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始皇,史书一句话说出答案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始皇,史书一句话说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13 更新时间:2023/12/17 4:10:04

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和秦王的大敌樊於期的首级一路西去,随行的还有游侠秦舞阳,二人带着刺杀秦王的使命前去咸阳。

荆轲为秦王献上地图,图穷匕见,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二人为秦诛杀,不久后秦军直逼易水,燕王喜将燕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国。

[var1]

燕太子丹为何要指使荆轲刺杀秦王?又为何刺秦失败?

刺秦原因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诛杀嫪毐,放逐吕不韦,正式掌握了秦国的权柄。随后秦王就发动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争。

公元前230年,秦攻破韩国,俘虏韩王安,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228年,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迁,设置邯郸郡,赵王之兄公子嘉逃往代地,建立代国,赵国宣告灭亡。

随即秦军的兵锋指向了更东方的魏燕等国,燕国比之赵国更加弱小,抵挡不住秦王的兵锋,故而想出刺秦之策,希望通过刺杀秦王延缓秦军东出的脚步,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

[var1]

荆轲刺秦王

秦国有一叛将,名为樊於期,此人乃是秦王大敌,秦王发誓要诛杀此人。荆轲得到了樊於期人头,以此作为见秦王的投名状,随后荆轲顺利地得到了秦王的接见。

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荆轲助手秦舞阳见到秦国朝堂的那种仪仗与秦宫高大巍峨的宫殿不由得两股战战,瑟瑟发抖,无法与荆轲继续前进,荆轲只得一人近身刺杀秦王。

荆轲走到近前为秦王献上地图,图穷匕见。一只手抓住秦王,一只手握住淬毒的匕首。夏无且以药箱砸荆轲,群臣高呼“王负剑”,秦王将剑负在背上,随后拔出宝剑重伤荆轲。

刺秦失败的原因

秦王自幼习武,幼年时更是经常在邯郸街头与赵国宗室弟子打架,其本身战斗力也很强。在荆轲抓住他时,他一把就能撕扯开衣袖,摆脱荆轲的控制。这也是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二,咸阳殿过于庞大。纵使荆轲近身秦王,并短暂地控制住秦王,可在秦王挣脱了荆轲的控制之后,巨大的宫殿给了秦王很大的躲避空间。

秦王可以全心全意地躲避来自荆轲的攻击,而不用担心被狭小的空间限制住。

其三,秦太医夏无且的药箱。在荆轲追逐着秦王时,朝堂之上的众臣都已经慌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但秦国太医夏无且一个药箱扔出去,砸中了荆轲。

[var1]

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现代这些合成材料的,所以夏无且的药箱必然是实木的。

一个实木的药箱本来就重量不轻,再加上药箱里还装满了药与各种器具,其总重量自然是不可小觑的。

荆轲挨了这么一下,不说会头晕目眩,最起码追逐秦王的脚步会短暂地停下,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这电光火石之间的暂停便会让荆轲锐气消去大半。

同时朝堂之上其他大臣也因为这个短暂的空档反应过来,这才有了后来的“王负剑”。

怪不得事后秦王会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并说“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如此看来,说是秦王为夏无且的药箱所救也不勉强。

历史的争议

照理说淬了剧毒的匕首,不论秦王的力气有多大,夏无且的药箱丢得有多准,荆轲向前一剑就能刺死秦王,可他为什么没能刺死秦王?

[var1]

这件事在历史上多有争议。有人说因燕太子丹急功近利,过于着急,只给荆轲找了秦舞阳那样的人,使得荆轲没有一个好帮手。也有观点会认为是秦舞阳在秦宫前的退却使得秦王有了警惕之心。

但藏在史书里的一句话揭示了这个谜底。《战国策》中记载:“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原来是因为荆轲想要生擒秦王,将秦王送给燕太子丹,逼迫秦王签订契约,退还六国的土地。

这么一说倒是通透了,因为若是只为刺杀秦王而来,燕太子丹派遣一人与两人本无区别,荆轲用淬了毒的匕首一下就能取了秦王的性命。但若为劫持秦王而来,那便起码需要两个人了,一人控制住秦王,另一人在前开路。

[var1]

当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东方六国不可抵挡,秦统一天下的趋势已成了不可逆的洪流。

纵使荆轲刺杀了秦王政,可下一个秦王登基仍然会继续进行灭六国的战争,只有生擒了秦王,让秦国投鼠忌器,逼迫秦国定下条约,这样才能延缓秦灭六国的时间。六国只有这样才有合纵的机会,一同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然而荆轲劫持秦王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先不说秦王自身的战斗力就不是荆轲能控制得住的,就算荆轲控制住了秦王,他又如何出得了咸阳并带着秦王前去燕国?

哪怕真的带着秦王到达了燕国定下了契约又能如何?昔日就有张仪以六里地戏耍楚王,维护契约的不是那张纸与盖在上面的国印,而是国家的军队与实力。

[var1]

荆轲刺秦的后续

荆轲刺秦之后,秦王大怒,随后派遣王翦攻打燕国。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燕国的都城。

燕王带着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一路追击,燕王杀死燕太子丹,将人头献给秦军。

危机暂缓,秦军转而攻打魏国,水淹大梁,灭魏。随后又南下攻楚,俘虏楚王负刍,灭楚。

魏楚两国覆灭后,秦军再次攻燕,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国再调转兵锋,灭代与齐。

[var1]

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共用十年时间灭六国一统中原。这其中虽有如荆轲刺秦,李信在楚国大败等波折,然而统一的趋势如同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势不可挡,任何挡在统一的脚步之前的人都会被历史的洪流无情的碾成齑粉。

更多文章

  • 赵国皇帝石虎荒淫无度,曾抢掠十万少女进宫,亲手残杀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石虎简介资料,后赵皇帝石虎,石虎死后妃子的下场

    少数民族因为信仰不同,所以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在历史中就有这么一位暴君,被世人称为暴君中的暴君。他就是历史上“五胡乱华”里面的赵国统治者石虎。暴君石虎,不仅杀光上代统治者石勒的子孙,自己两个儿子也被他灭门,当政期间从民间抢夺了十万妻女。[var1]羯族人生性喜食牛羊肉,酷爱斗争,因为身体高大,所以面对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后下场,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有哪些过程,蔺相如廉颇负荆请罪简介,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

    可世人皆知廉颇与蔺相如最后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一个主外在沙场征战四方,一个主内在朝廷解除忧患,他们共同守卫着赵国,却不知最后三朝元老的廉颇暮年凄楚,客死他乡,而他的好友蔺相如也不得新任君王重用,卧病于榻,病重而死。[var1]一、官拜上卿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当时的齐国和秦国是很强大的

  • 齐国一公主,年仅10岁就被迫和亲,婚后3个月因受宠过度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国公主10岁死在床上是什么原因,齐国公主列表,齐国公主真实长相

    在小说里,公主大多数会碰到自己所爱的驸马,然后就在幸福的一生中度过,而在童话里,公主也会碰到王子,然后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其实公主的政治作用明显高于她在皇室的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派出皇子前往对方的国家成为质子,以此来作为换取和平的条件,那么公主自然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var1]既然两

  • 范蠡文种的悲剧,源于国际关系恶化,剖析勾践鸟尽弓藏的底层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蠡与勾践,范蠡的历史评价,文种之死对范蠡的启示

    关于勾践,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通常有两个,“卧薪尝胆”以及“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var1]卧薪尝胆是美名,自不必多说,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志气,为历代所传颂。与之相比,不可共富贵,功成名就后范蠡跑路,文种被害,基本只能算得上遗臭万年了。一、功臣不过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对功臣过河拆桥、卸磨杀

  • 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蠡的个人故事,范蠡简介及详细资料,范蠡在吴国待了多少年

    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如果没有范蠡和文种的相助恐怕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才能灭掉越国。自从他兵败会稽山之后,才有了要灭掉越国的意志力,也从那时开始重用范蠡和文种两人。勾践也在范蠡的建议下狠抓经济稳定社会,让勾践勤政爱民,暗地里操练兵马,最终一举灭掉了越国。可以说勾践的成功是离不开范蠡和文种两位军师在背

  • 齐国伐鲁国,只一人出面游说,鲁国被保全,另一国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齐国灭鲁国的经济战,齐国对鲁国的态度,齐国是怎么瓦解鲁国的

    这件事情要从齐悼公被杀,齐简公上台说起,这个齐简公上台之后就任命常田为相,结果任命三次,都被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给阻止了,常田大怒,欲削弱四大家族的实力,决定发兵鲁国立威,巩固自己在齐国的地位。齐国灭鲁国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是鲁国出了一位名人,叫孔子,此时正在卫国,老家都要

  • 千古之谜:秦始皇父亲是秦庄襄王还是吕不韦?王立群教授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立群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父亲真实简介,百家讲坛王立群秦始皇

    引言史海勾陈,浩渺如烟,于大海求针,注定难寻其果;置身事外,远而观之,心豁然而明。在浩渺如烟的史海中,去寻求和探索那寥寥真相,注定难得答案,反易受困其中;作壁上而观之,识前因,参后果,方悟今时。题外话,个人见解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长河,始皇帝绝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儿时,其在我们的骂声之中“成长”,

  • 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起坑杀40万赵军是哪一战,白起坑杀赵军40万真实性,长平之战赵军被谁杀死了

    然而,萦绕在长平大战背后的诸多疑问,却因史料记载不详而迷雾重重。[var1]据《史记》记载:“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关于白起坑杀40万赵军降卒一事,历来都有不少人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理由如下:[var1]一是认为赵国

  • 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真实的赵括有多强,赵括的厉害之处

    [var1]这位长平之战的指挥者,秦军最高的军事统帅,一举揭开了长平之战后、外强中干的秦国与秦军: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如今秦军虽然歼灭了赵括的45万长平赵军,但秦军同样死伤过半,国内府库、钱粮空

  • 一片丹心写春秋: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昌浩,关于红四团的英雄事迹,红四团的英雄事迹简短

    “陈昌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这一天,距离陈昌浩离开人世,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三年……西路军兵败祁连山,陈昌浩无颜回延安[var1]1936年10月,由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共同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