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亲叔叔?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亲叔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524 更新时间:2024/1/26 2:57:48

在史官的笔下,明宣宗朱瞻基被描绘成一位宽厚仁慈、勤于政事的明君形象,而他在位的10年间,也被后世赞美为“盛世”,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媲美。但是问题来了,明宣宗既然贵为一代明君,却为何不顾名声,执意要杀死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一切,还要从朱高煦的经历说起。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虽然生性凶悍、言行轻佻,但由于相貌颇肖其父,加之勇武绝伦,因此深受朱棣的喜爱。反观长子朱高炽,虽然很早便被立为世子,但由于他身患残疾、肥胖臃肿,因此朱棣并不喜欢他,而是希望册立朱高煦为储君。尤其是在“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煦多次救助其父的性命,更是让朱棣易储的想法异常强烈。

明成祖朱棣画像

然而,朱棣篡位称帝后,却考虑到朱高炽仁慈宽厚、深得百官拥护,而朱高煦虽然功勋盖世,但为人阴毒狠厉,如果把江山托付给他,恐怕会闹出大乱子。不仅如此,朱棣还特别喜欢孙儿朱瞻基,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代英主。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朱棣最终接受大学士解缙的建议,册立朱高炽为太子,而朱高煦则只获得汉王的封号。

对于这种结果,朱高煦非常不满意,除了唆使党羽诬陷太子及其僚属外,还经常在京城为非作歹,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影响极其恶劣。朱棣对儿子的做法甚是愤怒,为防止朱高煦举兵作乱,便将他赶往乐安就封,非有诏旨禁止入京。对此,朱高煦更加怨恨不已,所以刚刚到达乐安,便积极策划谋反事宜,并准备在明成祖去世后正式发难。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朱高炽上台后,将朱高煦召至京师,不仅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而且还将其长子封为世子,其他诸子均封为郡王,极尽笼络之能事。然而,朱高煦回到乐安后,却加紧谋划造反事宜,即使多次收到皇兄的劝诫信也不改“初心”,可谓冥顽不灵。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继位。朱高煦得到消息后,打算在半路设伏以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过于仓猝,最终没能成功。朱瞻基即位之初,虽然很清楚叔父朱高煦的野心,但并没有进行严惩,反而对他刻意笼络,希望其能幡然悔悟。但事实证明,朱高煦就是个“喂不饱的白眼狼”,丝毫没有感恩之心。

朱高煦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自认为时机成熟的朱高煦,正式勾结山东都指挥靳荣造反,公然在乐安城内设立伪朝廷,并掠夺周边府县的马匹,一时间山东全省骚然。为增强胜算,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后者告发。宣宗获悉朱高煦反叛的消息后,听从大学士杨荣的建议亲征,很快便打到乐安城下。

乐安城内的军民本来就不愿替朱高煦做“炮灰”,如今听闻皇帝御驾亲征,马上便有大批将士准备倒戈,将朱高煦抓获后献城投降。朱高煦刚刚竖起反旗,便发现已经是穷寇末路,为避免落得被出卖的下场,便只好亲自出城投降。就这样,一场本来会给帝国带来大动荡的叛乱,最终以离奇的方式收场。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明宣宗平定叛乱后,念及骨肉亲情,并没有将叔父明正典刑,而只是将朱高煦父子都废为庶人,并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而已。谋逆属于十恶不赦的重罪,朱高煦能够保住性命实属万幸,如果他能够明智一些,向皇帝真心忏悔的话,没准还能获得释放、恢复爵位。然而,朱高煦却是个荒唐狂妄的货色,最终因为一个愚蠢的举动,把自己和儿子们送入“鬼门关”。

且说,宣宗某日闲来无事,便在侍从的护卫下来到西安门,想看看叔父改造得如何。等见到朱高煦后,皇帝对他甚是关切,不断地嘘寒问暖。然而,让在场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朱高煦竟然趁明宣宗不注意,伸出一只脚将他绊倒。看着皇帝趴在地上的狼狈相,朱高煦不禁呵呵大笑,由此激怒了明宣宗。为了惩罚朱高煦,明宣宗命侍卫把一口300斤重的铜缸罩在他的头上,想狠狠地整治他一番。

朱高煦最终被活活烤死

没想到朱高煦天生神力,很快便用头将铜缸顶起来,并扔倒在地。宣宗见状怒不可遏、杀心顿起,便命人将朱高煦锁在铜缸中,然后在周围点燃木炭,最终竟然将他活活烤死在铜缸中。随后,宣宗又下令处死朱高煦的儿子们,至此才算是消除心头恶气(详情见《国朝献征录·汉庶人传》)。朱高煦被杀时,年仅46岁。

史料来源:《明史》、《国朝献征录》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之后元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本应中兴帝国,却因除恶不尽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皇帝列表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一生,忽必烈是元朝的第几任大汗

    自元世祖忽必烈驾崩后,元朝的国势便如“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仅过了74年时间便走向覆灭。实际上,元世祖之后的皇帝们也并非都是庸碌无能、得过且过之辈,其中也有奋发图强、孜孜求治的君主,而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便是典型代表。元仁宗画像硕德八剌,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嫡长子,蒙古汗国第九任大

  • 比方孝孺还惨的明朝忠臣,因刺杀朱棣失败被灭族,连家乡都被屠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1-46集电视剧,朱棣和蒙古公主,朱棣最惨无人道的一件事

    在热播历史大剧《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胡善祥姐妹的生父,是被明成祖朱棣灭族的大忠臣景清。其实,景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其下场比被“诛十族”的方孝孺还要惨。那么,景清到底是怎样得罪了朱棣,以至于得到残暴的惩罚?景清生于元朝末年,原籍陕西邠州宜禄驿,在父母相继亡故后,被寄养在真宁县寨子村外祖父家中。据

  • 明朝最可怜的皇后,生性善良因无子被废,在《大明风华》中被黑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惨的皇后,大明风华明朝皇后,明朝死得最惨的皇后和妃子

    在历史热播大剧《大明风华》中,“女二号”胡善祥被塑造为一个阴险毒辣的坏女人形象,不仅与汉王狼狈为奸,而且还嫉妒、陷害姐姐孙若微,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其实,胡善祥在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她的真实形象却跟影视剧中完全相反。那么,历史上的胡善祥究竟是个怎样传奇的女性?她最终的结局如何?胡善祥,山东济宁人,锦

  • 水浒传中的柴进,在朝廷有免死金牌,为什么上了梁山后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水浒传柴进怎么上的梁山,柴进上梁山前经历,柴进为什么有免死金牌

    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大祸,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家里的花园,被高唐州知府的妻舅殷天锡抢占,李逵陪柴进一起去处理,结果李逵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柴进让李逵逃走,他以为自己有丹书铁券,高廉不敢把他怎么样。谁知道,高廉以“抗拒官府”的罪名将柴进打了个半死,投入了死囚牢。后来宋江亲自带了二十多个头领,又找来公孙胜

  • 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惹鲁智深和公孙胜?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鲁智深与宋江对比,宋江为啥要害鲁智深,宋江和鲁智深关系好吗

    宋江不论在武功和智谋方面,没有过硬的本领。虽然靠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在晁盖归天后窃得寨主之位。但其中也只有花荣拿得出手;李逵则武功平平,心智欠缺,匹夫之勇而已!至于吴用,是元老派中投降过来的,并没真心归附。当时,梁山派系复杂。除了宋江派系,还有最早占据梁山的原始派系(林冲为首);真正使梁山形成規模的

  • 水浒传如果宋江死了,谁会成为梁山新的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突然死亡,如果情况紧急,那肯定是卢俊义临时名义上承担首领职责,因为本身卢俊义就是副寨主,这个义不容辞。但是卢俊义本身领导能力有限,发号施令应该是吴用全权负责。在卢俊义石秀被困大名府,宋江因背疮无法领兵的时候,就是吴用单独领兵出征,指挥若定,成功将卢俊义和石秀救出。这次出征显示了吴用除了会害人之外

  • 此人因说错话要被朱元璋杀头,拼命想出一计脱险,知道的人都想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佳姐说历史朱元璋,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

    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果于杀戮,在他手底下做官需要怀揣十二万分小心,稍有不慎,轻则在朝堂上被打屁股,重则被杀头灭族,结局都没得好。出于避祸就福的天性,闯祸的臣子们大都想尽办法求生,而所用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其中以监察御史袁凯的策略最奇葩,也最“重口味”。那么袁凯用了什么办法来求生呢?他最终能否达到目的

  • 水浒故事:双鞭将擒敌,霹雳火暴击,宋江第二次摆九宫八卦阵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宋江排九宫八卦阵,水浒传宋江故事带图,水浒中的双鞭是谁

    这让兀颜光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的儿子兀颜延寿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已经长成一名出色的战将,因此他主动请令担当先锋官,兀颜光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儿子,增长些经验,另一方面更是相信自己这位虎父无犬子,自然同意,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宋江很快就得到消息,立刻作迎敌准备,梁山好汉在进攻上当然是充分展示自身的神

  • 北宋最牛将领:屡次违反圣令,皇帝却不敢杀,还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北宋十大隐藏名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

    在北宋初期,赵匡胤夺得中原政权之后,在宋朝周围围绕着的,还有大大小小将近十个政权,在太祖,太宗两朝都被一一的攻破而降服于大宋。宋太宗时期,还进行了两次北伐,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在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进行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在高粱河兵败之后,辽军南侵,与宋军在满城会战。太宗命各个将领进行布阵

  • 将清明上河图放大,看出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小伙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明上河图隐藏秘密,清明上河图上的隐藏小细节,在清明上河图中最可能看到的事情

    中国发展至今,更换了许多朝代。其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的一项工艺。所以,如今我们的博物馆中放置着许多知名的瓷器与画作等一系列物品。说起画作,就不得不提《清明上河图》,它出自宋朝最繁荣的时期,作者是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幅画作的诞生是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而这幅《清明上河图》更是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