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挑选老实软弱的李治为皇位继承人?

李世民为什么挑选老实软弱的李治为皇位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38 更新时间:2024/1/19 3:30:50

但就是这样一位成就了一番伟业的千古明君,却在选择继承人时一波三折。众人看好的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以及魏王李泰竟然都被李世民淘汰,反而是一向老实的李治得到了李世明的青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在这几位皇子当中,太子李承乾是嫡长子,出身高贵,有伦序的优势;吴王李恪在个性上最像李世民,也最合李世民的心意;魏王李泰,李世民也宠爱有加;唯独李治表现平平,甚至性格还有些懦弱柔软,实在无法跟他几位哥哥相比。

然而,偏偏是这个存在感最低的李治,后来登上了帝位,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第一,太子李承乾行为不端。按理说,李承乾身为嫡长子,在八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就受到众人的关注。他天资聪颖,尊师重道,让李世民很是欣慰。可自从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以后,这一切都变了,他开始变得自暴自弃,不仅在东宫公然宠幸男宠,还拉拢汉王李元昌和一批将领密谋造反,其中还有玄武门的守将侯军集。李世民知道后,十分愤怒,从此对李承乾起了戒心。相比之下,李治一向循规蹈矩,颇重礼仪,对待众人十分和善。所以李世民废了太子李承乾,重新挑选继承人时,将老实的李治列入继承人候选名单之中。

第二,魏王李泰心狠手辣。在众皇子当中,最受李世明宠爱,无疑是魏王李泰。李泰和太子李承乾都是长孙皇后所生,出身高贵,再加上他长期受到李世民的恩宠甚至是溺爱,所以他的野心慢慢滋生,内心十分渴望当上太子。李承乾谋反,就是被李泰所逼。李世民废掉李承乾后,曾承诺会让李泰继承皇位。大概是得意过了头,李泰居然当着李世民的面说以后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好将来能传位于自己的弟弟李治。李世民一听,大失所望,没想到自己最宠爱的皇子竟是个如此心狠手辣之人,所以将李泰淘汰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之外。

第三,吴王李恪出身有问题。李世民先后淘汰李承乾、李泰之后,对挑选继承人这一问题就更加慎重了。吴王李恪是李世民从小看着长大的,其行事作风与李世民如出一辙,甚合李世民心意,李世民也考虑过让李恪继承皇位。但李恪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他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这样的出身,使朝中的很多大臣都看不上李恪,李恪基本是被孤立的,没什么人脉,更没人帮他说话,自然很难继承皇位。

第四,李治看起来软弱,实际上却颇具智谋。或许是受到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李治是一个软弱的人,但实际上李治却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他颇具手段和心计。李治即位初期,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手遮天,李治看似不闻不问,但他却逐渐分权给武则天,借她除掉这两人。尽管武则天掌权后架空了李治,但朝中最重要的宰相一职,却始终牢牢地把握在李治手中。在继承皇位这件事上,其他几位皇子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唯独李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而让李世民另眼相看。谁能说,这不是李治故意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呢?而其他几位皇子因为皇位之争,把彼此之间的关系搞得异常尴尬。但李治却能跟每一位皇子和睦相处,可见他极善待人处事之道。因此,李治表面上不争不抢,实则却用另一种方式逐渐靠近皇位。其智慧,不下于其他几位皇子。

通过一番分析比较下来,李承乾行为不端,不能继承皇位;李泰心狠手辣,不能继承皇位;李恪出身有问题,也不能继承皇位;那就只有老实和善的李治,最适合继承皇位了。所以,李世民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李治。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和十国分开来称呼有什么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上下五代称呼大全,五代十国怎么划分,五代十国的代和国是什么关系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以后的一大乱世,跟三国两晋南北朝有一拼,不过持续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只有七十余年时间,最后由北宋结束。其中五代是指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割据政权: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吴、闽、楚、南汉、南国、北汉。当然十国只是一个精简统计,也就是一个大概的概念,其

  • 司马懿曾诛杀此人三族,不料其幼子侥幸逃脱,后裔还亲手推翻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漏杀一人其子孙灭亡晋朝,司马懿杀了多少魏国大臣,晋朝皇帝评价司马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中华大地步入三国时代。狭义上的三国,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开始,到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为止。在这段时期内,司马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三国最大的“幕后黑手”和最终受益者。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即便是如此狡猾的人物,依然也存在自己的失误,甚至最终因为这个小小

  • 李治被误解千年,历史上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国怎样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李治有多可怕,李治真的像史书上说的那么软弱吗,李治历史讲解

    “不以不善而废其善。”无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评价一个事物,都不能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就否定他好的一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客观公正的看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一个人,以及事物。毕竟,任何事物都不具有十全十美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瑕不掩瑜。历史上的李治,很多人提起,就只会想到他罔顾人伦与社

  • 李世民刚当上皇上,为什么秦琼就开始装病,一病就是12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怎样封的秦琼,秦琼是怎么跟着李世民的,李世民登基后怎么对秦琼

    秦琼可谓是李世民手下元老级的人物,在唐朝还没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跟随他南征北战,之后也是妥妥的秦王党,这样的人物在跟随的主子一步登高之后,本应该是坐享荣华富贵的,可他却在李世民登基后突然一病不起,这一卧床就是12年,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能病这么长时间,而且还这么巧合,不早不晚刚还是自己扶持的新帝坐上皇

  • 玄武门之变时,有3人一直陪在李渊的身边,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的下场,玄武门之变谁去告诉李渊,玄武门之变李渊有权力吗

    而这一地方的胜负我们都已经了解到了,李二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当上了皇帝,而李世民也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在害怕。可是当时虽然李世民势大,在朝廷上拥有很大的号召力,可是李渊这个开国之祖也不是一无是处,就算在事变的时候仍然有3个人一直守护在李渊的身边,而到最后李世民当政之后他们的境遇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了

  • 唐朝府兵制下的士兵,从令人羡慕的香饽饽到人人以此为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府兵制对后世的影响,唐朝的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和明朝军户制

    事实上,府兵制并不是由唐朝首创,而且由来已久,早在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已经存在,隋朝进一步改善,李世民则是在隋朝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一统江山的大业。公元543年,西魏、东魏发生邙山之战,西魏大败,六万精兵全军覆没。为了挽回局面,大将军宇文泰模仿北魏的八部落制度创建府兵制。最初府兵制的兵

  • 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唐朝版图变化,唐为何要迁都洛阳,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

    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出兵秋防,同时靠着巴蜀与江南地区的财赋竭力维持,历时百年战争,才终于抵御吐蕃侵攻,拖垮了这个强敌。那么, 如此恶劣的战略局面,为何唐朝即使在这种困境,也从没考虑过东迁洛阳呢?而宁可将天子与朝廷留在强敌兵锋之测?其实,从东汉开始

  • 她号称欧洲版的武则天,但在万国觉醒中碰到本尊后,直接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皇武则天,万国觉醒武则天驻防,万国觉醒武则天和狄奥多拉哪个好

    纵观全球历史,女性能掌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中国玩家熟悉的,恐怕也仅仅只有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慈禧太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了。今儿,囧王者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世界史上,有这么两名出色的女性,他们在男性一枝独秀的世界中,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且巧的是,这两名女性掌权者的经历竟然惊人的相似

  • 刘备一生投奔又离开的人更多,为何却没人说他是“多姓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投奔过哪些人,刘备投奔过哪几位君主,马超带领多少人马投奔刘备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与《三国演义》讲的并不完全一致。吕布最后成了那个样子,也是在民间传说及小说家的笔下,夸大了的结果。真正投奔多人的,倒是刘备。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等。但是,却没有人认为他是“多姓家奴”。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在小说家的笔下,都没有成为那样不堪的样子。那么,

  • 刘禅最有骨气的儿子,亡国之际选择自杀殉国,被后人称赞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他的第五子——刘谌,他为什么要在自杀呢?这个原因就要蜀汉开始灭亡讲起了。就在景元4年的秋天,一手遮天的司马昭带着他手底下的两员大将,分别是钟会和邓艾,兵分两路去讨伐蜀汉,当时钟会和姜维两个人陷入了僵局,没有办法前进,所以就想要撤退军队,结果这个时候邓艾却在另一边偷渡了阴平,直接袭击了绵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