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禅让有多残忍,曹丕有多温柔

禅让有多残忍,曹丕有多温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41 更新时间:2024/2/20 21:24:16

而我们在《竹书纪年》中看到:“舜囚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取得控制权以后就把尧给囚禁于平阳,然后取代了他的皇帝帝位,并且还不让尧与他的儿子见面。我们在韩非子的《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不仅仅是尧与舜,包括后来的桀等都是依靠武力夺取的政权,期间是非常血腥的。

古代王朝的更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暴力革命,比如刘邦、朱元璋等;另外一种就是禅让。革命是我们近现代才用的词汇,在古代被称为命数已尽,是天命的改变。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尊君,不允许臣子推翻君主这种篡逆行为。如果这个王朝失去了天命,失去了民心,那么就可以按照“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就可以推翻暴君,顺应天命。比如周武王推翻商汤,便具有‘“革命”的合法性。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因为“天下苦秦已久矣”,秦朝暴政逼迫大家的暴动,因此也具有合法性。

禅让之后,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允许有自己的封地,并且在自己的封地上依然保持汉朝皇帝的习俗,并且曹丕还说:“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相比于尧舜,曹丕的“禅让”给后世建立了正面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以及隋唐新王朝建立的时候,也采用了禅让的形式。特别是宋朝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善待太后与天子,封后周天子柴宗训为郑王,十分厚待。

其实从董卓进京以后,东汉政权已经宣告结束,曹操后来控制汉献帝,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远征乌桓,统一了整个北方,政权独揽,可以说完全具备取代汉献帝的条件。但是我们看到曹操封魏王,加九锡(天子才使用的礼器),但是一直没有跨出代汉称帝的一步。现在很难说清楚,曹操是因为挟天子更容易号令天下,招揽人才;还是因为曹操自己因为忠君儒家思想作祟,无法迈过自己的人设。

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以后,曹丕才行代汉的重要一步。上文描述,汉献帝依然可以使用汉朝的名号,也可以拥有天子的行宫、祭祀等一系列权力。公元234年,汉献帝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率群臣祭拜,以汉朝天子的规格予以礼葬。

两汉一起共有400多年,虽然西汉末年王莽一度篡汉成功,但是很快又迎来光武中兴。汉朝可以说对百姓的影响根深蒂固,即使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依然很多人像刘备一样,打着复兴汉朝的旗号进行造反。甚至有些本不姓刘,却把自己的姓氏更改为刘,显示其合法性。比如西晋时期,匈奴人刘渊,他本是匈奴单于的后代,他自称是汉朝的外甥,其实称汉的目的也是为了笼络汉人。还有巴氐人李雄,也把自己的政权称为汉。

经过几百年汉朝的统治,人们对汉朝的正统性已经根深蒂固。哪怕通过“禅让”的形式,魏取代了汉朝,但是后世依然只认可汉朝。我们看到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人们依然习惯称自己为汉,比如五代的后汉,本来和李克用一样的沙陀人,却称自己为汉,其实大家都知道,汉朝扯不上半毛关系。

曹丕代汉之后,紧接着刘备开始称帝,谎称汉献帝已死,这个理由骗自己还行。可是我们看到直到229年,孙权才称帝,孙权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富庶,当地百姓与贵族都认可孙权的政权,但是相对于魏和蜀汉,他缺乏称帝的正当性与正统性。曹丕称帝承袭了汉王朝的正统,虽然在表演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还是得到当时大部分人的认可。

刘备身份虽然存疑,但是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并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谎称汉献帝被杀害之后,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但是我们的孙权就比较尴尬,在汉朝官僚系统中爵位也不高,仅仅是个南昌侯,而且为了对抗蜀国,甚至一度向曹丕称臣。他的谋士曾经反对孙权称王,他告诫孙权:“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耳。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意思是说这个天子王位大家你争我抢,没有实际意义,我们江南百姓并没有君臣的关系信仰。这一点观察是没有错的,江浙地区对于政权更迭并没有强烈的归属意愿。孙权甚至喜欢更改年号,从黄龙、嘉禾、赤乌到神风等,孙吴对于政权的正统性,觉得都不如宗教迷信靠谱。

为什么说曹丕开了一个好头呢,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曹髦因为一时的冲动,被成济弑杀,但是我们看到曹奂却获得了善终,被封为陈留王,一直活到58岁。看看后世的禅让,魏献文帝拓跋弘禅让给魏孝文帝之后,被冯太后毒死。

隋恭帝杨侑禅让给李渊之后,第二年便被杀死,而且李渊还给杨广一个”炀“的谥号,炀字什么意思呢?”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就是指杨广违背祖宗礼法,远离百姓,违背天意,荒淫无度。李渊不但杀人,而且还要诛心,一直到近现代,我们对杨广的认知都是帝王的反面典型,骄奢淫逸、弑父夺权,杀兄屠嫂,无恶不作。

李渊的做法无可厚非,如果想让获得的政权具有合法性,那么就必须是前一个王朝失去了天命,失了民心。曹丕在夺取政权过程中,文武百官已经默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因为整个朝堂都是夏侯、曹氏的宗亲,汉献帝已经没有任何威胁。而那些依靠武力夺取政权的禅让,必须消除皇权潜在威胁。

45年后,司马炎又接受魏元帝的禅让,建立了晋政权。这就是西晋。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的割据,统一了中国。不过,西晋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朝代之一。满打满算,不过只持续了51年。西晋灭亡后,不但司马氏衰落了,更坏的结果是,又开了新一段长达400年的分裂时期,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禅让开启了一个另一个乱世的潘多拉之盒。

更多文章

  • 孙权熬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高手,为何还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刘备孙权最后谁一统天下,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何不能统一,司马懿被烧死蜀国能一统天下吗

    一:江东地理位置不佳,东吴注定难以一统天下自古一统天下基本上都是从北到南(朱元璋除外),孙权还只是拥有江东六郡而已。从版图看,仅仅是大于蜀汉而远逊于曹魏,从人口看,也只是大于蜀汉而远不如曹魏。曹魏曾一挑二,被吴蜀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孙权想一挑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军事力量也只是水军还看的过去,水军之

  • 霍去病打下4座城,为四座城池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霍去病收复了哪里,霍去病的三次河西之战,霍去病西征路线图

    这期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将领,例如卫青,霍去病等。其中霍去病又以“封狼居胥”的事迹,被后世所熟知。霍去病的事迹,可以说在同一时代的将领中是最耀眼的,18岁初上战场带着部队深入大漠,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冠军侯,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功绩只会更高。19岁时霍去病受命,率领大军深入匈奴腹地200

  •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东汉变三国赖刘焉?精神垮了才是主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焉之死,刘焉背景故事,三国演义刘焉

    因此,面对风云变幻、难以预测的世界,我们更应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如同中国历代史家孜孜以求的目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古到今,人类社会虽然不断文明化,但实质上仍被丛林法则所左右;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时常源于自身的衰弱。但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另类:汉朝。所谓“强汉盛唐”,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

  • 刘邦白手起家,身边都是酒肉朋友,为何起义后都成了军事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是白手起家么,刘邦简历及生平,刘邦怎么从白手起家做到开国皇帝

    有人轻看刘邦,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据史料记载,刘邦年轻时不仅游手好闲,还贪财好色,与一帮酒肉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就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他身边的那些酒肉朋友却成为了军事大将和刘邦的左膀右臂。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妹夫”变“大将”刘邦的老家在沛县,在沛县有

  • 蒙恬的一句遗言,被曹操奉为座右铭,时常哭着念给妻妾儿子们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一首《观沧海》,更是中小学生必背诗词。其实除了《观沧海》之外,曹操还有很多文章也非常出色,文采甚至不亚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述志令》大概是曹操一生写过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了,这篇文章相当于是曹操的半个自传,非常有历史价值。曹操在这篇文章之中详细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半生。后人如果

  • 汉哀帝刘欣,西汉最被低估的阜帝,他的能力远不止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欣之死,刘欣最新任命公示,43岁刘欣照片

    其中,西汉倒数第二位皇帝汉哀帝刘欣,在位时西汉王朝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历史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然而却是贬低的评论居多。其实我国历史上的这位皇帝,是西汉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他的能力是远远不止于此的。刘欣的即位之旅,可以说是相当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捡了个皇位。刘欣的父亲并不是皇帝,而是在自己封

  • 韩信临死前,大喊3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临死一句经典的话,韩信临终时说的话,韩信临死的真相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是刘邦对韩信的评价,身为皇帝能够如此认同手下的将军才能实属不易,而韩信也确实是个有本事之人,从寂寂无名的小卒到统领百万兵马的大将军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成为了咸鱼翻身的经典案例,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连项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难怪被人誉为“兵

  • 秦始皇的所谓遗诏,究竟有没有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遗诏真的改了吗,秦始皇死后有遗诏吗,秦始皇遗诏是什么

    遗诏被篡改,可能并非史实。虽然《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但是要记住的是,这样一个篡改诏书的行为,如果成立的话,那也自始至终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知道,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胡亥网上有朋友提到的李斯泄漏,最终引发其被赵高杀死,也有些问题。李斯之死其实还是权力斗争,从史料层面没看到李斯泄漏所谓篡改一事。事实

  • 魏蜀吴征战不休,为什么司马懿会是最终赢家?司马懿有两大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以前的司马懿vs现在的司马懿,司马懿如何打过司马懿,司马懿可以灭蜀吞吴吗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出现了征战四方的局面。战争无疑是残酷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东汉末年,先是黄巾军起义,其次董卓之乱,到了之后经历了赤壁之战,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万万想不到的是,魏蜀吴征战不休,最终的赢家却是司马懿。曹操、孙权和刘备征战多年,以及他们的后人也是如此,

  • 此人本是明朝大臣,曾被皇帝处以杖刑,百年后曾孙带清军杀入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的杖刑,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大臣,明朝最硬气的大臣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明朝是一个很特别的朝代,明朝皇帝从不求和、割地、赔款,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历代皇帝基本也都性格鲜明,给后世众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曾为乞丐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只娶一位妻子的明孝宗朱祐樘,还有沉迷于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蜡像当然,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