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明明有子嗣,为何还把皇位传给弟弟?你看他母亲临终说了啥

赵匡胤明明有子嗣,为何还把皇位传给弟弟?你看他母亲临终说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4/2/6 4:51:26

赵匡胤要造反当皇帝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赵匡胤自己明明子嗣众多,后来竟然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送给了弟弟,这是为何呢?

有人曾是赵匡胤是被威胁的,甚至是被弟弟赵光义某杀的,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之后便篡改了历史。

根据《续湘山野录》记载的内容,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宋太宗第二天就在灵柩前继位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种种巧合之下也让赵光义难逃弑兄夺位的嫌疑,不过根据司马光的这位治学严谨的大家记载,赵匡胤去世之前赵光义并没有在身边,也没有要起兵造反逼宫的意思,否则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女们应该会在第一时间被屠戮,而赵光义却并没有这么做。

赵匡胤一共有4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在他生前就去世了,二儿子赵德昭还有四儿子赵德芳都还活着。因此赵匡胤绝对不是在临终之前,被赵光义逼宫所以才将帝位传给赵光义,其中真实的原因,要从母亲的遗言开始说起。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和赵光义可谓是一母同胞,只比赵光义大了两岁。赵光义在哥哥得势之后便一直跟随在赵匡胤的身边,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赵光义便主要的策划人之一,赵匡胤即位之后,封赵光义为殿前都候,领睦州防御使。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更是被封为了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赵匡胤倒是够仗义了,如今赵光义又有权又有兵,你赵匡胤现在想收也不一定能收得回了,我现在打你没有把握,等你去世后你儿子呢?

后来还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看的明白,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时便曾劝说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然后赵光义再传位于弟弟赵廷美,而赵廷美再传位于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宋史纪事本末》:“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

那么为什么杜太后会提出这样惊世骇俗的想法呢?关键是赵匡胤还真的同意了。“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事实上杜太后之所以立下这样的遗嘱,就是希望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之间不要为了皇位而手足相残。大宋初定一旦内乱必生外患,最终只会将大好的江山白白送人。赵匡胤同意了因此两人都相安无事,不过赵光义最终也没有如约把皇位再传给弟弟,而是直接传给了儿子。这场历史剧真可谓是一个真糊涂,一个装糊涂,一个假糊涂。

更多文章

  • 西夏国:一个被遗忘七百余年的王朝发现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神秘的西夏王朝简介,西夏王朝纪录片完整版,西夏国历史图片

    回到家乡武威县的张澍闲来无事,某日和自己的朋友前往武威莲花山上的清应寺游玩,这座修建于西汉时期的千年古刹一度是河西走廊上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而在莲花山上坐落着七十多座佛道寺庙,一千多间房屋连绵搭建,扩展耸立在海拔1800米的莲花山上,这个地方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交汇融合的中转处。河西走廊是一个苍凉而

  • 姜子牙对一壮汉说:你7日内必死,壮汉不信,结果第五日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杀五人的视频,姜子牙怎么打伤害最大,姜子牙能单挑哪些人

    我们对姜子牙已经十分熟悉了,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如果你还看过《封神榜》,一定会变成他老人家的铁杆粉丝。作为《封神榜》的灵魂人物,姜子牙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与他有关的故事,有的极具神话色彩,有的也很接地气。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本来姓姜,有人称他为“姜

  • 古代人的防火历史是怎样的?从周朝说到明清,看看古人的防火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防火典故,古代防火的最佳方法,古代有森林防火的事情吗

    2014年,中国贵州镇远县报京大寨,这个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村落建筑之一的寨子在一场火灾中毁于一旦,木质建筑不具备防火性,往往一户失火,就会波及整片建筑群。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关于古人早期防火的一些历史早在周朝时期,古代人就已经有了防范火灾的意识,《周礼·天官冢宰·宫正》就记载有:春

  • 为何周平王东迁以后,感觉周朝就大不如从前了?连天子都沦为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平王东迁后的王室实力,周平王东迁洛邑怎么念,周平王东迁洛邑完整视频

    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从此就不如其他诸侯了”——这属于因果倒置的说法,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众所周知,周朝不是于秦朝之后的那种大一统式王朝。由于周王室先天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时生产力

  • 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分封制有什么关系?进来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的长子继承制,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起到什么作用

    世袭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奠定了君主的权力地位和特权,国家的最高权力仅限在君主的嫡系或庶出之间交接,这一最高权力无可撼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分封制则是这一最高权力拥有者对社会利益(权力、土地、人民)的再次分配,因此在利益上的分配是否均衡、合理和恰当,都会对古代王朝的社会稳定、国家兴衰

  • 项羽灭秦后,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而是效仿西周分封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是项羽灭了秦国吗,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何能灭掉秦朝

    秦帝国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赦免所有骊山囚徒,临时组建70万大军平息各地叛乱,秦将章邯率领这支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并且在一个晚上偷袭项梁的军队,项梁战死。随后,章邯率领军队北上与王离的20万大军会和攻打赵国,赵王无力抵抗退守巨鹿。此时天下各诸侯看透了形势,如果秦王朝不灭,自己还是会被扫地出门,于

  • 秦始皇为什么不愿继续用分封制?而改为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实行的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为什么用郡县制不用分封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

    而这些都是分封制带来的结果,所以到了秦朝肯定不能在这么搞下去,郡县制就这么诞生了。但原因肯定没有那么简单,郡县制也不见得有多么好,该叛乱还是叛乱,地方反抗中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郡县制的产生固然是因为分封制存在的弊端,但本质原因还是统治者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春秋国时代是学术思想大爆炸的年代,我们现在的文

  • 为何说玄武门之变是李渊一手缔造的?其中有太多秘密,已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李渊为什么会有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没能控制玄武门之变

    ·猪一样的队友为何说玄武门之变和李渊的发展史有关,这还要从隋末之乱开始说起。作为太原镇守的李渊,本来是杨广家的亲戚。但在权力的诱惑下,还有什么亲情可言呢!李渊起兵时很迷茫,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谁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呢。而李渊的手下,多数是太原的地方官,家里老婆孩子都在太原,他们最大的

  • 为何说唐朝的科举是“豪门贵族”内部的科举?难怪唐之后再无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唐朝初期科举是什么,唐朝初期的科举是怎样的

    ·为何说唐朝的科举是唐朝贵族内部之间的科举为了抑制门阀历代统治者都费尽了脑筋,但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却一直消除不了,其本质原因就是皇帝自身就是帝国中最大的地主,他怎么又能控制住他人的增长呢?曹操时期为了重视人才搞过“唯才是举”,曹操不讲究这个人的出身和品行,只要求这个人有真本事就行了。但曹魏政权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诛,群臣不解,武则天怒道:把字拆开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训斥群臣,武则天用锥子降伏烈马,武则天整理奏折

    “谨言慎行,方能保命。”的确如此,在古代,有很多的能人志士,可能就会因为一句话说错而丢了官位,没了性命。而在现代,也有很多人因为口无遮拦而犯下大错。“言多必失”一直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更是有很多因为说错话而丢失性命的故事。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个宰相写下了“青鹅”二字,看似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