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大才子”之称的解缙,到底做错了什么,被锦衣卫“醉杀”

有“大才子”之称的解缙,到底做错了什么,被锦衣卫“醉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9 更新时间:2024/2/22 3:28:07

才华横溢却年少轻狂,太祖猜测其以后会出大事,一直没有重用

但凡是才华横溢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傲气的,偏偏有的人就太过高傲,看谁不顺眼就要怼上两句,久而久之人缘就混得很差了。

汉朝有个书生贾谊,就是因为有读书人的自视甚高,所以被满朝文武孤立,解缙也和他差不多。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爱读书, 聪慧过人,长大了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一路畅通无阻,成了洪武朝的翰林学士,当时他只有二十岁。

朱元璋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总是把他带在身边,告诉他两个人表面上是君臣,私下里可以像父子一样,把解缙感动得一塌糊涂。

解缙的性格非常耿直,看到国家有哪里不对就马上指出来,不怕皇帝怪罪,朱元璋反而很欣赏他的直言敢谏,对他更加厚爱,可是解缙仗着皇帝的信任,开始弹劾朝中大臣,那些资深玩家岂是解缙能动得了的,很快就把他孤立了,搞得解缙十分尴尬。

朱元璋这才发现,这个人虽然有才,但是太狂妄,如果现在还继续厚爱他,将来一定会出大事,于是就找了个借口,让他回老家继续学习,考个研究生再回来。

解缙在家待了8年,书肯定是读了不少,但是情商似乎也没有多大长进,当时是建文帝朱允炆在位,解缙奉命进京吊丧的时候,他以前弹劾过的那些大臣就不断地在建文帝诋毁解缙,于是他还没做官,就又被贬了,4年后才被召回来做内阁首辅。

但是很不巧,这一年燕王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后取得了胜利,解缙审时度势,选择了投靠朱棣。朱棣对解缙的才华很满意,让他负责编写《永乐大典》,这本书号称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一部千古奇书,编纂能够顺利完成,背后都是解缙的功劳。

在立太子问题上,犯了皇帝大忌,最终惨死于冰天雪地中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因为解缙的才华而听从他的进言,然而解缙又犯了恃宠而骄的老毛病,这一次不是弹劾大臣,直接干预起皇帝的家事了。

朱棣的太子是朱高炽,当年立他为太子,解缙其实是有功的,他跟朱棣说了三个字:"好圣孙",指的就是朱高炽的儿子,皇太孙朱瞻基,朱棣因为喜欢孙子,所以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但是太子有腿疾又身体肥胖,朱棣总是对他不满意,反而更喜欢各方面都与自己相像的次子朱高煦,甚至让他的各种礼制超过了太子,心中都是尊卑有序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解缙,当然不能看着这种以下犯上的事情发生,上了奏折把这些事情进行了弹劾。

要知道这些事情不是国事,是皇帝的家事,朱棣只是有偏颇,并没有换太子,还轮不到他来说话,他这是在挑拨皇家父子关系,朱棣因此龙颜大怒,严厉地训斥了他并且将他贬到了外地。

解缙仍然是"不改初心",专门往朱棣的枪口上撞

永乐八年,解缙回京述职,恰好朱棣带着军队出去征漠北了,还要很久才能回来,解缙闲得发慌,居然绕过了皇帝去向太子述职,朱高煦抓住这件事,跟朱棣说解缙这是目无君上,朱棣又一次勃然大怒,把解缙下了诏狱,一关就是五年。

朱棣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他想要一个人死,这个人就绝对不能活。永乐十三年,朱棣听说监狱中的解缙居然还活着,马上斥责锦衣卫指挥使:"你们是怎么办事的,这个人为什么还活着?"锦衣卫指挥史心领神会,回到狱中把解缙灌醉,然后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了。

可怜解缙才华横溢,是几百年都未有的大才子,却偏偏要"作死",去管皇帝的家事,自古以来只要牵涉进了皇家内斗,就不可能全身而退,如果他安安分分做个文臣,说不定还能帮助明朝创造出更多的文学成就,落得如此下场,实在让人唏嘘。

更多文章

  • 从嘉靖的几个行为来看,为何几十年不上朝还能稳如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初生牛犊不怕虎嘉靖小时候作为明朝宗室的藩王,就藩的位置湖北钟祥在当今的名气一般,也比不上那些周王,晋王等从明朝开国就流传下来的皇室近亲一字王有名。但是嘉靖的父亲作为藩王,却有极正的三观和教养,他常常对嘉靖表示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忡忡,因为明武宗的游戏人间导致国家上下鸡犬不宁和。并且他亲自教嘉靖读书和礼仪

  •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理由,朱元璋废丞相制度的历史意义,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制度你知道吗

    宰相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了一千多年,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宰相人物,但是到了明朝时期,统治者朱元璋却将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而促使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也是有许多方面的。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统治。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丞相由于一直处于国家的重要的位置,宰相一直辅助皇帝进行国家事务的处理,这样

  •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宗高梁河飙车,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高梁河之战中的宋太宗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打赢了他人生中最大一场战役。在太原,赵光义消灭了北汉政权。五代十国被正式结束,当时的赵光义可谓春风得意。当时这么年轻的皇帝,立在太原城头,看着巍峨的城墙,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他下令:“把太原城给我铲平!”对,他很看不惯太原城。宋军在立国以来,秉承“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进

  • 从先秦到宋朝,探寻儒者对政治秩序的追寻及其理论自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儒学特征,政治秩序的起源,汉朝和宋朝的儒学

    而其所言“相灭亦相生”,尤其值得注意:“相生”是指诸子之说“各引一端”,《庄子·天下》即言:“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故而诸子之说,存在互异之外,实又存互补性,是为班氏所言“相生”之义;“相灭”则指诸家学说之间,皆有以攻

  • 一个二婚的歌女,凭什么让宋真宗与其幽会十余年,甚至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真宗为何要娶她当皇后,北宋二婚皇后,宋真宗所有老婆名字

    在诸位太后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她临朝称制11年,被后世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然她当太后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但是她与宋真宗之间的故事,却更加精彩。本是二婚歌女,却被王子一眼看中其实刘娥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父是后汉的大将军,父亲是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不过因为父母早早就

  • 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明朝党争有多复杂,明朝内部的党锢之争

    可以说,明朝败于党争,而党争,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明代的国家政治机构是内阁,内阁里的四位大臣取代丞相之权来行使处理国家政务以及与皇帝的直接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而内阁里首位的官称叫做内阁首辅。他的权力可以说在朝野之中,臣相之位里是最大的。然而,无数读书子弟进入翰林入朝为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入阁,

  •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时期平民乘轿出行,皇帝乘轿图片,宋代巡游

    宋代的乘轿活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为第一阶段。乘轿的方式主要是特赐乘轿,乘轿人员也限于部分皇室成员和一些年老有疾的高级官员。对民间的乘轿活动,宋廷有一定的惩罚举措。这一时期民间的乘轿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阶段是北宋中后期至北宋末年。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逐渐奢侈化,与宋初倡导

  • 海尔汗做了何事,成吉思汗要对他处以极刑,把白银熔化灌入他嘴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杀海尔汗第几集,成吉思汗做了什么事,成吉思汗能打胜仗吗

    海尔汗是花剌子模人,老花剌子模王塔乞失下诏称其为“吾儿”。他可能是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的异母弟,或是表兄弟,在花剌子模的地位非常高。他被封为讹答剌城的统治者。而海尔汗称呼的意思是掌握权力和可怕的汗。本来海尔汗和成吉思汗没有任何关联的,不过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惹恼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经派蒙古的商队和中亚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在海外的华侨,还信奉明朝廷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明朝亡国后的现状,明朝有多少华侨

    一:国内积极自救的哀叹在听闻崇祯上吊之后,位于南方的明朝宗室纷纷用自己的号召力或为求个人一时的快感,或为真心实意想恢复自己的故土。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做出的努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接近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地步,但是因为政权派系的互相矛盾,自己内部权力纷争等导致了一个个可以翻身的战局都遭到失败。在弘光一

  • 康熙捅了明朝马蜂窝?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后: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三太子被康熙所杀,康熙杀过哪些大臣,康熙杀了多少百姓

    甲申国难,皇子出逃1644年,农民军李自成率领部队攻破北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自缢之前曾安排人护送自己的三个儿子逃跑。崇祯帝自己不愿意南迁,成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后世美名,但他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南京,重整旗鼓,为此特意安排自己的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