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皇帝不禁大怒,两天后,硕贵妃自缢身亡

顺治皇帝不禁大怒,两天后,硕贵妃自缢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69 更新时间:2024/2/3 21:29:55

顺治(清世祖年号),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福临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清朝的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顺治年龄虽不大,但发生在他身上的离奇故事却很多,其中就有他的贵妃和太监偷情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顺治皇帝有一个爱妃,叫硕贵妃,年轻貌美、如花似玉。可顺治皇帝不珍惜,好几个月不宠幸她,她耐不住深闺的寂寞,竟与阉割未净的太监偷情,并怀上了身孕。

本来,宫中太监为阉人,那话儿已割了,可也有极少数人没阉净,可能会有性的冲动,但不能成事实。可仁和宫却有一个太监,不仅没阉净,性的功能还很齐全,应该说是一个正常的男人。

有一天,硕贵妃百无聊赖,便让宫女为她捶捶背、捏捏腿,而这时宫女全有事出去了,宫中只有一名叫王仁的小太监。这个王仁生得白白净净的,可以说是一表人才。王仁就代宫女为硕贵妃来捶背、捏腿。

二人日久生情,三个月后,硕贵妃竟怀上了身孕。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顺治皇帝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宠幸过硕贵妃了,这肚子里的孩子当然不是顺治皇帝的!怎么办?打掉!这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硕贵妃让王仁从宫外偷偷买来堕胎药,可硕贵妃服了药后,浑身乱颤,吓坏了宫女,慌忙禀吿了顺治皇帝。顺治亲驾仁和宫探视,命太医仔细地把脉。太医吞吞吐吐,最后吐露了真言:“贵妃并没有疾病,如此虚弱是堕胎所致。”

顺治皇帝不禁大怒,两天后,硕贵妃自缢身亡,太监王仁也暴死。就有人问:硕贵妃为什么不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贵妃,偏要和一个地位低下的太监偷情呢?

原因是这样的: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五月,顺治帝将从未有过的炽烈感情,倾注在一个叫董妃的女人身上。董妃,又作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屡与董氏接触而萌发好感,遂热恋起来,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初册封董妃为皇贵妃,福临特颁恩诏大赦天下。

《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

且不说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册立皇贵妃时,大赦天下,已经是极不寻常的迹象,而顺治在八年、十一年两次册立皇后,均未大赦天下,由此不难看出,皇贵妃董鄂氏在顺治心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汤若望传》说:“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怜,当这位军人因此斥责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斥责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 这位军人因此怨愤致死。皇帝于是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军人的夫人就是被封为皇贵妃的董鄂氏,即董鄂妃。

董鄂氏对顺治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在为悼念董鄂氏所写的《孝献皇后行状》中,顺治写道:“后至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经卒业,习书未久即精,朕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悟。”对《四书》、《易经》的学习,对书法的精通以及对禅学的领悟,都使得董鄂氏与顺治在文化上志趣相投,彼此之间有说不尽的话题。

顺治的爱,已经成为董鄂氏生命不能承受的重负,她在等级森严的后宫活得非常累。心力交瘁的董鄂氏终于病倒,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初八辞世。

董妃的去世,对福临来说是无比沉重的打击。福临哀痛至极,感情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

为了追封董鄂氏为皇后,顺治已经闹到寻死觅活的地步。按照传统,妃嫔只有在所生育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后,才能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后。

为了避免失去理智的顺治做出过激的举动,孝庄皇太后被迫同意追封董鄂氏为皇后。

董鄂氏的葬礼更是过分过格,顺治命三十名太监和宫女殉葬,董妃之柩,他命八旗二三品官员轮流舁至景山寿椿殿,在其中设灵堂由和尚作道场。福临还下令“全国均须服丧,官吏一月,百姓三日”。清代定制,皇帝及太后之丧,臣工奏事用蓝笔批答,以二十七日为限,皇后之丧即无此制。而董妃之丧,顺治却破例用蓝笔批答达四月有余,这又是“过举”的行为。

在葬礼结束后,顺治又掀起出家当和尚的轩然大波。约于九十月之交,顺治决心出家,由茆溪行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十月十五日,茆溪行森本师玉林通琇奉诏到京,闻其徒已为皇帝剃发,遂大怒,劝顺治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顺治听其谏,许蓄发,罢出家之念。

然而,顺治自觉骨瘦如柴,体力不支,难以“挨得长久”到四十岁,顶多勉强可以活到三十。现在董妃一死,他的精神支柱已轰然坍塌,已觉不久于人世,他的思绪引向了空门。他曾对木陈道忞说过,“朕于财宝固在不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晴”,也就是说他对人世间的事不关心了。

这样顺治,自然对妃子也不关心了,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不去临幸,也是很平常的事,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的硕贵妃耐不住深闺的寂寞,于是,红杏出了墙,这其实是难免的。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民国奥运女将杨秀琼:15岁横扫泳池,18岁因一次失败,备受非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秀琼资料,民国游泳冠军杨秀琼,杨秀琼真实身高

    这是1934年民国雅士们之间流传的一句话。里面的“美人鱼”指的就是杨秀琼,能够与备受世人喜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亚洲球王”李惠堂相提并论的人物,想必一定不简单。人们的热议并非空穴来风,1933年,年仅15岁的杨秀琼首次亮相于南京,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姐姐杨秀珍。在这次比赛中,杨

  • 曾国藩是怎么变聪明的?谁来拯救笨小孩?这一招非常的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极具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即是晚清中兴的重要大臣,不仅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不好听的称号,可谓是褒贬不一的人物。但是无论是觉得曾国藩好的人还是认为曾国藩坏的人,都对曾国藩的语录和家训推崇之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家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书信,而是具有着人生中的大道理。同时这也是

  • 和珅被抄家时,官员不慎撞上柱子听到一阵响声,砸开后皆目瞪口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被抄家明细,和珅抄家抄了多少钱,和珅被抄家到底被抄到多少财产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清政府在几次近代战争中战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中所有的赔款数额加在一起还不到七亿两白银。那么这些钱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又是一笔怎样的巨款呢?熟悉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需要赔偿4.5亿万两白银,按照当时清政府的税收

  • 康熙公选太子,为何张廷玉和胤禛都保举废太子?其实二人目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清朝著名的皇帝,无论是雍正还是康熙,都是人精之中的人精了,没有点本事,也无法将大臣们治的服服帖帖。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当初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也是举行了一场新太子的公选活动,每个大臣皇子们都可以保举自己心目之中的新太子。这也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了,毕竟走错一步就是错到底,就比如说佟国维!

  • 大清最幸运的原配皇后,生前受到丈夫宠爱,死后她的儿子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清十大著名皇后,清朝死得最惨的皇后是谁,大清有多少个原配皇后

    在那个复杂,残忍的后宫中,只有得到皇帝的宠爱才能在那个残忍的后宫中立足,而作为嘉庆帝的原配皇后喜塔腊氏就得到了嘉庆的宠爱,可以说这个宠爱伴随着喜塔腊氏很长时间,就算是后来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也时常缅怀喜塔腊氏,在她的忌日总是要坐上一会。喜塔腊氏是在她当上皇后不久之后死的,在这之前已经给嘉庆生了个嫡子-

  • 笏板先秦时便已出现,天子也使用,后来成为臣子之物,清朝则被废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代笏板,唐代笏板怎么拿,笏板皇帝用吗

    而朝笏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礼记·玉藻》中对朝笏的记载比较详细:“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也就是说,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了朝笏的使用制度,其材质更是各不相同,天子的

  • 皇太极时期“八分”制度逐步出现,随后产生“不入八分”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太极爵位,清朝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区别,皇太极时期的官制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辽东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自立称汗,建立金国(后金),改元天命,和大明开始分庭抗礼、对峙作战局面,努尔哈赤就是后来被子孙追尊为皇帝的清太祖。同年,努尔哈赤把下辖的军事力量编为固山、甲喇、牛录三种等级,并加以调整组织,重新改造,设立了八个旗分作为日后军政管理的最高机构,分别

  •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的原因史书并未明言,史学界有诸多看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太极改国号,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对吗,皇太极改国号真实事件

    改“金”曰“清”,系皇太极所为。皇太极(1592年——1643年),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后金”汗位。改年号为“天聪”,仿明官制,设立六部。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改“后金”曰“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曰“满洲”。自

  • 皇太极忽视宁锦防线且内部矛盾不断导致宁津大战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皇太极能打过宁锦吗,皇太极攻不破的宁锦防线

    袁崇焕针对皇太极暂缓攻明,先派兵征服李朝的意图,提出了“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的战略,以议和作为缓兵之计,乘机进行积极防御的部署。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后金战败朝鲜之后,即向明朝提出以山海关为疆界,并索取重金,于是议和谈判破裂。五月初六日,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今辽宁

  • 海兰珠极为受到皇太极宠幸,职权如同皇后,但并未也无必要打压孝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啥孝庄打压海兰珠,孝庄海兰珠的关系,海兰珠和皇太极的关系

    三人之中,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最早,且能力强有内涵,受到皇太极的敬重,因此她地位最高,几乎无人可以撼动,虽然她并不那么受宠。布木布泰十六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而比她大四岁的姐姐海兰珠却比她晚九年才嫁给皇太极,并且海兰珠出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会取一个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