攻打越国的打算。

作为条件越王需要到吴国去当人质,越王到了吴国以后形势依然很危险,因为当时伍子胥还在不断的建议吴王杀了勾践。

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反,祸转成福。故夏为汤所诛,殷为周所灭。今大王既囚越君而不行诛,臣谓大王惑之深也。得无夏殷之患乎?——《吴越春秋》

所以当时勾践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时恰好吴王生病,一直拖了三个月都不见好。跟随勾践到吴国到人质的范蠡就给越王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让他为吴王尝粪,然后欺骗吴王说他身体无恙,以此麻痹吴王,使他放松对越王的警惕。

[var1]

越王明日谓太宰嚭曰:"囚臣欲一见问疾。"太宰嚭即入言于吴王,王召而见之。适遇吴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恶以出,逢户中。越王因拜:"请尝大王之溲,以决吉凶。"即以手取其便与恶而尝之……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其恶味苦且楚酸。是味也,应春夏之气。臣以是知之。"吴王大悦,曰:"仁人也。"乃赦越王得离其石室,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吴越春秋》

按照《吴越春秋》的记载,勾践最终通过这种屈辱性的方式赢得了吴王夫差的好感,放弃了对他的防备之心。正因如此,勾践才得以在吴国安然度过三年的时间,最终平安返回越国。

其它史书记载关于勾践为吴王尝粪这件事,其它的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包括像《国语》中也仅仅只是一笔带过的记载“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并没有对勾践在吴国的具体细节做过多的记载。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记载这件事,就连那本吴越地方志《越绝书》中更是只有简单的一句: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

那《吴越春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它是东汉时代赵晔创作的一本关于春秋时代吴越历史的史书,主要还是记载了吴越争霸时发生一些事情,历史跨度不长,属于杂史类别,可信度不是很高,因为没有其它史书可以作为佐证。

[var1]

所以至于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其实无法证明,但是从当时勾践面临的形势来看,他并非没有可能会做这样的事情,毕竟当时的越国被吴国击败,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为了换取吴国的好感,越王只能屈辱性的到吴国去当人质,向吴王夫差下跪称臣,还要把自己的王后送给夫差当小嫔妃。

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那么也有理由相信,勾践为了麻痹吴王,使他放松对自己的防备,勾践并非没有理由做出这种金人之举。从而换取自己的安全,毕竟当时在吴国内有一个伍子胥一直在建议吴王杀死勾践,因此《吴越春秋》的记载更像是对《史记》的一种补充。

不过在此之前由于没有其它史书资料可以作为佐证,其实大概率来看多有可能是赵晔的伪作。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当时勾践确实面临一种巨大的压力,其实也可以把《吴越春秋》的记载看作是勾践在吴国所遭遇的一种有趣想象,虽然缺乏真实性,但是确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性值得借鉴。

更多文章

  • 为何反秦义军要把楚怀王尊为天下共主,而不是周天子的后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怀王怎么被骗到秦国,楚怀王和秦国的关系,楚怀王

    为什么是他呢?因为他实力强,手下十几万部众。并且,陈胜当时不仅自己创业了,他还支持自己的部将武臣和魏国贵族魏咎也创业了。武臣得到陈胜的支持,攻掠赵地,在赵地建国称王,自称为赵王;[var1]魏咎得到陈胜的支持,在魏地称王。另外,武臣还有一个部将叫韩广,他在武臣支持下,安抚燕地,结果就成了燕王。昔日关

  •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只因为齐国做了两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为什么五国要伐齐,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说,因为它是新仇旧恨爆发的结果。五国伐齐之前的故事齐国和燕国之间[var1]五国伐齐既是一种战略遏止,又是燕国为了一雪前耻从而发动的战争。燕国和齐国同是东方紧邻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少不了摩擦。燕王易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燕王哙,他的相国是子之,这个子之和苏

  • 马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歼灭魏国10万大军?得利于孙膑用兵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陵之战齐军是如何进入魏地的,马陵之战后的魏国实力,马陵之战齐国胜利的原因

    [var1]马陵之战背景《史记》: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虽然魏国在“桂陵之战”中吃了败仗,但并未元气大伤,魏惠王把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跟各诸侯国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准备与秦国决战。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驱使12个小诸侯国,带甲36万朝见周天子,秦

  • 秦国发家史,了解一下这个养马的是如何成为一方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为什么要养马,秦国是怎样从养马起家的,秦国是怎么发家的

    今天就来简单说一说秦国的崛起之路。第一阶段:从平王东迁到秦穆公时期秦国人的祖先原先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周孝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就把秦邑赏赐给了他们。于是,秦成为这些人的族称,但这他们建国还为时尚早。[var1]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

  • 揭秘:除了秦国,还有哪些诸侯也想统一天下?它们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为什么要灭诸侯,秦国为什么能进诸侯之列,历史上秦国如何统一

    关于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来阐述吧,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最后这些国家为什么又失败了。[var1]①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统一天下?随着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进入白热化时代,周王室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尽管说周王室早已经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有一个名号挂在那里,只要周王室存在一天,那它依然是

  • 正确还是错误,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该收!该占的便宜就得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上党,上党之战赵国可能赢吗,赵国该不该争夺上党

    而平原君赵胜认为应该接受,白送的17座城市为什么不要?于是赵王就接受了上党,这一下子就触发了长平之战,所以就有观点认为,但是赵王的决定过于草率,没有认真分析,最终给自己埋下祸端,那么赵王究竟该不该接受上党呢?[var1]我认为应该。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

  • 长平之战中,齐国为何不愿借粮给赵国?一文读懂齐国人的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赵国为啥不借粮食,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长平之战后齐国和赵国谁强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资治通鉴》[var1]其实当时齐国之所以不借粮给赵国,

  • 当“马其顿方阵”遇上秦国军队,双方之间有何优势?多方面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箭阵vs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能打败秦国吗,马其顿与秦国的关系

    不然秦始皇也是一个足以让西方人倾倒的伟大君主了,那么如果当时强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中国的话,会和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碰撞出什么精彩的火花呢?其实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亚历山大东征”是奔着中国来的,也有理由怀疑征服中国是否在亚历山大的规划之内。当然了,这并不能够阻拦我们拿它来做一个比较。[var1]时间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那么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下篇》[var1]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没有像爷爷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专修

  • 合纵连横的意义在哪里?读懂“合纵连横”,就读懂了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研究,战国合纵连横讲解,战国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合纵的成功短暂遏制了秦国的扩张,那么连横的出现让各诸侯再也无力对抗秦国,从春秋时代开始,漫长的兼并战争打下来,幸存下来的六国已然失去把周王室取而代之的可能,留给他们的选择无非是“抗秦”或“事秦”而已。而“合纵连横”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愈发鲜明的时代潮流,换言之,读懂了合纵连横,我们就能读懂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