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风华》叫朱棣明太宗?是编剧弄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大明风华》叫朱棣明太宗?是编剧弄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97 更新时间:2024/2/20 20:11:42

同样有人提出疑问,在《大明风华》里面朱棣死后,大家没有叫他我们熟知的明成祖,而是叫他明太宗。在我们的历史常识中,明成祖朱棣咋成了太宗了?是不是这部槽点多多的电视剧又给演错了?关于这个称呼问题上,《大明风华》还真的挺考究的。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庙号与谥号的区别。

古代庙号的规矩

庙号,顾名思义就是皇帝死后,供奉在宗庙中时所起的称呼。而谥号是一个人死后,时人根据此人的生平事迹、功过情况所起的称号。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驾崩后,庙号和谥号取的都是非常严格的。一般开国皇帝都会称为“祖”,后世子孙才被称为“宗”。比如我们熟知的宋太祖、唐高祖、明太祖都是开国皇帝,所以他们都称为“祖”。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就是汉太祖。有没有觉得这个称呼特别奇怪?自听说过汉高祖、汉世祖,这个汉太祖是个什么玩意?其实汉太祖才是刘邦真正的庙号。之所以称刘邦为汉高祖,很大原因是由于司马迁的一部《史记》,《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在其中为刘邦立了本纪,成为“高祖本纪”。再加上《史记》的影响力太过于巨大,久而久之就默认为刘邦庙号为“汉高祖”了。

我们言归正传。在既开国皇帝之后的子孙中,有没有也称为祖的呢?一般在清朝以前,只有有大功的皇帝才会是“祖”。这个大功一般都是这个家族一直很有影响力,最后夺得政权。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太祖当然就是我们的成吉思汗了。再有司马家,世祖的称号给了司马炎司马懿就是太祖。为啥说清以前呢?因为清朝这个“圣祖”实在是尴尬。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没有哪个皇帝没有统一天下的大功还称“祖”的,康熙能够称得上“清圣祖”要归功于其儿子雍正皇帝。雍正认为康熙功名显赫,“德洋恩溥,万国来王”,称他虽然是继承之主,却实际上立下了开创之功,在他的力荐下才有了这个例外。笔者说这话,可能有人就会有不同意见了。明成祖不就是个例子?李世民那么大功绩不也就是个“太宗”,朱棣咋就成为“成祖”了呢?

太宗才是朱棣死后的庙号

朱棣成为“成祖”还真不是太愿意的,是嘉靖皇帝强加给他的。如果嘉靖皇帝朱厚熜在地下碰到朱棣,估计会被朱棣踢死。先不说大明在他治理下的好坏,就是这个名号,估计朱棣正了一辈子名,还是没躲过这一招。

朱棣的上位,大家都知道是抢了自己大侄子的皇位。为了正名,朱棣一辈子都在证明的正统地位。朱棣下西洋、征蒙古、打越南、修《永乐大典》,这些丰功伟绩都在说自己是个好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他还自称是马皇后的儿子。实际上,经过多方资料考证,他肯定不是马皇后的儿子。如果他死后,他的大臣们给他上一个“成祖”的庙号,估计他就真的“死不瞑目”了。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驾崩。群臣商议,给他上的庙号是“太宗”,谥号定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埋葬在了北京长陵。这个庙号说实在的还是比较正常的,毕竟一般一个王朝都是“太祖太宗”这么一个形式。比如北宋、满清都是这个规律。意外是在嘉靖皇帝时候发生的,都是私心在作祟。

嘉靖的大礼议事件

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这个事的主要议题就是嘉靖父亲应该叫啥?正德皇帝驾崩后,由于太过突然,还没有子嗣。就只能找一个皇族继承大统。这个彩票就被远在安陆的藩王朱厚熜给刮中了,这就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嘉靖皇帝。纵观嘉靖皇帝的一生,我们可以说,权谋是他最擅长的手段。文官集团自“土木堡之变”后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而明武宗重新培养武官,这就动了文官们的蛋糕。明武宗的死扑朔迷离,跟文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嘉靖皇帝在这样的氛围下竟然能将这些文臣为己所用,还常年不上朝,不得不说很有手腕。与文官集团的斗争就是这个“大礼议”事件开始的。

杨廷和为首的武宗朝文官集团,选择朱厚熜的主要原因是觉得这个小藩王比较好管理。这个决定他们很有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朱厚熜来到了北京后,一开始就给这些文官来了一个下马威。杨廷和要求朱厚熜进皇宫登基要走东安门,而朱厚熜执意要走大明门。这两个门有什么区别呢?东安门登基是一般太子登基的礼仪,而大明门则是当初朱棣登基的程序。如果走东安门就已经说明是继承登基,这绝对是不行的。当时文官堵住了大明门不让朱厚熜进,朱厚熜直接放话说如果不让从大明门进就回家。万不得已,杨廷和只好让他从大明门进。

“东安门事件”这只是一个前奏,后面紧接着而来的就是“大礼议”的核心问题了。这个议题就是要不要认明孝宗做爹。杨廷和等大臣认为,既然做了皇帝,按照惯例就要认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是皇考,朱厚熜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伯父。这个事情,朱厚熜就不干了。虽然当时的朱厚熜年纪轻轻,但他知道,这不只是要不要承认明孝宗是父亲的问题,而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如果承认了,就证明自己输了,所以必须要抗争。就这样,皇帝与朝中大臣展开了关于“正统”问题的持久战。

最终结果在嘉靖三年揭晓,大礼议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嘉靖皇帝培植的新文官势力张璁等人获胜,张璁提出的“继统不继嗣”理论成为了认兴献王为爹的很重要论据。这一年,张璁得势,杨廷和辞官回家。

成祖的庙号横空出世

大礼议获胜后,嘉靖皇帝认明孝宗为“皇伯考”,给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上了个庙号“睿宗”。这都还不是最后一步,嘉靖皇帝还把父亲搬进了太庙。就这样。兴献王朱祐杬这个不是皇帝的“皇帝”,享受了一把皇帝瘾。

但把父亲搬进了太庙就又出现新问题了。由于明朝规定,太庙里面只能供奉九个牌位,在“睿宗”皇帝进去后,正好满了九个。如果嘉靖死了之后,就要选一个皇帝搬出太庙。兴献王和孝宗都是朱见深的儿子,那被搬出去的可就是朱棣了。朱棣可是朱厚熜他们的祖宗,不能把他搬出去。所以,就给朱棣上了一个新庙号“成祖”。因为“祖”这个称号是永远不可以搬出去的,所以嘉靖死后,被搬出去的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了。

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庙号与谥号,竟然能引出如此的政治斗争。其实这样的斗争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因为古人对于“正统地位”的重视超乎常人,尤其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更是将“三纲五常”作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在这样一种看似光鲜的伦理道德之下,隐藏的是数不尽的刀光血影和尔我诈。

参考资料:

《明太宗实录》《明史》《明通鉴》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为何很快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农民力量。李自成之所以有机会能够将实力强大的明王朝一举推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的腐败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而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则趁此机会,针对社会百姓的需要,提出了各项对于百姓有利的政策措施。根据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三年免征,一民不杀”以及“

  • 明朝皇帝为什么如此窝囊?立个太子还要去贿赂、讨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狠的太子,明朝皇帝贿赂大臣,明朝最窝囊的皇帝有哪些

    在明朝时期,皇帝能干的事情不多,很多前朝皇帝能做的事情明朝反而成为了限制条件,大规模建造宫殿别馆是明朝皇帝不能做的,控制社会舆论更是无稽之谈,有时候为了募集军费,皇帝还要低三下四的去求人,这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可想象的。相比于秦汉、隋唐时期,明朝民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政权和政治不再是最上层的人

  • 明朝天启时期的宦官专权,与其他时期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为什么会宦官专权,明朝宦官专权最突出表现,明朝宦官专权的措施

    朝廷中宦官人数和机构众多。明朝在刚建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更好的对于国家进行管理,就设立了朝廷内部的宦官机构,并且随着朝廷政治的建设发展,宦官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主要职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宦官机构地建设开始完备的发展起来。根据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的记载,天启时期,宦官机构众多,包括“内府十二监”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减少女性束缚,提高女性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代理学对女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女性思想上受到的束缚,宋代女性教育

    明清时期女教思想在继承宋代儒学女教思想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女教思想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无论是宋代儒学女教思想还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明清女教思想,其所反映出的本质仍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一、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明清女教思想的影响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

  • 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功高被颁发免死铁券,却在最后被全家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李善长的免死铁券,李善长临死为什么替朱元璋说话

    最终,朱元璋在这些英雄豪杰当中角逐胜利,无上的荣耀背后,堆满了鲜血与艰难。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连家都无处回的小沙弥,到现在的江淮霸主,汉族首领,朱元璋经历了多少危难,多少失败,多少死里逃生,多少权谋诡计。他能够在乱世立足,最终横扫天下,建立王朝,这与他身后一众支持他的文臣武将有莫大的关系。朱元璋是一

  • 1385年,徐达望北而坐、狂笑数声后身亡,朱元璋:永失我万里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害死徐达,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徐达最后有没有被朱元璋杀害

    “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自1353年加入红巾军后,徐达就成为朱元璋最信赖的武将。32年的东征西讨中,徐达立下了盖世功勋,成为军中第一大将。然而,向来推崇“狡兔死,走狗烹”的朱元璋有没有对徐达动过杀心呢?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如何?徐达又是因为什么暴亡的呢?大将之才徐达,

  • 朱祁镇真的是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是个昏君,朱祁镇的过人之处,大明暴君下旨赐死朱祁镇

    所以,朱瞻基对于明朝贡献颇大,可以位列明君之列。然而,朱瞻基即位时间短,没有统治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朱祁镇却在新的统治时期,酿下“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差点灭国,连皇帝都被蒙古掳去,可以说得上是明代王朝当中的奇耻大辱之一。所以,朱祁镇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他宠信阉宦王振,败坏朝纲,把朝廷政务搞得

  •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和资治通鉴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资治通鉴对嬴政的评价,一张图了解秦始皇嬴政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若是评选出一位最会做生意、生意做得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个人认为非吕不韦莫属。商人摇身一变政治家,还混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的。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经营商业成功和官至秦国宰相的做事秘诀之一。吕不韦见到秦异人第一言,回到家中便与父亲进行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吕不韦:“耕田之利几倍?

  • 从苏轼的诗词以及人生沉浮浅,看宋神宗变法的的得与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讽刺宋神宗的诗,宋神宗为什么贬苏轼,宋神宗 苏轼

    一:苏轼的诗词和人生的沉浮苏夫子作为早年就成名的人物之一,在科举上,自然也是手到擒来,对比范进之流蹉跎于科举之中的艰难,苏轼可谓一举成名。好比西晋的左思。苏夫子的这次科举也是达到了当时的“洛阳纸贵”的水平。在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议题中,年纪轻轻的苏轼技惊四座,欧阳修对于苏轼的”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 朱高炽身患残疾,不受朱棣喜爱,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与朱高炽的矛盾,朱棣与朱高炽的关系怎么样,朱棣为什么选朱高炽做太子

    然而,每一个皇帝需要操心的事情都非常之多。朱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成为一个勤政爱民,青史留名的雄主,他烦心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不仅要考虑每天堆积如山的国事和政务,还有一件让他难以抉择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百年之后,他应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哪一个儿子。可以说,朱棣的儿子当中,能够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