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最年轻的称霸者,是个人战斗能力最强的一位将军,也打了多场胜仗。因为这三个世界第一,他迄今为止无人能敌。非常可惜的是,项羽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失败了,即便心有不甘,一身傲骨的他还是选择了自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最年轻的称霸者
项羽的出身并不简单,他家是楚国里非常名贵的一个家族,项羽的祖父项燕是秦朝末年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父亲也在战场里摸爬滚打多年,最后成长为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不幸的是,父亲在战场上战死,而他的叔叔项梁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也就担任起了照顾项羽的工作。在项羽年少之时,项梁曾经尝试过教他读书写字,但是项羽明显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
既然无法走上学文之路,叔父打算让项羽学习剑术,让他走上学武之路。谁知项羽这次也没有好好对待,还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学了。项燕非常的生气,他认为项羽既然不能从文,可也不能弃武,这样下去以后是没有出路的。
谁知项羽却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他认为如果单纯的读书写字就只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而单纯学剑术的话,也只能与一个敌人对抗。他不愿意,也不甘心只做一个人的敌人,而是想做大众百姓的英雄。
这个宏伟的愿望让项梁连连称赞,他没想到自己的侄儿会有这样的胸襟和抱负,由此他认为项羽以后会大有作为。事实证明,项梁的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几十年后,秦朝苛刻腐朽的王朝就被势如破竹般成长起来的起义势力摧毁,先是陈胜和吴广揭竿而起,形成了大规模的起义活动。后是刘邦和项羽这对绝世双骄涌现出来,把秦二世赶下台,依仗着大规模的军力称霸。
秦朝灭亡之后,时间好像穿梭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各地的诸侯势力越来越膨胀,形成了无数个地方割据势力,而项羽也成为了诸侯的总盟主。在综合考虑之下,项羽还是顺从了时代理念,放弃了称帝的愿望,成为了诸侯国的霸主。
项羽也回到了他的老家,在楚地的核心地带建立了自己的京都——彭城,也算是圆了自己衣锦还乡的一个愿望,自称西楚霸王。项羽称霸的时候也只有26岁,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个霸主,迄今无人能敌。
打了最多胜仗
西楚霸王项羽一生打了很多场胜仗,在他所参与的战斗中,几乎所有的战争他都取得了胜利,项羽也是打了最多胜仗的一位霸主。在项羽所参加的战役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那场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发生于秦朝末年,那个时候起义才刚刚开始,项羽在众多战役中也渐渐崭露头角。当时项羽率领了几万楚军在巨鹿与秦朝的名将章邯、王离做斗争。
章邯、王离手里有40万兵力,是项羽兵力的十倍,反而就是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军队却在战场上失败了。项羽能征善战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在这场战役中,他拼尽了全力带动了各诸侯国义军,先是剿灭了王离的军队,然后又迫使章邯投降,让25万军力倒向了楚军。
巨鹿之战中发生了一件非常惊心动魄的事,项羽在面对势力庞大的敌人之时并没有气馁,而是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并鼓舞士气。他让士兵们把煮饭的粥砸碎,然后用斧头劈烂船,激起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立志同秦朝兵力抵抗到底。
光是凭借这样的气概和信念,就无人不信项羽不会取得最后胜利。在强敌面前,项羽的这一系列行动,也让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流传千古。随后,破釜沉舟这个词汇也就流传开来了。
巨鹿之战只是项羽取得胜利的众多战役中的一个,除了与项羽的垓下之战让他丧失了意志,最后选择了自刎,他一生中所参与的战争几乎没有输过。
最强战斗力
项羽是单人战斗能力最强的一位霸主,他力大如牛,能够举起几百斤重的大鼎。从战国到两汉几百年的发展史中,有一个流传得很火热的体育项目,那就是举鼎,举鼎只是在贵族圈里比较流行,而西楚霸王项羽也在这项体育项目中力拔头筹。
当时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在江南刚刚起兵,为了在短时间内扩充兵力,建立一支强盛的军队,项羽和项梁想尽方法来招募士兵。当时楚国贵族有一个非常高傲的人名叫桓楚,他并不看好项羽,也不支持他招兵,反而让他挑战举起千斤大鼎。
桓楚挑衅着项羽,说院中有一个大鼎,有上千斤重,如果你能举起来,那么我们就服你。曾经有很多大力士尝试过举起这只鼎,然而都没能举起来。项羽听闻此消息之后,大步向前,大喝一声就把那只鼎举了起来,这也让在场的人心服口服。
光凭这点来看,项羽的个人战斗能力就是非常之强的了。项羽不仅力气大,而且他熟读兵书,会使用很多种武器,在他单独与敌人战斗之时总是能取得胜利。在那个时候,他的个人战斗能力是最强的,久而久之,他的名声就传到了四面八方,也没有人再敢去挑战这位勇士了。
总结
楚汉之争中,虽然项羽败给了刘邦,最后选择了乌江自刎,但是他仍然凭借三个之最成为了亘古无二的霸王。项羽是一个非常有傲骨的人。
他在年少之时,面对着秦王浩浩荡荡上的队伍,能够说出“彼将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长大之后也能够凭借着一心壮志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成为西楚霸王,这是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
项羽是最年轻的称霸者,是个人战斗能力最强的王者,也是一生中打过最多胜仗的人,他这一生所许多的成就是很多人几辈子都羡慕不来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成绩,项羽在垓下之围兵败之后才会选择乌江自刎,这是千古以来极为遗憾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