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赏赐十车好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懂他的高明之处

汉武帝赏赐十车好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懂他的高明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54 更新时间:2024/2/5 19:06:34

西汉时期的“军神”霍去病,便是年少成名,自己功勋一世,为西汉王朝开拓疆土,收复失地,抵御外敌,小小年纪早已堪称大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霍去病几乎将北方的匈奴全部歼灭,使得之后北境地区的匈奴好几十年不敢再次侵犯西汉王朝,也因此让西汉王朝得以长治久安。

从不惹是生非的霍去病,却因为自己手握重兵,让旁人虎视眈眈,就连最高统治者的汉武帝也是十分忌惮,生怕其功高盖主。

于是就在霍去病大获全胜之时,奖赏其十车肉,一是作为皇帝的奖励,二便是希望可以改善一下他的伙食。

却不想,霍去病没有食用,将这十车肉放臭了,也未动分毫,这让众人十分费解,直到二十六年之后,人们才了解到当时霍去病这样做的高明之处。

“军神”霍去病的过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便只有霍去病一人,后人更是将其直接称为“军神”。

历史上的霍去病光鲜亮丽,立下汗马功劳,却不想其幼年过得十分凄惨,哪怕是在出生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可怜。

霍去病的父亲对他从未有过任何的照料,霍去病也曾怨怼过,可是什么都没有换来,久而久之,也便习惯了自己一个人。

随着霍去病的成长,逐渐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总之,霍去病的身世算不上好,没有任何的背景,自己空有一身武义却没有发挥的余地。

直到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成功赢得汉武帝的宠爱,之后更是成为了皇后,霍去病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航。

卫子夫有一个弟弟名叫卫青,也就是霍去病的舅舅,当时卫青正好任命汉朝大将军一职,主要负责的就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

因为这层关系,霍去病得到了舅舅以及姨母的照料,自己也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一跃而起成为了宫中的富少爷。

加之因为卫子夫十分关爱霍去病,这让汉武帝爱屋及乌,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特赐霍去病官至侍中。

在这般极度宠爱的环境下成长,大多数的人都会骄傲自满,可霍去病恰恰相反,非但没有颓废享乐,反而刻苦练功,跟随着自己的大将军舅舅不断地学习武义。

也是得益于卫青的指导,之后的霍去病刀枪棍棒无一精通,尤其是擅长骑射,可以说已经超越了卫青。

武义的加持,并没有削减他在学业上的努力,霍去病十分喜爱读书,经常研究一些军事理论的书籍资料,同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主动去寻问自己的舅舅。

卫青对于霍去病的提问也是不吝赐教,甚至还会根据自己平日里征战的经验,给予霍去病一定的实战知识。

也因此,霍去病研究出了符合自己带兵打仗的作战方式,同时还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时候的霍去病还缺少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

“军神”霍去病的历练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是在其十七岁的那一年,他跟随着自己的舅舅卫青一同前往北境,去征讨当地的匈奴。

也是在这里,他大展雄风,自身具备的军事才能被充分地展现出来,卫青对此十分欣喜,下意识认为霍去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天才。

评价霍去病第一次作战的方式,大致可以说成“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尚浅的霍去病凶猛无比,仅仅是带领着八百的铁骑,就敢孤军直入到荒漠之中,前去攻打匈奴。

最终首战告捷,成功地击杀了匈奴当时的首领,也就是单于的叔父经此一战,霍去病名声大噪,汉武帝也将其封为冠军侯。

随着战役的积累,霍去病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两年之后,也就是霍去病十九岁的那一年,汉武帝将其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并继续领命带兵攻打河西地区的匈奴。

这一战役结束之后,可以说西北地区的匈奴也是全数歼灭,甚至将匈奴首领的亲人俘获,自此之后,西北地区的匈奴人正式归顺到西汉王朝。

回首霍去病的一生,其中最为厉害的一次出征,便是漠北之战。这场战役,是霍去病与自己的舅舅一同指挥的,但要是论重要性,就当属霍去病了。

这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关键一步在于主动出击,霍去病便是带领军队进入沙漠出击匈奴的将领。

要知道,沙漠之中的危险都是潜在的,但是这个时候的霍去病全然不惧,毅然决然地率领着军队深入沙漠两千多里。

如此,他才遇见了匈奴的左贤王部,此时的军队早已饥渴难耐,为找寻敌人的部落,更是从未停歇。

霍去病考虑到将士的身体,于是决定一举歼灭匈奴主力,猝不及防的一击让匈奴人来不及对抗,甚至被霍去病的军队一直追到了居胥山附近,这也是之后被汉武帝封狼居胥的前因。

因为这一战役的大获全胜,让霍去病的“军神”形象更加深入民心,也因此,逐渐受到了帝王的忌惮,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赏肉不食的用意

因为汉武帝的忌惮,这才赏赐霍去病十车肉,霍去病也不是一介莽夫,自己也有一定的见解。

对于汉武帝的这一用意也是十分清楚,在这之后,即使肉放臭了,也丝毫未动,至于霍去病当时到底明白了什么,还是在26年之后才得知。

26年之后,汉武帝因为巫蛊之祸将卫氏一族全部格杀,但唯独与卫氏一族有着联系的霍氏相安无事,也在这个时候众人才豁然开朗,明白了当初霍去病不给将士分食那十车肉的原因。

画面回到26年前(汉武帝赏肉时期),如果霍去病将肉赏赐给士兵吃,虽然十车肉明显不够,但也可以获得士兵的支持。

封建王朝时期,帝王对军权都非常的忌惮,绝对不允许军权旁落,清朝时的年羹便是如此——只知将令,而不知皇命。

另外呢,霍去病又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将军,看着士兵们忍饥挨饿,自己却大鱼大肉,心中自然也过意不去。

如此,这十车肉干脆就放在了那里,即使放臭也不动,既可以消除皇上的戒心,又能够团结军心。

皇帝才是天下的君王,对于任何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存在,都会想尽一切方式去除。

因为霍去病“弃十车肉而不食”,让汉武帝放下了对他的忌惮,所以在巫蛊之祸时,霍氏一族才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

世人都认为霍去病是一位军事卓越的将领,其实,他的政治谋略也不低,有勇有谋冠军侯。

更多文章

  • 汉武盛世的发展,以及对我国历史的推动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盛世是盛世吗,汉武盛世指的是什么,汉武盛世历史地位

    前言“畴咨海内,居其俊茂,与之立功”是《汉书.武帝纪》中对汉武帝的描写,这样一位可以居海内俊茂的皇帝就是汉武盛世的创造者。汉武盛世对我国封建时期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那时候的丝绸之路可以说是震惊中外的。这一时期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使得我国从各方面都有了天朝大国的雏形。汉武盛世不仅对封建

  • 有一种思维叫刘邦式思维,它是一种超常思维,刘汉政权赖以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的思维,刘邦的权谋思维是什么,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

    斩蛇起义的故事人们都熟知,这里就不再重述,可以说这个故事肯定是刘邦编的,但是编这个故事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远大的理想,和敢想敢做的气魄。在这个故事里,他借老妇人之口,把自己装扮成赤帝之子,因为他是个市井混混,他迫切需要一个神话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他才能有一定的号召力。他靠着这个故事,居然就挑

  • 赤壁之战因何而败,可能只是士兵吃了几只野生动物,导致曹操血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赤壁之战曹操的损失,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原因及影响,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原因

    赤壁之战的兵力对比是很清楚的。曹操十六万,孙刘联军四万。四比一,但曹操大败而回。什么原因呢?其实三方并没有发生过于激烈的决战,虽然曹操的水寨可能被烧毁一部分,但其主力大军并没有受到损失。为何曹操最终决定退军呢?其实这和瘟疫有关。当时湖北嘉鱼一带,寄生虫兵很多,据推断,很有可能曹军捕获了一些野生动物,

  • 他是曹操贴身护卫,一生救了曹操数次,曹操去世后哭到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一生的重大事件,历史上关于曹操的事迹,曹操的经典历史事件

    许褚身长八尺有余,腰大十围,是典型的人高马大。年轻时,他便因勇武闻名乡里。当时天下大乱,社会环境不好,常有盗贼趁机打劫。许褚便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人,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敌兵入侵。因为盗贼人数众多,许褚寡不敌众,所以只好假意向盗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贼兵把牛迁走后,牛又跑了回来。许褚拖着牛尾走了

  • 汉献帝刘协是董卓所立上台不正,为何却仍然被尊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乱政大概是这么一回事:由于汉末政局混乱,大将军何进欲除宦官,为加强自己力量,何进下令调动董卓部汉军从东汉与羌的战争前线,进入东汉国都洛阳。然而董卓部汉军进洛阳前,何进已经被宦官处死,而袁绍等人为替何进报仇,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余人,消灭了宦官势力。于是公卿以下与董卓共迎汉帝于邙山阪下,

  • 诸葛亮数次北伐为何都功败垂成?司马懿:与他这一缺点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司马懿在干嘛,司马懿诸葛亮二次北伐,司马懿和诸葛亮北伐什么关系

    刘备在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嘱咐他:“若刘禅可以辅佐,那你便用心辅佐他。若他不是那块料,你也可取而代之。”诸葛亮被刘备的话感动的涕泪纵横,表示:一定不负先主所托,振兴汉室!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看刘禅也没啥大能耐,便开始为蜀汉的未来而担忧。为了能在自己死之前给刘禅一个统一的天下,

  • 诸葛亮死后,后主不让他在成都立庙,阿斗对相父到底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死后阿斗怎么样了,诸葛亮死前为什么不让他接任丞相

    然而并非所有蜀国人都对诸葛亮感恩戴德,比如后主。他虽然无能,毕竟也是个皇帝,对权力的独占性、排他性与别的皇帝是别无二致的。诸葛亮的专权程度,在三国时代非常高,除了曹操、司马昭这种篡逆之臣,魏吴二国的丞相几乎无人望诸葛亮之项背。后主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他酸溜溜地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政务统统

  • 诸葛亮死前大叫:庞德公救我!此人是谁?为何后世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死时为何大喊庞德救我,诸葛亮死前喊的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高呼庞德公

    其实在三国发展成这个局面之前,蜀国的庞统早就死在了落凤坡。所以按照时间来算,这个庞德公一定不会是庞统。而这位庞德公的真正身份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他与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结交众多能人,他也对这些人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

  • 此人不愧是韬晦大师,熬死魏氏三祖,独掌曹魏大权,依然韬晦如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真正的曹魏将领,曹魏最厉害的十个人,曹魏最有远见的将帅

    (司马懿剧照)1、司马懿跟曹氏三祖周旋司马懿出身世族大家,年轻时就才高志大。他先被举荐为州郡的属官,曹操知道他的名声,要召他到身边任职。司马懿不屑做曹操的幕僚,托病不应召。曹操强制征他为文学掾,他从此开始了跟曹操的合作。曹操还让司马懿辅佐太子曹丕,从此司马懿跟曹丕关系日密,成为最受曹丕宠信的人。(螳

  • 曹操杀人后说了句什么话?陈宫大骂他无耻,并与其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真的不舍杀陈宫吗,曹操与陈宫对话完整版,新三国曹操对陈宫说的话

    董卓入京后开始在朝廷专权,当时曹操还是个爱国青年。为了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曹操是“舍得一身剐,也要把老贼拉下马”。结果在刺杀董卓的过程中,曹操却意外失了手。曹操虽然不怕死,但也不想做无谓的牺牲,所以开始了逃亡之旅。董卓大怒,下令各州郡捕捉曹操。曹操在逃到中牟县时,被当时的县令陈宫所捉。陈宫佩服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