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只因为嘉靖皇帝的这个做法,明朝一落千丈,万历更是发扬光大

只因为嘉靖皇帝的这个做法,明朝一落千丈,万历更是发扬光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4/1/22 23:18:42

明武宗是个天生的大玩家,他继位以后就立马开始享受皇帝带来的乐趣,在宫中导演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让太监宫女们玩起了角色扮演。受宠的太监刘瑾还给他营造了一个名叫“豹房”的秘密基地。

这个“豹房”里面有乐坊、美女、野兽可谓应有尽有,让明武宗玩的很开心,但是明武宗觉得不太满足,于是又伙同一群太监到皇宫外面寻花问柳,看到美女就占为己有,可以说做皇帝做到明武宗这种份上也算不枉此生了。

但这些对明武宗这个大玩家来说都是小意思,正德十二年蒙古王子进犯边境,明武宗听到这个消息很开心,很激动,很兴奋,于是立马来了一个御驾亲征,文官们竭力反对,明武宗很生气,就不让他们跟着去,可以说很傲娇了。

江西宁王叛乱,明武宗很开心,摩拳擦掌的又上阵准备大杀四方,结果王阳明却先把叛乱平定了。这让明武宗很伤心,后来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由自己亲手抓回来,当然了,这位大玩家亲征的途中也不忘来一把罗曼蒂克,先是和宠妃刘娘娘在路上卿卿我我,后来又驾临青楼妓院。

可以说,再没有比他会玩的皇帝了。嘉靖和自己的这位堂哥比起来显然要差不少,他除了学到像明武宗一样不爱上朝,后来也就成天没事练练仙丹,幻想自己得道成仙罢了。

但是玩归玩,这两位皇帝始终把最高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诸如刘瑾、严嵩这些专权朝政的人,两位皇帝也是翻手之间就把他们轻轻松松给拿下,尤其是嘉靖年间,严嵩专权长达20年,最后却被嘉靖不费吹灰之力,一纸诏书就给灭掉。

明朝时皇权达到了巅峰,尤其在嘉靖一朝得到了彻底的巩固,他干了几件大事,以至于让明朝皇帝的权力已经俨然蜕变为一种君主至上的极权主义,换言之,明朝皇帝真正意义上缔造了一种一言九鼎,不容反抗的君主极权主义。

实际上,我们已经不能把这种权力构建视为君权至上的加强,而是在君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极权主义,而这一点在万历朝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那么嘉靖皇帝干了些什么事,以至于让明朝皇帝的权力得以如此强悍呢?

大礼议事件

明武宗虽然是个大玩家,却没有留下自己的种子,所以嘉靖皇帝是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承皇位,他继位以后坚持要给自己的生父母追封尊号,由此揭开了长达三年有余的关于嘉靖皇帝应该“继统”还是“继嗣”的争论。

由于明武宗死的仓促,因此直接诏命嘉靖继承皇位,但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官群体为了皇位的正统性,要求嘉靖皇帝与其生父母脱离子嗣关系,转而以“继嗣”的名义使嘉靖与明武宗堂兄弟的关系变成亲兄弟,这么一来,明孝宗就成了嘉靖皇帝名义上的父母,而他原本的生父母却反而变成了他的叔母。

嘉靖皇帝不愿意,双方因此在应该“继统”还是“继嗣”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其焦点在于如果以“继统”的名义,那么嘉靖就不必和自己的生父母脱离子嗣关系,继而就能追封尊号;如果是以“继嗣”的名义,那么嘉靖对自己生父母的追封就变成了“皇叔皇母”。

应该说,“继嗣”虽然是出于皇位的正统性,但也打乱了人伦道德,故嘉靖皇帝不愿意,甚至还以退位相逼,但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群体不愿妥协。因此,这一关于“礼制”的争论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君臣博弈的权力斗争上来。

这场博弈最终在嘉靖三年达到了高潮,嘉靖皇帝诏谕礼部为其生父母追封,此举遭到杨廷和带领的两百多位大臣阻扰,这群大臣在文华殿外长跪不起,大哭不止,试图仿效明宪宗时群臣逼其妥协的先例使嘉靖妥协。

嘉靖命令群臣退去,但这些大臣不愿意,依然大哭不止,嘉靖很生气,命令锦衣卫抓了一部人,但这些大臣依旧不愿散去,继而又逮捕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四品以上八十四人停职问罪。

最后处理下来,四品以上停俸,五品以下廷杖,打死十六人,君臣博弈最终以皇权胜出,故此以后,嘉靖皇帝独断专行,无人可以阻止,君权至上失去制衡,转而裂变为一种极权主义。

废除外戚世袭

明朝没有受到外戚干政的困扰,主要得益于嘉靖皇帝废除了外戚世袭的制度,因此后期嘉靖皇帝虽不临朝,但却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

通过这两件事,嘉靖得以把君权牢牢的掌控在手里,加上对宦官管控有力,禁止司礼监干预奏章,因此虽不上朝,但依然牢牢掌控着君权,而这些很多程度上又得到了内阁首辅张璁(cong)的帮助。

嘉靖一朝,君权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转而向着君主极权主义裂变,如果说嘉靖一朝是君主至上的巅峰,那么到了万历一朝时,君权至上的权力制度已经完成了向君主极权主义的转变。

明神宗万历皇帝继位后,前十年由于万历年幼而重用张居正,因而使得君权暂时出现了被抑制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更加刺激万历皇帝渴望牢牢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野心。

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明史》

应该说,张居正担任顾命大臣的十年很大程度上让万历皇帝意识到把权力掌控在皇帝手中的重要性,而这也成为后来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重要原因。万历皇帝必须通过清算曾经深受重用的张居正来树立皇权的威信,以便让天下人意识到群臣不过是皇帝的工具,他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不需要的时候则可以弃置一旁。

“国本之争”让万历皇帝疲于和群臣博弈,双方互不相让,大量官员被免职、廷杖,看起来君主极权主义似乎在群臣的施压之下渐渐难以为继,但万历皇帝显然找到了另外一个拖延的办法,那就是用“怠政”来报复群臣。

由此,显现出君权至上向君主极权主义转变以后登峰造极的一面。

因“国本之争”而满腹怨恨的万历皇帝从万历十七年开始不再召见朝臣,由此拉开了他三十年不上朝的序幕,把自己关在内廷中寻欢作乐的万历皇帝对军政事务采取不议、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策略。

由此导致明王朝官僚体系运作几乎陷入停滞,新升迁的大臣竟然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值班大臣每天无所事事,只能看太阳影子来打发时间,万历后期更是官员空缺严重。

而最要命的是整个明帝国一切大小事务都需要由皇帝来决策,其他人根本没有这个权力,而万历皇帝又不愿意放权给内阁或宦官,因此可以说直接导致明朝的发展出现三十年的空白。

而这正是君主极权主义的完美展现,整个帝国都仰仗君主的一言一行来发展,在万历一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整个明王朝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而辽东的后金却越发壮大,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由此使明朝此后饱受辽东之乱。

《明史·神宗》评价说“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可见明王朝虽然达到了古代君主集权的巅峰,但是万历皇帝把权力束之高阁的做法也为整个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后期的天、崇祯尽管尝试补救,但都已经无法挽救这个行将崩灭的腐朽帝国。

一个王朝覆灭的因素有很多,但明朝近乎极权主义的君权显然是其诱因之一,正是所谓的“身怀利器,反受其伤”。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干了哪些事?是伟大的征服者还是魔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生活单一,文化根基薄弱,直到13世纪才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另一方面蒙古人又不时兴种地,唯一的产业就是养马和打猎,所以很多生活物资自己又不能造,基本上就是靠抢。基因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蒙古人的强大,抱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原则,盘踞在中原王朝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硬是

  • 此人自称是李自成后人,还拿出族谱来证明,甚至还说了出玉玺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后人简历,李自成祖传玉玺图片,李自成真实记录

    中国古代的皇帝坐拥佳丽三千,妃子和皇后所生下来的孩子算是多得了,一般来说一个皇帝最少也得有十多个孩子吧。而成吉思汗更是了不起,有专家研究表明,如今每200个人就有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要是想要认祖归宗的吧,成吉思汗也是够累的。现在也有一个人,这个人自称是李自成的后代。自从大清在中原站稳脚跟之日开始,

  • 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经不起考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说一句话,“友谊的小船儿说翻就翻了”,虽然是句玩笑,但有时候在面对一些利益的时候,确实能够反应出人性的本质出来,从古至今均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故事的始末《古今谭概》是明朝著名小说家

  • 大臣衣服破了,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为何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刘伯温,朱元璋重用刘伯温吗,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帮助

    结果这封书信被朱元璋的大臣杨宪截获,于是朱元璋就让杨宪去审问张昶,到底怎么回事,一查之下,发现张昶有二心,他整天思念元朝,还说什么“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张昶还在书信的背面写了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原来张昶还想着要恢复元朝,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把他杀了。那这和张勋习惯穿破洞的旧衣服有什

  •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颠覆历史,专家:满清篡改明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史书典籍来考证历史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史料所载很有可能是虚假的,这种虚假有可能是无意的也有可能是故意的,目的就是为了“抹黑”,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就拿《明史》来说,名义上所载为明朝历史,实则是在清军入关后才开始编写的,按照常理来推断,清朝必然不可能原原本本

  •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权力大?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太师和丞相,宋朝皇帝谁做过开封府尹,宋朝太傅和太尉谁官职大

    太师太师属于商朝时期就有的官职,它是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到了周代时,三公的职权主要是负责在周天子尚还年幼的时候,辅佐天子一起处理朝政,即所谓: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此外说明一下,这个三公的称呼一直在变,汉朝时的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到了魏晋时期又变成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了解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朱棣有没有修南京故宫

    “人不狠,站不稳。”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并不是非常的适用。但是,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如果想要成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下得去手,狠得下去心。而在历史上,因为心狠而最终得以成功的人在少数。尤其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下得去狠心,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但正所谓,物极必反。狠心虽然有用,可是如果太过于心狠,就很容

  • 朱高炽才当了一年皇帝,为啥能名垂青史?因为解决了“四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高炽是一位好皇帝吗,为什么朱高炽只当了1年的皇帝,朱高炽对皇帝的贡献

    话说,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儿子,其在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朱高炽作为大明朝承前启后的人物,在后世也一直享有不错的名声,大家只要是聊到他,都会下意识感觉他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算是一位不错的明君。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朱高炽是个明君,但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关于历史上朱

  •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斗成一锅粥,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和苏轼司马光谁官大,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是好朋友吗,苏轼 王安石 司马光

    不过对于很多历史“小白”或者对宋史不太了解的朋友来说,这么多名人在一起打打闹闹,好像关系还不是那么融洽,简直让人看得头大,他们这些人之间到底谁更早出现,当时的地位怎么样?彼此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图片:北宋朝廷的官员们剧照一、前辈范仲淹和欧阳修1、范仲淹是老大哥北宋中期最早出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 中国古代为何都是北方统一南方,而南方很难统一北方?除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中国统一的原因,古代人为什么统一天下,古代国家都是怎么统一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凡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战争,从来都是从北方向南方统一,从南方向北方统一的政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只有一次,那就是明朝。为什么我国古代时总是北方统一南方呢?图片:发起战争剧照其一、北方几千年来作为政权的核心,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都远强于南方地区。政治方面:纵观中国历史,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