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孙皓以言代法迫害无辜,最终使得吴国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27 更新时间:2024/1/17 12:11:03

[var1]

孙皓

会稽太守车浚因郡中遭受旱灾,上疏请求朝廷赈灾。孙皓却说他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便派人将他杀死,并砍下头颅示众。尚书熊睦对这件事稍有非议,孙皓竟亲自用刀把熊睦捣得体无完肤。中书令张尚学问渊博,孙皓经常向他提一些难题,但每次都难不倒他,孙皓因此忌恨张尚。一次孙皓喝酒,问张尚谁的酒量可与自己相比,张尚回答说:“陛下有百舰之量,据说孔子也有百舰之量。”

[var1]

张尚

张尚如此回答本无懈可击,不想孙皓却大怒,指责张尚明知孔子没有称主的命运,却故意将他与自己相比。孙皓下令逮捕张尚治罪,朝臣一百多人叩头为张尚求情,孙皓终不答应。他下令将张尚押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南)造船处做苦工,不久又把他处以死刑。侍中韦昭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为人正直,对当时上上下下折腾“祥瑞”的风气非常厌恶。孙皓向他询问“祥瑞”之事,他直言提出批评,孙皓恼羞成怒,怀恨在心。

[var1]

韦昭直言批评

后来韦昭奉命修撰《吴书》,孙皓想为自己的父亲、废太子孙和立本记,韦昭不同意,认为孙和没有登帝位,只可以立传不该立本记。孙皓十分不快,就决心除去韦昭。孙皓常在酒后命人戏弄公卿大臣,拿人的隐私开玩笑。有一次,他命韦昭担任此事,韦昭只提了些经义学问上的问题,一句玩笑话也没有说。于是孙皓就有了借口,他以韦昭“不承用诏命”为由,把他关进了监狱。韦昭以著述为生命,在狱中,他上书陈述了自己著述的情况,希望得到宽免,以便完成未竟的事业。

[var1]

韦昭提经义学问

东观令华壑为他求情,说韦昭就像司马迁叔孙通一样,已年过七十,所剩岁月不多了,而《吴书》尚缺叙、赞,有待他去完成。孙皓一概不听属下的求情,硬是在凤凰二年(273)将韦昭处死,并把他的家人流放一年。孙皓的以言代法、滥杀无辜,终于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朝野上下对他的残暴敢怒不敢言,不久吴国就被晋国灭亡了。

[var1]

晋国军队向东吴挺进

吴亡不久,名士陆机写下《辩亡论》。指出吴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孙皓的喜好杀戮,使吴国失去了“人和”。不、江苦师水豫查(南县國畫接歸令)卖查送明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无论古今执法者都必须遵行的法制原则。以言代法即以权代法,实质上是破坏法纪的行为。这种行为使无辜受惩,冤案屡生,失掉民心,导致亡国是所必然。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齐国先后称霸,结果都“富不过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七雄魏国的崛起,齐国vs魏国,齐国魏国赵国哪个厉害

    [var1]一一方面,就魏国来说,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对于魏国的崛起,始于魏文侯这位君主。

  •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为什么有两个魏国,春秋时期的魏国一共统治了多少年,如何评价战国时的魏国

    [var1]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var1]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魏国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

  • 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和范雎谁先谁后,张仪商鞅,秦国张仪商鞅贡献

    按理,强大的国力加上众多人才,魏国一定可以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然而,历史上最后实现大一统的却是人才相对匮乏的秦国。[var1]秦国能实现统一离不开人才的帮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他的变法使秦国从此走上军事强国。还有外交专家张仪,正是有他们对秦国的辅佐,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才有秦王嬴政在先人的基础

  • 吴国祖先的光荣传统,并没有改变吴王阖闾夺位的决心和称霸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王阖闾临死遗言,吴王阖闾出生时间,吴国阖闾之死

    那么,为何吴国的君位争夺战,没有像其他的诸侯国一般,发生严重的纷争和后续效应呢?[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究其原因,这和吴国自古以来的传位方式有关。吴国的起源,与周王室是密不可分的。周王为了顺利地传位给季历,周王之子吴太伯、仲雍就逃到了蛮荒之地避位。仲雍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吴地,传到

  • 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国打败楚国后统一了吗,吴国灭楚国后怎么样了,吴国孙武

    吴国再厉害,也无法同时面对秦国、楚国的进攻,更何况后方还有越国的偷袭。这就相当于吴国要同时应付秦国、楚国与越国三个国家,这样一来根本没有任何胜算。[var1]吴国在春秋末期开辟了“西击强楚,北威齐晋”的霸业,并出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吴国、越国原本都是东南方向上的小国家,自身国小而民寡,版图狭

  • 春秋时一位刺客,为刺杀敌人毁容失声,是金庸笔下范瑶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遥最后怎样死的,张无忌范遥相认,范遥个人资料

    [var1]金庸塑造范瑶这个人,并非完全凭空捏造的,他是根据历史上一位刺客的原型写出来的,这个人就是豫让,他是春秋时期的刺客,春秋时期有四大刺客,分别是荆轲、要离、专诸、聂政,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把要离换成豫让。豫让是晋国人,智伯瑶的家臣,在晋阳之战中,智伯瑶兵败,被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把他的头颅做成

  • 三国蜀国为何最先灭亡 只因诸葛亮中了魏国这一毒计引狼入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魏国,三国中蜀国为什么最先灭亡,三国中蜀国灭亡真相

    [var1]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

  • 为什么灭亡巴国、蜀国的是秦国,而不是同样邻近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和楚国,春秋时期的蜀国和巴国哪个厉害,楚国和蜀国的关系

    [var1]一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秦国位于黄河流域,而巴国、蜀国则和楚国一样,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对于秦国来说,如果从关中地区出兵进攻巴国、蜀国,需要翻过秦岭地区,也即道路险阻,增加了秦国进攻巴国和蜀国的难度。不过,最后的结果则是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而不是地理位置同样邻近的楚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

  • 此人是司马迁的祖先,超越白起的战国名将,曾把张仪驳得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司马迁虽然厉害,但他还有个祖先,比他更加厉害,即战国时代的司马错,早在周朝时期,掌管军队的官员叫做"司马",跟"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当时的贵族可以随意更改自己的姓氏,人们往往用自己的封地、官职当姓氏,而司马这个姓氏,就是这样来的,司马错是战国秦惠王时期的名将。秦惠王十九岁登基

  • 吴国攻入郢都后痛失好局,楚国因外援助力反败为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国战楚国谁赢,吴国打楚国的背景,吴国打败楚国后统一了吗

    其实,楚国除了随国这个有情有义的盟友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同意向其伸出援手,并且在随后的战局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秦国。[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国战车剧照早年,楚国曾经联合秦国来制约吴国,眼下楚国发生国难,几乎要遭到灭国。楚国的其他盟友们自顾不暇,而楚国大臣们也树倒猢狲散。只有一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