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柴荣死前谨慎安排后事,为何没能阻止赵匡胤夺权?

揭秘:柴荣死前谨慎安排后事,为何没能阻止赵匡胤夺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94 更新时间:2024/1/9 22:07:34

柴荣在继位之后,也曾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为期三十年的目标,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个时候。柴荣在北伐中突然患病,他就不得不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他的突然死亡确实让人没想到,毕竟他年纪也不是非常大,可疾病是很难预测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柴荣作为国君,他也要为自己的国家负责,安排好后事,可以避免很多的乱子,他不想让自己家的江山丢掉,还是希望儿子能坐稳江山,于是他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出了一些精密的布置。

柴荣也真没有想到,他所做的这些布置,都没有起到更好的效果,反而赵匡胤还是轻松夺取了政权,自己白白给赵匡胤打工了。

柴荣并非是一个无能的人,他继位之后精明强干,对于集权也有着深刻的认识。按理说他应该懂得如何去安排好后事,从他的布置来看,他也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就是没有起到效果,他曾经设置的诸多障碍,反而让赵匡胤顺利走到底了,那么柴荣的布置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

临终托孤

柴荣死后,他所留下的是一个主少国疑的局面,他的儿子柴宗训还不到10岁,按现在来看,才刚刚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这样的孩子是无法处理朝政的,柴荣也必须要给儿子安排辅政的班底。

柴荣也考虑得比较周全,他本人娶了符氏家族的女儿为后,他死后,也是由符太后负责临朝听政。

这就是他第一个举措,符太后是后周名将符彦卿的女儿,符氏家族是将门世家,在五代相当有名,此时符彦卿更是地方节度使里面实力最强的一个。用他的女儿作为太后,也是拉拢符彦卿的手段,希望他能成为皇族的外援。

此外,柴荣把辅政的大权交给了宰相范质王溥等人。他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注重扶持文官的势力,范质等人渐渐成了朝中的重臣,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能牵制这些武将的力量。

在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武将的权势已经压过了文官,文武失衡是动乱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

从后周建立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于文官的培养,此时朝内的这些文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接下来柴荣就对军队开始做调整了。

首先是禁军里面,原本的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被撤职,赵匡胤接替了他的职位。其次,朝中大将李重进被放到了淮南,他直接被调出了中央。

后事安排不妥

仔细来看,柴荣考虑的地方确实是比较多,地方,中央的文武势力都顾及到了。可实际上,柴荣的这个安排是有极大问题的,不知道他是病糊涂了,还是有什么别的顾虑,这个人事安排完全是为赵匡胤搭桥。

首先引符彦卿作为自己的外援,柴荣这个做法就大错特错,符彦卿的家族确实在地方有着极大的势力,他们作为外援按理说是没错的,可问题是符彦卿有三个女儿,前面两个是柴荣的女人,剩下的小女儿是赵光义的妻子。

柴荣试图通过姻亲的关系拉拢符彦卿,可赵匡胤的家族和符彦卿也是姻亲关系,因此赵匡胤夺权的时候,符彦卿也是什么动静都没有,对他来说,反正无论是后周还是赵宋,自己都是皇亲国戚,利益并未受到什么损失,柴荣的这个布置是非常失败的。

那么接下来柴荣安排了范质等人辅佐幼主,他的做法是没错的,问题是这些文官是不带兵的,他们也没掌握兵权。后周最强大的军队是中央禁军,这支部队分为殿前司与侍卫司,可它们的兵权都不在宰相们的手里,这些人无法节制军队。

因此赵匡胤兵变之后,面对大兵压境的赵匡胤,范质这些人连兵都调不到,这就不得不让出政权了。这件事柴荣也没什么办法,因为长期以来武将的势力过于庞大,柴荣即便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也无法短时间就解决这么严重的问题,他也需要慢慢来才行。

可惜老天给他的时间太短了,他也只能草草安排文臣去辅佐朝政。不过这两个举措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致命的是柴荣对于军队布置的失败。在当时的后周政权中,资历最高的人不是赵匡胤,是张永德,李重进这样的将领。

他们不仅是朝中大将,更是皇亲国戚,柴荣担心他们俩人会夺权,因此就刻意打压他们俩人,在死前也想尽办法把他们俩人给排挤出权力的中央。可他似乎忘了一点,这俩人被排挤出去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压制赵匡胤了。

柴荣应该清楚赵匡胤在军中的实力,当初改组禁军的时候,就是赵匡胤负责筛选的,后来赵匡胤更是和军中的很多将领关系密切,不光是殿前司大部分的人支持他,侍卫司也有很多的人都支持他。赵匡胤在军中的势力完全不比张永德等人要差,可惜这两个能压制他的人都被柴荣赶走了。

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张永德,李重进都放在中央,这样的话就能起到一个相互制衡的作用。他们俩人与赵匡胤都不是一路的人,三人相互掣肘,谁都很难单独掌握禁军的大权,这么做是更加妥当一些,可柴荣把俩人都给清理掉,禁军的大权就完全落到赵匡胤的手里,朝中的宰相手里又没有军队,这就等于是给赵匡胤夺权铺好了道路。

结语

柴荣没能安排好后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本身就没有想过自己会突然去世。仓促之间也很难安排得更好一些,而他又面临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后周没有足够强的宗室力量,又处在了五代这么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幼主是很难坐稳江山的。

因此柴荣的早逝,就注定了他的江山无法继续延续下去,如果他能有一个年长的儿子,或许这个情况会有所改变,起码他家的江山不会这么容易就丢掉。

更多文章

  • 顶撞宋孝宗,逼疯宋光宗:南宋最剽悍的女人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光宗和宋孝宗关系好吗,南宋时期宋孝宗,南宋除了宋孝宗还有谁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是宋朝最凶悍泼辣的皇后,不仅当面顶撞公公宋孝宗,而且把丈夫宋光宗给逼成了精神病,使其在位仅仅5年,就被迫退位为太上皇。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二女儿,于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出生在父亲的军营之中,据说此女出生时,还有异常景象:几只黑色的凤凰聚集在军营前的石头上,李道看见后,

  • 原创赵匡胤为了优待柴氏子孙,特赐予丹书铁卷?赵匡胤:我没有那么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简介与传说,历史上人们对赵匡胤的评价,赵匡胤生活经历

    提起柴进,很多读者最先想到就是柴进喜好结识天下英雄,不错这也是柴进的一大特点。但是要说柴进最看重、最宝贵的东西,那一定就是“丹书铁卷”无疑了,而且柴进也正是因为有御赐的“丹书铁券”护身,所以才敢明目张胆地收留天下好汉,到自己的庄上躲避官府的追捕(像武松、林冲等都曾被柴进所救)。▲柴进在《水浒传》中,

  • 宋朝战争胜率是唐朝的2倍,因何还是军事颓废?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唐朝前期的对外战争史,就是一部部灭国史!但是北宋呢,从来没有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周边国家从来没有一听大宋的名号就战栗的。相反,他们身体发抖是即将碾压北宋的激动心情的表露!而且,北宋还产生了严重的“恐辽症”,“恐金症”。北宋的作战,不仅不能大量杀伤敌人,反而被敌

  •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为何朱元璋让汤和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汤和先死还是朱元璋先死,汤和为什么可以善终,朱元璋和汤和是一起长大的吗

    老朱杀功的板子不能全打在他一个人的屁股上,实事求是的讲有老朱残忍和猜疑的原因,也有功臣为非作歹以及老朱为儿子清除障碍等诸多因素。不管怎样讲,一些功高至伟的功臣最终难逃厄运。比如老朱曾经的红人、新锐宰相胡惟庸,还有把北元小朝廷赶到漠北的蓝玉、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幸免。然而开国元勋中汤和却是个例外

  • 原创清官被免职回乡,穷到卖女儿来凑路费,朱元璋闻讯把他阉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阉了没钱回家的清官,朱元璋手下清官下场,朱元璋最信任的清官

    这位得罪朱元璋的清官就是曾任陕西参政的曾秉正。洪武初年,天下初定,朱元璋为更好的治理国家而要求各地举荐人才。曾秉正就因品学兼优而被南昌地区举荐,后朝廷授予他海州学正的职位。这海州距南昌有千里之遥,但曾秉正为了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还是欣然赴任。在海州学政这个岗位上,曾秉正一干就是七八年。后来直到朱元璋

  • 秦桧后人抗击女真以死报国,曾祭拜岳飞,为先祖赎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桧生平简历,秦桧害死岳飞的故事150字左右,岳飞死后秦桧活了多久

    话说宋宁宗时期,金国在蒙古的打压下国土面积急剧减少,仅占据河南地区而已,宋宁宗见金国挨打,马上“落井下石”,停止向金国出纳岁币,金国经济上也出现了断条。金国统治者女真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对策,讨论的结果是,蒙古人惹不起,北方可以放弃,宋人落井下石,应该继续南下侵略宋朝,扩大自己的疆土,掠夺他们的财

  • 看似羸弱的宋朝,比起唐朝却是强上不少,更有能打的不败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怎么推翻唐朝的,唐朝和宋朝谁最厉害,宋朝与唐朝的比较

    就连对外战争上,宋朝也并不是一项的软弱怕事,宋朝有一位将领,他是将门之后,父亲是李处耘,是宋朝的一位开国名将宋太祖时期,攻打后唐,他负责粮草的押运工作,面对敌军来袭,他身先士卒斩杀对方一位高级将领。有力的保障了宋军的粮草补给。这位名将不仅勇猛过人,就谋略而言也是更胜一筹。到了赵光义时期,攻打北汉,在

  •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前才领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在镇江金山寺,关于岳飞的经典历史故事,岳飞历史上有哪些故事

    对于岳飞的结局,他的挚友道月禅师早已警示他,可惜当时岳飞一心为南宋南征北伐,无暇顾及其他。那么道月禅师究竟对他说了什么呢?为何岳飞最终还是遭了奸人暗算?一、金山会道月,挚友送偈语在岳飞的人生轨迹当中,他的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抗击金军。在金朝方面,他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完颜亨,完颜亨虽然强大,但是在岳飞以及

  • 善待百姓的朱元璋,为何要大肆杀戮昔日的伙伴?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对老百姓有多好,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怎么善待家人的,朱元璋对平民的态度

    但是这位对待百姓都很仁慈的皇帝,在后来却大肆杀戮了很多昔日的伙伴。当年他从一个小小的义军士兵,一路攻城略地打下了整座江山,靠的就是昔日的这些伙伴们。朱元璋曾经跟手下官员说过,自己这个皇帝以及天下的文武百官,都是依靠普通百姓来供养的,所以要官员们善待百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那

  • 宋朝繁荣昌盛,却为何发生了433起农民起义?此项政策是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三次农民起义,宋朝统一战争的背景,宋朝灭亡前的三大军事战争

    同时宋朝也是起义发生最多的朝代,在我国古代,起义事件稀疏平常,这基本上是任何一个朝代都经历过的,但是除宋朝之外,其他朝代发生的起义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般发生在王朝末年,通常王朝建立之初政治清明,刚刚结束了战乱的人民得到安定,是不会发生武装起义的。但是宋朝是个例外,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