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出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才子对出下联,朱元璋:杀了他

朱元璋出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才子对出下联,朱元璋: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5 更新时间:2024/1/24 9:39:45

有句话说的好,最是无情帝王家。古代封建皇帝的残酷,有时候会超出现代人的想象,他们为了保护住自己的最高权力,父子相残兄弟相杀,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其中有些皇帝更是为了保住权力,到了心理变态的地步,他们在文化领域,采取专制措施,文人的一句话不符合他们心意,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它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朱元璋跟他几位大臣互相对联,朱元璋出了一个水平极低的上联,有一位大臣对了一个精妙的下联。但这位大臣却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最后被他无情斩杀。那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朱元璋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性格

朱元璋早年人生

在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分析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极端性格。

朱元璋的出身相当低微,世世代代都是普通的农民,他出生的时候,家里连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父母都是另外一个地主的佃农,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这已经是极为悲惨的人生了,而不久之后,老天爷又给了惨重的一场打击。

那是在朱元璋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天灾人祸,朱元璋的父母,还有他的几位哥哥纷纷病死,朱元璋就成为了无数依靠的孤儿。那时朱元璋穷困潦倒,连让父母下葬的钱都拿不出来。于是他找到了父母打工一辈子的地主家中,希望那个地主拿出一点钱来,给他的父母买一块土地。

但那个地主却猖狂的冷笑起来,他说自己不欠朱元璋一家分毫,你这个穷小子再敢上门,那就打断你的双腿。朱元璋震惊,人怎么可以这样残忍到这个地步。但他没有任何办法,朱元璋只能草草埋葬父母,接着到处乞讨,穷苦度日。

这是朱元璋遇到的第一个人生挫折,这让朱元璋对当时的朝廷和腐败官僚有着巨大的愤怒。他发誓要这些人血债血偿。机会很快就来临了,这时朱元璋早年一个朋友找到了他。这位朋友让朱元璋去参加农民起义军,说他肯定能在那里施展才华。

朱元璋心动了,他跟着那位朋友参加了附近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很快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从同辈中出人头地,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之一。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干女儿,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

但是郭子兴对朱元璋的信任,却遭到郭子兴几个儿子的不满,他们害怕郭子兴把以后的权力也交给朱元璋。于是他们纷纷排挤朱元璋,把最危险的军事活动推给朱元璋去做。这让朱元璋相当的愤怒,于是他率领自己军队离开了郭子兴,到外地去独立闯出一片事业。

后来郭子兴在一场内乱中去世了,朱元璋顺势接收郭子兴的地盘,然后他继往开来,又攻下当时金陵地区的土地,至此一跃成为乱世最大的军阀之一。后来十余年的苦战,他消灭了其他军阀,接着对蒙元展开了一次浩浩荡荡的北伐。

朱元璋令自己手下的最伟大将军徐达还有常遇春,率领十万军队北伐大兵一路披荆斩棘,推翻了蒙元帝国在全国的统治。这让朱元璋志得意满,他在南京城正式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开国皇帝。

此时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臣们欢呼雀跃,他们觉得和平盛世即将来临。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曾经的磨难还有背叛,让朱元璋的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不信任

嗜杀的皇帝

朱元璋用今天的话说,是典型的黑暗型人格的,他会不相信任何人,而对于权力的控制,他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掀起几场文字狱,跟随他多年的宰相胡惟庸,也被莫须有的罪名给抓了起来。

朱元璋宣布以胡惟庸为首的这批大臣妄图谋反,为了惩罚这些叛徒,朱元璋下令诛杀了这些人的九族,上万人因此人头落地。同时他也借助这个机会,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有后世史学家分析,他用几乎荒谬的理由杀死胡惟庸,就是想以此为契机,来废除丞相制度,确保没有任何大臣可以影响他的权力。

这只是第一步罢了,随后的二十年里,朱元璋以各种荒唐的理由,宣布他手下的几位大将,冯永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妄图要谋反,接着他再把这些大将给杀掉,避免他们在自己去世后威胁到后辈的皇权。

有人统计,跟随朱元璋开国的名将名帅,能够幸存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朱元璋的疯狂还体现在另一件事中,有一年春天,他带着一批文人来到御花园散步,朱元璋看着满园美景,兴奋道:“朕要出一句上联,看你们谁能对出来”

朱元璋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上联:“老子天下第一。”

这句上联相当的离奇,也没有任何的文学色彩,但是那些文人听到这句话后纷纷喝彩,说朱元璋这首上联盖世无双,因为文人们知道朱元璋想要的就是他们的吹捧。

朱元璋也是志得意满,正当他龙颜大悦想要回宫的时候,这些文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楞头青,突然站了出来,镇定的对了出了一句下联:孙子盖世无双。”这句下联一出来,旁边很多人脸色大变,朱元璋更是勃然大怒。他指着旁边锦衣卫,对这个年轻人说道:“把此人拖下去斩首,他对朕大不敬。”

旁边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立刻冲上前去,把这个年龄文人拖了下去,接着咔嚓一刀,此人就人头落地。旁边大臣们都惊呆了,没有一个人敢说朱元璋做的不对,他们惊落寒蝉,害怕屠刀落在他们身上。看到这些人没有敢再站出来,朱元璋才心满意足的回到了寝宫。

只是他不知道,这件事情被写在历史之上,我们后世的人可以通过这件事情,看出当时朱元璋的心理已经扭曲到何等地步。他不再是那位曾经引导农民起义的伟大君王,他成为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偏执狂。

总结

朱元璋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疯狂,跟他悲惨的早年经历是分不开的,这也让我们今天人思考,我们在教育我们孩子的时候,应该对他们的童年给予关注,多给予关爱,避免他们走上一条歪路。

同时我们也要对这些古代封建帝王他们为维护权力而做出丑恶嘴脸,做出全面的批判,这样才能表现出历史的审判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抗金英雄韩世忠,亦作曲子词,比岳飞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世忠与岳飞,韩世忠和岳飞的年龄,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事

    前言 都知道岳飞能文能武,其词作《满江红》千古流传,激励了无数国人。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同为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也能填词。杨慎在《词品》中评价道,韩世忠长期在军队中生活,并没有熟读诗书,想不到晚年退隐后,书法和诗词均有所成就。可见,这类英雄不是普通的人物。 王生长兵间,未尝知书,晚岁忽若有悟,能作

  • 8次科举不中,却被赞为明朝第一文人,齐白石:愿为门下走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白石做出了哪些贡献,齐白石历史记录,齐白石有何成就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取才的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隋朝大业元年为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为终,1300年间诞生了700余名状元,进士及第的人数也是数不胜数。这些文人学子在实现个人经世报国的人生理想的同时,也为王朝的政治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项制度,科举制在尽最大可能选拔取才的同时,也不是没有

  • 明朝被称为第一“宠弟狂魔”的朱瞻基:我的弟弟,我自己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第一战神朱瞻基,明朝朱瞻基有多厉害,明朝皇帝朱瞻基的照片

    明朝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热衷于探讨的一个朝代,因为两百多年间朝堂之上出了许多矛盾尖锐之事。比如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还有像明朝中叶嘉靖皇帝和众大臣的矛盾,以及到了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他做了皇帝

  • 刘邦、曹操、赵匡胤有资格称太祖,杨坚、李渊为何没资格称太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李渊和赵匡胤,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哪个更强,杨坚和赵匡胤相似之处

    我觉得老婆的问题挺有意思,就写了这篇贴文,回答老婆的问题,同时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古代的帝王驾崩了,接班人会给他上庙号和谥号。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加起来就是太祖高皇帝。我们今天说刘邦是汉高祖,是个约定俗成的误会。曹操生前没有称帝,死后被追尊为魏太祖武皇帝。宇文泰生前没有称帝,死后被追尊

  • 大明黑衣宰相:辅佐朱棣称帝,朱棣让他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明朱棣简介,大明王朝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明朝帝王如何评价朱棣

    姚广孝,幼名天僖,是明朝初期,乃至历史上少有的僧人。他的祖上世代为医,在他14岁那年,正值元末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小小年纪的姚广孝,目睹了百姓的困苦,毅然决然地跑到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名道衍。然而,别的和尚出家是为了修行,为了学习佛法,得个清净,而姚广孝出家显然是另有目的。因为就在他出家

  • 成吉思汗的老营,如今在哪?境内有一种“四不像”的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的老营是现在什么地方,成吉思汗墓葬到底在哪,成吉思汗白马群图片

    斡难河1162年5月31日,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后来,成吉思汗就把这里称为老营,老母等家眷都在这里生活。根据资料记载,斡难河是一条主要位于蒙古和俄罗斯境内的河流,属黑龙江水系。这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流域面积94,000平方公里,与音果达河汇合成石勒喀河,之后流入黑龙江。正是这片

  • 赵匡胤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他用绝根之计,却留下一个致命的疏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赵匡胤最能思考的就是五代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五代?从后唐开始,到后周,有一个谁也不敢说破的天大的秘密,后唐是被谁灭掉的?石敬瑭。石敬瑭当年可是后唐的第一猛将啊,唐明宗的心腹爱将,他还娶了唐明宗的女儿,成为后唐的驸马。有着皇帝的眷爱,石敬瑭当上了当时实力最雄壮的河东节度使。后来

  • 岳飞执意要迎接二圣,违背圣意才被处死?不要再以讹传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岳飞为什么要迎回二圣,史料记载岳飞迎二圣,岳飞和二圣什么关系

    岳飞有勇有谋,我们现代人都能凭借不完全史料知道高宗的真正想法,他身为朝中大臣,怎么会不明了?他又不想轻易送命,怎会如此不识时务地触高宗的霉头?虽然他前期说过要“迎二圣”,但那时正是高宗即位,为了收揽朝廷以及百姓的心,由高宗本人先行提出,朝中大臣们才开始敢有这个说法,岳飞这么说也是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 澶渊之盟:打了胜仗,签订的条约却非常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澶渊之盟是宋军大败后签订的吗,澶渊之盟的基本史实及影响,澶渊之盟是怎么签订的

    历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得以为我们称颂的王朝,在文治武功方面,至少有一个是十分拿得出手的。如象征中国古代盛世的汉唐,除了经济繁荣之外,便是汉武帝用武力征服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而唐太宗李世民,则凭借自己独特的民族政策使得四夷归顺。即使是“文治”方面较弱的秦始皇,其统一六国开创封建王朝的壮举也无人能比。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牵羊礼后皇后羞愧自尽,妃嫔和公主已经麻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辱呢?宋钦宗和宋徽宗被俘,被人当成猪羊一般关在院子里,供人围观,而宋朝的大臣被贬为奴隶,被金国武将肆意羞辱,皇后公主也成为阶下囚,任人凌辱。用概括性文字来描述靖康之耻,根本不足以展现靖康之变的羞耻程度,许多史学家在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喜欢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不是不能详细写,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