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边话还说完,赵云立即率领一支精兵出现,吓得曹操又再次慌忙逃窜。
用现在的话,曹操的嘴简直就是乌鸦嘴,好的不灵坏的灵,那么历史中的曹操真的如此吗?
且不论曹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但是在历史记载中他的预言是真的准!
自从汉灵帝死后,何进与十常侍就进入甜蜜期了,十常侍帮助何进斩杀蹇硕,控制了西园八校尉,确保了何进的外甥刘辨顺利登上了皇位。
按理说,关系如此密切的两拨人怎么会突然反目成仇呢?
这原因之一自然是来自士族的逼迫,外戚自然自然也是士族的一员,如曾经的窦家等,但是何进的家族又偏偏十分特殊。
何进这人原本是个屠夫,祖上也没有做过什么官,只是在自己的妹妹进宫之后,才一飞冲天、官运亨通。
与其他的外戚家族相比,根基十分浅薄,只是靠着何太后一人在支撑着家族,在思索家族的出路之后,何进把希望寄托在了世家大族身上。
于是何进便脚踏两只船,一边依靠着宦官,一边又亲近世家大族,曾经为屠夫的何进不免自鸣得意起来,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乖乖地听他何进的。
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何进愈发地觉得不对劲,自己所依靠的两拨人怎么关系越来越紧张。
万万没想到还没等到何进改善两方关系,世家大族推举出来的代表袁绍袁大坑就上门了,袁绍上门到底要做什么呢?
原来袁绍这人是想着借何进之手诛杀十常侍,进而巩固世家大族的地位,其实袁绍这样的想法也没错,毕竟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这边何进再三思索之下,也同意了袁绍的要求,于是两人便风风火火地进宫去请求何太后同意自己的做法。
何进万万没想到,一向与自己站在统一战线的妹妹,这次竟然不同意自己的请求,于是便悻悻地回家了。
袁绍这人为什么被称作大坑呢?
因为一心想诛杀十常侍的人袁绍直接给何进出了个馊主意,可以密召董卓进京诛杀十常侍,何进听了感觉这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主意了。
关键就在于这两人虽说是密召,但是却弄的满城皆知,就好像在跟十常侍说:“你看我找人来杀你,你怕不怕?”
最后连曹操也知道这件事了,那么曹操当时是怎样的反应呢?
《智囊》中记载:曹操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以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曹操的意思就是宦官只不过是仗着帝王的宠幸才拥有一定的权力,只要派人诛杀其中的首恶就可以了,何必大费周章去外地调兵,这样注定是会失败的。
果不其然,曹操的预言应验了,在董卓未进京之前,何进就被十常侍杀害了,袁绍侥幸逃得一命。
二、谋士:东征之后,袁绍会趁机偷袭我们。曹操:袁绍一定不会来
建安五年,意气风发的曹老板见刘备的势力正在崛起,十分不安,想趁着刘备尚在弱小之时迅速剪灭刘备的势力。
在商讨对刘备用兵的过程中,曹操手下的谋士都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有袁绍在一旁虎视眈眈,并且此前派刘岱、王忠率兵讨伐刘备也以失败而告终。
《智囊》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曹公之东征也,议者惧军出,袁绍袭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
但是曹操却说这是袁绍个性优柔寡断,一定不会立即用兵的;但是刘备却不同,民心才依附不久,此刻去攻击他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将后悔莫及。
于是力排众议向刘备用兵,那么袁绍真的如曹操说的那样吗?
在曹操忙着出兵的同时,袁绍这边也是十分热闹,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劝谏其立即向曹操用兵,趁机占领曹操的根据地。
为了劝说袁绍出兵,田丰这个文人可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将曹操比喻为虎,将刘备比喻为鹿,将袁绍比喻为熊,认为虎很快就会把鹿吃掉。
这边为了增强袁绍的信心,田丰继续吹捧起来,直接说袁绍是神兵天降,曹操必然没有防备,到时候曹操仓皇之下率兵回援,己方则可以联合刘备顺势攻破曹操,到时候就连顺利地砍下曹操的首级也不在话下。
田丰为了怕袁绍不动心,又继续给袁绍分析曹操消灭刘备之后己方的不利。
田丰说道,等曹操灭亡刘备之后,到时候可以获得充足的时间来休息和消化地盘,再去攻击曹操将会于事无补。
那么袁绍动心了吗?
《智囊》中记载:绍辞以子疾,不许。
知道袁绍竟然一个孩子的缘故方式如此好的机会,田丰气的直接拿手杖敲地。
之后,曹操果然用了很短的时间在徐州境内击败了刘备,不知袁绍可曾后悔不听田丰之言。
三、手下:斩草不除根,必留后患。曹操:公孙康会主动把袁尚兄弟的头颅送给我
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命运的转折点,曹操在官渡大胜之后,统一北方的势头已不可阻挡。
反观袁绍在退回冀州之后,苟延残喘,好不容易平定了冀州内部的叛乱,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袁绍便一命呜呼。
公元207年,此前被曹操追的四处逃窜的袁绍儿子袁尚等人逃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的地盘,还带着数千兵马。
公孙康此人因为自己所在辽东距离东汉的都城十分遥远,所以对朝廷的命令一直以来都是阳奉阴违。
在曹操派张辽平定乌丸之后,手下谋士建议曹操可以去攻打公孙康顺便再擒拿袁尚兄弟。
但是曹操却拒绝了谋士的建议,那么曹操是怎么说的呢?
《智囊》中记载: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
曹操的意思就是完全不需要派兵去攻打公孙康,只要等着公孙康把袁尚兄弟的首级送来即可。
果然过了不久,曹操在其他地方征讨回来,袁尚兄弟的首级直接被公孙康送到了曹操手上。
曹操帐下的诸将都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赶忙来问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说的呢?
《智囊》中记载: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
就这样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消除了后患,如此看来曹操的预言的确十分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