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国:一个被遗忘七百余年的王朝发现之旅

西夏国:一个被遗忘七百余年的王朝发现之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79 更新时间:2024/4/24 15:12:44

回到家乡武威县的张澍闲来无事,某日和自己的朋友前往武威莲花山上的清应寺游玩,这座修建于西汉时期的千年古刹一度是河西走廊上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而在莲花山上坐落着七十多座佛道寺庙,一千多间房屋连绵搭建,扩展耸立在海拔1800米的莲花山上,这个地方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交汇融合的中转处。河西走廊是一个苍凉而又厚重的名字,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西走廊同样承载了中国半部历史。

被遗忘的王朝——西夏的发现之旅(上)

张澍和友人在宏大的寺庙群里四处游玩漫步,庄严神圣的佛塔,宝相尊严的佛像群,千年古刹的历史气韵让他们沉醉其中。在流连忘返间,他们的脚步也逐渐深入到寺庙群的深处,抵达某些前人未曾涉足的幽深神秘之地,在那里,张澍见到一个四面都被人用泥砖封堵起来的亭子。

张澍觉得很奇怪,亭子古色古香,建构精美,是休息纳凉的好地方,为何却用泥砖把四面都给封了起来呢?寺里的和尚告诉他,这是一个已经被封了有几百年的亭子,根据传闻,这座亭子是一个被诅咒的不祥之地,生人踏足,必然是要遭遇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何况将它打开呢?张澍还有一个身份是金石学家。

何为金石学家?

就是研究碑石铭文的专家,譬如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这方面的爱好者。碑石,多来自地下,在历史的演变中被厚重的泥土覆盖,天生带有一种让人感到阴冷诡异的气息,简而言之,张澍也是常年和“地下的东西”打交道的人,神鬼之说自然不会令他退缩,强烈的好奇心反而趋势他想要一探究竟。

好奇心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动力,这话是一点不假的。在这种好奇心的趋势下,张澍不顾朋友的劝说,和尚的反对,他苦苦哀求对方,希望能够一探究竟。最后征得后者同意,在埃及金字塔没有被打开之前,同样流传着种种关于“法老的诅咒”此类的传闻,亭子里面是否也如潘多拉之盒一样被封印着一些人类所不了解的不详呢?

谁也不知道,张澍招来许多人手开始了拆解围墙的工作,随着围墙被拆除,里面的景象在几百年来也终于露出面容。没有《水浒传》中那种一股黑气冲出来的奇幻描写,只有一块高大的石碑耸立在亭子中间,而这反而让人感到更加神秘莫测了。石碑呈现半圆形,通体黝黑,周边刻有忍冬花纹,碑面有工整的楷体小字(西夏文)。

张澍凑上前去想要看清那些文字写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发现这些似曾相识的文字自己却一个也不认识,于是他又绕到石碑的后面,发现上面刻有汉字,大体记载了修建寺庙的一些建筑纪实,就内容来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只是表明了这块石碑的前世今生而已(后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夏碑,又名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在这些记载的末尾,最后落款:

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

“天佑民安”,这对张澍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年号,在他的记忆中不曾记得有这样一个年号,于是他开始翻阅书籍,最后在《宋史·夏国下》中发现这样的记载:

六月四日,乾顺殂,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天仪治平四年,天祐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贞观十三年,雍宁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谥曰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子仁孝嗣。

于是,张澍得出结果,这座石碑上的文字乃是西夏文,而且是西夏国第四代皇帝李乾顺年间修建的。由于张澍的这一发现,曾经一度被称之为“天书”的西夏文从此再度重回人们的视线。而张澍也成为西夏王朝被蒙古人灭亡将近六百年以后,第一个重新发现西夏王朝遗迹的人。随后张澍写文章《书西夏天祐民安碑后》,称“此碑自余发之,乃始见于天壤”,此文收录于《养素堂文集》。

但故事发展到这里,张澍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对西夏王朝的研究序幕就是从他这里揭开的,但在并不流行考古的清代,西夏的发现并没有被赋予多么重大的意义,对人们来说似乎只是发现了一块前朝石碑而已,当西夏王朝短暂露出历史水面以后,又沉入到不为人知的历史浪潮下——

被遗忘的王朝——西夏的发现之旅(下)

敦煌文献的失窃,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之一,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痛心疾首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而制造这段伤心史的是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考古学家,还有一个叫伯希和的法国汉学家,这两人先后盗走了大量的敦煌文献。

而西夏遗址在晚清时节也没有避免像敦煌一样的命运,在1907-1909年之间,由俄国探险家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带领的考察队深入西北,他们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额济纳河下游发现了西夏黑水城遗址(《鬼吹灯》中的原型),这一发现可谓重大,不仅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字,还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物。

其中最珍贵的无疑就是那本叫做《番汉合时掌中珠》的西夏文和汉语双语词典,这是一本西夏文被创造出来后,为了便于西夏文的传播和理解而创作的词典。后被科兹洛夫带回俄国,一直到一九八二才全部刊登,中国人才得以首次得见这部词典的全貌,这本书也成为研究翻译西夏文的重要依据。文物中,写有汉、藏、回鹘、突厥、女真、蒙古文的书籍、织品和雕塑等共计八千多件文物也被此人带回俄国。

可以说西夏王朝还没有被开始研究的时候,就已经遭到一次损失惨重的失窃,它的失窃是毫不亚于敦煌文献的损失的。但这次西夏文物的失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前朝遗址恐怕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系,文化学者们的考古意识也没有逐渐形成。

于是,西夏王朝再次从世人眼中沉入到历史的尘埃里,就像六百多年来一直深埋在黄沙之中一样。当它再次浮出水面时,已经是197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国对于西夏王朝的研究几乎就是一片空白,那些伫立在大漠之中的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一直被误认为是唐代时期的陵墓。

我国古代文物的发掘总是带有一种巧合的性质,正犹如秦始皇陵的发现不过是一个农民在打井时的偶然发现,西夏王朝的发现也带有这样一种历史的巧合。1971的时候,兰州军区准备在贺兰山下修建一个小型军用机场,在挖掘基地的时候,他们从地下挖出了十多件陶片,以及一些残破的碑石,而在碑石上面刻有一些他们看不懂的方块文字。

这一发现被通报给了宁夏博物馆,对方派来了几个工作人员察看情况,其中一个叫做钟侃,他后来成为西夏考古的重要领军人物。经过他们对文物的研究和辨别,确认了这些文字是西夏文,而挖出这些陶片的基地就是后来的6号王陵(第四位西夏皇帝李乾顺之墓),中国对西夏王朝的考古研究这才拉开大幕。

自此,这个已经被人们遗忘长达七百四十多年的西夏王朝终于走进人们的视线,被人们永远的铭记,一个犹如楼兰古城一样一度被遗忘在大漠深处与黄沙底下的沙漠文化奇景,紧紧的和中国历史融合到了一起,成为这个几千年灿烂文明的一部分。

如今,两百多座西夏王侯勋戚的陵墓星罗棋布的分布在贺兰山周边,每当夕阳余晖照耀在这些王陵之上时,它们就会透露出一种苍凉而又神秘的历史气息,因此被称之为“西北100景”和“黄河50景”,而这种美丽而又苍茫的大漠景观大概只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相对贴切的表达出来吧。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对一壮汉说:你7日内必死,壮汉不信,结果第五日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杀五人的视频,姜子牙怎么打伤害最大,姜子牙能单挑哪些人

    我们对姜子牙已经十分熟悉了,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如果你还看过《封神榜》,一定会变成他老人家的铁杆粉丝。作为《封神榜》的灵魂人物,姜子牙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与他有关的故事,有的极具神话色彩,有的也很接地气。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本来姓姜,有人称他为“姜

  • 古代人的防火历史是怎样的?从周朝说到明清,看看古人的防火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防火典故,古代防火的最佳方法,古代有森林防火的事情吗

    2014年,中国贵州镇远县报京大寨,这个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村落建筑之一的寨子在一场火灾中毁于一旦,木质建筑不具备防火性,往往一户失火,就会波及整片建筑群。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关于古人早期防火的一些历史早在周朝时期,古代人就已经有了防范火灾的意识,《周礼·天官冢宰·宫正》就记载有:春

  • 为何周平王东迁以后,感觉周朝就大不如从前了?连天子都沦为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平王东迁后的王室实力,周平王东迁洛邑怎么念,周平王东迁洛邑完整视频

    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从此就不如其他诸侯了”——这属于因果倒置的说法,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众所周知,周朝不是于秦朝之后的那种大一统式王朝。由于周王室先天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时生产力

  • 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分封制有什么关系?进来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的长子继承制,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起到什么作用

    世袭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奠定了君主的权力地位和特权,国家的最高权力仅限在君主的嫡系或庶出之间交接,这一最高权力无可撼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分封制则是这一最高权力拥有者对社会利益(权力、土地、人民)的再次分配,因此在利益上的分配是否均衡、合理和恰当,都会对古代王朝的社会稳定、国家兴衰

  • 项羽灭秦后,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而是效仿西周分封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是项羽灭了秦国吗,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何能灭掉秦朝

    秦帝国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赦免所有骊山囚徒,临时组建70万大军平息各地叛乱,秦将章邯率领这支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并且在一个晚上偷袭项梁的军队,项梁战死。随后,章邯率领军队北上与王离的20万大军会和攻打赵国,赵王无力抵抗退守巨鹿。此时天下各诸侯看透了形势,如果秦王朝不灭,自己还是会被扫地出门,于

  • 秦始皇为什么不愿继续用分封制?而改为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实行的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为什么用郡县制不用分封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

    而这些都是分封制带来的结果,所以到了秦朝肯定不能在这么搞下去,郡县制就这么诞生了。但原因肯定没有那么简单,郡县制也不见得有多么好,该叛乱还是叛乱,地方反抗中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郡县制的产生固然是因为分封制存在的弊端,但本质原因还是统治者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春秋国时代是学术思想大爆炸的年代,我们现在的文

  • 为何说玄武门之变是李渊一手缔造的?其中有太多秘密,已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李渊为什么会有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没能控制玄武门之变

    ·猪一样的队友为何说玄武门之变和李渊的发展史有关,这还要从隋末之乱开始说起。作为太原镇守的李渊,本来是杨广家的亲戚。但在权力的诱惑下,还有什么亲情可言呢!李渊起兵时很迷茫,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谁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呢。而李渊的手下,多数是太原的地方官,家里老婆孩子都在太原,他们最大的

  • 为何说唐朝的科举是“豪门贵族”内部的科举?难怪唐之后再无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唐朝初期科举是什么,唐朝初期的科举是怎样的

    ·为何说唐朝的科举是唐朝贵族内部之间的科举为了抑制门阀历代统治者都费尽了脑筋,但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却一直消除不了,其本质原因就是皇帝自身就是帝国中最大的地主,他怎么又能控制住他人的增长呢?曹操时期为了重视人才搞过“唯才是举”,曹操不讲究这个人的出身和品行,只要求这个人有真本事就行了。但曹魏政权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诛,群臣不解,武则天怒道:把字拆开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训斥群臣,武则天用锥子降伏烈马,武则天整理奏折

    “谨言慎行,方能保命。”的确如此,在古代,有很多的能人志士,可能就会因为一句话说错而丢了官位,没了性命。而在现代,也有很多人因为口无遮拦而犯下大错。“言多必失”一直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更是有很多因为说错话而丢失性命的故事。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个宰相写下了“青鹅”二字,看似简单

  • 李世民让390名死囚返家探亲,命秋后归来执行处死,结局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释放的390名死囚后来回来吗,李世民为何对死囚犯心生怜悯,李世民死亡之谜大全

    话说,自李家拿下了天下,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帝位之争一直就没有停下过。面对李建成的各种逼迫,李世民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直接策划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先发制人斩杀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夺得了皇位。称帝后的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得民心者才能让整个国家稳定,因此励精图治。大唐的“贞观之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