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进京师后,他的猪队友是怎样坑他的?怎样才可能成事?

李自成进京师后,他的猪队友是怎样坑他的?怎样才可能成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1/15 16:55:01

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头一员大将,他是陕西蓝田人(也有说是米脂人,与李自成同乡),铁匠出身。李自成在起义时,曾和刘宗敏八拜结交,“祀神盟誓为响马”,所以刘称李为大哥。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李自成被洪承畴孙传庭大败于潼关南原时,士卒尽失,李自成仅率十八骑溃围而出,走入商洛山中,这十八骑为首者就是刘宗敏。

崇祯十三年( 1640)九月,李自成被杨嗣昌围于巴西鱼腹山中(今四川奉节县一带),辎重断绝,部众离散,李自成灰心失望,甚至几次要自杀,是刘宗敏带其步入神祠中去求神问卜,结果三卜皆吉,刘宗敏杀其两妻说:“吾今生死从若矣。”于是由陕入豫,其势复振。

由此可见 ,李自成与刘宗敏是患难之交,誓同生死。刘宗敏“嗜杀,狡悍、善战”,李自成将其倚为心腹。崇祯十六年(1643) 春,李自成在襄阳称奉天倡义大元帅,以下为权将军,次制将军,刘宗敏被封为权将军。

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封刘宗敏为汝侯,位居诸文武官之首。在向北京进军时,刘宗敏是“提营首总将军”,相当于前线总司令。所以当时刘宗敏是仅次于李自成的第二号人物,他的行为和举止,对李军来说举足轻重,并可以影响全局。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眼看李自成就将成为主宰新王朝的 主人,君临天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宗敏干了两件事足以将李自成拉下皇位的蠢事:一是对明朝京城官员进行大肆追赃行动,引发舆论哗然;二是迟滞李自成登基称皇帝,使京城上下不得安心;三是没有慎重对待招降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事。

对明朝官员进行追赃时,李自成说: “各官罪甚者杀之,贪者刑之”,而刘宗敏却贪、廉不分,滥及无辜进行株连。统一规定内阁官10万,京堂、部院官7万——5万,科道、吏部3万,翰林1万,部属以下以千计,勋戚无定数,拷掠追比,杀人无虚日。凡是完不成交赃者,迫令亲戚、知交和店铺贷赃,弄得商民不敢开市,人人自危。当牛金星、顾君恩以民情将变劝刘宗敏停刑时,刘宗敏却说:此时但畏军变,不畏民变,军变则不为我用,民变则可以闭门分剿,一时可尽。 这样的行动,自然使李自成的农民军在京师大失人心。

李自成进北京后,明朝灭亡,李自成和手下将士皆以为大功告成,希望李自成尽快地即皇帝位,进行封赏;甚至许多新投降的明朝官员,功名不稳,也希望李自成早正大位,以定人心。这件事若处理得适时得当,也可以起一点维系人心、稳定局势的作用。但是在筹备登基大典时,刘宗敏却说:“我与他同做响马,何故拜他?”不肯拜服。牛金星、宋献策等动员很多人三番五次对其劝说,明为劝李自成坐皇位,实则是劝刘宗敏行拜礼。当把劝jin表送给刘宗敏时,刘问“何谓劝jin?”鸿胪官说:“请老爷行礼”,刘宗敏问“何谓行礼?”鸿胪官说“五拜三叩头”。因为刘宗敏的作梗,使得李自成的登基典礼一拖再拖,由四月初一日推至六日,又推至初八日、十二日、十五日、十七日,直到吴三桂投靠大清,使北京压力陡然时,登基一事还未办成,耽误了很多时间。后来李自成退出北京时,被迫草草即位,刘宗敏平立不拜,说:“尔故我等夷也” ,众官皆拜,刘宗敏不得已,只拜了两拜,就走开了。

当李自成进京以后,明朝的大小官员,除少数自杀者外,绝大多数都投降了李自成,其中就包括吴三桂的父亲京营都督吴襄。李自成派人去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看到崇祯皇帝已死,明朝的大势已去, 也打算投降,但是军至永平(今卢龙县),突然听到李自成在北京拷掠明官,而且其父也受到拷打追赃,顿时对李自成产生疑虑,并回军山海关,去请清兵。李自成得知吴襄受拷后批评了刘宗敏,并设宴款待吴襄,让吴襄写信劝吴三桂投降,但为时已经太晚。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自成只得东征吴三桂和满清,为此他曾亲自躬请刘宗敏和李过,但身为闯军中最能打的大将刘宗敏,却耽于在北京享乐,毫无斗志,不愿意去。最后李自成只好自己亲征,仓促出师,刘宗敏不得已勉强从行,结果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而归,刘宗敏也受了伤。最后起义军被迫退出了北京。

刘宗敏在对明官进行追赃时,不仅拷掠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而且还抢夺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陈圆圆亦名陈沅,江苏武进人,明末苏州烟花女子,崇祯十五年(1642)被崇祯的宠妃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从苏州买来,和陈圆圆同时南来的还有名妓顾寿和杨宛,陈圆圆和顾寿齐名,杨宛年龄较大(当时年近四十),原系待诏翰林茅元仪妾,善书画,田弘遇让杨宛教他的小女儿淑英写字学画。

崇祯十六年(1643) 十一月,田弘遇病死,陈圆圆被吴三桂以重金购去,杨宛仍留在田家。十七年正月,明廷调取吴襄进京授提督京营。李自成进北京后,入居大内,刘宗敏居田弘遇宅,田宅门前有两只铁狮,原为太监王体乾宅,乃京师名第,在西安门,刘宗敏在田弘遇宅,专司对明官进行追赃。

“门立二磔人柱,事无大小皆自理,杀人无虚日”。他听到了陈沅、顾寿色艺冠一时,便多方追求。听说陈沅被吴襄为其子购去,便拘禁吴襄,追索陈沅,吴襄说已送至宁远,刘坚疑不信,拷掠酷甚。不久(大致在三月下旬)陈沅即为刘宗敏所得,四月初,在北京便传说,田府中有吴下歌妓陈沅和顾寿。杨宛在北京与陈圆圆一同被刘宗敏所掠。后杨宛伪装成丐妇,携田氏乘机而逃,至南京近郊,为盗贼所杀。

刘宗敏在田府,徵歌逐妓,劫掠妇女,当时中外都有记载。三月十九日闯军进京,二十日,明工部主事赵士锦就在刘宗敏宅前,见一年少美妇, 数十女人随之而入,说是国公家媳妇。二十一日(或二十三日),明官投降李自成者三千人,在午门点名后,五人一串,系一铁锁,命兵士押至刘宗敏宅,进行追赃。当时,刘宗敏却只顾大肆“狎妓欢笑,伙酒作乐”,“不暇审鞠”,所以,他下令将众官押回营中看守,直到次日中午,刘宗敏才出来唱名论赃。

另据耶稣会士汤若望记,在李自成进北京三天后,派了三个下级官吏来召,说是“奉二王爷的命令”来的,当汤若望被领到“二王爷”的住处时,“在第一个内,汤若望瞧见许多高级官员,正在受刑拷问。

他一见到汤若望来到, 登时就把屋内正在献技之女优女伶驱至屋外。”当时在李自成军中堪称二王爷者,正是刘宗敏。刘宗敏召汤若望询问有关李自成登基的日期问题。汤若望在此看到的女优女伶,其中是否就有陈圆圆,不清楚。但刘宗敏在进北京以后沉酒于歌舞酒色,行为荒唐却是事实,例如有民以男女有私情执送刘宗敏处,刘一一审问,问其妇曰:“汝从夫乎、抑从jian夫乎。”其妇说,愿从jian夫,刘宗敏“凌迟其妇、并杀二夫,其听断多此类也。”

刘宗敏在田府,有时骑马直入西华门到大内与李自成议事,有时李自成也要到田府来与刘宗敏议事,所以有的记载说陈圆圆被李自成所掠,李命陈奏歌,李听了后说:“何貌甚佳,而音殊不可耐也。”陈圆圆是南方人,善弋阳腔,李自成刘宗敏是陕西人,喜秦腔,对于南戏当然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当时李自成的另一个亲信顾君恩“往往斜头坐吏部堂、举足置案上,乘醉携妾童唱边关调为乐”,边关调应是秦腔。

乾州人宋企郊劝阻说:“衙门自有体统,不比营中可以自放,君恩咻之日,老宋犹作旧时气象耶?”可见李军将士进北京以后,气惰志骄,得意忘形之状,溢于言表。李自成入居大内,聚集明宫女,分赐各将领,人得三十人。牛金星、宋献策等文臣也各得数人。李自成收掌书宫人杜氏、陈氏、窦氏,以窦氏最宠,号曰窦妃,直到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仍在营中。

刘宗敏抢掠妇女,在当时李军中并不是个别现象。在那封建专zhi时代,时值江山易代兵火连天之际,李自成是胜利者,他和他的将领们对于前朝犯官,收其玉帛,兼及子女,乃是常事,并不为奇。但刘宗敏所掠的陈圆圆,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而是当时手握重兵尚未归命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之妾,这就要涉及到当时一些重大事件各方面的关系。

所以有些记载说,当吴三桂听到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所劫后,拔剑砍案怒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乃挥兵东返,乞师于清,当非虚语。因为李自成既要招降吴三桂,又他的父亲,抢占他的爱妾,他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极大轻视与侮辱,是不会甘心来投降的。所以关于刘宗敏劫陈圆圆事,虽不可过分夸大,但它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些重要事情嬗变的细节,这些细节虽涉及儿女私情,但也真实地反映了李自成进北京后的一些情况,这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如果李自成进京时,能够摆平内部关系,和刘宗敏协调好放弃享乐思想,不做上面那些错误的事情,而是采取积极应对的应对措施,那么,李自成坐稳北京城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然其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但关键还是在于民心,如果民心可用,南北两面的危局也是可能解决的?不过,李自成似乎确实不具备这种能力和韬略,所以他无法完全掌控刘宗敏,最终受其所害,给满清入关创造了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更多文章

  • “十万水师下东瀛”?郑和舰队去日本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郑和船队到过日本吗,郑和下西洋与倭寇之间的关系,郑和下西洋的62艘船现在在哪里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且此事目前还有不少争议,即郑和是否曾经“下过东洋”,也就是访问过日本,甚至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水师十万到东瀛”! 关于郑和是否曾经率领舰队前往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说法。 很尴尬的事情是,据说原存兵部的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在明朝中期被

  • 王保保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什么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原因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保保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什么时候打败王保保,朱元璋最后的支柱王保保

    《明史》中如是记载: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竟册其妹为秦王妃。从朱元璋的语气中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之所以认为王保保是一个奇男子,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驾驭不了王保保。这个

  •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甚至连朱棣都选择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朱标,为什么朱元璋没死朱标就做了皇帝

    朱元璋总共有26子,而这26子中,他最看重和喜爱的唯有嫡长子朱标一人。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朱标不仅是嫡长子,还是所有皇子中最像马皇后的一个。所以,朱元璋之宠朱标还体现了他对马皇后的异于其他妃子的钟爱。关于这点,史书曾有过相关记载,记载的大意是:一日,朱标犯了错,于是朱元璋就在后面追着朱标要教训他。朱

  • 宋江如果不选择招安,那么梁山的最终结局会如何?结局不乐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江的招安是对是错,宋江反对招安完整版,宋江接受招安出征哪里

    个人认为,如果当时宋江选择不接受招安,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可能:被朝廷围剿,势力瓦解梁山内部自我分裂,各奔东西中国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无非两种结果:一是推翻旧王朝,大封开国功臣,继续新一轮的王朝历史的循环。从统计结果来说,这在中国历史上只是小概率事件,数来数去也就刘邦和朱元璋两个成功案例

  • 苏轼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东坡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伤感名句,宋朝诗人苏轼经典佳句

    故事还得从乌台诗案说起,宋神宗元丰年间,王安石的变法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尽管有宋神宗的支持,但王安石还是遇到不少守旧的官僚集团的反对。因此朝中政局分为守旧派和改革派,两个团体相互的攻击,苏轼尽管并不全然反对变法,但还是对变法中的一部分们内容提出了批评,这就为引来改革派的敌视。元丰二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

  • 他被称为“黑袍妖僧”,朱棣的“黑衣宰相”,没有他朱棣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为什么叫黑袍妖僧,黑袍妖僧,历史趣谈明朝朱棣

    “黑袍妖僧”和“黑衣宰相”的关联据历史记载,朱棣夺权成功以后,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特许姚广孝蓄发还俗,此外又赐给他大量的府邸和宫女。但都被姚广孝拒绝,他只有每次上朝的时候才会穿上朝服,等散朝回到家里以后,姚广孝便会换上僧衣。而这个僧衣就是“黑衣宰相”这个外号的出处。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

  • 赵匡胤在位16年,为何不立儿子为继承人,反而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兄弟,赵匡胤历史上有没有子嗣,赵匡胤在位时有多厉害

    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皇权天授的概念,一个皇帝能不能坐稳天下,全看他在军队中有没有资历、有没有治国的经验。如果两项都具备,就能坐稳继位。反之,即便坐上了皇帝宝座,也坐不长久。像这种资历不够却坐上皇位,最后又被权臣搞下台的案例,当时数不胜数,比如后梁废帝朱友珪,后唐闵帝李从厚,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恭

  • 此人协助元军攻打南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入贱籍世代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抗击元军,朱元璋怎么灭元军的记录,朱元璋和元军是什么关系

    后来便定居于广州,在13世纪左右,蒲家的开始走向没落,而且当时他们定居的广州港也日益荒废,取而代之的是日渐兴盛的泉州港。于是,蒲寿庚的父亲便举家搬迁到泉州,继续从事贸易。他的父亲蒲开宗曾经还当过安溪县主簿,这家人世代经商,在沿海地区很是活跃,所以还得到宋朝政府授予“承节郎”的官衔。因此,蒲家人摇身一

  • 他与朱元璋争天下,可谓虽败犹荣,子孙受到善待,如今后裔十几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后裔朱前亮,朱元璋有没有直系后裔,明朝朱元璋后裔人数

    最终结果是朱元璋以少胜多,一举击溃陈友谅,让朱元璋顺利统一江南地区。陈友谅尽管失败了,但可谓是虽败犹荣,毕竟他从一个小人物出身,到成为撼动元朝统治的大军阀,当时朱元璋就曾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可见陈友谅的实力,陈友谅战败以后,他的后代都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这是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关于陈友谅后代的记

  • 明朝末年全国经济崩溃,为何到了清朝初年时却变得风调雨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灭亡后的经济现状,明朝灭亡时经济怎么样,明朝的经济

    但为什么到了清朝时,那些灾害都迅速消失,全国很快就进入风调雨顺的时期。当然了,这有点偏神秘论了,我们今天不探讨为什么这些灾害会神奇地消失,仅仅说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改变,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百姓无地可耕,社会经济自然崩盘。清朝初年,朝廷分地,百姓有地可依,社会经济自然稳定。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