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样一位成就了一番伟业的千古明君,却在选择继承人时一波三折。众人看好的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以及魏王李泰竟然都被李世民淘汰,反而是一向老实的李治得到了李世明的青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在这几位皇子当中,太子李承乾是嫡长子,出身高贵,有伦序的优势;吴王李恪在个性上最像李世民,也最合李世民的心意;魏王李泰,李世民也宠爱有加;唯独李治表现平平,甚至性格还有些懦弱柔软,实在无法跟他几位哥哥相比。
然而,偏偏是这个存在感最低的李治,后来登上了帝位,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第一,太子李承乾行为不端。按理说,李承乾身为嫡长子,在八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就受到众人的关注。他天资聪颖,尊师重道,让李世民很是欣慰。可自从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以后,这一切都变了,他开始变得自暴自弃,不仅在东宫公然宠幸男宠,还拉拢汉王李元昌和一批将领密谋造反,其中还有玄武门的守将侯军集。李世民知道后,十分愤怒,从此对李承乾起了戒心。相比之下,李治一向循规蹈矩,颇重礼仪,对待众人十分和善。所以李世民废了太子李承乾,重新挑选继承人时,将老实的李治列入继承人候选名单之中。
第二,魏王李泰心狠手辣。在众皇子当中,最受李世明宠爱,无疑是魏王李泰。李泰和太子李承乾都是长孙皇后所生,出身高贵,再加上他长期受到李世民的恩宠甚至是溺爱,所以他的野心慢慢滋生,内心十分渴望当上太子。李承乾谋反,就是被李泰所逼。李世民废掉李承乾后,曾承诺会让李泰继承皇位。大概是得意过了头,李泰居然当着李世民的面说以后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好将来能传位于自己的弟弟李治。李世民一听,大失所望,没想到自己最宠爱的皇子竟是个如此心狠手辣之人,所以将李泰淘汰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之外。
第三,吴王李恪出身有问题。李世民先后淘汰李承乾、李泰之后,对挑选继承人这一问题就更加慎重了。吴王李恪是李世民从小看着长大的,其行事作风与李世民如出一辙,甚合李世民心意,李世民也考虑过让李恪继承皇位。但李恪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他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这样的出身,使朝中的很多大臣都看不上李恪,李恪基本是被孤立的,没什么人脉,更没人帮他说话,自然很难继承皇位。
第四,李治看起来软弱,实际上却颇具智谋。或许是受到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李治是一个软弱的人,但实际上李治却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他颇具手段和心计。李治即位初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手遮天,李治看似不闻不问,但他却逐渐分权给武则天,借她除掉这两人。尽管武则天掌权后架空了李治,但朝中最重要的宰相一职,却始终牢牢地把握在李治手中。在继承皇位这件事上,其他几位皇子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唯独李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而让李世民另眼相看。谁能说,这不是李治故意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呢?而其他几位皇子因为皇位之争,把彼此之间的关系搞得异常尴尬。但李治却能跟每一位皇子和睦相处,可见他极善待人处事之道。因此,李治表面上不争不抢,实则却用另一种方式逐渐靠近皇位。其智慧,不下于其他几位皇子。
通过一番分析比较下来,李承乾行为不端,不能继承皇位;李泰心狠手辣,不能继承皇位;李恪出身有问题,也不能继承皇位;那就只有老实和善的李治,最适合继承皇位了。所以,李世民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