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皇帝扳指”,号召百官进行公开祭祖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皇帝扳指”,号召百官进行公开祭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4/2/9 13:29:11

生活在现今人人平等的社会中,我们很难在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封建朝那些百姓们,究竟是过着怎样日子。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又是享受着等的尊贵待遇。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社会,确实是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而那些被推翻了的皇帝,即使已经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谁想过他们的子孙后代呢?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也是经过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彻彻底底地改头换面,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无疑给了许多满人一个强有力的借鉴。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也很难说封建社会的因子已经被彻底地消除。仍然有人坚信自己是高贵的王子皇孙,他们依然追求着所谓的等级之分。

很突出的就是这位号称乾隆七世孙的爱新觉罗·恒绍,在当今早已截然不同的社会之中,他坚持身穿龙袍,手指上戴着所谓的“皇帝扳指”,除此之外,他更是号召百官公开祭祖。那么他做出一系列的这种异行为,到底有什么意图呢?

乾隆七世孙是何许人也

所谓的乾隆七世孙即是上所提及的爱新觉罗·恒绍,相信大家对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并不陌生,这就是清朝皇族世代沿用的姓氏,具有无比尊贵的意义。拥有这个姓氏的恒绍自然是倍感骄傲,他也宣称自己是皇室后代,并打着这个姓氏的招牌做着一系列复古的事情。清朝许多的礼仪制度在他这里被重新捡起使用,他也很享受这样的礼节所带来的优越感。

无论是身上的穿着还是住宅的装饰,无不透露出几百年前清朝宫廷之中的气息。家中的装饰物品一五一十地按照紫禁城内部装潢所设计,他为自己打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豪华宫殿。除此之外,身上的衣物以及屋子的颜色,几乎全都是以黄色为主,这颜色也就是代表了皇帝的尊贵。

恒绍的日常穿着便是如同以往皇帝的打扮,即使是走在大街上,人们对这样的装扮投来异样的眼光,他也不以为然。恒绍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无人能比的皇室子孙,这也是彰显其不凡身份的一个象征。甚至于他的睡袍,也是采用黄色的布料制作而成,上头还有龙的标识。恒绍睡觉的时候是不脱睡袍的,从始至终,他都认为自己就是无上尊贵的皇帝后代。

不仅恒绍一人如此,他要求家里人都得实行以往清朝的各种制度。每日请安问好,遇事恭头哈腰,必须得符合他的身份。家里人称呼他为“王爷”,毋庸置疑这是他自己的要求,家人对这些奇异的怪称早已习惯了。而他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了满足,整日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

不仅如此,对于他手上的扳指,据他的话说,是乾隆皇帝传下的珍宝,是他至高无上的身份的代表。他一遍一遍地同外人介绍自己这来历不凡的扳指,骄傲中夹杂着愚昧。不过这枚扳指的真正来源我们是很难考证的,目前也没有什么真实可靠的证据证明这是乾隆的扳指,仅仅只是停留在几个人的只言片语之间罢了。

恒绍的惊人之举

其实如果恒绍只是做了之前的这些举动,我们无权过问,这毕竟是他的个人生活,只要没有对他人生活造成干扰,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毕竟这是个相对开明的社会,人们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大家都是互相包容着。

但是这位号称自己是皇室后代的人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召集了他所谓的“文武百官”进行祭祖活动,这是大家所无法理解的。恒绍顶着满族联谊会会长的头衔,公然让这批人身穿古时候文武百官的装束,参加自己的祭祖大典。

不仅如此,他更是让人穿着太监宫女的衣服,服侍在左右,而他和自己的妻子站在最前的位置,举行了极其隆重的祭祖仪式。当地人无不对这个举动表现出十分震惊的态度,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新世纪里,还会有这样热衷于封建习俗的人。

生活在新中国的人们,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谁还会去幻想恢复以前的那些旧制度呢?清朝的存在早就已经是过去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王朝曾经为国家带来许多荣誉,但是在其末期,大家也都明白了封建王朝的腐朽落后,也早已经对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

而这些所谓清朝的皇子皇孙们也应该摒弃这些莫须有的名号,早日投入现代社会的广阔怀抱之中。经历过科学的洗涤,这些皇室后代们的生活更多的会是五颜六色,而不是只有黑白二色。

与众不同的贵族后代们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贵族后代都同作为乾隆七世孙一样自命不凡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前面提到过的末代皇帝溥仪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接受了社会改造,积极地投身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其实不止是溥仪,还有许许多多的满清贵族也是积极地接受改造,变成了脚踏实地、积极上进的中国人。他们这些人和恒绍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人甚至值得我们学习。

同样是皇帝的几世孙,这位雍正九世孙便与恒绍完全不同。雍正九世孙并没有打着自己是贵族血统的名号而大张旗鼓,过上奢侈迂腐的日子,相反,他积极投身中国的教育事业,努力为培养祖国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他,或许才更能激发人们对曾经满清贵族的好感。这也更加符合如今社会发展的观念,他才是值得人们标为榜样的楷模。

所以说种种比较看来,恒绍的做法属实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是他能够引起这么多群众不满的主要原因。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实在无法苟同。但是我们也不应将目光仅仅投放与这位乾隆七世孙身上,还有许多满清贵族后代,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奉献着自己,我们更应该他们看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财主抢了李莲英家一亩地,他成慈禧亲信后如何报复?暴露人性丑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和李莲英私下关系,慈禧死后李莲英过得怎样了,李莲英临死之谜

    要说明末最有名的太监,那当属魏忠贤,那如果说清末谁是最有名的太监,那就要非李莲英莫属了。而说起李莲英进宫的原因,则是相当地令人辛酸。李莲英的家里当年被恶霸财主抢占了土地,一家人因此也就没了收入,不得已下李莲英才挥刀自宫当了太监。后来当他风光无限受尽宠幸的时候,回到家乡又用一招歹毒的计谋报复了仇人。

  • 清末广西严重的社会矛盾是洪秀全在当地选择起义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发动起义的背景,广西太平天国洪秀全,洪秀全灭亡的三个原因

    在金田起义前夜,广西是长江以南社会问题最复杂、社会矛盾最尖锐的省份,而广西的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民生、民族、土客三个方面。民生上,三藩之乱后的一百多年里,广西耕地开放已经接近极限,而人口却不断增加,据统计,顺治年间,全省人均耕地还有14亩的样子,到了乾隆后期已经锐减到1.5亩。同时,土地兼并现象愈演

  • 清朝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度使年羹尧无法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资料,清朝中央集权,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在被清世宗削夺职位的那会,以他的脾气肯定是各种不服的,人在激动之下,容易失智,产生极端念头这也很正常。据《啸亭杂录·卷九·年羹尧之骄》一文所载,年羹尧被削去职位后,其幕僚劝他造反,他思考了很久,还夜观天象,最后还是决定服从清世宗的安排去当杭州将军:“命其交将印于岳威信,时年迟三日始付出。或云其

  • 清朝初年文字狱极多,清仁宗登基后对此进行了一定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四大文字狱,清朝实行文字狱的原因,清朝文字狱兴盛的时期

    满清入关后,文字狱更是成为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最为严重,当时文人学士只要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被疑文字中有讥讪朝廷的内容,即兴大狱,而且往往株连甚广。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都能够被认定为是在讽刺清廷为番邦,不懂文化,写诗人也因此丢了性命,可见在当时文字狱就是文人心中那挥

  • 清朝入关后的跑马圈地激化了内部矛盾,康熙年间逐步废除圈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圈地事件,清朝圈地运动详解,清朝初年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下令:“凡近京各洲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地甚多,”“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顺治元年十二月初五己未(1645年1月2日):清廷议“清察无主之地,安置满洲庄头。”顺天巡抚按柳寅东疏议:为避免旗民与汉民杂处而生争端,

  • 清朝太监做手术前必答三句话 答不对和态度不坚决就不用挨那一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当太监年龄限制,清朝太监宋福海,清朝太监的真实事件

    一般来说,古人都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的训导,所以清朝“剃发易服”酿成了很多血案,但是到了后来,别说头发,就是男人身上身上最重要零件,也是说割掉就割掉,而且是求着人家割,为此还不惜拜师送礼,就为了能在皇帝老儿面前自称一声奴才。大家知道,在清朝,一般的人是没有资格在皇帝和王公大臣面前自称奴

  • 红楼梦:看谁都不顺眼的晴雯,最终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得好听些,晴雯没有奴性,有个性有脾气,更有强烈的自尊心。晴雯生得十分出挑,有着一等一的相貌,性情也爽利,就连贾母也特别欣赏她,一眼就相中了她,还打算将来让她做宝玉的妾室。晴雯的起点,是相当高的。但凡事有两面,特别是,过犹不及。晴雯的爆脾气,在怡红院,甚至在贾府都是出了名的。虽然宝玉身边的女孩子都活

  • 年羹尧嚣张跋扈走上死路,而岳钟琪始终低调故得以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的权势年羹尧中进士不过20岁左右,10年之间,官至巡抚,真是少年得志,其时,偶尔将主子雍亲王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有时挨雍亲王的痛斥。雍正初年凭恃战功显赫,皇帝宠信,行事更是不加检点,甚而任性而为,做出种种越权枉法的事情,其中就是有雍正帝允许的,也是属于不合制度,不犯事则已,犯事时都是罪过。他的狂

  • 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和自身力量的发展以及当时的饥荒促使其反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与明朝,努尔哈赤和明朝的战斗,努尔哈赤对于明朝的评价

    ‬努尔哈赤反明的必然原因第一、努尔哈赤自幼对明廷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梁子结下了,迟早要报。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宁远伯李成梁征讨古勒寨阿台的时候,其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均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惊闻父、祖死亡的消息,悲痛欲绝,诘问明廷:“祖父无罪何故杀之?”明廷遣使谢过,表示这是误杀,并给予努尔

  • 雍正真没本事?仅凭一道圣旨,却完美解决了当年朱元璋的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最厉害,雍正和朱元璋关系,雍正与朱元璋谁更勤勉

    不过,他虽不及三皇五帝般传奇,但历史中的雍正,却绝非庸人!作为一个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他时常批阅奏折直至深夜,甚至批到废寝忘食。史书记载: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其在政治上的努力。在这方面,怕是朱元璋也不过如此。而他如此用心国事,得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