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太监做手术前必答三句话 答不对和态度不坚决就不用挨那一刀

清朝太监做手术前必答三句话 答不对和态度不坚决就不用挨那一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2/9 13:29:38

一般来说,古人都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的训导,所以清朝“剃发易服”酿成了很多血案,但是到了后来,别说头发,就是男人身上身上最重要零件,也是说割掉就割掉,而且是求着人家割,为此还不惜拜师送礼,就为了能在皇帝老儿面前自称一声奴才。

大家知道,在清朝,一般的人是没有资格在皇帝和公大臣面前自称奴才的,只有皇亲贵胄和八旗子弟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其的人即使官居一品,也只能老老实实称臣,如果冒冒失失自称了一声奴才,那就属于“违制”,是要挨耳光的。就像赵老太爷扇阿Q:“你也配姓赵?”而清朝王公扇人的理由是:“你也配自称奴才?”于是很多早年投靠后金的明朝武官员得到了一个特别的优待——抬旗,就是划归八旗旗主管辖,隶属旗籍,就有资格自称奴才了。先在网上骂人“包衣奴才”,但是在清朝那可是荣耀,没有特殊贡献是当不上的。

只有一种人,不用做官,也不用抬旗,只要割掉一块肉,就可以进宫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了。大家想必已经猜到,这种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做太监。

在清朝以前,进宫当太监的的人,一般都是罪犯或者罪犯家属,当太监是一种惩罚,《明实录》“教职净身”一条中有“永乐末年,诏天下学官考绩不称者,许净身入宫训女官辈”的记载,意思是你当不好老师,那就剥夺你的民间教师资格,让你进皇宫继续任教。

干不好却能“从地方进中央”,但这却是一个极其侮辱人的惩罚,所以当时各地的“教谕”“训导”都玩儿了命提高教学质量,生怕被“净身”,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就是因为教学质量不高又犯了点儿事,这才进了宫——一个不称职的教师进了宫却能当帝师,可见净身入宫在当时真是好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但是到了清朝,这种情况就变了,能成为太监而自称奴才,成了很多人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很多人还要行贿送礼,甚至自己动手。以至于官府不得不下令:“严禁民间自行阉割,否则严惩不贷!”

清朝人想当太监那也得“过五关斩六将”:首先要自愿,然后还要由有地位的太监介绍(这叫拜师傅),再然后要立下“婚书”,把自己当成女人“嫁”到皇宫里。这些手续齐备了,还要准备银子交“手术费”,根据主刀者的资历,从一两到六两银子不等——看来清朝也有“专家号”。

做过厨师的人都知道,杀甲鱼这种被老厨师认为“不吉利”的工作只能由新手来做,但是老师傅会传授几句口诀,让新人在杀甲鱼的时候念叨:“他不卖,我不买;他不吃,我不宰。”意思是甲鱼如果有灵,那就去找卖甲鱼的和食客算账去,与动刀的厨师无关。

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有资格挨那一刀的人,已经被绑成—个“大”字,还有人揪着辫子按着胳膊退,一动不能动了。主刀“医师”还必须问三句话:“这是自愿净身吗?”“假如你反悔,现在还来得及!”“那么你断子绝孙,可和我毫无干系吧?”挨刀者必须依次回答:“是。”“决不后悔。”“毫无干系!”回答的时候还要声音响亮态度坚决,这也真难为那些在小黑屋里饿了三四天的挨刀者了。

如果像鲁智深忽悠智真长老那样只回答“我知道了”,或者回答标准答案稍有犹豫,那么马上收起手术工具松绑,把手术台上的那个人赶出门去,预交的手术费也不予退还。

现在想起来,不能不佩服修炼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和岳不群了: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未必成功,他们也能对自己下得去手。但是讲述太监手术并不是笔者的真正目的,笔者是有一个问题想请读者诸君研讨:当人人争相要求阉割的年代,被阉割的仅仅是身体吗?那些被抬旗的人,是否也被阉割了精神?而那种人人争当奴才的情形,是随着清朝灭亡就消失了吗?

本来选了一幅图片,是不久前某“学院”组织一群十来岁的孩子穿清朝服饰手捧圣旨形状的东西在念,想了想,还是删除了,别惹事了。而笔者找到那幅图片,输入的关键词是“奴才”……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看谁都不顺眼的晴雯,最终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得好听些,晴雯没有奴性,有个性有脾气,更有强烈的自尊心。晴雯生得十分出挑,有着一等一的相貌,性情也爽利,就连贾母也特别欣赏她,一眼就相中了她,还打算将来让她做宝玉的妾室。晴雯的起点,是相当高的。但凡事有两面,特别是,过犹不及。晴雯的爆脾气,在怡红院,甚至在贾府都是出了名的。虽然宝玉身边的女孩子都活

  • 年羹尧嚣张跋扈走上死路,而岳钟琪始终低调故得以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的权势年羹尧中进士不过20岁左右,10年之间,官至巡抚,真是少年得志,其时,偶尔将主子雍亲王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有时挨雍亲王的痛斥。雍正初年凭恃战功显赫,皇帝宠信,行事更是不加检点,甚而任性而为,做出种种越权枉法的事情,其中就是有雍正帝允许的,也是属于不合制度,不犯事则已,犯事时都是罪过。他的狂

  • 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和自身力量的发展以及当时的饥荒促使其反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与明朝,努尔哈赤和明朝的战斗,努尔哈赤对于明朝的评价

    ‬努尔哈赤反明的必然原因第一、努尔哈赤自幼对明廷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梁子结下了,迟早要报。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宁远伯李成梁征讨古勒寨阿台的时候,其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均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惊闻父、祖死亡的消息,悲痛欲绝,诘问明廷:“祖父无罪何故杀之?”明廷遣使谢过,表示这是误杀,并给予努尔

  • 雍正真没本事?仅凭一道圣旨,却完美解决了当年朱元璋的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最厉害,雍正和朱元璋关系,雍正与朱元璋谁更勤勉

    不过,他虽不及三皇五帝般传奇,但历史中的雍正,却绝非庸人!作为一个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他时常批阅奏折直至深夜,甚至批到废寝忘食。史书记载: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其在政治上的努力。在这方面,怕是朱元璋也不过如此。而他如此用心国事,得到的回报

  • 清高宗退位时国库仍较富裕,但皇权专制和骄奢淫逸使清朝由盛而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国库最高收入,清朝每年国库支出,清朝国库最盛的时期

    对比起父祖,清高宗留给后代的家底属实是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圣祖驾崩时,那一年的国库存银仅是2716万两,而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驾崩时,那一年的国库存银仅比康熙驾崩时增长了737万两,可是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国库就增长到了将近7000万两白银(具体是6939万两白银),这其中清

  • 清朝思想保守加之对内严重的防范心理和注重骑射导致火器落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火器真实水平,清朝为什么废止火器,清朝军事技术落后的原因

    清朝其实是有火器的,只是它被限制在八旗使用了,这主要是基于对汉人的防备之心。据《清实录》和《清会典》所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金国正上疏表示,自己标下的军队没有子母炮,愿意捐资造22门分给各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掏腰包十分恳切的请求,却遭到了清圣祖的严厉训斥:“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

  • 清朝在新疆、西藏进行驻军,而对蒙古则分而治之,又打又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西藏驻军,清朝对西藏和新疆做了哪些管理,清朝对新疆与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

    别的不说,就说东三省,这片地盘原来是女真的老家。明朝表面上对这里有管辖权,不过他们和李朝一样,已经处于高度自治的状态了。除此以外,元朝被明朝赶到北方以后,形成了后来的北元。整个蒙古和明朝,其实在两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势不两立的状态。明朝基本没有对长城以北的控制权。明朝对新疆地区,基本没有实控权,因

  • 雍正的最大对手,九子夺嫡时最具实力的八阿哥,为何没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胤禩聪慧过人,被封贝勒以后,他曾多次受康熙指派协理三阿哥一同处理政务。不仅如此,朝中许多大臣都夸赞八阿哥为人亲切,毫无皇子骄纵之气,甚至可以立为储君人选。既然八阿哥有如此贤名,康熙又对八阿哥青睐有加,为何不将皇帝之位传给八阿哥胤禩呢????九子夺嫡剧照早些年的时候,胤禩确实备受康熙信任、器重,但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非要抄曹雪芹的家?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所有的小伙伴对曹雪芹这个人物还是有所了解的,不过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肯定都是来自于红楼梦,却不知道她是怎么写出这本书的。其实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是她以前生活的写照,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灵感。曹雪芹家是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说白了就是时代做奴才的。之后他的祖父被多尔衮看重,于是他们家的地位也

  • 胤禵虽手握重兵但粮草均由年羹尧供应,故无力反抗清世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胤禵的历史简介,胤禵为什么改名,胤禵真实情况

    史料记载胤禵自幼聪明伶俐,并且长大后更是才能出众,就连他的九哥胤禟都曾评价他为“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从胤禟对胤禵的高度评价中就能看出,胤禵在才能方面是不次于他的其他兄弟的。并且,在康熙晚年,由于西北发生战事,康熙皇帝更是亲自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命其带兵平定准噶尔,随后在西北,胤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