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打下4座城,为四座城池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

霍去病打下4座城,为四座城池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88 更新时间:2023/12/18 4:33:23

这期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将领,例如卫青霍去病等。其中霍去病又以“封狼居胥”的事迹,被后世所熟知。霍去病的事迹,可以说在同一时代的将领中是最耀眼的,18岁初上战场带着部队深入大漠,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冠军侯,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功绩只会更高。

19岁时霍去病受命,率领大军深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从匈奴人手中夺回了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这就是两次河西之战。在拿到河西走廊后,这一地区的四座城池,也重新回到了汉朝的手中。因为在占据城池之后,无法及时把消息回传至朝廷,但是已经被汉军占据的城池需要命名,于是河西走廊的四座城池,就都由霍去病来命名了。

因为是他带领部队收复了城池,功劳较大,所以之后这四座城池,也延用了霍去病所起的名字,朝廷也没有进行更改。第一座城池是酒泉,相传霍去病带着部队孤军深入,打得匈奴节节败退,在拿下酒泉这座城池后,收到消息的汉武帝大喜,特意挑选了一坛美酒,赐给了霍去病和众将士。

奈何酒少人多,虽然是美酒,可完全不够用分发给将士。就在这时霍去病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因为城中有一处泉眼,于是他把美酒倒进了泉水之中,随后召集众将士开怀畅饮,酒入泉中,才有了酒泉这个名字。还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在霍去病率领部队进城后,发现“城下有泉,其水若酒”,于是起了这个名字。

第二座城池是武威,这座城池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汉军大败匈奴。公元前121年,匈奴被汉军彻底击败,霍去病带领部队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此时的霍去病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在占领了这座城池之后,年少轻狂的霍去病,为了彰显汉朝和汉朝军队的威名,把这座城市命名为武威。在之后的历史中,这里也曾多次变更地名。

隋朝建立后,曾把武威更名为凉州。不过到了唐朝,朝廷又把武威这一名字改了回来。虽然中间更换过名字,但是从唐朝开始,武威这一地名,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可见霍去病对这一城市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字,也承载了霍去病和当年大汉军队的荣誉和战功,令人钦佩不已。

第三座城池是张掖,这座城池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一处商贾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张掖这个名字,来源于:“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张开大汉朝的臂膀,以此来使得商旅能够顺利抵达西域。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之一,张掖也有着鱼米之乡,桑麻之地的美称。此外,张掖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这里有大量的古建筑,也拥有着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和文化。收回张掖之后,汉朝打通了丝绸之路,不仅和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传播了汉文化,汉朝的陶瓷,茶叶更是远销海外,深受欢迎。

最后一座城池就是敦煌,自古以来敦煌就是偏远之地,古代的军队要到敦煌,都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霍去病带领部队收复敦煌之后,才有了后来的敦煌郡。“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意思就是这座城池对于汉朝广开西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是便有了敦煌这个名字。

后来汉朝修建长城,有一部分就在敦煌。古时候的敦煌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而如今的敦煌,更为著名的则是壁画和文化,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甚至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足可见其重要性。这四座城市,都是在霍去病赶走匈奴,控制河西走廊之后所取。数千年不曾改过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也是为了纪念这位西汉名将曾经的辉煌历史。

更多文章

  •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东汉变三国赖刘焉?精神垮了才是主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焉之死,刘焉背景故事,三国演义刘焉

    因此,面对风云变幻、难以预测的世界,我们更应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如同中国历代史家孜孜以求的目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古到今,人类社会虽然不断文明化,但实质上仍被丛林法则所左右;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时常源于自身的衰弱。但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另类:汉朝。所谓“强汉盛唐”,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

  • 刘邦白手起家,身边都是酒肉朋友,为何起义后都成了军事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是白手起家么,刘邦简历及生平,刘邦怎么从白手起家做到开国皇帝

    有人轻看刘邦,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据史料记载,刘邦年轻时不仅游手好闲,还贪财好色,与一帮酒肉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就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他身边的那些酒肉朋友却成为了军事大将和刘邦的左膀右臂。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妹夫”变“大将”刘邦的老家在沛县,在沛县有

  • 蒙恬的一句遗言,被曹操奉为座右铭,时常哭着念给妻妾儿子们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一首《观沧海》,更是中小学生必背诗词。其实除了《观沧海》之外,曹操还有很多文章也非常出色,文采甚至不亚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述志令》大概是曹操一生写过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了,这篇文章相当于是曹操的半个自传,非常有历史价值。曹操在这篇文章之中详细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半生。后人如果

  • 汉哀帝刘欣,西汉最被低估的阜帝,他的能力远不止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欣之死,刘欣最新任命公示,43岁刘欣照片

    其中,西汉倒数第二位皇帝汉哀帝刘欣,在位时西汉王朝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历史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然而却是贬低的评论居多。其实我国历史上的这位皇帝,是西汉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他的能力是远远不止于此的。刘欣的即位之旅,可以说是相当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捡了个皇位。刘欣的父亲并不是皇帝,而是在自己封

  • 韩信临死前,大喊3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临死一句经典的话,韩信临终时说的话,韩信临死的真相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是刘邦对韩信的评价,身为皇帝能够如此认同手下的将军才能实属不易,而韩信也确实是个有本事之人,从寂寂无名的小卒到统领百万兵马的大将军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成为了咸鱼翻身的经典案例,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连项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难怪被人誉为“兵

  • 秦始皇的所谓遗诏,究竟有没有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遗诏真的改了吗,秦始皇死后有遗诏吗,秦始皇遗诏是什么

    遗诏被篡改,可能并非史实。虽然《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但是要记住的是,这样一个篡改诏书的行为,如果成立的话,那也自始至终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知道,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胡亥网上有朋友提到的李斯泄漏,最终引发其被赵高杀死,也有些问题。李斯之死其实还是权力斗争,从史料层面没看到李斯泄漏所谓篡改一事。事实

  • 魏蜀吴征战不休,为什么司马懿会是最终赢家?司马懿有两大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以前的司马懿vs现在的司马懿,司马懿如何打过司马懿,司马懿可以灭蜀吞吴吗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出现了征战四方的局面。战争无疑是残酷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东汉末年,先是黄巾军起义,其次董卓之乱,到了之后经历了赤壁之战,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万万想不到的是,魏蜀吴征战不休,最终的赢家却是司马懿。曹操、孙权和刘备征战多年,以及他们的后人也是如此,

  • 此人本是明朝大臣,曾被皇帝处以杖刑,百年后曾孙带清军杀入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的杖刑,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大臣,明朝最硬气的大臣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明朝是一个很特别的朝代,明朝皇帝从不求和、割地、赔款,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历代皇帝基本也都性格鲜明,给后世众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曾为乞丐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只娶一位妻子的明孝宗朱祐樘,还有沉迷于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蜡像当然,还有

  • 关羽之勇罕有敌手,却唯独被此“亡命之徒”吓退,岳飞都为他修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与岳飞,关羽的武力到底有多强,关羽真实武力有多高

    而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既有关羽之勇武,又有诸葛亮之谋略的人物,却因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他就是甘宁。少年时期的甘宁,全然就是一派绿林好汉的作风,行侠仗义,行事只问自己心中痛快不痛快。总之,是一个能夜止小儿啼哭的刺头。关键是甘宁还特别在意着装,最爱穿颜色艳丽的衣服,还挂着铃铛,由此被称为锦衣贼。走起路来

  • 蔡京高俅会报复宋江林冲秦明雷横,为何不会找鲁智深武松的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松杀高俅蔡京是真的吗,蔡京高俅是什么关系,蔡京和宋江谁厉害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要接受昏君奸臣扔在地上并踩了一脚的嗟来之食,就可以将过去的罪恶一笔勾销,从此跟奸臣们并肩携手,一起过上没羞没臊的富贵生活。但是睿智的读者诸君肯定会有这样的观点:如果奸臣们不对梁山好汉展开疯狂报复,那他们就不配当奸臣了。即使是忠臣,也会知道以德报怨不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