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皇帝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因为没有照顾到万历皇帝这一点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因为没有照顾到万历皇帝这一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26 更新时间:2024/1/22 19:31:28

万历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10岁,张居正通过和太监冯保联合,顺利推翻了高拱,成为内阁首辅。

由此,张居正开始了他堪称黄金十年的改革,皇帝年幼,张居正大权在手,加上又和司礼监太监冯保关系搞的不错。

所以才能够风风火火的搞他的变法。

多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张居正的名声和威望,但是却让小皇帝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

在张居正晚年岁月,他的权威达到了顶点,成为整个朝廷的中流砥柱。

或许当时的人们甚至怀疑,整个大明朝可以没有皇帝,但是却不能没有张居正。

而万历这位没有执政经验的皇帝则似乎陷入了边缘化的处境,他对张居正的言听计从和尊敬,使得张居正的名声和威望盖过了皇帝的威严。

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勋戚文武之臣多与往还,通姻好。七具衣冠报谒,列于士大夫——《明史·张居正传》

显然,张居正陷入了“功高震主”的危险处境中。

随着万历皇帝年岁增长,对于张居正他也日渐感到不满。毕竟没有任何一位皇帝愿意大臣的名声盖过自己,即使他能力再出众。

因此这就像是一个悖论,张居正越是能力出众,万历皇帝反而越是厌烦他。

再加上张居正对皇帝私生活的过分干预,显然已经违背了君臣之礼,颇有一种插手皇帝家务的嫌疑,而这些也成为万历反感张居正的一个原因。

乾清小珰孙海、客用等导上游戏,皆爱幸。慈圣使保捕海、用,杖而逐之。居正复条其党罪恶,请斥逐,而令司礼及诸内侍自陈,上裁去留。因劝帝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赉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帝迫于太后,不得已,皆报可,而心颇嗛保、居正矣——《明史·张居正传》

可见,张居正的权威和干预让万历皇帝又怕又恨。

对皇帝私生活和喜好的过分干预,让张居正的身份产生了可怕的错位,一个臣子俨然快要变成皇帝的父亲,这无疑是张居正犯的大错。

当年宋哲宗年幼时,朝政被司马光和高太后把持。

这位年幼的小皇帝就被排除在政事之外,大臣们汇报政事的时候都是面对着高太后,背对着小皇帝,所以宋哲宗只能看到这些大臣的背影和屁股,可谓是毫无人臣礼。

这成为宋哲宗亲政后排挤守旧派的重要原因,后来宋哲宗回忆说:

宣仁登仙,上亲政,数与臣僚论昔垂帘事,曰:“朕只见臀背。”鲁公顷道之——《铁围山从谈》

而张居正显然也是犯下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万历皇帝对他心生不满。

而来自于母亲李太后对张居正的信任以及对自己的严厉,这些都促使万历对张居正是又敬又怕,以至于当时万历皇帝从来不称呼张居正的名字。

而是称他为“张先生”,足见当时万历皇帝被李太后和张居正压抑过重的现象。

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拥护提抱有力,小捍格,即以闻慈圣。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明史·张居正传》

总之,由于张居正凌越了“人臣礼”这条界限。

这些都成为万历皇帝对他的信任改变为厌恶,再加上张居正迟迟不肯把权力还给万历,直到自己病逝,万历皇帝才开始亲政。

这些无疑都触动了皇帝那根敏感的神经。

所以张居正病逝不久,万历皇帝就暗中命令人弹劾冯保和张居正,而万历皇帝也就顺理成章的打击了张居正培养起来的势力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威信。

这位皇帝正是打算消除张居正的影响力,树立起皇帝的权威。

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左右亦浸言保过恶,而四维门人御史李植极论徐爵与保挟诈通奸诸罪。帝执保禁中,逮爵诏狱。谪保奉御居南京,尽籍其家金银珠宝巨万计。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明史·张居正传》

所以,也就不难怪万历要抄他的家了。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更多文章

  • 只因为嘉靖皇帝的这个做法,明朝一落千丈,万历更是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靖与万历关系,嘉靖皇帝权术为什么那么厉害,明代嘉靖万历时期

    明武宗是个天生的大玩家,他继位以后就立马开始享受皇帝带来的乐趣,在宫中导演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让太监宫女们玩起了角色扮演。受宠的太监刘瑾还给他营造了一个名叫“豹房”的秘密基地。这个“豹房”里面有乐坊、美女、野兽可谓应有尽有,让明武宗玩的很开心,但是明武宗觉得不太满足,于是又伙同一群太监到皇宫外面寻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干了哪些事?是伟大的征服者还是魔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生活单一,文化根基薄弱,直到13世纪才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另一方面蒙古人又不时兴种地,唯一的产业就是养马和打猎,所以很多生活物资自己又不能造,基本上就是靠抢。基因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蒙古人的强大,抱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原则,盘踞在中原王朝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硬是

  • 此人自称是李自成后人,还拿出族谱来证明,甚至还说了出玉玺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后人简历,李自成祖传玉玺图片,李自成真实记录

    中国古代的皇帝坐拥佳丽三千,妃子和皇后所生下来的孩子算是多得了,一般来说一个皇帝最少也得有十多个孩子吧。而成吉思汗更是了不起,有专家研究表明,如今每200个人就有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要是想要认祖归宗的吧,成吉思汗也是够累的。现在也有一个人,这个人自称是李自成的后代。自从大清在中原站稳脚跟之日开始,

  • 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经不起考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说一句话,“友谊的小船儿说翻就翻了”,虽然是句玩笑,但有时候在面对一些利益的时候,确实能够反应出人性的本质出来,从古至今均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故事的始末《古今谭概》是明朝著名小说家

  • 大臣衣服破了,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为何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刘伯温,朱元璋重用刘伯温吗,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帮助

    结果这封书信被朱元璋的大臣杨宪截获,于是朱元璋就让杨宪去审问张昶,到底怎么回事,一查之下,发现张昶有二心,他整天思念元朝,还说什么“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张昶还在书信的背面写了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原来张昶还想着要恢复元朝,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把他杀了。那这和张勋习惯穿破洞的旧衣服有什

  •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颠覆历史,专家:满清篡改明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史书典籍来考证历史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史料所载很有可能是虚假的,这种虚假有可能是无意的也有可能是故意的,目的就是为了“抹黑”,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就拿《明史》来说,名义上所载为明朝历史,实则是在清军入关后才开始编写的,按照常理来推断,清朝必然不可能原原本本

  •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权力大?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太师和丞相,宋朝皇帝谁做过开封府尹,宋朝太傅和太尉谁官职大

    太师太师属于商朝时期就有的官职,它是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到了周代时,三公的职权主要是负责在周天子尚还年幼的时候,辅佐天子一起处理朝政,即所谓: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此外说明一下,这个三公的称呼一直在变,汉朝时的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到了魏晋时期又变成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了解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朱棣有没有修南京故宫

    “人不狠,站不稳。”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并不是非常的适用。但是,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如果想要成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下得去手,狠得下去心。而在历史上,因为心狠而最终得以成功的人在少数。尤其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下得去狠心,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但正所谓,物极必反。狠心虽然有用,可是如果太过于心狠,就很容

  • 朱高炽才当了一年皇帝,为啥能名垂青史?因为解决了“四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高炽是一位好皇帝吗,为什么朱高炽只当了1年的皇帝,朱高炽对皇帝的贡献

    话说,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儿子,其在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朱高炽作为大明朝承前启后的人物,在后世也一直享有不错的名声,大家只要是聊到他,都会下意识感觉他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算是一位不错的明君。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朱高炽是个明君,但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关于历史上朱

  •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斗成一锅粥,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和苏轼司马光谁官大,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是好朋友吗,苏轼 王安石 司马光

    不过对于很多历史“小白”或者对宋史不太了解的朋友来说,这么多名人在一起打打闹闹,好像关系还不是那么融洽,简直让人看得头大,他们这些人之间到底谁更早出现,当时的地位怎么样?彼此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图片:北宋朝廷的官员们剧照一、前辈范仲淹和欧阳修1、范仲淹是老大哥北宋中期最早出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