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中,关于石虎尸体的三件怪事,司马光估计都不相信

《资治通鉴》中,关于石虎尸体的三件怪事,司马光估计都不相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3/12/12 7:40:30

石虎杀害几个儿子的事迹,太过血腥暴力,就不在这里多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在头条上搜一下。

今天要说的,是石虎死后,围绕着他的尸体发生的三件怪事。

公元349年,统治后赵15年的石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石虎在位时,穷兵黩武,刑法苛暴。虽然只活了54岁,但是在那个时代,已经可以算是长寿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石虎死后不久,发生了三件怪事。

《资治通鉴·卷一百》记载:

“(公元359年)俊梦赵主虎啮其臂,乃发虎墓,求尸不获,购以百金。邺女子菟,知而告之,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俊蹋而骂之曰:‘死胡,汝敢怖生天子’,数其残暴之罪而鞭之,投于漳水。尸倚桥柱不流。及秦灭燕,猛为之诛李菟,收而葬之。

翻译过来,大意就是说,在公元359年的时候,前燕皇帝慕容俊梦到石虎啃咬自己的手臂。醒来之后大怒之下,挖开了石虎的坟墓,结果却没有发现石虎的尸体。慕容俊怒未消,于是悬赏百金来寻找石虎的尸体。最后还是一个叫做李菟的邺城女人告发,在邺城南部的洹水之畔的东明观下,挖出了石虎的尸体,重见天日的石虎尸体居然“僵而不腐!”,慕容俊用鞭子狠狠抽打这具僵尸后,将它投进了漳水。但是尸体却依靠在桥柱上不随水流走。直到前秦灭了前燕,王猛杀了李菟,这才将石虎的尸体重新下葬。

这短短几句话里,就讲了三件怪事。

第一件,《资治通鉴》记载,四月己巳日石虎病死,“六月,葬赵王虎于显原陵,庙号太祖”。按阴历来算,六月已是盛夏。而石虎的尸体在此时下葬,不仅没有腐烂,反而还变成了一具干尸,十年后还被人挖了出来。就算他死后的尸体经过一系列的防腐处理,但是以当时的科学水平而言,能够做到死而不腐,多半还是运气的成分所致。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尸体不腐,至今还无人能够得知,只能用怪事来形容。

第二件怪事,就是被慕容俊扔到了漳水之中的石虎尸体,竟然没有随着漳河水流走,而是“尸倚桥柱不流”。为《资治通鉴》做批注的胡三省,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说石虎尸体所靠的那座桥,就是石虎生前于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建造的紫陌浮桥。如果说尸体不腐还可能发生的话,那么赖在自己生前修建的桥下不走,可就算是第二个真正的怪事了。

这第三件怪事,更为神奇。这具尸体居然在桥柱旁一待就是是11年。一直到370年,前秦灭前燕,王猛竟然还在那个桥柱旁找到了石虎的尸体。一具靠在桥柱上的尸体,在水里竟然漂浮了11年,既没有腐烂,也没有被鸟兽虫鱼吃掉,怎么想都是匪夷所思,细想之下还挺唬人。

所以,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相信《资治通鉴》上记载的这三件怪事是真的吗?

关注@一更史话,每天给你讲历史上的有趣故事。

更多文章

  • 1395年,汤和俯首跪拜、大叫数声后身亡,朱元璋:他没有威胁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汤和死后朱元璋的态度,朱元璋怎么对待汤和,汤和对朱元璋的帮助

    “臣年事已高,无法再为陛下效力了。如今只想回到故乡,为死后寻找一片栖息之所。”不久后,汤和告老还乡。在送别汤和时,朱元璋亲赐玺书,说道:“其他的功臣都没法和你相比啊。”七年后,朱元璋大开杀戒,蓝玉、冯胜、傅友德等手握重权的将领相继被杀,唯有汤和躲过一劫。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放过汤和?他与汤和之间发生了什

  • 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朱元璋可以成功,而洪秀全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vs洪秀全,洪秀全对朱元璋的评价,洪秀全比朱元璋厉害吗

    让我们先看一下中国的历史,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有以下几起:秦末大泽乡起义、汉末黄巾军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元末朱元璋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清末洪秀全起义,但是这六次起义却只有元末朱元璋起义成功了,六次就成功了一次,成功率可谓非常之低,那么朱元璋的成功靠的是运气还是实力?与朱元璋最为相同的就是洪秀全,因

  • 明太祖为驱除胡虏开始北伐,第二次北伐失败后,为何要固守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残党北上休养生息准备夺回江山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此时,明朝的精锐部队追随大将军徐大正一起北上征伐,并且成功打下了元朝的首都元大都。虽然攻下都城,但是元朝的主力部队却向北撤退了,明军没有彻底消灭敌军。这给大明留下了隐患,那些中央禁卫军回到草

  • 有“大才子”之称的解缙,到底做错了什么,被锦衣卫“醉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缙的千古绝对,宋代才子解缙,解缙是因什么死的

    才华横溢却年少轻狂,太祖猜测其以后会出大事,一直没有重用但凡是才华横溢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傲气的,偏偏有的人就太过高傲,看谁不顺眼就要怼上两句,久而久之人缘就混得很差了。汉朝有个书生贾谊,就是因为有读书人的自视甚高,所以被满朝文武孤立,解缙也和他差不多。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爱读书, 聪慧过人

  • 从嘉靖的几个行为来看,为何几十年不上朝还能稳如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初生牛犊不怕虎嘉靖小时候作为明朝宗室的藩王,就藩的位置湖北钟祥在当今的名气一般,也比不上那些周王,晋王等从明朝开国就流传下来的皇室近亲一字王有名。但是嘉靖的父亲作为藩王,却有极正的三观和教养,他常常对嘉靖表示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忡忡,因为明武宗的游戏人间导致国家上下鸡犬不宁和。并且他亲自教嘉靖读书和礼仪

  •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理由,朱元璋废丞相制度的历史意义,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制度你知道吗

    宰相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了一千多年,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宰相人物,但是到了明朝时期,统治者朱元璋却将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而促使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也是有许多方面的。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统治。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丞相由于一直处于国家的重要的位置,宰相一直辅助皇帝进行国家事务的处理,这样

  •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宗高梁河飙车,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高梁河之战中的宋太宗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打赢了他人生中最大一场战役。在太原,赵光义消灭了北汉政权。五代十国被正式结束,当时的赵光义可谓春风得意。当时这么年轻的皇帝,立在太原城头,看着巍峨的城墙,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他下令:“把太原城给我铲平!”对,他很看不惯太原城。宋军在立国以来,秉承“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进

  • 从先秦到宋朝,探寻儒者对政治秩序的追寻及其理论自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儒学特征,政治秩序的起源,汉朝和宋朝的儒学

    而其所言“相灭亦相生”,尤其值得注意:“相生”是指诸子之说“各引一端”,《庄子·天下》即言:“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故而诸子之说,存在互异之外,实又存互补性,是为班氏所言“相生”之义;“相灭”则指诸家学说之间,皆有以攻

  • 一个二婚的歌女,凭什么让宋真宗与其幽会十余年,甚至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真宗为何要娶她当皇后,北宋二婚皇后,宋真宗所有老婆名字

    在诸位太后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她临朝称制11年,被后世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然她当太后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但是她与宋真宗之间的故事,却更加精彩。本是二婚歌女,却被王子一眼看中其实刘娥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父是后汉的大将军,父亲是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不过因为父母早早就

  • 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明朝党争有多复杂,明朝内部的党锢之争

    可以说,明朝败于党争,而党争,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明代的国家政治机构是内阁,内阁里的四位大臣取代丞相之权来行使处理国家政务以及与皇帝的直接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而内阁里首位的官称叫做内阁首辅。他的权力可以说在朝野之中,臣相之位里是最大的。然而,无数读书子弟进入翰林入朝为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