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不愧是韬晦大师,熬死魏氏三祖,独掌曹魏大权,依然韬晦如故

此人不愧是韬晦大师,熬死魏氏三祖,独掌曹魏大权,依然韬晦如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85 更新时间:2024/1/24 15:55:07

(司马懿剧照)

1、司马懿跟曹氏三祖周旋

司马懿出身世族大家,年轻时就才高志大。他先被举荐为州郡的属官,曹操知道他的名声,要召他到身边任职。司马懿不屑做曹操的幕僚,托病不应召。曹操强制征他为文学掾,他从此开始了跟曹操的合作。曹操还让司马懿辅佐太子曹丕,从此司马懿跟曹丕关系日密,成为最受曹丕宠信的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后来曹操发现司马懿绝非池中之物,且有狼顾之相,提醒曹丕此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曹氏家族事务。但曹丕太信任司马懿了,竟然没有听进他老爹的话。后来司马懿勤于职守,并未干预曹家的事务,曹操才放下心来。殊不知此时的司马懿羽翼未丰,他决不会锋芒毕露。曹操不知道司马懿是一个善于隐藏自己的人。

曹操死后,司马懿负责治丧,并亲自护送曹操棺椁回邺城。后曹丕称帝,司马懿更受曹丕信任,因为司马懿是力促曹丕称帝的人。曹丕两次伐吴,都让司马懿留守许都,曹丕称司马懿就是自己的萧何。曹丕临死,任命司马懿和曹真、陈群曹休同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曹睿。

曹睿继位的时候已经23岁,是成年人了。而且曹睿也颇有一套,他在位期间,派司马懿、曹真等人打败了吴蜀两国的多次进攻,他还平定鲜卑,灭了公孙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而且曹氏集团还有曹真、曹休掌握大权,曹操的老班底还在,司马懿在朝中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不敢贸然行动,他继续隐藏自己。因此在曹叡死的时候,他八岁的儿子曹芳继位,司马懿再次成为托孤重臣。这次托孤大臣除了司马懿,还有一位曹门重臣曹爽。曹叡的这种安排颇有讲究:万一司马懿有不轨行为,还有曹爽牵制;当然司马懿也能起到牵制曹爽的作用。

(这么点小孩托付给司马懿,看着都让人心疼)

2、司马懿跟诸葛亮对阵

司马懿跟诸葛亮有过两次对阵,一次是231年,一次是234年,这两次都是诸葛亮主动北伐,司马懿带兵迎击。对第一次对阵,《晋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出入很大,《晋书》说司马懿大败蜀军,俘斩上万人。而《资治通鉴》却说司马懿被蜀军大败,诸葛亮以粮尽退兵。但不管怎么说,蜀军最后都以退兵收场。

234年的对阵,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蜀军因为后勤补给困难粮草不足,但求速战,但司马懿坚闭营门不出,诸葛亮用尽办法,最后甚至送给司马懿妇女的服饰,以此激怒司马懿,逼其出战,司马懿的部将都受不了了,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假装向朝廷请示,朝廷派来辛毗担任军师,杖节站立军门,蜀军前来挑战,司马懿假装要迎敌,但走到军门看见辛毗,就只好退回。其实司马懿是演戏给部将们看。

(诸葛亮虽善谋,却不如司马懿善于隐忍)

司马懿靠着超强的隐忍功夫,跟蜀军消耗时间,诸葛亮无奈。最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死前安排部队有秩序撤退,司马懿的部将提出追击蜀军,司马懿却以“穷寇莫追”为由收兵还朝。这事被人耻笑为“死诸葛走生仲达”。其实这同样表现了司马懿隐忍的一面: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不被表面的小利诱惑。

3、司马懿跟曹爽争权

曹芳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朝廷大权掌握在司马懿和曹爽的手中。曹爽是曹真之子,曹真是曹操养子,当然养子也是子,属于曹魏宗室。既然是宗室,曹爽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宗室的身份反而害了他,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专政擅权,大肆敛财。他为了树立威名领兵讨伐蜀国,司马懿反对也无用。结果他被蜀军大败,士兵死伤惨重,丢弃大量作战物资,给魏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

他还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软禁起来,很多朝廷大事他不跟司马懿商议。司马懿也不跟他争,反而在家装病。他派去刺探司马懿病情的人,回来告诉他司马懿几乎成了死人一个,曹爽更加有恃无恐。就在曹爽放下心来,跟弟弟曹羲带着曹芳去高平陵祭奠先帝的时候,司马懿在京城发动政变,曹爽兄弟主动投降,司马懿对曹爽灭三族。从此司马懿独掌朝廷大权。曹魏政权实质上已经落入司马懿之手。

(曹爽除了宗室身份,哪一样能跟司马懿斗)

司马懿即使掌握朝廷大权,他也没有篡夺曹魏的政权,他要学曹操,继续隐忍,甚至到他死后,他儿子司马昭继承他的权位,司马昭也没有篡位当皇帝,司马昭继承了他老爹隐忍的基因!到了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才撕下最后的遮羞布,改魏为晋。司马氏家族的隐忍功夫真是做到家了!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不愧为韬晦大师,他把隐忍功夫做到了极致,可以说隐忍已经成为他智慧的一部分。他靠隐忍熬死了魏氏三祖,又熬死了强大对手诸葛亮,还把朝中的冤家曹爽迷惑地丧失了警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氏集团的江山是熬出来的,忍出来的。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

陈寿:《三国志·魏书》

更多文章

  • 曹操杀人后说了句什么话?陈宫大骂他无耻,并与其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真的不舍杀陈宫吗,曹操与陈宫对话完整版,新三国曹操对陈宫说的话

    董卓入京后开始在朝廷专权,当时曹操还是个爱国青年。为了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曹操是“舍得一身剐,也要把老贼拉下马”。结果在刺杀董卓的过程中,曹操却意外失了手。曹操虽然不怕死,但也不想做无谓的牺牲,所以开始了逃亡之旅。董卓大怒,下令各州郡捕捉曹操。曹操在逃到中牟县时,被当时的县令陈宫所捉。陈宫佩服曹

  • 韩信令人不得不服的淮水之谋,瞬间吞噬项羽20万大军,惨叫声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最可怕的一条计策,韩信是用什么方式打败项羽的,韩信是如何击败项羽的

    韩信得到重用公元前205年,刘邦与项羽激战一番后,败下阵来。因双方实力相差较大,硬打肯定吃亏。刘邦为此苦恼不已,但此时萧何却建议刘邦重用韩信。刘邦将信将疑,将韩信封为大将军,韩信感激之下,亲率大军反击楚军,并在山西将楚军打败。如此才能令刘邦大为惊喜,之后,刘邦继续派韩信出战。韩信率军南征北战,一路打

  • 姜维北伐最大受益者竟是蜀汉的囚犯?只要北伐就大赦,罪犯笑哈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大将军姜维北伐,姜维死后面对蜀汉重臣,姜维北伐对蜀汉有利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季汉,那就是:北伐!)北伐,是季汉集团最壮烈的赞歌,从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到姜维矢志不渝九伐中原,这段历史有着太多金戈铁马和振奋人心的故事。(六出祁山的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为季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许有人会批评季汉穷兵黩武,白白的耗费自己的国力,但丞相的《后出师表》就点明了季汉

  • 刘备的野心到底有多大?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刘备有哪三个儿子,刘备四个儿子谁最厉害

    三国时期,有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领导者,又有诸葛亮、周瑜这样的谋士,甚至连优秀的武将也是颇多,可以说数不胜数的英雄在这个时代诞生。要说三国时最为可惜的便是刘备了,大业初成时已年近半百,虽然有诸葛亮这样的一代谋臣,和张飞关羽这样实力强劲的武将,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伟业。值得一提的是,刘备曾经有四个儿子

  • 此人追随刘备20多年,吃尽苦头,为何即将享福时却选择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一生投奔过几个人,追随刘备的五位名将,刘备是怎么和他反目成仇的

    这位跟着刘备吃尽了苦头的人便是糜芳。糜芳祖辈世代经商,积累了丰厚的家产,家中奴仆上万,可以说是一方豪强了。他与哥哥麋竺最早跟随的是徐州牧陶谦,陶谦病逝后,糜芳兄弟俩于兴平二年开始追随刘备。可能是命不好,糜芳自从开始追随刘备,刘备便屡战屡败,一直颠沛流离。如建安元年,刘备在下邳被吕布击败,糜芳随刘备逃

  • 西汉治国策略的改变,对于游侠群体生存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汉游侠有哪些特点,西汉治国策略,西汉游侠衰落的原因

    “游侠”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韩非自》中“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记载,司马迁称其为“其形虽不轨于正义”而具有力挽狂澜、杀身成仁、兼爱天下游走于社会边缘的一股社会力量。他们大抵来源分化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等“士”阶层,他们具有不为社会制度约束的“游离性”,却骨子里又有受传统道术束缚而具有“义”和“

  • 汉武帝的推恩令削藩十分成功,建文帝作为后来者,为什么不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帝一纸推恩令顺利削藩,推恩令汉武帝削藩,建文削藩的真实原因

    后来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也从此消失。可以说,朱允炆之所以丢掉皇位,与他削藩的举动有很大关系。有人就感到很奇怪,削藩并非明朝独有。早在汉朝时期,汉武帝父子便实行过。而且汉武帝的“推恩令”效果很好,为何朱允炆不借鉴一下呢?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建文帝不用“推恩令”的原因。首先,时代背景不同。汉

  • 刘备一贫如洗,却能一步步建立蜀汉,巨额的军费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靠什么维持军费开支,蜀汉刘备有多强大,正史上刘备是怎么白手起家的

    其实,刘备的军费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获得。第一个渠道就是豪族、富商的支持。我们知道刘备是在涿郡起兵的,他的第一支队伍就是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赞助的。他们可以说是刘备起兵时最大的赞助者,他们给了刘备“创业”的第一桶金。此外,刘备还获得过豪族们的支持。这些豪族们给予刘备的不仅是军费,他们甚至还向刘备提供士

  • 诸葛亮聪明绝顶,唯独与此人比赛三个回合,都败下阵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有多聪明,诸葛亮一生和谁打的最厉害,正史诸葛亮真的很聪明吗

    第一个方面是出山。诸葛亮虽然是被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但自从跟了刘备后一直颠沛流离,甚至连一个固定的地方都没有,受了不少苦。而司马懿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的司马懿早就声名远扬,曹操去请他出山的时候,他还有些看不上曹操,直到曹操大败于赤壁,他才出山并直接受到了重用相比较之下,司马懿的出山显得更高调,起

  • 春秋各国为什么只有晋国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晋国怎么分裂的,春秋强大的晋国为什么会分裂,春秋战国晋国为什么分裂

    [var1]但是到了春秋末期,这一在疆域、国力都遥遥领先的大国,也最终走向了分裂,被晋国的赵、魏、韩三家瓜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不仅意味正式承认他们的地位,也标志着时代的转换,由春秋进入了战国。[var1]赵魏韩三家大夫何以能最终取代晋国公室,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