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皇帝一生勤勉,并无太大过错,为何清朝还是颓废不止?

嘉庆皇帝一生勤勉,并无太大过错,为何清朝还是颓废不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2/9 13:30:08

朝纲涣散、皇宫犹如摆设

根据史料记载,在嘉庆皇帝出宫祭祀的时候,路上兵部尚书那是不停的追赶,看样子像是出了什么大事,又好像是有人起兵了。可是兵部尚书却说:“自己的兵部兵权大印不见了”,嘉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那是颇为恼怒。丢了大印一方面是关于皇家威严的问题,另一个就是皇帝的安全问题。如果皇帝在外出了什么事情,那就是调兵遣将也没有人听从。

于是,嘉庆皇帝也是下令严查此事,可是调查结果却让人吃惊,甚至是有点搞笑。兵权大印早在三年前就丢失了,兵部的随从官员却一直将此事进行隐瞒。嘉庆皇帝当然是很无奈,一直询问这件事的情况,可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而这件事也就这样了解。兵部尚书将兵权大印丢失,这样的事并非是小事,而嘉庆皇帝再没有追查到结果的情况下,就把这件事算了,不想再去过问,可见其平庸到什么地步。

嘉庆二十三年的一次武考科举,状元、进士们都在等着皇帝的典礼。嘉庆皇帝也是非重视,早早的就起来准备,典礼也是没有耽误,可是嘉庆皇帝等了好久都不见武状元探花来拜访。典礼也只好暂时中断。嘉庆皇帝便令相关官员去调查此事到底是为,这些官员调查了好几天最好得出的结果就是太监忘记打开宫门,状元和探花是怎么也找不到入口,在皇宫门外也是非常着急。这样的事也就这样随风去了,过了几天,或许就没人能想起来皇宫还发生过这样荒唐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一年之后,一位平民百姓趁值班的太监没有当班,便偷偷的溜进了皇宫。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百姓进了皇宫并没有被发现,一直走到皇宫深处才被一个太监发现。平民随便进入皇宫,太监忘记开门,皇宫之中无人巡逻,这些都是嘉庆皇帝管理不当的表现,出现任何问题没有严厉打击禁止,反而是视若不见,不了了之。从这也是可以看出嘉庆皇帝是有多么的平庸,正是皇帝这样软弱无能的性格,那些太监和值守的人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皇室宗亲腐败不堪

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那并不是一次偶然的爆发,在嘉庆年间这个问题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只是嘉庆年间,民间百姓吸食鸦片的人并不多,反而是皇室宗亲比较多。嘉庆二十四年,按照以往惯例,朝廷会在太和殿宣布科举考试殿试的成绩。引导官应该早早的带着这些新科进士在太和殿等候,然后教他们行礼。可是日上三竿了,整个太和殿也是不见引导官的身影。

嘉庆皇帝觉得奇怪,就下令让人去找,结果发现引导官正在家吸食鸦片,早就把引导新科进士这件事忘的一干二净。嘉庆皇帝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那么生气,也没有给引导官处以死刑,只是将他打了四十大板。可是这样的事那是屡禁不止,御前侍卫一般是皇室宗亲才可以担任的。有一次,御前侍卫在监考的时候,烟瘾犯了,他就直接离开考场去吸食鸦片,等到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才回来。嘉庆皇帝也只是将这个人革职,并没有其它处罚。

这些宗室的罪状只是诺大的皇室宗亲中的一些典型代表,皇室宗亲开设赌场,利用身份四处欺骗的,那更是不在少数。嘉庆皇帝见到这样的情况,那心里也是着急,他觉得宗室这样的行为那是严重败坏了皇家的尊严以及爱新觉罗家族的名誉。可是在这些宗室看来,皇家尊严算什么,爱新觉罗家族的名誉那又算得了什么,在他们眼里这早已是一不值,他们的眼里只剩下贪图享乐,因为他们骨子里已经是腐败不堪,一个个都像蛀虫一样在啃噬国家的根基。嘉庆皇帝的守成守成则更是很好的说明嘉庆皇帝的无能平庸,按照现实中的事情,根本不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一味的去书中找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做的。嘉庆皇帝根本不会去想这样做对不对,只会想有没有按照祖先的做法去实行。

嘉庆二十四年,宫中失火,鉴于火势不大,宫里的太监有了紫禁城之变的教训,害怕坏人趁乱而入,所以就没有打开宫门让护卫来扑灭大火。太监们忙了好久也是将大火扑灭,所幸并没有什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理说这件事做的非常好,可嘉庆皇帝却认为他们违背了乾隆的旨意,因此所有人都受到了处罚。乾隆只是规定,凡是宫内出现大火或者其他意外的事情,太监可以打开宫门让外面的护卫来解决。嘉庆皇帝或许理解的就是只要宫中出事,太监就必须打开宫门,否则就是违背祖制,这样的做法也实在是有点悲哀。

结语

嘉庆皇帝在位二十多年,虽然统治的比较平庸,社会上各种问题也是不断涌现,可他还是每天都不厌烦的去处理政务。或许他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懒惰的勤奋。自己那么努力的去扭转时局,可是情况却越来越糟,国力也是每况愈下,他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归根到底,就是嘉庆皇帝性子里的平庸,凡是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无不是从现实出发解决问题,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勇气,更是有着创新的能力。在时局突变的时候,想要进行挽救,靠的不是勤奋、节俭,而是眼光和勇气。可嘉庆皇帝恰恰缺乏这些,在朝由盛转衰的时候,这是需要有雄涛大略的人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来拯救,可嘉庆皇帝只是一个很好的平庸之人。

更多文章

  • 嘉庆送八旗子弟回盛京种地,子弟们一路痛哭,结果去了继续祸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嘉庆在阅读乾隆的《盛京赋》时,突然想到,乾隆那时候不是送了不少人会东北,自己的老祖宗在东北地区创业,还闯出了一番天地,现在京城中有很大一批没官职没工作的八旗子弟,不如就将他们送回去,让他们过过老祖宗的生活,顺便守护龙兴之地,说不定这些人在那片狂野的草原上生活几天,就能重振八旗雄风。于是嘉庆开始让

  • 嘉庆得到和珅多少家产,放到现在,财务世界排名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的家产嘉庆怎么用的,嘉庆把和珅的家产用在哪了,和珅家产相当于多少个嘉庆王朝

    和珅是个大贪官,这在历史上已经得到了考证。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他的财富足以和国家财力相比较。嘉庆上任以来,为了充实国力就抄了和珅的家。估计连这位皇帝也没想到这数目是多少,足以让国库满起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猜出和珅这几十年的贪污数目有多巨大。为此,我特地查阅了一些资料,当时查抄的数目是这样的,土地八千

  • 光绪被废,慈禧选他做皇帝,却没想到这一做法危害到了清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慈禧就开始选傀儡皇帝了。慈禧选皇帝,看重的也就这几点:一是这个傀儡皇帝要听话,不要想着要和她夺权,二是要和她有点而血缘关系,毕竟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是看着也觉得亲切,三是就是这个傀儡皇帝好掌控了,别是个外在憨厚,内存心机的人,这种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机婊。慈禧选中了溥儁,一方面溥儁的生母是慈

  •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皇帝扳指”,号召百官进行公开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生活在现今人人平等的社会中,我们很难在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那些百姓们,究竟是过着怎样日子。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又是享受着何等的尊贵待遇。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社会,确实是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而那些被推翻了的皇帝,即使已经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谁想过他们的子孙后代呢?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

  • 财主抢了李莲英家一亩地,他成慈禧亲信后如何报复?暴露人性丑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和李莲英私下关系,慈禧死后李莲英过得怎样了,李莲英临死之谜

    要说明末最有名的太监,那当属魏忠贤,那如果说清末谁是最有名的太监,那就要非李莲英莫属了。而说起李莲英进宫的原因,则是相当地令人辛酸。李莲英的家里当年被恶霸财主抢占了土地,一家人因此也就没了收入,不得已下李莲英才挥刀自宫当了太监。后来当他风光无限受尽宠幸的时候,回到家乡又用一招歹毒的计谋报复了仇人。

  • 清末广西严重的社会矛盾是洪秀全在当地选择起义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发动起义的背景,广西太平天国洪秀全,洪秀全灭亡的三个原因

    在金田起义前夜,广西是长江以南社会问题最复杂、社会矛盾最尖锐的省份,而广西的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民生、民族、土客三个方面。民生上,三藩之乱后的一百多年里,广西耕地开放已经接近极限,而人口却不断增加,据统计,顺治年间,全省人均耕地还有14亩的样子,到了乾隆后期已经锐减到1.5亩。同时,土地兼并现象愈演

  • 清朝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度使年羹尧无法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资料,清朝中央集权,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在被清世宗削夺职位的那会,以他的脾气肯定是各种不服的,人在激动之下,容易失智,产生极端念头这也很正常。据《啸亭杂录·卷九·年羹尧之骄》一文所载,年羹尧被削去职位后,其幕僚劝他造反,他思考了很久,还夜观天象,最后还是决定服从清世宗的安排去当杭州将军:“命其交将印于岳威信,时年迟三日始付出。或云其

  • 清朝初年文字狱极多,清仁宗登基后对此进行了一定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四大文字狱,清朝实行文字狱的原因,清朝文字狱兴盛的时期

    满清入关后,文字狱更是成为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最为严重,当时文人学士只要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被疑文字中有讥讪朝廷的内容,即兴大狱,而且往往株连甚广。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都能够被认定为是在讽刺清廷为番邦,不懂文化,写诗人也因此丢了性命,可见在当时文字狱就是文人心中那挥

  • 清朝入关后的跑马圈地激化了内部矛盾,康熙年间逐步废除圈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圈地事件,清朝圈地运动详解,清朝初年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下令:“凡近京各洲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地甚多,”“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顺治元年十二月初五己未(1645年1月2日):清廷议“清察无主之地,安置满洲庄头。”顺天巡抚按柳寅东疏议:为避免旗民与汉民杂处而生争端,

  • 清朝太监做手术前必答三句话 答不对和态度不坚决就不用挨那一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当太监年龄限制,清朝太监宋福海,清朝太监的真实事件

    一般来说,古人都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的训导,所以清朝“剃发易服”酿成了很多血案,但是到了后来,别说头发,就是男人身上身上最重要零件,也是说割掉就割掉,而且是求着人家割,为此还不惜拜师送礼,就为了能在皇帝老儿面前自称一声奴才。大家知道,在清朝,一般的人是没有资格在皇帝和王公大臣面前自称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