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有权势的保姆,掌控后宫8年,一手扶植起魏忠贤,最终惨死

明朝最有权势的保姆,掌控后宫8年,一手扶植起魏忠贤,最终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98 更新时间:2024/1/6 22:21:57

作为明朝最有权势的保姆,客氏本名客印月,北直隶定兴人,是当地村民侯巴儿的老婆,生性妖冶、心肠歹毒,不是个老实本分的女人。客氏18岁时,通过关系进入皇宫,成为王孙朱由校(明熹宗,1620-1627年在位)的保姆,由此跟后者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朱由校自幼缺失父爱,母亲王氏死得早,而养母李选侍对他又不好,因此客氏便成为朱由校唯一的精神寄托。

客氏是明熹宗的保姆

按照时人笔记的记载,随着朱由校年纪渐长,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后,对比他大18岁的客氏竟然产生别样的感情,没多久两人便产生了不伦之恋(“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见《甲申朝事小纪·卷八》)。除此之外,客氏还经常将龙卵(马的外肾)烹煮给小主食用,并且每次的口味都不一样,让吃上瘾的朱由校更是离不开她。

正因为客氏身上的诸般“好处”,所以等到朱由校完成称帝、结婚等一系列大事后,却并没有按照规定让客氏出宫,而是破例予以挽留,并且进封她为奉圣夫人。不仅如此,朱由校还以皇后张嫣年幼为由,特命客氏暂时掌管后宫事务。明熹宗的宠信无疑为客氏提供了跋扈的资本,由此带给后宫长达8年的危险与动荡。

魏忠贤

客氏长留宫中后,起初与大太监魏朝结为“对食”夫妻,不久又“移情别恋”,委身于另一位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是北直隶肃宁人,早年间是一个泼皮无赖,因为赌钱输光了家产和妻女,一气之下便入宫做了太监。魏忠贤虽然出身低贱,并且入宫时已经超龄,但由于他擅长巴结迎奉,先后攀结上大太监孙暹、魏朝和王安等人,因此在宫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客氏跟魏忠贤结为“对食”夫妻后,帮助他铲除反对者,连当年大力提携魏忠贤的魏朝、王安,最终也都落得惨死的下场。随后,魏忠贤如愿以偿地当上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跃而成为最有权势的宦官。魏忠贤成为太监首领后,便常常利用明熹宗不理朝政的机会,在朝廷内外大肆贬斥或杀害忠臣,并极力培植党羽,由此彻底掌控朝政,为害天下极深。

明熹宗画像

魏忠贤、客氏在联手操控明熹宗的同时,还开始投资未来。为此,客氏在魏忠贤的支持下,将8位效忠于他们的婢女带入宫中,希望能给明熹宗生下龙子,以便将来继承皇位,如此一来,他们夫妻便可以长期掌权。据客氏后来供述,在这些婢女中,有两位在入宫前已经怀有身孕,而她之所以坚持让二人侍奉皇帝,不过是想效仿当年的吕不韦,用“野种”来篡夺江山罢了。

与此同时,客氏与魏忠贤联手迫害妃嫔们,但凡发现她们怀有身孕,必定会想尽办法让其流产,即使侥幸生下来的皇子,不久后也会被他们设计毒死。甚至是皇后张嫣怀孕后,客氏都胆指使负责按摩的宫女动手脚,使得胎儿流产并导致皇后再没法生育。正因如此,明熹宗虽然妃嫔甚多,但却始终没能得到一位成年皇子。

客氏在明熹宗朝飞扬跋扈

据史料记载,每逢客氏生日当天,明熹宗一定会亲自去祝贺,并赐予丰厚的礼物。客氏每次出入宫廷时,除了路上清尘除道、两边香烟缭绕外,沿途“老祖太太千岁”的呼声震天,排场之大跟皇后相差无几(“出宫入宫,必传特旨清尘除道,仪仗大约与皇后同。”引文同上)。除此之外,客氏的子弟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都获得高官,客氏之得宠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客氏与魏忠贤之所以能飞扬跋扈,关键在于他们能操控明熹宗,而一旦这个资本丧失,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顶之灾。天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驾崩,皇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即位后,摧毁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将客氏驱逐出宫。客氏出宫前,身着哀服进入熹宗的灵堂,取出后者幼时的胎发、痘痂及指甲等物焚化,然后痛哭而去。

崇祯帝画像

两个月后,客氏被逮捕入宫,在浣衣局接受严刑审讯,最终全盘交代自己的罪行。崇祯帝看到口供后愤怒至极,下令将客氏活活笞死,然后在净乐堂焚尸扬灰(“逆媪客氏......至奉旨籍没,步赴浣衣局,于十一月内钦差乾清宫管事赵本政临局笞死,发净乐堂焚尸扬灰。”见《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客氏罪恶多端,最终得到如此下场,实属罪有应得。

史料来源:《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国榷》、《酌中志》

更多文章

  •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亲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宣宗朱瞻基简介,明宣宗朱瞻基有多厉害,明宣宗对朱瞻基的评价

    在史官的笔下,明宣宗朱瞻基被描绘成一位宽厚仁慈、勤于政事的明君形象,而他在位的10年间,也被后世赞美为“盛世”,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媲美。但是问题来了,明宣宗既然贵为一代明君,却为何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一切,还要从朱高煦的经历说起。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虽然生性凶

  • 忽必烈之后元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本应中兴帝国,却因除恶不尽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皇帝列表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一生,忽必烈是元朝的第几任大汗

    自元世祖忽必烈驾崩后,元朝的国势便如“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仅过了74年时间便走向覆灭。实际上,元世祖之后的皇帝们也并非都是庸碌无能、得过且过之辈,其中也有奋发图强、孜孜求治的君主,而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便是典型代表。元仁宗画像硕德八剌,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嫡长子,蒙古汗国第九任大

  • 比方孝孺还惨的明朝忠臣,因刺杀朱棣失败被灭族,连家乡都被屠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1-46集电视剧,朱棣和蒙古公主,朱棣最惨无人道的一件事

    在热播历史大剧《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胡善祥姐妹的生父,是被明成祖朱棣灭族的大忠臣景清。其实,景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其下场比被“诛十族”的方孝孺还要惨。那么,景清到底是怎样得罪了朱棣,以至于得到残暴的惩罚?景清生于元朝末年,原籍陕西邠州宜禄驿,在父母相继亡故后,被寄养在真宁县寨子村外祖父家中。据

  • 明朝最可怜的皇后,生性善良因无子被废,在《大明风华》中被黑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惨的皇后,大明风华明朝皇后,明朝死得最惨的皇后和妃子

    在历史热播大剧《大明风华》中,“女二号”胡善祥被塑造为一个阴险毒辣的坏女人形象,不仅与汉王狼狈为奸,而且还嫉妒、陷害姐姐孙若微,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其实,胡善祥在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她的真实形象却跟影视剧中完全相反。那么,历史上的胡善祥究竟是个怎样传奇的女性?她最终的结局如何?胡善祥,山东济宁人,锦

  • 水浒传中的柴进,在朝廷有免死金牌,为什么上了梁山后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水浒传柴进怎么上的梁山,柴进上梁山前经历,柴进为什么有免死金牌

    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大祸,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家里的花园,被高唐州知府的妻舅殷天锡抢占,李逵陪柴进一起去处理,结果李逵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柴进让李逵逃走,他以为自己有丹书铁券,高廉不敢把他怎么样。谁知道,高廉以“抗拒官府”的罪名将柴进打了个半死,投入了死囚牢。后来宋江亲自带了二十多个头领,又找来公孙胜

  • 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惹鲁智深和公孙胜?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鲁智深与宋江对比,宋江为啥要害鲁智深,宋江和鲁智深关系好吗

    宋江不论在武功和智谋方面,没有过硬的本领。虽然靠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在晁盖归天后窃得寨主之位。但其中也只有花荣拿得出手;李逵则武功平平,心智欠缺,匹夫之勇而已!至于吴用,是元老派中投降过来的,并没真心归附。当时,梁山派系复杂。除了宋江派系,还有最早占据梁山的原始派系(林冲为首);真正使梁山形成規模的

  • 水浒传如果宋江死了,谁会成为梁山新的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突然死亡,如果情况紧急,那肯定是卢俊义临时名义上承担首领职责,因为本身卢俊义就是副寨主,这个义不容辞。但是卢俊义本身领导能力有限,发号施令应该是吴用全权负责。在卢俊义石秀被困大名府,宋江因背疮无法领兵的时候,就是吴用单独领兵出征,指挥若定,成功将卢俊义和石秀救出。这次出征显示了吴用除了会害人之外

  • 此人因说错话要被朱元璋杀头,拼命想出一计脱险,知道的人都想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佳姐说历史朱元璋,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

    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果于杀戮,在他手底下做官需要怀揣十二万分小心,稍有不慎,轻则在朝堂上被打屁股,重则被杀头灭族,结局都没得好。出于避祸就福的天性,闯祸的臣子们大都想尽办法求生,而所用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其中以监察御史袁凯的策略最奇葩,也最“重口味”。那么袁凯用了什么办法来求生呢?他最终能否达到目的

  • 水浒故事:双鞭将擒敌,霹雳火暴击,宋江第二次摆九宫八卦阵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宋江排九宫八卦阵,水浒传宋江故事带图,水浒中的双鞭是谁

    这让兀颜光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的儿子兀颜延寿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已经长成一名出色的战将,因此他主动请令担当先锋官,兀颜光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儿子,增长些经验,另一方面更是相信自己这位虎父无犬子,自然同意,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宋江很快就得到消息,立刻作迎敌准备,梁山好汉在进攻上当然是充分展示自身的神

  • 北宋最牛将领:屡次违反圣令,皇帝却不敢杀,还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北宋十大隐藏名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

    在北宋初期,赵匡胤夺得中原政权之后,在宋朝周围围绕着的,还有大大小小将近十个政权,在太祖,太宗两朝都被一一的攻破而降服于大宋。宋太宗时期,还进行了两次北伐,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在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进行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在高粱河兵败之后,辽军南侵,与宋军在满城会战。太宗命各个将领进行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