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朱元璋可以成功,而洪秀全惨败?

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朱元璋可以成功,而洪秀全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1/25 21:09:48

让我们先看一下中国的历史,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有以下几起:秦末大泽乡起义、汉末黄巾军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元末朱元璋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清末洪秀全起义,但是这六次起义却只有元末朱元璋起义成功了,六次就成功了一次,成功率可谓非常之低,那么朱元璋的成功靠的是运气还是实力?

与朱元璋最为相同的就是洪秀全,因为他们反抗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并且洪秀全离胜利也仅仅只有一步之遥。这与二人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与起义期间制订的政策有关。

朱元璋的智慧

在元朝末期,面对元朝政府的高压政策与疯狂剥削,中原地区的汉人都苦不堪言,而朱元璋的家人也在这场灾难中去世,朱元璋就这样走上了反元的道路。加入义军之后,朱元璋依靠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受到统帅的赏识,但是朱元璋知道,自己的目标不是做一个将领。

在自立政权之后,三句简短的话语奠定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历史上早期的农民起义都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没有搞清楚起义和流寇的区别,明末李自成你说他是起义军,其实用流寇形容更为合适,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根据地,往往这里抢完了就去别处抢,但是只要失败一次就会元气大伤。

高筑墙

朱元璋很聪明的选择了一个根据地,那就是金陵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富庶的江浙地区给起义的朱元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与兵员,所以就不用害怕战役失败,失败了大不了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这就是有根据地的底气。

广积粮

洪秀全与朱元璋非常的相似,同样也是占领了金陵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在占领南京之后贪图享乐,根本没有远大的目标,虽然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太过于平均根本无法实行。而朱元璋每攻占一个地方首先贴布告安抚百姓,表明自己与腐败的元朝对抗到底的决心,这样才使得自己的势力逐渐的由小变大。

缓称王

这点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俗话说的“枪打出头鸟”,当时的元朝政府还未覆灭,所以只要哪只起义军的首领要称王,那么政府就会派兵攻打,所以称王在无形之间也会削弱自身的力量。反观当时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陈友谅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称汉王,朱元璋直到龙凤十年(1364年)才自称吴王,这些年的时间换来了自身力量的逐渐壮大,已经有了可以与敌人一战的实力。

而太平天国运动在初期洪秀全就已经封了五个王,以达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因为当时的起义力量就太平天国一个,所以也没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出不出头都得打,但是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居然封了大小2700个王,正是这一步致命的错误使得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

一个重要的活动都需要一个响亮的口号,起义也不例外,朱元璋当年打出的口号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所以光一个口号就把朱元璋的军队与汉人捆绑在一起,营造出命运共同体的感觉,并且鲜明地提出,起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赶走元朝统治者,让普通的老百姓听后都觉得十分振奋。

而太平天国的口号是:

“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相比于朱元璋的豪言壮语,太平天国的口号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而朱元璋已经升华到了精神方面,再者说,这个口号提出的目标过于笼统,怎么样才算建立一个大同社会?洪秀全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老百姓自己想。在攻下南京后,很多太平军都认为目标已经完成了,因为自己已经不饿肚子了,人都是自私的,自己吃饱喝足还需要管别人吗?所以就开始贪图享乐。

正是朱元璋有着异于常人的远见,他才可以开创大业建立明朝,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得国最正的一个皇帝,如果当年洪秀全真的当上了皇帝,带给百姓的可能是更深的痛苦吧。

更多文章

  • 明太祖为驱除胡虏开始北伐,第二次北伐失败后,为何要固守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残党北上休养生息准备夺回江山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此时,明朝的精锐部队追随大将军徐大正一起北上征伐,并且成功打下了元朝的首都元大都。虽然攻下都城,但是元朝的主力部队却向北撤退了,明军没有彻底消灭敌军。这给大明留下了隐患,那些中央禁卫军回到草

  • 有“大才子”之称的解缙,到底做错了什么,被锦衣卫“醉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缙的千古绝对,宋代才子解缙,解缙是因什么死的

    才华横溢却年少轻狂,太祖猜测其以后会出大事,一直没有重用但凡是才华横溢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傲气的,偏偏有的人就太过高傲,看谁不顺眼就要怼上两句,久而久之人缘就混得很差了。汉朝有个书生贾谊,就是因为有读书人的自视甚高,所以被满朝文武孤立,解缙也和他差不多。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爱读书, 聪慧过人

  • 从嘉靖的几个行为来看,为何几十年不上朝还能稳如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初生牛犊不怕虎嘉靖小时候作为明朝宗室的藩王,就藩的位置湖北钟祥在当今的名气一般,也比不上那些周王,晋王等从明朝开国就流传下来的皇室近亲一字王有名。但是嘉靖的父亲作为藩王,却有极正的三观和教养,他常常对嘉靖表示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忡忡,因为明武宗的游戏人间导致国家上下鸡犬不宁和。并且他亲自教嘉靖读书和礼仪

  •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理由,朱元璋废丞相制度的历史意义,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制度你知道吗

    宰相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了一千多年,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宰相人物,但是到了明朝时期,统治者朱元璋却将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而促使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也是有许多方面的。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统治。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丞相由于一直处于国家的重要的位置,宰相一直辅助皇帝进行国家事务的处理,这样

  •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宗高梁河飙车,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高梁河之战中的宋太宗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打赢了他人生中最大一场战役。在太原,赵光义消灭了北汉政权。五代十国被正式结束,当时的赵光义可谓春风得意。当时这么年轻的皇帝,立在太原城头,看着巍峨的城墙,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他下令:“把太原城给我铲平!”对,他很看不惯太原城。宋军在立国以来,秉承“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进

  • 从先秦到宋朝,探寻儒者对政治秩序的追寻及其理论自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儒学特征,政治秩序的起源,汉朝和宋朝的儒学

    而其所言“相灭亦相生”,尤其值得注意:“相生”是指诸子之说“各引一端”,《庄子·天下》即言:“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故而诸子之说,存在互异之外,实又存互补性,是为班氏所言“相生”之义;“相灭”则指诸家学说之间,皆有以攻

  • 一个二婚的歌女,凭什么让宋真宗与其幽会十余年,甚至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真宗为何要娶她当皇后,北宋二婚皇后,宋真宗所有老婆名字

    在诸位太后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她临朝称制11年,被后世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然她当太后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但是她与宋真宗之间的故事,却更加精彩。本是二婚歌女,却被王子一眼看中其实刘娥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父是后汉的大将军,父亲是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不过因为父母早早就

  • 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明朝党争有多复杂,明朝内部的党锢之争

    可以说,明朝败于党争,而党争,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明代的国家政治机构是内阁,内阁里的四位大臣取代丞相之权来行使处理国家政务以及与皇帝的直接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而内阁里首位的官称叫做内阁首辅。他的权力可以说在朝野之中,臣相之位里是最大的。然而,无数读书子弟进入翰林入朝为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入阁,

  •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时期平民乘轿出行,皇帝乘轿图片,宋代巡游

    宋代的乘轿活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为第一阶段。乘轿的方式主要是特赐乘轿,乘轿人员也限于部分皇室成员和一些年老有疾的高级官员。对民间的乘轿活动,宋廷有一定的惩罚举措。这一时期民间的乘轿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阶段是北宋中后期至北宋末年。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逐渐奢侈化,与宋初倡导

  • 海尔汗做了何事,成吉思汗要对他处以极刑,把白银熔化灌入他嘴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杀海尔汗第几集,成吉思汗做了什么事,成吉思汗能打胜仗吗

    海尔汗是花剌子模人,老花剌子模王塔乞失下诏称其为“吾儿”。他可能是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的异母弟,或是表兄弟,在花剌子模的地位非常高。他被封为讹答剌城的统治者。而海尔汗称呼的意思是掌握权力和可怕的汗。本来海尔汗和成吉思汗没有任何关联的,不过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惹恼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经派蒙古的商队和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