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这是说一个厉害的父亲严教自己的儿子,儿子长大自然也会成才。但是,凡事无绝对,在历史长河中也曾出现过很多“虎父皆犬子”的现象。一个名门望族真能做到“一门二帅”的,并将祖宗基业完好传承下来的,那也是屈指可数。
甚至,还有很多的败家二代仰仗着自己老子位高权重或者腰缠万贯而胡作非为,这类人通常被贬称为“纨绔子弟”。时至今日亦是如此,就像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坑爹”一样,老子厉害儿混蛋。这就让现在的很多人称,不求虎父无犬子,但求安稳不被拖,这也已经成为很多位高权重的“虎父们”的期望。
很多不成器的二代都是被父母溺爱过头,而下面要讲的张之洞之子亦是如此,张之洞63岁才得来这个“大宝贝”,可以说这家伙是其所有孩子中最小的。张之洞已过花甲,有了小儿必然万分宠爱,在张之洞到了如此年龄,还能喜得贵子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但在欢喜之后烦恼也随之而来,毕竟身为人父不能不为自己孩子的未来考虑,常言道:父母爱其子,则必为之计深远。
张之洞位高权重必然不例外,张之洞为孩子取名张仁蠡,从字义上来看就对其寄予厚重的期望。
此外,张之洞也知道自己已到花甲才有这个孩子不可能陪伴这个孩子多久,所以必须得给他某一个好的未来,既然自己不能陪伴他长大,也不能亲身教导,肯定会担心他长大不学好。
也别说,这个张之洞还真是怕啥来啥。张之洞在自己不多的时间里,专门为儿子撰写了一本书也就是后世盛名的《诫子书》,他希望即使自己不在了,也要让这本书来陪伴孩子长大成人,教导他让其成长国之栋梁。
但令张之洞不敢想象的是,他计之深远但仍没能教育好这个张仁蠡。在张仁蠡9岁时,张之洞逝世,不能再教育自己的儿子了,9岁的张仁蠡心智未开并没有继承张之洞良好的基础。
于是,没了爹的张仁蠡也没人管了,很快就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在当时所有的恶习他无所不沾,得亏他出身名门,要不还真不够他败家的呢。
后来,张仁蠡长大开始与一些街溜子整天瞎混,沾染上了鸦片,鸦片可是非常昂贵的,对于这个张仁蠡并不能负担得起。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其兄张仁乐给他带来了一个“机会”。
要说张仁蠡的兄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自身利益干了很多卖国求荣的事,但他却比这个张仁蠡滑头的多,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与背景成功地爬上了高层。
张仁乐在他们那个圈子里一直策划这一件事,他看到自己的老弟整天无所事事,于是,他就用自己的关系为张仁蠡谋了一个武汉市长的位置。
就这样,张仁蠡很容易地就当上了武汉的市长,开始了他的腐败之路,在张仁蠡掌控实权后,制定了诸多政策,其根本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全心全意为了钱,运用各种手段压榨老百姓来换取大烟钱,可以说,这个张仁蠡就是个无恶不作的衣冠禽兽。
但好景不长,张仁蠡没干多久武汉市长就被杨揆给替换了,杨揆掌权后开始大肆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张仁蠡,张仁蠡的路走绝了没办法只能选择跑路了。
张仁蠡几经反转逃到了天津,靠着自己是名臣之后以及自己老哥的关系,优化了大笔钱疏通路子,抓住个机会又当上了天津市长。这个张仁蠡再次掌权又开始了老路子大肆敛财,甚至他为了更方便自己敛财又直接兼任了财政部长。
天津是个肥地,张仁蠡掌控实权可谓老鼠进米仓,为所欲为。张仁蠡变本加厉滥用职权疯狂敛财,而且还勾结外部势力进行卖国交易,倒卖重要情报等等,所做之事伤天害理,真是辱没了名臣张之洞的颜面。
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最终,这个张仁蠡也为自己所做的恶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45年小日本投降后,张仁蠡因罪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改判为死刑并于1951年伏法。倘若张之洞在天有灵的话,知道自己抱有厚望的小儿子竟然成了这副德行,是否会后悔生了这个逆子?
本文参考资料:《清末》,《张之洞传》,《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张仁蠡,张之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