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诗歌平平无奇,曹操却以此诗引领了建安文风

汉朝诗歌平平无奇,曹操却以此诗引领了建安文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2/14 2:28:12

诗歌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战国时兴起的楚辞,是第一个学高峰。然而,在秦汉时期诗歌艺术却陷入了长期的低谷。秦朝毕竟国祚较短,两汉时期诗歌艺术平平无奇。令人难以忘怀的,竟然还只有汉高祖还乡时所唱的《大风歌》。

普遍认为,诗歌在汉朝时陷入低迷的原因与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接消灭了一群读书人,汉武帝的思想控制,则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此,歌功颂德、炫博耀奇,堆垛词藻的汉赋大行其道,最能反映思想活跃程度的文体诗歌却反而退步了。

这种局面几乎贯穿与秦汉两朝,直到汉末时,才被建安诗人所打破。在他们之中,我们不能否认魏武帝曹操的贡献。他虽然以政治、军事闻名,却对建安文学有着开创之功。比如这首《龟虽寿》,就一扫汉代文学的靡靡之风: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出自《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原本没有题目,《龟虽寿》是后人按照习惯,取第一句诗中的后三字。哪怕是第一次读这首诗,也会感觉朗朗上口,充满着恢宏的气势和蓬勃的精神。更神奇的是,全诗中透露出洒脱自信的人生观,不仅超出了当时的时代,放眼整个封建社会中,也具有超前的时代性。

诗歌的前四句,说的是神龟和螣蛇,前者是人们普遍信奉的通灵之物,寿命长达千年,后者则是《山海经》中传说的仙兽。然而,曹操却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论即便是神龟千年,亦有寿终正寝之人,螣蛇能腾云驾雾,还是会化为尘土。这就区别了无数陈词滥调的赞美文章,发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

要知道,在秦汉时期,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曾经寻仙问药,派出大量术士漂洋过海。汉武帝也曾经迷恋丹药,老而昏聩。帝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凡夫俗子。然而,曹操却将生死看得相当达观,他承认万物都有终点,也承认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并不是一时兴起,后来他在临死前遗命薄葬,打破汉代厚葬的习俗,就是生死观的体现。

接着,曹操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在当时看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但是,曹操却喊出了时代强音,他自比老骥,依然志在千里,他自认暮年,却依然壮心不止。这就是曹操作为枭雄的魅力,在诸侯并起的年代,他从未停止过奋斗,从未忘却年轻时的理想,所以才能笑傲三国,成为那个时代的霸主。

全诗情绪最高潮部分,就是在中间的这四句。曹操又将情绪拉回,告诉自己,也是告诫天下人:生命的长短,并非全由上天决定,只要调整身心,一样可以延年益寿。其实,这就是一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也是人定胜天的精神。

最后一句,是此类乐府诗的固定结尾,我们应该都多次看到过。

曹操的这首诗,豪迈不已,超凡脱俗,很难相信是出自一千多年前古人之手。更况,两汉以来,长期的神鬼之说困扰人心,长期的思想束缚很难发出创造性的声音。那些长篇累牍解释经文的汉赋,陈词滥调已经麻痹了文人。就是从曹操开始,汉末诗歌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它注重个性和情感,砸碎了种种窠臼,展现了乱世之下的浪漫情怀。

更多文章

  • 汉宣帝断言太子是败家子,太子继位后,败了汉朝的江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太子继位,汉宣帝死后多少年西汉灭亡,汉武帝死后汉宣帝怎么样了

    汉宣帝之所以批评他儿子,主要是他和他儿子的执政理念不一样。他儿子认为,应该实行仁政,皇帝应该仁慈,不能轻易杀戮大臣。但是汉宣帝却说,皇帝应该采用“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方式施政,也就是说,只有恩威并施,才能够镇得住大臣,确保国家的平安兴旺。汉宣帝去世,汉元帝继位以后,并没有把他父亲的话听进去。在管

  • 汉武帝的四个女人,个个都是传奇,他到底最爱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最爱的四个女人,汉武帝最爱什么人,汉武帝最爱哪个公主

    汉武帝雄才大略,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驱除匈奴,树立大汉雄风,无愧于他的谥号。而且,他的私生活也为人津津乐道。虽然因为历史太过久远,只留下十位女子的记载,但有四位名气实在太大,她们分别是陈皇后、卫皇后、李夫人和拳夫人。然而,汉武帝到底最爱谁呢?首先,陈皇后肯定要排除在外。汉武帝与陈皇后的结合,完全是母亲

  • 西汉虽然只存在200多年,但西汉的皇位却传了近800年,被隋朝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的历史,西汉王朝一共存在多久,西汉王朝的真实历史

    古人讲究一脉相承,不过这个脉具体是什么,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之所以说西汉的皇位能传近八百年,这个脉就是皇位的禅让。如果说后来的王朝是通过之前的王朝禅让而来的,也就可以说这个王朝就是之前王朝的延续。我们历史书上学习的古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等都是这样判定的。既然说禅让是延续这一脉的重要标准,那西汉皇帝

  • 邓艾在刘禅皇宫里发现一件东西,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也救不了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禅投降邓艾,刘禅能消灭邓艾吗,邓艾为什么要投降刘禅

    由于《三国演义》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因此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备受关注,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蜀国,而最先灭亡的也是蜀国,当时灭蜀的战将名叫邓艾。邓艾自小颠沛流离,被司马懿看中后平步青云邓艾这个人,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当年邓家是荆州新野的大家族,但是生于战乱的他,无法像其他王公贵族的子嗣,那样衣食无忧,所以

  • 秦始皇期望皇位传万世,术士说:我知道谁会灭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对谁讲秦国有难不必勤王,秦始皇死之前让谁继承王位,秦始皇是如何打下江山的

    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视角来看秦始皇,那简直是完美的英雄:一统九州,还完成了度量衡的统一,推行了小篆,让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永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是,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儒家的眼中,秦始皇却被视为暴君,遭到口诛笔伐。儒家骂秦始皇最多的两件事,一是劳民伤财,修建万里长城,二是焚书坑儒,断

  • 传说秦始皇所作的诗歌,并不霸气,却有一丝浪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最霸气的十首诗,秦始皇创作的诗,秦始皇的诗都有哪些

    《大秦赋》的热播,让秦始皇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人物。其实,关于这位帝王,从来就不缺乏热度,他的功绩和暴政的争议,持续了两千多年。看样子,永远也不会有结束的一天。最近,有朋友私信小珏:秦始皇有没有写过诗歌?关于这个问题,还真不好随便回答。要知道,在哪个时代,平民百姓的文化有限,贵族们还是精通六艺的。

  • 追随刘备东征西讨每战必胜的第一谋臣并非诸葛亮,他究竟是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征西川带了哪些人,正史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然而根据相关可信的真实历史记载,我们从演义和传说中了解到的诸葛亮却并非三国之中最为厉害的谋略大师,甚至在刘备的蜀汉阵营里诸葛亮也未必称得上智冠群臣,独领风骚。在蜀汉开国之主刘备的麾下也确实有一人,出谋用兵之能远在诸葛亮之上,就连诸葛亮本人都对他赞叹有加,自愧不如,刘备之所以能入主西川蜀地,北定汉中,

  • 名将们都想取得霍去病的成就,但无人敢模仿他的战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去病资料合集,李广和霍去病谁更强,霍去病所有战绩

    汉初时,曾经被秦朝打败的匈奴壮大起来,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汉高祖刘邦曾经亲征,就是想替子孙解决这个大麻烦,却遭到了白登之围的惨败。此后,吕后还遭到过匈奴王的羞辱,文景二帝时藩王作乱,也只能选宗室女当公主送去和亲,换来暂时的和平。直到汉武帝横空出世,才将匈奴打服。汉武帝固然雄才伟略,堪称一代英主。但他

  • 关羽张飞后人结局大不同,一个全族被灭,一个被封为列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关羽有后代么,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张飞,关羽和张飞的出身

    这是明代杨慎的一首词,由于被用作老版三国的主题曲而被人们所熟知。虽然杨慎在写此词时并没有与那个刀光剑影的时期发生过何种联系,但他所写的每一句,却都是对三国最好的概括。翻开史书,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将星齐耀,群英荟萃。名将们于战场上厮杀鏖战,在刀剑和流矢之间策马驱驰。旧人去新人来,黄沙之下洒满英杰之血,

  • 袁绍占据4州号召力最强,为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便宜了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的实力有多厉害,袁绍当时有多少万大军,袁绍在三国中有多厉害

    熟悉汉末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做大做强,进而兼并群雄、统一中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此获得号令天下的资本。但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占据四州、号召力最强的军阀,袁绍其实更应该去迎奉汉献帝,以便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他最终却没有这样做,实在是失策至极。其实,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