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444年,杨士奇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朱祁镇:匹夫误我大事

1444年,杨士奇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朱祁镇:匹夫误我大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61 更新时间:2024/1/19 17:15:28

“朝中多难,危机四伏,祈望陛下能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延续大明光辉。”

不久后,杨士奇与世长辞。朱祁镇感念他的功勋,为杨士奇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罢朝两日,追封他为左柱国、太师。在说到杨士奇的遗折时,朱祁镇竟不屑一顾,将它扔进户部的垃圾堆中。然而5年后,朱祁镇却在诸将面前公开辱骂杨士奇,还痛斥他是老匹夫。那么朱祁镇为何要这么做?杨士奇与朱祁镇之间发生了什么?他让朱祁远离的小人究竟是谁呢?

朱棣的“宠臣”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1399年,杨士奇进入翰林院,编纂“太祖实录”。在埋头编书时,杨士奇恰逢朝堂巨变,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击败侄子朱允炆,入主应天。

杨士奇为人机智警觉,善于应答,但城府极深。朱棣初次见到杨士奇时,对他大为赞赏,特将他提入“内阁”,参知政事。然而,杨士奇又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他多次冒犯圣威,让朱棣下不来台。

1404年,徐奇赴广东任职,朝中大小官吏,皆以豪礼相送,唯有杨士奇借故不去,也未曾送礼。朱棣听说后,大骂朝中大臣结党营私。可杨士奇却直言劝谏:

“徐齐去南方烟瘴之地,群臣出于礼仪,送些礼物无可厚非,我若不是生病,也必当为他送行。”

杨士奇只言片语,即化解了朱棣的怒气,又让同僚免于责难。可见,杨士奇的心肠非常好,且能够掌握说话的分寸,在适当的时机切中要害,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官员。

朱棣北伐时,朱高炽监国辅政。当时,朱高炽尤为喜爱诗词歌赋,众人苦劝不听,只好求教杨士奇。杨士奇就上疏劝谏太子:“诗词歌赋是用来陶冶情操的,而不是治国的。殿下是一国储君,应当多学习前朝诏令,不应沉迷于此。”

正是有了杨士奇的辅佐,朱高炽才能在夺嫡之争中多次击败汉王朱高煦。而在朱棣归来后,朱高煦联合朱高燧诬告朱高炽荒唐误国,又是杨士奇临危解难,帮助朱高炽稳住了太子之位。

于是,朱高煦将魔爪伸向了杨士奇。1414年,朱棣回到南京时,朱高炽忙于政务,姗姗来迟,引起朱棣不满。朱高煦趁机拉拢武将构陷杨士奇,斥责他辅佐太子不尽心,迫使朱棣不得不将杨士奇下放诏狱看管。

然而,朱棣对杨士奇的忠心十分了解。他将杨士奇抓进狱中,不过是为了平息朱高煦及武将的怒火,并非真正治罪。在朱高煦多次引诱杨士奇诬陷太子时,杨士奇始终闭口不言,未曾说过一句朱高炽的坏话。

因此,在找不到杨士奇的利用价值后,朱高煦才将他从诏狱放出,而这也符合朱棣的心思。当时 ,朱棣常年外出北伐,朝中大臣多出自太子府。在大明朝,俨然形成了只知太子,而不是皇帝的局面。故而,朱棣利用朱高煦牵制朱高炽,以达到平衡的局面,有利于他控制朝政。

压制朱高煦

可在朱高煦多次暗中使绊后,杨士奇终于决定反击。与朱高煦不同,杨士奇是一个文人,能用嘴杀人的时候,他们绝不用手。因此,在朱棣询问朱高煦豢养死士、当街诛杀兵马使的事情是否是传说时,杨士奇冷言冷语道:

“我是太子府的人,外人是不会告诉我汉王的不轨之事的。但皇上让他两次外出就藩,他都不肯去,如今皇上要迁都北平,他却要留在应天,他要干什么呢?”

杨士奇的一席话,击中了朱棣的要害。朱棣是造反出身,他最害怕他的子孙与他一样谋反作乱。故而,杨士奇在质问朱高煦留在应天意欲何为时,无形中就向老皇帝传达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不久后,朱高煦就被贬到乐安州,朱棣甚至将他的贴身两卫全部废除,形同软禁。

1424年,朱棣在北伐途中病逝榆木川。得知消息后,朱高炽心慌意乱,欲要率人北上,迎回朱棣的灵柩。然而,杨士奇却将他拦在宫门内。当时,朱高煦虽被贬乐安州,可他在军中效力数十年,声威显赫。一旦知道朱棣病逝,朱高炽北上,必然会在中途设伏拦截。因此,杨士奇秘密派遣朱瞻基前往草原,而他与朱高炽则在京城暗中布防,做好最坏的准备。

杨士奇利用他的聪明才智骗过了朱高煦,保住了朱高炽的皇位。可仅仅十个月后,朱高炽却突然驾崩,致使朝中慌作一团。在危机时刻,又是杨士奇站出来,力排众议,扶立朱瞻墡监国,斩断朱高煦趁机夺权的美梦,并从应天迎回被朱高煦暗杀的太子朱瞻基。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能够安稳地继承皇位,离不开杨士奇的辅佐,而两次夺位失败的朱高煦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因此,在朱瞻基刚刚继位后,朱高煦就阴谋作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欲发兵北平,效仿朱棣靖难。

然而,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没用多久就平定了叛乱。当时,陈山密告朱瞻基,赵王朱高燧也参与了朱高煦的谋反。众臣得知后,纷纷劝谏朱瞻基斩草除根,将朱高燧一同处死。可杨士奇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陛下只有两个叔叔,汉王朱高煦谋反被擒,死有余辜。可我们手中没有朱高燧谋反的证据,对他只需要严加防范即可,切勿刀兵相加,以致遗祸子孙。”

正是杨士奇的劝谏,方才保住了朱高燧一脉,而在朱瞻基将杨士奇的奏疏递送给朱高燧后,朱高燧痛哭流涕,从此再无反意,安心做藩王。

朱瞻基时期,杨士奇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而以杨士奇为首。在他们三人的辅佐下,朱瞻基才得以开创“仁宣之治”。

然而,杨士奇也犯了很多错。朱瞻基在交趾问题上犹豫不定时,杨士奇力劝他以民生为本,放弃交趾。在北疆,朱瞻基采纳杨士奇的建议,放弃奴儿干都司,致使山海关以北全境沦陷。而放弃开平卫所,将明军撤回到长城以内,更是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杨士奇治国理政堪称一流,却缺乏长远的目光。

病亡

1435年,朱瞻基病重,临终前多次召见杨士奇,委以他辅政之责。在朱瞻基病逝后,杨士奇、杨荣、杨溥力排众议,摒弃众臣想要推举朱瞻墡的想法,扶持9岁的朱祁镇继承皇位。当时,朱祁镇年幼,杨士奇等人又占据朝堂,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双方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碰撞。

可是,太皇太后张氏却无条件地站在杨士奇一边,多次斥责朱祁镇及其宠信的宦官王振。随着朱祁镇的年龄逐渐增长,他对杨士奇等人也更为不满。而太皇太后张氏、杨荣先后病逝后,杨士奇再也无力遏制朱祁镇、王振索取权力的欲望。

1442年,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当街杀人,遭到抓捕。王振等人利用杨稷的罪行,牵扯杨士奇。恐惧中的杨士奇只好告老还乡,不再过问朝政。

两年后,朱祁镇的朝堂越来越黑暗。王振一手遮天,大力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眼看着朱瞻基留下的大好基业就要毁于一旦,杨士奇极为不满,他着手写了一道劝谏朱祁镇的奏折。不曾想,奏折写完后,他却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了。

1444年,杨士奇躺在病床上,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不幸病亡。然而,他费尽心血写成的最后一道奏折,却被朱祁镇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堆。

杨士奇病逝七年后,朱祁镇听信王振的建议,不顾群臣劝阻,执意北征瓦剌,结果兵败土木堡。在被敌军包围时,朱祁镇仍不思自己和小人王振的过错,反而将罪行推给了力劝朱瞻基撤销开平卫所的杨士奇,大骂他是老匹夫,误了他的大事。纵然朱瞻基、杨士奇内迁明军的举动极为不妥,可四十万精锐部队土崩瓦解,却是朱祁镇、王振的“功劳”。

更多文章

  • 明朝的中央权力变化:皇权与相权之间交叉复杂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央丞相制度之废除在明朝之前的王朝中,丞相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一直被沿袭。在中央政府中,以丞相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它在处理日常政务,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日益膨胀的丞相逐渐成了皇帝心头的一块病。皇帝出于对丞相为首外臣的不信任,使得皇权与相权的

  • 《大明风华》叫朱棣明太宗?是编剧弄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你所不知道的明太宗朱棣,明太宗朱棣,大明风华朱棣霸气出场

    同样有人提出疑问,在《大明风华》里面朱棣死后,大家没有叫他我们熟知的明成祖,而是叫他明太宗。在我们的历史常识中,明成祖朱棣咋成了太宗了?是不是这部槽点多多的电视剧又给演错了?关于这个称呼问题上,《大明风华》还真的挺考究的。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庙号与谥号的区别。古代庙号的规矩庙号

  •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为何很快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农民力量。李自成之所以有机会能够将实力强大的明王朝一举推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的腐败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而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则趁此机会,针对社会百姓的需要,提出了各项对于百姓有利的政策措施。根据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三年免征,一民不杀”以及“

  • 明朝皇帝为什么如此窝囊?立个太子还要去贿赂、讨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狠的太子,明朝皇帝贿赂大臣,明朝最窝囊的皇帝有哪些

    在明朝时期,皇帝能干的事情不多,很多前朝皇帝能做的事情明朝反而成为了限制条件,大规模建造宫殿别馆是明朝皇帝不能做的,控制社会舆论更是无稽之谈,有时候为了募集军费,皇帝还要低三下四的去求人,这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可想象的。相比于秦汉、隋唐时期,明朝民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政权和政治不再是最上层的人

  • 明朝天启时期的宦官专权,与其他时期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为什么会宦官专权,明朝宦官专权最突出表现,明朝宦官专权的措施

    朝廷中宦官人数和机构众多。明朝在刚建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更好的对于国家进行管理,就设立了朝廷内部的宦官机构,并且随着朝廷政治的建设发展,宦官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主要职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宦官机构地建设开始完备的发展起来。根据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的记载,天启时期,宦官机构众多,包括“内府十二监”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减少女性束缚,提高女性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代理学对女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女性思想上受到的束缚,宋代女性教育

    明清时期女教思想在继承宋代儒学女教思想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女教思想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无论是宋代儒学女教思想还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明清女教思想,其所反映出的本质仍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一、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明清女教思想的影响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

  • 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功高被颁发免死铁券,却在最后被全家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李善长的免死铁券,李善长临死为什么替朱元璋说话

    最终,朱元璋在这些英雄豪杰当中角逐胜利,无上的荣耀背后,堆满了鲜血与艰难。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连家都无处回的小沙弥,到现在的江淮霸主,汉族首领,朱元璋经历了多少危难,多少失败,多少死里逃生,多少权谋诡计。他能够在乱世立足,最终横扫天下,建立王朝,这与他身后一众支持他的文臣武将有莫大的关系。朱元璋是一

  • 1385年,徐达望北而坐、狂笑数声后身亡,朱元璋:永失我万里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害死徐达,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徐达最后有没有被朱元璋杀害

    “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自1353年加入红巾军后,徐达就成为朱元璋最信赖的武将。32年的东征西讨中,徐达立下了盖世功勋,成为军中第一大将。然而,向来推崇“狡兔死,走狗烹”的朱元璋有没有对徐达动过杀心呢?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如何?徐达又是因为什么暴亡的呢?大将之才徐达,

  • 朱祁镇真的是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是个昏君,朱祁镇的过人之处,大明暴君下旨赐死朱祁镇

    所以,朱瞻基对于明朝贡献颇大,可以位列明君之列。然而,朱瞻基即位时间短,没有统治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朱祁镇却在新的统治时期,酿下“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差点灭国,连皇帝都被蒙古掳去,可以说得上是明代王朝当中的奇耻大辱之一。所以,朱祁镇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他宠信阉宦王振,败坏朝纲,把朝廷政务搞得

  •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和资治通鉴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资治通鉴对嬴政的评价,一张图了解秦始皇嬴政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若是评选出一位最会做生意、生意做得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个人认为非吕不韦莫属。商人摇身一变政治家,还混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的。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经营商业成功和官至秦国宰相的做事秘诀之一。吕不韦见到秦异人第一言,回到家中便与父亲进行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吕不韦:“耕田之利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