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明朝党争因何而起,嘉靖年间一场严党之祸,导致明朝十年止步不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52 更新时间:2023/12/13 22:49:51

可以说,明朝败于党争,而党争,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明代的国家政治机构是内阁,内阁里的四位大臣取代丞相之权来行使处理国家政务以及与皇帝的直接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而内阁里首位的官称叫做内阁首辅。

他的权力可以说在朝野之中,臣相之位里是最大的。然而,无数读书子弟进入翰林入朝为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入阁,抑或是当首辅,首辅是权力的最中心,是除皇帝以外最有权力的职位。

然而,明朝的官员制度里发放给官员的俸禄是很少的,如果仅靠工资吃饭,官员们混个温饱不成问题,但如果想要做到高官,出门坐轿,身居豪宅,那是想都别想。所以,少得可怜的俸禄滋生了明代官员的贪腐。明官想到一种办法,既可以向上爬,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额外收入。

那就是结党。比如刚入朝进翰林院,你就要和提携你的老师搞好关系。俗称拜码头。老师可能会把你引入一个团体,那里的人都是老师门下,也是自己的利益链条,你为老师打工,老师保你前途,大家同进同退,共同进步。

明代朝廷党派由此而生,有很多时候,党派因地区划分,比如经常出现的浙党,湘党,大家都是老乡,所以非常容易拉近关系。也有非常有名的党派是以一个权臣为中心的。这样的党派往往势力巨大,如果滑向不好的方向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伤害。嘉靖朝代的严党以及天朝代的阉党就是这一类。可以说,这两党祸国殃民,是明朝历史上非常黑暗的政治代表。比如严党,出现于嘉靖年间,党派的核心就是著名的奸臣,严嵩

嘉靖原本是一个非常聪慧的皇帝,他工于心计,且天赋异禀,年少即位,很快就熟悉了宫廷

斗争当中那一套权衡利弊,摆弄人心的方式。他即位以来,首辅的位置换了又换,从前朝的杨廷和,到帮助他稳固皇位的张骢,再到后来敢于直言的夏言,在无数的斗争当中,他不仅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且迷上了这种控制人心和斗争的权力游戏,而直到严嵩的出现,嘉靖没有像以前那样完全地把控住他的发展。

严嵩入朝之后,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嘉靖不待见的太监集团,目的只有一个,不断提升地位,直至首辅。

对皇帝,他卑躬屈膝,迎合皇帝沉迷道教仙学的爱好,诱使嘉靖闷在西苑炼丹,而自己却利用党羽的优势,不断抬高自己的口碑,打压夏言。夏言公正刚直,很容易得罪人。

最终,他的刚直触怒嘉靖,而严嵩利用早已掌握的锦衣卫暗中诬陷夏言与边将有通,意欲谋反,最终杀掉了夏言。严嵩从此坐上首辅之位,国家再也没有人能够制衡和约束他了,于是他开始将权力变成私欲,把官员选拔制度表明价码,手下严党其他成员也得到了好处,从此上下串通一气,成为当时最大的贪污机构。

严嵩党羽遍布朝野,这不仅仅对于大明的财政和民生是一种灾难,无数百姓因为要缴纳沉重的赋税而贫苦不看,饥冻抛尸路野,并且国家机关里大臣开始追逐利益,难以专心工作,贪腐成风。

边关也开始不稳,后来的庚戌之变就是如此。蒙古部落俺答率兵抢劫,边关将领仇鸾竟然与外敌签订合约,以钱财换平安,结果俺答绕过大同直取北京,嘉靖召开会议,让严嵩退敌,严嵩表面答应,实际上却无所作为,认为野蛮之兵所求只是财货,结果放任抢劫,百姓流离失所。这就是严党当政之时,国家的乱象。

更多文章

  • 通过宋代乘轿活动的发展,看统治者对乘轿现象的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时期平民乘轿出行,皇帝乘轿图片,宋代巡游

    宋代的乘轿活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为第一阶段。乘轿的方式主要是特赐乘轿,乘轿人员也限于部分皇室成员和一些年老有疾的高级官员。对民间的乘轿活动,宋廷有一定的惩罚举措。这一时期民间的乘轿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阶段是北宋中后期至北宋末年。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逐渐奢侈化,与宋初倡导

  • 海尔汗做了何事,成吉思汗要对他处以极刑,把白银熔化灌入他嘴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杀海尔汗第几集,成吉思汗做了什么事,成吉思汗能打胜仗吗

    海尔汗是花剌子模人,老花剌子模王塔乞失下诏称其为“吾儿”。他可能是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的异母弟,或是表兄弟,在花剌子模的地位非常高。他被封为讹答剌城的统治者。而海尔汗称呼的意思是掌握权力和可怕的汗。本来海尔汗和成吉思汗没有任何关联的,不过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惹恼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经派蒙古的商队和中亚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在海外的华侨,还信奉明朝廷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明朝亡国后的现状,明朝有多少华侨

    一:国内积极自救的哀叹在听闻崇祯上吊之后,位于南方的明朝宗室纷纷用自己的号召力或为求个人一时的快感,或为真心实意想恢复自己的故土。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做出的努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接近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地步,但是因为政权派系的互相矛盾,自己内部权力纷争等导致了一个个可以翻身的战局都遭到失败。在弘光一

  • 康熙捅了明朝马蜂窝?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后: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三太子被康熙所杀,康熙杀过哪些大臣,康熙杀了多少百姓

    甲申国难,皇子出逃1644年,农民军李自成率领部队攻破北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自缢之前曾安排人护送自己的三个儿子逃跑。崇祯帝自己不愿意南迁,成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后世美名,但他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南京,重整旗鼓,为此特意安排自己的亲信

  • 赵匡胤死亡之谜:历史上流传三种说法,矛头都指向弟弟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死亡真实原因,赵匡胤之死历史四大谜案,历史上赵匡胤的死因

    不过,虽然官方史书“有意”地选择了隐晦,但是并不能阻止后人们的各种猜测,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赵匡胤死因的各种猜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嗜酒丧命说赵匡胤嗜酒众所周知。在史料记载上,也能多次发现赵匡胤喝酒的记录。比如赵匡胤曾对大将王审琦说:“酒,天之美禄。”还有一次,赵匡胤大宴群臣,对大将魏仁浦说:“何不劝

  • 朱元璋儿子朱标: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标之死的原因,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死,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为什么不死

    朱标的母亲,就是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贤德著称的马皇后,所以他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嫡长子的出生使得朱元璋精神为之一振,兴奋地在一座无名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语句。毕竟,每个男人当上父亲都会兴奋得像个孩子。朱标出生于战火纷纷之中,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报有很

  • 靖康之耻里,韦太后落入金人之手,最后到底有多惨?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之耻里面的韦太后,韦 太后,金人对靖康之耻的记载

    据《明史》所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想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其中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有些人对崇祯帝的行为不甚理解,大敌当前,崇祯不去抗击李自成,反而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莫非是急火攻心,昏了头?其实崇祯帝

  • 北宋的一代名将,终究逃不过制度约束,被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北宋名将有哪些,北宋早期名将,北宋最惨的将领

    面对来势汹汹的铁骑,宋军也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备战,面对着“胡马依北风”的敌军,丝毫也不示弱,两军对垒中,宋军士气高涨。此时,宋军中有一将领披头散发,面带一副铜面具,在日光的照耀中,青面獠牙的形态让人不寒而栗、敌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宋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恐怖之人,只见他一路冲杀,所向披靡,如同砍杂草一般轻

  • 宋太宗对外政策,嬗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的经济措施,宋太宗的治国策略,宋太宗文治天下的格局

    虽然关于释文董的记载在历史上颇受质疑,但宋太宗在“斧声烛影”中即位确实招致国内臣民的质疑。一、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宋史·杜太后传》的记载,宋太宗的即位合法性来源于“金匿遗诏”。但当时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分别是25岁和17岁,年龄上与后周恭帝柴宗训不可同日而语,皆以成年,故并没有年幼失国的可

  • 先秦时期用仁德来治天下,到了宋朝儒学仍是文化自信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先秦时期儒学发展,宋朝的儒学影响,先秦儒学的特点和背景

    孔子从正反两面叙述着“仁”的行为方式,凸显着他对仁的重视。孟子则将孔子口中所论述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仁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在孟子的论述中,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夏商周三代取得天下是因为怀有仁,后来失掉天下是因为丢失了仁,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即“仁者无敌”,进而实现“定于一”的愿望。一、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