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锦衣卫那么厉害,为什么夺门之变中却无所作为?是徒有虚名吗?

锦衣卫那么厉害,为什么夺门之变中却无所作为?是徒有虚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2/6 4:57:58

锦衣卫是情报机构,不会飞檐走壁。

锦衣卫最厉害的不是他们会武功,而是他们的权力。

它属于一个情报机构,既统管皇宫中的侍卫,又负责为皇帝搜集情报,抓犯人和审讯等等事宜,它属于皇帝的私人部队,一般的案子不审,只负责皇帝下达的命令和任务。

它下辖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专门负责锦衣卫内部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而北镇抚司专门负责处理皇帝下达的任务和案子。

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大狱,即诏狱,锦衣卫抓人不必通过三法司,可以自行抓捕和审讯犯人。

而这就是锦衣卫最恐怖的地方,由于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而且也只受制于皇帝。所以,锦衣卫通过手上的权力制造了不少冤案错案。

朱元璋时代一度被废除,朱棣登基以后,为了控制舆论,又再度用锦衣卫。

此外,他还设立了东缉事厂,由受宠的宦官担任头领,后来锦衣卫逐渐没落,沦为了东厂的附庸。总之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和西厂,它的性质都是皇帝控制下的情报特务部门。

除了帮助皇帝收集和刺探皇宫以外的情报,还被赋予了打击大臣的权力。

正好比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西厂提督说的那样“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而在夺门之变中,锦衣卫并没有登场。

一来这时候的皇帝朱祁钰已经病重到不能下床,对外界的消息掌握不够;二来夺门之变发生的很快,锦衣卫没有反应过来。

从朱祁钰命令锦衣卫严密监视被囚禁起来的朱祁镇来看,锦衣卫在明代宗一朝还是受到了重用。

实际上在夺门之变发生之前,还发生了“金刀案”,也是锦衣卫掀起的一场大案。

但夺门之变发生时,从正月朱祁钰病重,再到正月十六夺门之变发生,短短半个月时间。

从密谋再到计划实施,锦衣卫根本来不及反应,加上当时形势多变,于谦和王直等人都决心拥立朱见深为太子。

可见这也像是烟雾弹一样扰乱了锦衣卫的调查,当时还有一种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希望朱祁钰把襄王朱瞻墡的长子册立为太子。

朱祁钰病重,但是又不愿意册立太子,因此导致朝廷外面流言四起,暗流涌动。

除了于谦等人的打算拥立朱见深,精明的石亨在见到病重的朱祁钰后,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他联合徐有贞等人开始谋划他们下一步的未来,而最好和最快的办法无疑就是让明英宗复辟。

因此从正月初朱祁钰病重,再到正月十六发动政变成功,仅仅半个月这伙人就让大明重新换了皇帝。

这其中多亏他们保密得当,毕竟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没有人敢于声张。

当时的几个核心人物石亨、张鞁以及太监曹吉祥还争取到了孙太后的支持,即明英宗的母亲。

总之由于计划得当,保守严密,正月十六这天,石亨、徐有贞等人带着1000多名士兵进入皇城,当时的石亨不仅统领京营士兵,而且还掌管城门钥匙。

所以得以顺利进入皇宫,找到明英宗,拥立他复位。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政变,也说明锦衣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只不过是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鹰犬而已。

锦衣卫并不擅长破案,相反他更擅长的造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易中天为何说明朝皇帝最差劲?因为这几点,导致其名声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易中天说明朝为什么最黑暗,易中天说明朝完整版,历史评价最差的明朝皇帝

    高晓松说明朝无明君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明君肯定有,崇祯也算一个明君嘛,只不过因为自己的能力跟不上,虽然有心振兴国家,但是无力回天。归根结底来说,之所以会造成明代皇帝集体印象很差的原因在于,明朝皇帝确实非常喜欢干一些出格的事情,从明武宗朱厚照开始,明朝皇帝就一个比一个出格。虽然之前发生过“夺门之变”,但

  •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因为没有照顾到万历皇帝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张居正为何不得善终,万历皇帝有没有后悔清算张居正,万历皇帝和张居正谁厉害

    万历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10岁,张居正通过和太监冯保联合,顺利推翻了高拱,成为内阁首辅。由此,张居正开始了他堪称黄金十年的改革,皇帝年幼,张居正大权在手,加上又和司礼监太监冯保关系搞的不错。所以才能够风风火火的搞他的变法。多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张居正的名声和威望,但是却让小皇帝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在张居正

  • 只因为嘉靖皇帝的这个做法,明朝一落千丈,万历更是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靖与万历关系,嘉靖皇帝权术为什么那么厉害,明代嘉靖万历时期

    明武宗是个天生的大玩家,他继位以后就立马开始享受皇帝带来的乐趣,在宫中导演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让太监宫女们玩起了角色扮演。受宠的太监刘瑾还给他营造了一个名叫“豹房”的秘密基地。这个“豹房”里面有乐坊、美女、野兽可谓应有尽有,让明武宗玩的很开心,但是明武宗觉得不太满足,于是又伙同一群太监到皇宫外面寻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干了哪些事?是伟大的征服者还是魔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生活单一,文化根基薄弱,直到13世纪才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另一方面蒙古人又不时兴种地,唯一的产业就是养马和打猎,所以很多生活物资自己又不能造,基本上就是靠抢。基因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蒙古人的强大,抱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原则,盘踞在中原王朝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硬是

  • 此人自称是李自成后人,还拿出族谱来证明,甚至还说了出玉玺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后人简历,李自成祖传玉玺图片,李自成真实记录

    中国古代的皇帝坐拥佳丽三千,妃子和皇后所生下来的孩子算是多得了,一般来说一个皇帝最少也得有十多个孩子吧。而成吉思汗更是了不起,有专家研究表明,如今每200个人就有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要是想要认祖归宗的吧,成吉思汗也是够累的。现在也有一个人,这个人自称是李自成的后代。自从大清在中原站稳脚跟之日开始,

  • 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经不起考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说一句话,“友谊的小船儿说翻就翻了”,虽然是句玩笑,但有时候在面对一些利益的时候,确实能够反应出人性的本质出来,从古至今均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故事的始末《古今谭概》是明朝著名小说家

  • 大臣衣服破了,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为何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刘伯温,朱元璋重用刘伯温吗,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帮助

    结果这封书信被朱元璋的大臣杨宪截获,于是朱元璋就让杨宪去审问张昶,到底怎么回事,一查之下,发现张昶有二心,他整天思念元朝,还说什么“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张昶还在书信的背面写了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原来张昶还想着要恢复元朝,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把他杀了。那这和张勋习惯穿破洞的旧衣服有什

  •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颠覆历史,专家:满清篡改明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史书典籍来考证历史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史料所载很有可能是虚假的,这种虚假有可能是无意的也有可能是故意的,目的就是为了“抹黑”,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就拿《明史》来说,名义上所载为明朝历史,实则是在清军入关后才开始编写的,按照常理来推断,清朝必然不可能原原本本

  •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权力大?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太师和丞相,宋朝皇帝谁做过开封府尹,宋朝太傅和太尉谁官职大

    太师太师属于商朝时期就有的官职,它是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到了周代时,三公的职权主要是负责在周天子尚还年幼的时候,辅佐天子一起处理朝政,即所谓: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此外说明一下,这个三公的称呼一直在变,汉朝时的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到了魏晋时期又变成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了解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朱棣有没有修南京故宫

    “人不狠,站不稳。”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并不是非常的适用。但是,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如果想要成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下得去手,狠得下去心。而在历史上,因为心狠而最终得以成功的人在少数。尤其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下得去狠心,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但正所谓,物极必反。狠心虽然有用,可是如果太过于心狠,就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