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被称为“黑袍妖僧”,朱棣的“黑衣宰相”,没有他朱棣不敢造反

他被称为“黑袍妖僧”,朱棣的“黑衣宰相”,没有他朱棣不敢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38 更新时间:2024/1/21 2:17:42

“黑袍妖僧”和“黑衣宰相”的关联据历史记载,朱棣夺权成功以后,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特许姚广孝蓄发还俗,此外又赐给他大量的府邸和宫女。但都被姚广孝拒绝,他只有每次上朝的时候才会穿上朝服,等散朝回到家里以后,姚广孝便会换上僧衣。

而这个僧衣就是“黑衣宰相”这个外号的出处。

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明史·姚广孝传》

缁,《说文解字》解释为:缁,帛黑色也。

《诗·郑风·缁衣》中有诗句: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诗故训传》注解为:缁,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所以缁衣的解释具体有三种:

黑色帛布衣服;黑色的朝服;黑色的僧衣;

此外还被引申为僧人,出现这些词余,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如在《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中就有类似的描写说:

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综上所述,正因为姚广孝喜欢穿青黑色的僧衣,所以被称之为“黑衣宰相”,而“黑袍妖僧”则似乎是现代社会派生的一个词语,姚广孝在封建时代地位很高,配享明朝太庙,自然不可能出现这种带有歧视性的称呼出现。

不管如何,姚广孝如何能够被称之为“黑袍妖僧”呢?

不拘世俗的行为和思想“妖”并不是说姚广孝是个妖怪,更像是说姚广孝不爱按常理出牌,譬如我们常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又或者说一个人穿衣打扮,行为举止“妖里妖气”,多用来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符合主流价值和规则。

姚广孝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精通三教理论(释儒道),虽是个僧人,但是却拜道士为老师,学习阴阳之术。

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明史·姚广孝传》

除了精通道家知识理论,此外他还精通儒家智慧,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下诏让精通儒术的僧人到礼部应试,但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就,仅仅获得一件僧衣。(PS:这可能和后来姚广孝一直穿着僧衣有关)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明史·姚广孝传》

但精通三教学识并不能够说明姚广孝“妖”,其具体表现主要还是集中在言行举止中。

例子

姚广孝后来成为朱棣的幕僚,建文帝实施削藩以后,当时朱棣反叛的决心并不是十分坚定,摇摆不定,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才坚定了反抗的决心。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姚广孝的举动是很反常的,他精通儒术,自然知道作为臣子应当“忠君爱国”,维持“君臣伦理”,但是他偏偏要劝朱棣起来反对建文帝,还说自己“只知道天意,不知道民心”。

此是一怪。

例子朱棣决心造反以后,临行前在北平誓师,但突然一阵狂风暴雨,将府的瓦片吹落在地。这让朱棣十分惊恐,认为是不祥之兆,姚广孝又站出来劝说朱棣这是吉兆,瓦片掉落,寓意将改朝换代。

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

姚广孝早年跟随道家学习阴阳之术,对于这些风水卦象必然是了解的,但是他并没有约束于鬼神之说,反而巧妙地破解了朱棣心中的疑虑。

可见姚广孝是一个“身在青山,心在红尘”的人,虽然是个僧人,但并没有像其它僧人一样恪守清规戒律,诵经吃斋。虽精通儒术,但又不沿用儒家思想,反而力劝朱棣起兵,及至朱棣获得成功后,他又不羡繁华富贵,将朱棣赐给他的大量钱财都分给自己的老乡宗族。

明明是个和尚,却还有一个养子,凡此种种,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妖人”、奇人、怪人。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在位16年,为何不立儿子为继承人,反而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兄弟,赵匡胤历史上有没有子嗣,赵匡胤在位时有多厉害

    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皇权天授的概念,一个皇帝能不能坐稳天下,全看他在军队中有没有资历、有没有治国的经验。如果两项都具备,就能坐稳继位。反之,即便坐上了皇帝宝座,也坐不长久。像这种资历不够却坐上皇位,最后又被权臣搞下台的案例,当时数不胜数,比如后梁废帝朱友珪,后唐闵帝李从厚,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恭

  • 此人协助元军攻打南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入贱籍世代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抗击元军,朱元璋怎么灭元军的记录,朱元璋和元军是什么关系

    后来便定居于广州,在13世纪左右,蒲家的开始走向没落,而且当时他们定居的广州港也日益荒废,取而代之的是日渐兴盛的泉州港。于是,蒲寿庚的父亲便举家搬迁到泉州,继续从事贸易。他的父亲蒲开宗曾经还当过安溪县主簿,这家人世代经商,在沿海地区很是活跃,所以还得到宋朝政府授予“承节郎”的官衔。因此,蒲家人摇身一

  • 他与朱元璋争天下,可谓虽败犹荣,子孙受到善待,如今后裔十几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后裔朱前亮,朱元璋有没有直系后裔,明朝朱元璋后裔人数

    最终结果是朱元璋以少胜多,一举击溃陈友谅,让朱元璋顺利统一江南地区。陈友谅尽管失败了,但可谓是虽败犹荣,毕竟他从一个小人物出身,到成为撼动元朝统治的大军阀,当时朱元璋就曾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可见陈友谅的实力,陈友谅战败以后,他的后代都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这是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关于陈友谅后代的记

  • 明朝末年全国经济崩溃,为何到了清朝初年时却变得风调雨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灭亡后的经济现状,明朝灭亡时经济怎么样,明朝的经济

    但为什么到了清朝时,那些灾害都迅速消失,全国很快就进入风调雨顺的时期。当然了,这有点偏神秘论了,我们今天不探讨为什么这些灾害会神奇地消失,仅仅说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改变,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百姓无地可耕,社会经济自然崩盘。清朝初年,朝廷分地,百姓有地可依,社会经济自然稳定。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其发展

  • 赵匡胤明明有子嗣,为何还把皇位传给弟弟?你看他母亲临终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从谁手里夺的皇位,赵匡胤历史上有没有子嗣,赵匡胤为何把皇位给弟弟

    赵匡胤要造反当皇帝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赵匡胤自己明明子嗣众多,后来竟然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送给了弟弟,这是为何呢?有人曾是赵匡胤是被威胁的,甚至是被弟弟赵光义某杀的,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之后便篡改了历史。根据《续湘山野录》记载的内容,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宋太宗第二

  • 西夏国:一个被遗忘七百余年的王朝发现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神秘的西夏王朝简介,西夏王朝纪录片完整版,西夏国历史图片

    回到家乡武威县的张澍闲来无事,某日和自己的朋友前往武威莲花山上的清应寺游玩,这座修建于西汉时期的千年古刹一度是河西走廊上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而在莲花山上坐落着七十多座佛道寺庙,一千多间房屋连绵搭建,扩展耸立在海拔1800米的莲花山上,这个地方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交汇融合的中转处。河西走廊是一个苍凉而

  • 姜子牙对一壮汉说:你7日内必死,壮汉不信,结果第五日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杀五人的视频,姜子牙怎么打伤害最大,姜子牙能单挑哪些人

    我们对姜子牙已经十分熟悉了,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如果你还看过《封神榜》,一定会变成他老人家的铁杆粉丝。作为《封神榜》的灵魂人物,姜子牙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与他有关的故事,有的极具神话色彩,有的也很接地气。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本来姓姜,有人称他为“姜

  • 古代人的防火历史是怎样的?从周朝说到明清,看看古人的防火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防火典故,古代防火的最佳方法,古代有森林防火的事情吗

    2014年,中国贵州镇远县报京大寨,这个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村落建筑之一的寨子在一场火灾中毁于一旦,木质建筑不具备防火性,往往一户失火,就会波及整片建筑群。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关于古人早期防火的一些历史早在周朝时期,古代人就已经有了防范火灾的意识,《周礼·天官冢宰·宫正》就记载有:春

  • 为何周平王东迁以后,感觉周朝就大不如从前了?连天子都沦为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平王东迁后的王室实力,周平王东迁洛邑怎么念,周平王东迁洛邑完整视频

    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从此就不如其他诸侯了”——这属于因果倒置的说法,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众所周知,周朝不是于秦朝之后的那种大一统式王朝。由于周王室先天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时生产力

  • 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分封制有什么关系?进来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的长子继承制,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起到什么作用

    世袭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奠定了君主的权力地位和特权,国家的最高权力仅限在君主的嫡系或庶出之间交接,这一最高权力无可撼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分封制则是这一最高权力拥有者对社会利益(权力、土地、人民)的再次分配,因此在利益上的分配是否均衡、合理和恰当,都会对古代王朝的社会稳定、国家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