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败,为何到了汉朝,却打了100多年?

春秋时期,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败,为何到了汉朝,却打了10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97 更新时间:2023/12/16 20:22:33

如今人回溯这段历史,仿佛当时世界上就只有秦楚燕韩赵魏齐这几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的北方边患此时好像根本不用像后世那一般在意,但其实,让大汉王朝举国剿灭的匈奴,此时就已经存在了。

不过此匈奴非彼匈奴,此时的匈奴还是一个七国之中随便拎出来一个就能给他扁一顿的国家,是李牧率领几十万人就能吓得匈奴不敢南进,是蒙恬率领三十万蒙家军就能打的一路败退的国家。

[var1]

匈奴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使得这个国家能够短时间内就有这么大的转变。

秦朝之前的匈奴

说起匈奴,那可是一个战斗力十分强大的国家,当年被中原打得丢盔弃甲的匈奴逃到了西方,却意外的成为了当时西方国家眼中的上帝之鞭,一支被东方王朝击败的残军尚且有如此战斗力。

说起匈奴的起源,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有记载,他们曾经是在夏朝灭亡之后,逃到北方的皇族后裔,而后在那生根发芽,最终成了一只强大的势力。而近代的研究则是说他们和当时春秋时期的覆灭西周的戎族有血缘关系。

[var1]

匈奴人主要是以北亚的蒙古人种为主,和东亚的蒙古人种有区别,而且其部落之中还有白人的存在,由此他们和夏朝后裔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证据不足。

事实上,匈奴从来都不是一个以血缘为主的部落,更像是一个对方包容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攻伐征服小部落,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匈奴民族。

当时中原国家正好处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各个边境国家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就不可避免地要向匈奴的领地开拓,由此使得匈奴和中原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

[var1]

当时与匈奴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赵国,时不时就得面对匈奴的袭扰,在战国四大战神之一的李牧的谋略之下,彼时已经是万乘之国的赵国直接集结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力,以少胜多,一战斩杀十万匈奴骑兵。

彼时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战斗力不弱于这些游牧民族,一战震慑匈奴不敢南犯。

随着中原地区的变迁,逐渐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秦朝出现,而当时国内的事情基本已经处理完毕,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之后,国家第一次重归统一,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就显得迫在眉睫,于是秦朝迫切需要一场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var1]

而此时,逐渐蠢蠢欲动的匈奴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当时匈奴人的实力已经大大南下,占据了之前赵国的不少地盘,距离秦朝都城咸阳最近的地方不过数百里,于情于理,匈奴都要成为秦朝战争机器上第一个被碾碎的存在。

公元前214年,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蒙家军出征,匈奴哪里见过这么强大的军队,一时之间被打得找不着北,秦军屡战屡胜,却匈奴七百余里,最终逼的匈奴只能向着生存环境恶劣的北方逃去。

[var1]

可惜秦朝如此强大的国家,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匈奴可是直接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帝王,他的出现,直接使得本就不弱的匈奴,一下子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匈奴崛起

匈奴的头曼单于此时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冒顿单于。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将为匈奴带来怎样的改变。

冒顿单于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超凡的一面,即便是在敌国也能全身而退,由此他也是在匈奴之中的声势大涨,一度有了比肩自己父亲的声望。

[var1]

随着追随者越来越多,冒顿有了自己的部下,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军队,他借助鸣镝箭训练出了一只令行禁止的铁血军队,只听从冒顿单于的命令,就是靠着这只军队,他完成了自己夺嫡的梦想如愿的坐上了单于的位置。

即位之初,他面对比匈奴强大太多的东胡,他表现得十分卑微,甚至用跌进泥土里都不为过。

即便是自己的坐骑和妻子都是能够拱手让人,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隐忍之下,使得全国的人心中都是燃烧起了怒火,只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就能让这些怒火对着东胡爆发出去。

[var1]

匈奴突然袭击东胡,本来轻视匈奴的东胡人根本没有防备,一战就将东胡收入囊中,由此匈奴实力大大提升,一跃成为草原的霸主,而东胡的残存势力则是分裂成了两部分,远走他乡。

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此时匈奴已经是一个拥有精锐骑兵三四十万的国家,而南方的汉人政权刚刚建立起汉朝,多年的战争使得国家凋敝,军队战斗力低下。

此消彼长的两个国家,就这么直接撞在了一起。

[var1]

汉朝和赵国的战斗力对比

通过分析战争结果,有的人有了这样的结论,当年的赵国用汉朝的郡县之敌就能够将匈奴击退,而后来的汉朝却和匈奴打了几百年,甚至还差点把自己搞的亡了国,岂不是说,汉朝还不如赵国强大。

事实上两个国家根本没有相比较的可能性,就和汉朝和赵国的差距对比,匈奴也是有着差距之分,刚刚统一草原的匈奴此时不论是军队战斗力还是国家的实力都是处在巅峰水平。

如果是此时的匈奴撞见了当时的赵国,想必统一中国的是谁就难说了。

[var1]

当时赵国只需要将匈奴驱逐就达到了目标,而汉朝则是想要亡国灭种,直接让匈奴人离开这片草原生死不管,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又怎么会不拼命,由此爆发出超高的战斗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更多文章

  • “柏举之战”吴国五战五胜,性格急躁的夫概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柏举之战有什么启示,柏举之战对吴国影响,吴军大战柏举之战视频

    夫概从楚国令尹囊瓦临阵脱逃的行为中,看出了他是胆小怕事之辈,因为楚国将领和士兵都不想为国捐躯,所以楚军不足为惧。在夫概看来,如果派出少许精兵立马快攻过去,这些贪生怕死之辈一定会逃跑,之后吴军再以主力部队为后盾进攻,就可以轻松地取得胜利。[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犹记得,“鸡父之战”

  • 从吴王寿梦的外交计划中,可以看出吴国想要融合进中原的诚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王寿梦简介,吴国灭楚吴王做了什么,吴王寿梦是吴国第几任国君

    会盟可以暂时停止纷争,如弭兵之盟。但当会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引发战争。战争结束时,盟主仍然会举行会盟,以达成协议。也正因如此,成为盟主的国家便有了话语权。春秋时期战争频仍,且周天子王权旁落,由诸侯争先会盟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看出端倪。从这些会盟中,也可以观察出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var1]诸

  • 庞涓在魏国得势以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直接将孙膑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历史,孙膑杀了庞涓后去哪里了,庞涓与孙膑

    [var1]回头来看,没有直接杀死孙膑,是庞涓的一大败笔。那么,心狠手辣的庞涓,既然如此嫉恨孙膑,选择暗害于他,为何不斩草除根,直接将孙膑杀掉呢,难道是因为恻隐之心和同窗之情吗?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因素,抛开和孙膑的冤仇,庞涓不是一位性格残暴的人,在魏国军中,士兵将领们对庞涓十分尊敬,往往会为他视

  • 曹叡:矛盾中的魏国皇帝,没杀司马懿是他最大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曹叡当皇帝多亏了司马懿吗,曹叡司马懿关系

    甄氏与曹植的故事,在民间被传得沸沸扬扬。但是这仅仅是民间故事,当不得真,没有证据证明甄氏与曹植之间有过男女私情。不过甄氏原来是袁绍的儿媳妇,想当年曹丕可是在攻破冀州后,从父亲手中抢来了甄氏,最开始的时候,曹丕对甄氏还是非常好的。只不过花无百日红,后来的曹丕宠爱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以及郭美人,甄氏失宠并颇

  • 楚国逐渐衰弱,吴国方兴未艾;楚国不思进取,吴国君臣一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为什么灭不掉吴国,楚国被吴国打败的原因,战国吴国与楚国

    年幼而势弱的楚昭王,又恰逢立志图霸的雄主阖闾;楚国有贪婪暴戾的令尹囊瓦,而吴国有一代雄杰伍子胥、孙武。吴国“入郢之战”,其背景是吴国君臣一心,国力强盛相对于楚国的奢靡,令尹亦不进取,渐进地让吴国取得大胜。[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伍子胥剧照楚昭王得位的过程,先就受到了囊瓦的阻挠,从中可以得知,

  • 战国四名将,谁能与白起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名将白起简历,战国最厉害的名将是李牧还是白起,战国时期抗韩名将白起

    这几句话说的是,战国时期四个能征善战的四位名将。千字文这东西,要求的标准是字不能重复。所以在介绍战国史的时候,很可能就挑了这几个字出来,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并列,后人再把这四个人叫作战国四大名将。我个人其实是同意这种说法的。虽然千字文误打误撞,但找出来的这四个人确实都是十分合适的“战国四大名将”人选。

  • “柏举之战”起因——楚国囊瓦贪婪、晋国见死不救、吴国拔刀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吴国,关于柏举之战的资料,吴国和柏举之战

    此乃“天相”。另一边,自吴王阖闾即位后,吴人不断侵楚,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在作战中基本都是到达楚国边境之后,等到楚军来救,然后就打道回府——“吴师还”,他们并不和楚国正面作战。不仅如此,吴王阖闾还讨伐了越国,借此稳定了自己的后方,其后开始积极谋划破楚。此乃“人事”。由此可见,楚强吴弱的局面,马

  • 春秋末期形势:晋国很忙、吴国走下坡、楚国逐渐复苏将面临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国晋国,春秋时期晋国与吴国谁强,春秋期的晋国和吴国

    晋国在春秋晚期,从楚昭王十九年起晋国大乱,起先范氏、中行氏联合攻打赵氏。随后,韩氏、魏氏、知氏又以晋侯之命,联合讨伐范氏和中行氏,二氏退保朝歌。齐国、郑国等支持范氏,齐国以粟千车接济范氏,郑国以武力护送。结果在铁地被赵氏击败。此后,赵简子又连续击败范氏和中行氏,二氏被迫出逃。楚惠王三十一年,知氏、赵

  • 都是名相,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不比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和管仲,诸葛亮和管仲乐毅名气谁大,诸葛亮与管仲什么关系

    先说管仲,作为齐桓公称霸的最得力助手,实际上管仲完全掌管了军国大事,齐桓公基本上就是负责吃喝玩乐,偶尔出去耀武扬威的外交一下。齐国的政治、军事、经济这三个国家最重要的职能均由管仲负责,并且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管

  • 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的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魏名将郭淮,郭淮个人简介,司马懿郭淮

    老规矩,先说说家谱。郭淮字伯济,太原(并州)阳曲人。他爷爷叫郭全,曾任汗大司农,父亲郭缊,历任雁门太守。郭淮也算是个世家出身吧。后举孝廉,为平原府丞。后曹操讨张鲁他也算个跟班的参加了,不过没留下记载。后来曹操留征西将军夏侯渊守汉中,以郭淮为军司马。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攻阳平关,当时守将夏侯渊与刘备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