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忙着造反,那其他朱家王爷在忙什么?

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忙着造反,那其他朱家王爷在忙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1/19 13:09:21

第一类是直接跟着朱棣一起造反;第二类是已经被朱允炆折腾得半死不活,只能在心理上支持朱棣;第三类则是一直在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

相对来说,第三类是最多的。

朱家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朱元璋早年的经历比较悲惨,在他上位之前,他的兄弟们,就已经全都死绝了。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最多也就只能封他们的子孙后代。但按照明朝的管理制度,朱元璋的兄弟们,有资格封亲王。而兄弟们的后代,最多也就只能封郡王,而且还没有实权。

唯一例外的,是朱元璋大哥家的后代。当年朱元璋大哥的儿子朱文正,曾经在朱元璋麾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这哥们不太识趣,后来竟然打算联合张士诚,算计自己叔叔。最终,这哥们被朱元璋囚禁起来,抑郁而终。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只能将朱文正的儿子,也就是老朱的侄孙,封为靖江王,封在了桂林。

靖江王虽然也是郡王级别,但享受的很多待遇,却堪比亲王。这也算是老朱念旧情,想要弥补一下朱文正的儿子。但没想到的是,朱文正的儿子,一样也是混不吝,后来搞出了不少荒唐事,最后被朱元璋囚禁至死。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到了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明朝所有王爷,或者说稍微有点实权的亲王,全都是朱元璋的儿子,没有一个例外。在这其中,尤以年龄最大的三位嫡子王爷,秦王、晋王和燕王,最有实力,不但在各自的地盘内根深蒂固,而且还掌握了部分军权。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基本上不担心藩王的问题。因为这些藩王,清一色都是他的儿子,自然不可能威胁老朱的地位。但问题是,随着朱元璋去世,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又死在了老朱前面。新登基的朱允炆,只是朱标的儿子。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对于新登基的朱允炆来说,这些叔叔辈的藩王,无疑是他皇位稳定的最大的威胁因素。如果是一个两个,朱允炆或许还不至于太过头疼。偏偏老朱生育能力极强,一生光是儿子就生了二十六个!这其中,除了老九和老二十六早夭,未曾就藩。皇长子朱标是太子,而且死在了老朱前面。剩下的二十三个叔叔辈的朱家人,全都封王就藩了。

所以,朱允炆登基之后,必须着手解决这二十三个叔叔。

而接下来,在削藩过程当中,朱允炆的这些叔叔,经历各不相同。所以在靖难之役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首先是老二秦王,初代秦王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因为一场谋杀案而被人毒死了。所以,到了靖难之役的时候,当时的秦王已经是朱元璋的孙子了。在靖难之役当中,秦王因为已经传到了第二代,已经被朱允炆夺走了很多权力,根本无力造反,所以只能西安那边,静看好戏。

老三晋王,情况也差不多。初代晋王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到了靖难之役的时候,已经是二代晋王了。二代晋王早年曾和朱允炆一起读书,所以更倾向于支持朱允炆。但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也没调他去帮忙,所以他一直留在太原,什么都没做。反倒是后来朱棣登基之后,被剥夺了爵位,囚禁了整整十年。

老四就是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的发起者,最后取而代之,抢了侄子的皇位。

老五周王,相对惨一些。和后面那些王爷不同,前面这五个王爷,都是朱元璋的皇后马氏所生,是真正的嫡亲兄弟。所以,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也担心自己这位五叔,支持朱棣,而且周王本人确实也有造反的心思。所以靖难之役期间,周王被剥夺了爵位,放逐到了云南,后来又被带回南京圈进。直到朱棣打进南京之后,才被释放。

老六楚王,封地在南方的武昌。虽然手里有点兵权,但也被朱允炆限制得死死的。再加上楚王和朱棣并非嫡亲兄弟,所以也没有支持朱棣。靖难之役的时候,楚王一直在冷眼旁观。

老七齐王,同样也比较惨,曾经是朱允炆削藩的重点对象。早在朱棣起兵之前,就被剥夺了爵位,圈禁在南京城里。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齐王只能在南京城里,眼巴巴地等着朱棣打进南京。但有趣的是,朱棣登基之后,同样没给他什么好果子吃。因为齐王本人实在太差劲,所以最后被朱棣再次剥夺了王位,贬为了庶人。

老八潭王,早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便因为卷进了胡惟庸案,而感到心中愧疚,所以最后自焚而死。因为老八死得比较早,没有后人,所以老八这一脉后来就断了。

老九之前说过,早夭,还没成年就没了,所以也没有就藩,更没有后人,自然也不能给朱允炆捣乱了。

老十鲁王,是一个典型的丹药爱好者。早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给吃死了。到了靖难之役的时候,已经是第二代鲁王了,既没有声望也没有权力,所以基本没有存在感,两不相帮。

老十一蜀王,有点权力,但地盘太远。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基本上是两不相帮,谁都不搭理。

老十二湘王,这是最惨的一个。朱允炆削藩的时候,这哥们反抗得最激烈,后来干脆自焚而死。后世也有很多文艺作品说,朱棣造反就是因为他的死。因为这哥们是朱棣看着长大的,感情很深。正是因为他的死,所以朱棣才下定了决心造反。

老十三豫王,在朱允炆削藩的时候,直接被废黜了爵位。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这哥们应该倾向于朱棣,但可惜手里已经没了实权,只能在心理上支持一下。

老十四汉王,当时在兰州那边负责屯田。因为手里工作比较忙,地盘也比较远,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里,身边一直有老将耿炳文跟随,就算想搞事情,也是有心无力。所以靖难之役期间,这哥们主要在看戏。

老十五辽王,因为封地在辽宁这边,距离朱棣所在的北京比较近。所以,早在朱允炆削藩之初,朱允炆就注意到了他。要知道,辽王和朱棣一样,都是身在边境的王爷,手里都有一定的军权。如果这俩人联手,显然会给朱允炆造成更大的麻烦。所以,朱允炆削藩之初,就把辽王调去了京城,削减了他的护卫。靖难之役期间,辽王基本上都在京城看戏,没什么戏份。

老十六庆王,封地远在宁夏。因为封地太远,再加上朱允炆削藩的时候,也没太针对他。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这哥们同样也是在看戏。不过,相比其他朱家王爷,庆王应该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一直活到了后来明英宗的时代,而且善终了。

老十七宁王,这是最特殊的一个。宁王和辽王一样,都是驻守在边境的王爷,手里有军权。而且,宁王手里有一支非常重要的武装力量,被称之为‘朵颜三卫’。这支军队,完全由投降明朝的蒙古部落组成,战斗力非常彪悍。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哥们和朱棣关系不错。

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抽空去了一趟宁王的封地,直接绑架了宁王,夺取了宁王手里的这支朵颜三卫。也正是靠着这支精锐,后来朱棣在打仗的时候,才能和朱允炆持平。而这位宁王,也算是所有朱家王爷当中,唯一一个和朱棣一起联手造反的。虽然是被胁迫,但确实也是和朱棣一起参与了靖难之役。

老十八岷王,也是朱允炆削藩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朱棣起兵之前,就已经被削除了爵位,贬为庶人。所以,这哥们当时应该是支持朱棣的,但也仅限于支持朱棣。

老十九谷王,这哥们的戏份比较多。朱允炆削藩之前,他是明朝九大边塞藩王之一,手握兵权,坐镇宣府。削藩之后,这哥们很干脆地放弃了兵权,回到了京城,偏偏还受到了朱允炆的重用。后来朱棣打南京的时候,还是他和李景隆联手守城。但最终,也正是他和李景隆开城投降,所以才导致朱棣轻易攻入了南京。

老二十韩王,这位也比较特殊。照理来说,这哥们的封地,也应该在辽宁那边,属于边境藩王。但因为朱元璋去世的时候,这哥们刚满十八周岁,还没来得及就藩。朱允炆登基之后,自然也不可能放这个叔叔再去就藩。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这哥们完全是以一个闲散王爷的身份,留在了京城,两不相帮。

从老二十开始,一直到接下来的老二十五,这六位王爷,因为在朱元璋去世的时候,都没有成年,都还没来得及就藩。而朱允炆即位之后,自然也不愿意放他们回封地,所以一直多加阻挠。甚至有几个王爷,直到朱棣登基的时候,都还没成年,自然也无法参加这场靖难之役了。

通过以上盘点,我们不难发现: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家的这些王爷们,基本上都在看戏。除了宁王被迫参与造反之外,其他的朱家王爷,要么是在一旁看戏,要么因为被削藩,心理上支持朱棣,但却没有能力支持。

但即便这样,手握一把好牌的朱允炆,最后还是打得稀烂,将皇位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叔叔朱棣。

不得不说,朱允炆的能力,实在是不咋地。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还有哪些亲戚在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所有亲戚,朱元璋称帝后有亲戚吗,朱元璋当皇帝前有哪些对手

    朱元璋的本家兄弟姐妹都是无福之人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贫农家庭,原名朱重八,父亲名叫朱五四,是个淳厚朴实的普通农民,生计主要靠卖豆腐和朱五四给地主家当佃户中种地。靠体力为生的朱五四,本着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与妻子陈氏先后生养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共六个子女。然而,一家人

  • 真实的大宋让人无法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的大宋有多可怕,历史上对大宋的评价,真实的大宋生活

    大宋特特有的“门荫”制度是什么你知道吗?“”门荫制度”简单归纳就是,宋朝中高级干部子女和亲属可以不经考试选拔即可当官。所以在大宋朝,很多官员还没有结婚,未来的儿子就已经定下了官职。襁褓中的婴儿可能就已经是正科长级了。大宋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镇压农民起义,防御西夏和辽国的进犯。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纳入禁军(

  • 白沟河之战:朱棣三次更换坐骑,瞿能父子3人阵亡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最惨的一次战役,朱棣有名战役,朱棣五征漠北重要战役

    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棣等诸侯王手握重兵,朱允炆深感不安,便采取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实行“削藩”。可惜,朱允炆缺乏战略智慧,太过着急,燕王朱棣走投无路,只好起兵与朝廷作战。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扫除障碍,诛杀了很多大将,但依然给朱允炆留下一帮人马。只要用人得当,朱允炆有一

  • 朱高炽为什么多次饶恕两个试图谋害自己的弟弟?不仅仅是仁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高炽简介,朱高炽是个怎样的人,朱高炽是被朱瞻基杀的吗

    朱高炽之所以要保两个兄弟,与他的性格宽厚仁爱有很大的关系。朱高炽确实非常宽厚仁爱,不但他当太子的时候是这样,他当皇帝以后也是这样,所以,虽然他仅仅干了十个月的皇帝,但是他死后,大臣们在讨论他的庙号的时候,才会把“仁”这个字送给他,给予他极大的肯定。这一点,和他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是有区别的。比如朱瞻基在

  •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复5字,数万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治贪有多狠,朱元璋在三大案中杀多少人,朱元璋杀尽功臣漏杀一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生中有诸多功绩,但谈及他对于官员贪腐问题的处理,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初心虽好,方法失当,那就一起来了解朱元璋是如何“反腐”的。草根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帝之一,他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更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帝王的“苦出身”,正是早年间波折潦倒

  • 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的简介,朱棣装疯卖傻,朱棣有哪些事迹

    有人说,文治武功、功勋卓越,堪称“千古一帝”。这个人就是朱棣,封狼居胥、登临瀚海、勒石燕然的永乐大帝。关于他的奇闻轶事,众说纷纭;有关他的功过是非,莫衷一是。只因他的皇位,是从亲侄子手里抢来的。作家当年明月评价他“不是个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或许最为贴近现实。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

  • 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三位兄长为何不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叫燕王,朱元璋为什么把燕王贬为庶人,朱元璋曾贬燕王吗

    在明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叔侄争夺皇位的大战,没错,这个两个人就是当时的建文帝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作为藩王不满自己的侄子成为皇帝,便举兵造反,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而战争的结局还是以老谋深算的朱棣取得胜利而告终。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当时明朝的皇帝,可话说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

  •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从此定下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死后为何准备二十一口棺材,包拯给嫂子披麻戴孝下葬,包拯死后为什么分七口棺材

    原来,这二十一口棺材只有一台停放尸体,其它都是空的。去世的人是包拯,威名远扬且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包拯是北宋大臣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他公正廉明,不畏权势,敢于和恶势力对抗,从来不徇私枉法,被老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包拯自小学习刻苦天赋极高,少年时期就高中举人,但因为家中父母年迈,希望他留在身边陪伴,所

  • 铁铉:铁骨铮铮,让朱棣绕着走的男人。莫信了电视剧中的把忠改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铁铉能战胜朱棣吗,铁铉死磕朱棣片段,铁铉与朱棣交手几次

    铁铉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只比朱棣小6岁。铁铉在为官时断狱稳准,曾审理多起悬而未决的案件,并很快结案。洪武后期,朱元璋召铁铉入宫,见铁铉为人刚直,能谋善断,十分赏识,并赐了“鼎石”两字为铁铉的字。所以,鼎石是朱元璋对铁铉的褒奖。铁铉的高光时刻建文初张权时,鼎石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朱棣,铁铉在后

  • 如果朱元璋没有杀掉名将蓝玉的话,那么朱棣还敢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杀蓝玉,朱元璋为啥还是没放过蓝玉,朱元璋杀蓝玉到底对还是错

    那么朱元璋如果不诛杀蓝玉的话,朱棣还会敢起兵造反吗?答案当然还是会了,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与蓝玉活着与否没太大关系,虽然蓝玉能征善战,还与朱棣不和,对其威胁很大,但是要知道朱棣可是被朱允炆逼到不得不起兵的地步。朱允炆严酷的削藩逼死了叔叔,最终也逼得朱棣走投无路只能造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