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曾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他曾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41 更新时间:2024/2/14 7:23:44

为什么朱棣明明是篡位,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这是因为他确实是位好皇帝,明朝在他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永乐盛世”。这就好比朝代更替的时候,一开始前朝百姓都不服,可在后朝皇帝的仁政之下,大家也就慢慢归顺了。

为什么建文帝明明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就是因为他不肯接纳忠臣好的建议。

比如当初卓敬建议,让他将朱棣迁至南昌,这样就算朱棣将来有异心,也便于控制。可是建文帝最终没有采纳,卓敬最后更是被朱棣诛灭三族。

又比如当初齐泰、徐辉祖提议,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扣押下来当人质,这样就算朱棣有异心,他也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建文帝还是没听进去,反而听了黄子澄的话,将朱棣三个儿子全部放回北平,还企图以此感化朱棣。

再比如听到耿炳文战败后,建文帝马上派李景隆去取代耿炳文。此时吏部侍郎练子宁发现李景隆并无实才,而且有通敌之嫌,于是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建文帝依然没有采纳。结果就是,李景隆与谷王打开了金川门,共同迎接朱棣进了南京城。

就是因为建文帝屡次听不进劝谏,才一次次给了朱棣机会,将自己逼上绝路。而这些忠臣被朱棣逮捕后,几乎都不得善终。黄子澄、齐泰都被诛灭九族,卓敬被诛三族,只有徐辉祖由于是朱棣的小舅子,才保住一命,不过也被罢了官。

那么这位曾经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的练子宁,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练子宁早年与金幼孜同学,所以二人关系非常好,练子宁当时就说过:“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无相负也。”后来这句话应验了吗?

其实朱棣登基后,对于建文旧臣,还是采取招降为主的。除了黄子澄、齐泰必须死以外(因为当初朱棣宣称他们是“奸臣”,要“清君侧”才起兵的,所以他必须处死二人有个交代),朱棣对于方孝孺、卓敬、练子宁等人都是采取招降为主。

只不过方孝孺和卓敬宁死不屈,才会一个被诛灭十族,一个被诛灭三族。而练子宁的好友金幼孜,则是和解缙杨士奇等人一同选择归顺朱棣。金幼孜归顺朱棣以后,也的确受到了重用。正如练子宁当初说的一样,金幼孜果然成为永乐朝的良臣。

那么练子宁呢?

洪武十七年,练子宁乡试中举,之后他又通过会试,更是在殿试上表现不俗,被朱元璋钦定为榜眼,从而入仕,授翰林修撰。不过练子宁很快就得到朱元璋提拔,升为副都御史,又任过工部侍郎。

建文帝登基后,练子宁改任吏部侍郎,深得重用。所以当他发现李景隆有通敌之嫌时,才会以死相谏,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吏部做事,就有替朝廷排除奸臣的职责。

当建文帝不采纳他的建议时,练子宁又说:“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臣备员执法,不能为朝廷除卖国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无赦臣!”就是说如果不杀李景隆,那么就请杀了他,这就是真正的以死相谏。不过建文帝还是不理。

朱棣登基之后,将练子宁绑上朝,练子宁当场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朱棣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其舌头割去。接着朱棣解释说,自己这是在效仿周公辅成王,没想到练子宁用手蘸着口中的血,然后在地上写下:“成王安在!”

结果再一次惹怒朱棣,朱棣下令“磔死”。所谓“磔”者,就是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不仅如此,朱棣还下令诛杀练氏族人,最终练子宁家乡四百多户人惨遭诛杀,仅有幼孙练珍一人被人偷偷救出,才不至于让练氏一族被杀绝。

最终果然如练子宁说的那样,他自己成为了建文朝的忠臣。弘光初年,练子宁被追赠为太保、都御史,谥号“忠贞”。

更多文章

  • 郭英助建文帝伐燕,朱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选择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什么不杀郭英,郭英救了朱棣,朱棣杀建文了吗

    就是说在鄱阳湖大战中,郭英曾身受重伤,然而他没有选择退缩,最终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后来郭英又跟随徐达、常遇春四处征战,还曾建议常遇春夜袭王保保,结果大获成功。郭英无疑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朱元璋称帝后,他又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从而被封为武定侯。而朱元璋晚年清算功臣的时候,郭英也幸免于难。那么朱元璋为何没

  • 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诛杀李善长胡惟庸,胡惟庸与李善长,朱元璋怎么处死胡惟庸

    就是说上万人受连坐而死,唯独当年极力推荐胡惟庸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放过。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说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但朱元璋仍然没有追究,足以证明他对李善长的信任。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李善长呢?一、李善长有本事“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明李善长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他还通

  • 朱元璋来孙被告谋反,查明后证实其无辜,为何他仍然撞墙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一个月之后,便被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朱檀前往山东兖州就藩。然而洪武二十二年,年仅二十岁的朱檀就英年早逝了。他去世以后,独子朱肇辉承袭鲁王爵位。朱肇辉去世后,其子朱泰堪又承袭了爵位。朱泰堪死后,其子朱阳铸又承袭了爵位,因此朱阳铸为朱元璋的玄孙。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

  • 朱棣侄儿毒害嫡母,陷害兄长,为何朱棣却让他承袭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叔侄皇位之争,朱棣的皇后在朱棣多少岁时死的,朱棣抢侄子的皇位说明了什么

    其一,“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说明朱济熿从小性格就凶狠暴戾,连其父朱棡都不喜欢他。其二,“济熿与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爋动邪诡相比,不为太祖所爱。”当初朱元璋召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的世子,以及庶子中年纪较长者进京读书。可是晋王三子朱济熿、燕王次子朱高煦、周王次子朱有爋三人因品性问题,均不受

  • 安徽凤阳:一个本有机会成为明朝都城的地方,为何被朱元璋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安徽凤阳哪的,明朝时凤阳是现在的哪里,凤阳在明朝属于什么样的存在

    在明朝之前,定都应天的政权大都是身处整个中国分裂时期,如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同意中国的政权定都在这里,故而明初大臣和朱元璋都认为应天缺少作为都城的霸气。不久之后,明军北上,相继占领原北宋都城开封和元大都北京,建都在何处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程,然而意见却非常难多:支持建都开封的认为,开封地处中

  • 明朝第一场国考:有外国人考中,但最后放弃官职直接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参加科举有多少人,明朝科举如何授官,明朝的科举怎么考

    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个人写过这种事,在《万历野获篇》就有一篇文章是介绍了当时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因为在此之前国家还没有完全收复,所以直到建国第四年,也就是1371年的时候,才搞了第一场考试。那时候是刚刚平定下来,所以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需要人才来帮助他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多找一些人才,所以

  • 宋代古装美男我只服这13位!帅得很有古典感,个个龙章凤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十大惊艳古装美男,让人一眼惊艳的古装美男,最帅气的古装美男

    想也是如此,毕竟宋朝的手工业发达得很,可是比唐朝盛世还要富有诶。而如今也有不少良心剧还原了宋朝时期人们的服饰打扮,生活面貌。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宋朝时期各种各样的男子的风华!一、陈晓由于最近《梦华录》的热播,陈晓一时间风头无两。未播前便引发讨论,开播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虽说后来有些争议,但其实若不

  • 三国时期的克制骑兵战术:诸葛亮的战术一直到明朝都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怎么战胜骑兵,诸葛亮使用的三个兵种,三国诸葛亮输出战法

    一,诸葛亮克制骑兵的战术我们知道,魏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北方原野的战斗中这往往是吴蜀军队的噩梦。缺乏强大骑兵部队的刘备集团,难以,“士卒所凭,以阻突骑之冲突”(《读通鉴论》卷10)。可以大大减杀曹魏骑兵的威力,充分发挥兵精器利、擅长山地作战的刘蜀步兵的长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

  • 如果他不被人害死,明朝还能再活300年,此人想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历史上宁死不屈的人,明朝历史上逃过一劫的人,明朝时期死得最惨的人

    如果有幸遇到了一位“好”皇帝,这个帝国就繁荣昌盛了。如果遇到一位“坏”皇帝,这个帝国就会国破家亡。所以,作为网络时代的现代人,绝对不要相信什么千古一帝的鬼话。无论是秦汉,还是唐宋元明清,他们只要是帝制时代,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唯一所不同的是,明朝离我们很近,我们对明朝的历史知道的多一点而已。很多不懂明

  • 盘点对明朝影响最大的五个人,既有名相,也有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抗金名将韩宇飞,明朝100名将排名,明朝最厉害的十大将领

    张居正,他出身寒门,天资聪颖,胸怀济世之才,历经官场数二十年,终成大器。万历朝任内阁首辅,主政十年间:推行考成法,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推行一条鞭法,革新税赋,梳理财政,百姓为之欢颜,国库充盈,可支10年有余。拯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他敢于改革,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