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苏轼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4/1/25 3:43:25

故事还得从乌台诗案说起,宋神宗元丰年间,王安石的变法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尽管有宋神宗的支持,但王安石还是遇到不少守旧的官僚集团的反对。

因此朝中政局分为守旧派和改革派,两个团体相互的攻击,苏轼尽管并不全然反对变法,但还是对变法中的一部分们内容提出了批评,这就为引来改革派的敌视。

元丰二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按照惯例,苏轼应该写一道谢恩表。因此,他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送进了朝廷,而负责审查奏章的御史们彼时属于改革派。

于是为了打压苏轼,就从这篇文章里给苏轼找了一些毛病,问题于是就出在了这句话上: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御史们在“新进”和“生事”这两个词汇中大作文章,抨击苏轼蔑视朝廷,妄议朝政,接着又搜集了苏轼以前所做的大量诗文,试图给苏轼来一个以言治罪。

在御史们逐字逐句的解读下,这些诗文终于为苏轼带来了灾祸。在御史们的逼问下,苏轼承认了自己所做的《山村五绝》中“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句诗是讽刺青苗法。

而下半句中“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则是讽刺盐法,这么一来,苏轼妄议朝政的文字罪也就坐实了,御史们把结果上报给神宗。

宋神宗大怒,命令继续严加审查。最高统治者发话了,于是原本针对苏轼一个人的审查也就扩大成为一场政治风暴,改革派借此契机对保守派进行大力打击。

而苏轼的朋友王巩就是其中之一,而像司马光、黄庭坚、苏辙范镇等知名人士都因此事而受到牵连,而王巩是被处罚的最重的一个,被发配宾州(今广西南宁)。

讽刺的是,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被下狱时,以李定为首的御史们试图置苏轼于死地,那些平时和苏轼作诗唱和、称兄道弟的官员却对苏轼的遭遇保持了沉默。

反而是改革派中的其他人为营救苏轼付出了大气力,其中就有被林语堂形容为不断打压苏轼的王安石,同时像章惇也为苏轼最终免于一死付出了气力。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宋朝官场上谁在为国家的强大出气力,谁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王巩被贬到西南时,他家中有一个叫宇文柔奴的歌女(也是小妾)义无反顾的选择跟随王巩到西南去。

正因为宇文柔奴的陪伴,王巩在宾州才没有意志消沉,五年后当他回到汴京时,苏轼看到他容光焕发,性格比之前更加豁达,不禁惊诧的说: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尤为坡所折服。

王巩于是把宇文柔奴叫出来弹了一支曲子,唱了一首歌给苏轼听,苏轼听得如痴如醉,但也感到十分疑惑,在他看来岭南属于偏僻遍野之地,为什么连这位歌女也红光满面,气质优雅呢?

大为不解的苏轼于是询问宇文柔奴:岭南应是不好?

宇文柔奴闻言,淡淡一笑,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闻言佩服不已,原来两人的身体之所以这么健康,其实就是因为心性豁达的缘故,受到感触的苏轼后来就写了这首著名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以表示对王巩和宇文柔奴的钦佩。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过后来经过考证,“此心安处是吾乡”应该是演化于白居易在《种桃杏》写的“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其实这个宇文柔奴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才被迫沦为歌女,后来王巩看她知书达理,于是就把她收为自己的小妾,待她也是相当不错。

可见宇文柔奴本身一个博览群书的女子,古人虽然推崇无才便是德,但是大户人家一般都会让女儿多少学习一点文化知识,譬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林黛玉这些都是例子。

而王巩和宇文柔奴的爱情故事也因为苏轼的这首词而广为流传。

更多文章

  • 他被称为“黑袍妖僧”,朱棣的“黑衣宰相”,没有他朱棣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为什么叫黑袍妖僧,黑袍妖僧,历史趣谈明朝朱棣

    “黑袍妖僧”和“黑衣宰相”的关联据历史记载,朱棣夺权成功以后,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特许姚广孝蓄发还俗,此外又赐给他大量的府邸和宫女。但都被姚广孝拒绝,他只有每次上朝的时候才会穿上朝服,等散朝回到家里以后,姚广孝便会换上僧衣。而这个僧衣就是“黑衣宰相”这个外号的出处。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

  • 赵匡胤在位16年,为何不立儿子为继承人,反而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兄弟,赵匡胤历史上有没有子嗣,赵匡胤在位时有多厉害

    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皇权天授的概念,一个皇帝能不能坐稳天下,全看他在军队中有没有资历、有没有治国的经验。如果两项都具备,就能坐稳继位。反之,即便坐上了皇帝宝座,也坐不长久。像这种资历不够却坐上皇位,最后又被权臣搞下台的案例,当时数不胜数,比如后梁废帝朱友珪,后唐闵帝李从厚,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恭

  • 此人协助元军攻打南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入贱籍世代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抗击元军,朱元璋怎么灭元军的记录,朱元璋和元军是什么关系

    后来便定居于广州,在13世纪左右,蒲家的开始走向没落,而且当时他们定居的广州港也日益荒废,取而代之的是日渐兴盛的泉州港。于是,蒲寿庚的父亲便举家搬迁到泉州,继续从事贸易。他的父亲蒲开宗曾经还当过安溪县主簿,这家人世代经商,在沿海地区很是活跃,所以还得到宋朝政府授予“承节郎”的官衔。因此,蒲家人摇身一

  • 他与朱元璋争天下,可谓虽败犹荣,子孙受到善待,如今后裔十几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后裔朱前亮,朱元璋有没有直系后裔,明朝朱元璋后裔人数

    最终结果是朱元璋以少胜多,一举击溃陈友谅,让朱元璋顺利统一江南地区。陈友谅尽管失败了,但可谓是虽败犹荣,毕竟他从一个小人物出身,到成为撼动元朝统治的大军阀,当时朱元璋就曾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可见陈友谅的实力,陈友谅战败以后,他的后代都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这是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关于陈友谅后代的记

  • 明朝末年全国经济崩溃,为何到了清朝初年时却变得风调雨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灭亡后的经济现状,明朝灭亡时经济怎么样,明朝的经济

    但为什么到了清朝时,那些灾害都迅速消失,全国很快就进入风调雨顺的时期。当然了,这有点偏神秘论了,我们今天不探讨为什么这些灾害会神奇地消失,仅仅说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改变,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百姓无地可耕,社会经济自然崩盘。清朝初年,朝廷分地,百姓有地可依,社会经济自然稳定。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其发展

  • 赵匡胤明明有子嗣,为何还把皇位传给弟弟?你看他母亲临终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从谁手里夺的皇位,赵匡胤历史上有没有子嗣,赵匡胤为何把皇位给弟弟

    赵匡胤要造反当皇帝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赵匡胤自己明明子嗣众多,后来竟然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送给了弟弟,这是为何呢?有人曾是赵匡胤是被威胁的,甚至是被弟弟赵光义某杀的,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之后便篡改了历史。根据《续湘山野录》记载的内容,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宋太宗第二

  • 西夏国:一个被遗忘七百余年的王朝发现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神秘的西夏王朝简介,西夏王朝纪录片完整版,西夏国历史图片

    回到家乡武威县的张澍闲来无事,某日和自己的朋友前往武威莲花山上的清应寺游玩,这座修建于西汉时期的千年古刹一度是河西走廊上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而在莲花山上坐落着七十多座佛道寺庙,一千多间房屋连绵搭建,扩展耸立在海拔1800米的莲花山上,这个地方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交汇融合的中转处。河西走廊是一个苍凉而

  • 姜子牙对一壮汉说:你7日内必死,壮汉不信,结果第五日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杀五人的视频,姜子牙怎么打伤害最大,姜子牙能单挑哪些人

    我们对姜子牙已经十分熟悉了,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如果你还看过《封神榜》,一定会变成他老人家的铁杆粉丝。作为《封神榜》的灵魂人物,姜子牙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与他有关的故事,有的极具神话色彩,有的也很接地气。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本来姓姜,有人称他为“姜

  • 古代人的防火历史是怎样的?从周朝说到明清,看看古人的防火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防火典故,古代防火的最佳方法,古代有森林防火的事情吗

    2014年,中国贵州镇远县报京大寨,这个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村落建筑之一的寨子在一场火灾中毁于一旦,木质建筑不具备防火性,往往一户失火,就会波及整片建筑群。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关于古人早期防火的一些历史早在周朝时期,古代人就已经有了防范火灾的意识,《周礼·天官冢宰·宫正》就记载有:春

  • 为何周平王东迁以后,感觉周朝就大不如从前了?连天子都沦为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平王东迁后的王室实力,周平王东迁洛邑怎么念,周平王东迁洛邑完整视频

    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从此就不如其他诸侯了”——这属于因果倒置的说法,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众所周知,周朝不是于秦朝之后的那种大一统式王朝。由于周王室先天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时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