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只因为齐国做了两件事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只因为齐国做了两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3:08

关于为什么五国要伐齐,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说,因为它是新仇旧恨爆发的结果。

五国伐齐之前的故事

齐国和燕国之间

[var1]

五国伐齐既是一种战略遏止,又是燕国为了一雪前耻从而发动的战争。燕国和齐国同是东方紧邻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少不了摩擦。燕王易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燕王哙,他的相国是子之,这个子之和苏秦是亲家,所以在苏秦的劝说下,燕王哙对子之很是信任。

继位两年后直接把君位禅让给了子之。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欲得燕权。苏代使于齐而还,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对曰:“不能。”王曰:“何故?”对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资治通鉴》

子之执政三年以后,国内发生了叛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燕王长子)准备推翻子之的统治,当时齐国的君主是齐宣王,他看到燕国内部混乱,觉得有机可乘,便决定插手燕国内政。他当时派出使者到燕国去找到太子平说:

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

[var1]

也就是说他愿意出兵帮助太子平消灭子之,当时太子平急于要消灭子之,所以答应了齐宣王的建议。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此举却是引狼入室,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先是太子平得到齐宣王的承诺后,就派出将军市被去攻打子之,但是这个市被却临阵倒戈。

双方之间互相攻打,闹起了内讧。齐宣王看到机会来临之后,就命令将军匡章帅兵十万前去帮助太子平,名义上是这么说,但是齐宣王打的却是浑水摸鱼的注意,准备借此机会灭亡燕国。战争进行的很顺利,匡章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燕国士兵压根就不想打仗,所以连城都懒得守了,放任齐军进入。

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资治通鉴》

因此齐宣王很快就攻进了燕国都城,完全占领了燕国。但当时匡章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约束好自己的部下,导致自己的部下在燕国内部烧杀劫掠,拘捕了很多老百姓,抢走了很多燕国财物,即“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这引起了燕国人的强烈不满。

[var1]

于是燕国人联合起来反抗齐国,而赵、韩、秦、楚不愿看到齐国占有燕国之后实力变得强大,就向齐国施加政治压力,由于匡章犯下的严重错误,导致齐国在燕国这场内乱中错失了灭亡燕国的最佳机会,这为以后乐毅伐齐埋下了祸端。

太子平继位为燕昭王,面对出尔反尔的齐宣王,便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资治通鉴》

于是招贤纳士,决心让燕国强大起来,这时候乐毅进入燕国,被燕昭王拜为亚卿。

这是齐国和燕国之间的旧恨。

五国伐齐的原因

齐秦争霸的角逐齐宣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继位为齐湣王,就是那位后来和秦昭襄王一起称东帝的君王。齐湣王时代正是秦齐争霸的白热化时期,虽然秦昭襄王继位以后,秦国的内政基本上被宣太后和魏冉把持。但好在这两位并没有做出有害于秦国的事情。

在宣太后时代,秦国已经夺取了巴蜀之地,后又攻灭义渠,由此让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把精力放在东面,当时秦国的战略目标是拉拢实力较为强大的楚国作为盟友,但实际上却落入了秦国的连横之计。

[var1]

当时齐楚两国是盟友关系,秦国为了瓦解齐楚之间的政治关系,派张仪前去说服了楚王和齐国断交,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资治通鉴》)”。

结果楚王的这个举动让齐湣王非常不满,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韩魏一起攻打楚国。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资治通鉴》

实际上当时秦国并不是真的要把楚国当成盟友,只不过是为了瓦解东方六国的合纵之约。所以当秦国一看到齐国和韩魏联合在一起之后,立马又转而去联合韩魏,转身就把楚国给抛弃了。因为当时韩魏两国都和秦国接壤,假如这两国和齐国联合在一起,那么秦国在正面战场上就面临着来自三国的军事压力。

而且北方还有一个正在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了遏止齐国,秦国立马和韩魏搞好关系,还一起出兵去攻打楚国。(心疼楚国三秒)

秦王、魏王、韩太子婴会于临晋,韩太子至咸阳而归;秦复与魏蒲阪……秦庶长奂会韩、魏、齐兵伐楚,败其师于重丘,杀其将唐昧;遂取重丘——《资治通鉴》

[var1]

后来还把楚怀王骗到秦国软禁起来,要求楚国割地换君王。楚国人当时挺为难的,因为他们的太子被当成人质囚禁在齐国,假如秦齐两国联合起来搞楚国的话,那这时候的楚国可以说面临着灭顶之灾。但是这时候的齐湣王在经过分析以后,决定不能让秦国占到便宜,因此就把楚太子放了回去。

还借着这个政治事件联合其它诸侯国攻打秦国,迫使秦国求和。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资治通鉴》

而这时候的齐国日渐崛起,专门和秦国作对。当时除了赵国在搞“胡服骑射”改革迅速变强以外,还有一个国家宋国也在快速崛起,宋康王时代,宋国“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可以说四处扩张拉仇恨。

齐国肯定不能坐视宋国的崛起,于是出兵出兵攻打宋国,并顺利的灭亡了后者。这个时候的齐国威势达到了巅峰,齐湣王在心态上也开始出现一些野心膨胀,“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var1]

但他攻灭宋国的行为招来燕国的极度不满,而且当时齐国在灭亡宋国以后,威势滔天,其它诸侯国也不愿意看到齐国的崛起。燕国当然更加不愿看到齐国的强大,如此一来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保持呢?

所以当时燕昭王就决心去攻打齐国,但是凭它自身的实力无法正面和齐国对抗,在乐毅的建议下,燕国开始游说联合其它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

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资治通鉴》

因此在这样一种秦齐争霸的背景下,以及齐国和燕国之间的世仇,最终酿造了“五国伐齐”事件。但是其它国家在击败齐国之后都最终退兵而去,并没有继续深入攻打齐国,可能他们认为凭这一场战争无法动摇齐国的根本。

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var1]

但战争的结果显然是让人大跌眼镜的,齐湣王在和五国联军作战失败后,乐毅继续派兵攻打齐国,而齐国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被燕军长驱直入,连下七十二城,最后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孤城,几乎等同于亡国了。

而齐湣王也在逃亡途中被杀,最后还是在田单的策划下,以火牛阵击败围困的燕军,并成功复国,夺回被占领的城池。但经过这么一折腾,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歼灭魏国10万大军?得利于孙膑用兵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陵之战齐军是如何进入魏地的,马陵之战后的魏国实力,马陵之战齐国胜利的原因

    [var1]马陵之战背景《史记》: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虽然魏国在“桂陵之战”中吃了败仗,但并未元气大伤,魏惠王把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跟各诸侯国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准备与秦国决战。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驱使12个小诸侯国,带甲36万朝见周天子,秦

  • 秦国发家史,了解一下这个养马的是如何成为一方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为什么要养马,秦国是怎样从养马起家的,秦国是怎么发家的

    今天就来简单说一说秦国的崛起之路。第一阶段:从平王东迁到秦穆公时期秦国人的祖先原先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周孝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就把秦邑赏赐给了他们。于是,秦成为这些人的族称,但这他们建国还为时尚早。[var1]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

  • 揭秘:除了秦国,还有哪些诸侯也想统一天下?它们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为什么要灭诸侯,秦国为什么能进诸侯之列,历史上秦国如何统一

    关于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来阐述吧,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最后这些国家为什么又失败了。[var1]①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统一天下?随着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进入白热化时代,周王室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尽管说周王室早已经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有一个名号挂在那里,只要周王室存在一天,那它依然是

  • 正确还是错误,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该收!该占的便宜就得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上党,上党之战赵国可能赢吗,赵国该不该争夺上党

    而平原君赵胜认为应该接受,白送的17座城市为什么不要?于是赵王就接受了上党,这一下子就触发了长平之战,所以就有观点认为,但是赵王的决定过于草率,没有认真分析,最终给自己埋下祸端,那么赵王究竟该不该接受上党呢?[var1]我认为应该。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

  • 长平之战中,齐国为何不愿借粮给赵国?一文读懂齐国人的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赵国为啥不借粮食,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长平之战后齐国和赵国谁强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资治通鉴》[var1]其实当时齐国之所以不借粮给赵国,

  • 当“马其顿方阵”遇上秦国军队,双方之间有何优势?多方面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箭阵vs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能打败秦国吗,马其顿与秦国的关系

    不然秦始皇也是一个足以让西方人倾倒的伟大君主了,那么如果当时强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中国的话,会和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碰撞出什么精彩的火花呢?其实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亚历山大东征”是奔着中国来的,也有理由怀疑征服中国是否在亚历山大的规划之内。当然了,这并不能够阻拦我们拿它来做一个比较。[var1]时间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那么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下篇》[var1]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没有像爷爷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专修

  • 合纵连横的意义在哪里?读懂“合纵连横”,就读懂了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研究,战国合纵连横讲解,战国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合纵的成功短暂遏制了秦国的扩张,那么连横的出现让各诸侯再也无力对抗秦国,从春秋时代开始,漫长的兼并战争打下来,幸存下来的六国已然失去把周王室取而代之的可能,留给他们的选择无非是“抗秦”或“事秦”而已。而“合纵连横”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愈发鲜明的时代潮流,换言之,读懂了合纵连横,我们就能读懂战国

  • 秦齐争霸:秦昭襄王拉着齐湣王称帝的目的是什么?看战国政治角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场称帝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秀,因为它并不具备实质意义,秦齐称帝是没用的,不要说称帝,称天皇都没用。因为还有一个周天子在那里呢,虽然是个摆设,但好歹还是天下共主,就像儿子和父母关系不好,但名义上、血缘上还是各个诸侯的父母吧。所以这就牵扯到当时秦齐争霸的一个时代背景。[var1]秦齐为什么要称帝——

  • 田氏代齐:田氏抢走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什么不改国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田氏如何篡夺齐国,田氏与姜子牙什么关系,田氏怎样占领齐国

    [var1]姜子牙本来是东海人,很有抱负,也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此时的商纣王根本不在乎他,姜子牙在商朝没有发展空间,他想去周国碰碰运气。但是周文王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后来姜子牙在周文王常常路过的地方垂钓,而且还不放鱼饵,他不是钓鱼,他想钓周文王。周文王见到姜子牙以后,经过一番交谈,瞬间变得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