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非要分封藩王?因为不给儿子兵权就要给武将兵权

朱元璋为何非要分封藩王?因为不给儿子兵权就要给武将兵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91 更新时间:2024/2/17 5:01:44

公元1368年,在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打破了不能由南自北统一的魔咒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成功开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以后,其他作为上可能有争议,可以讨论讨论,但是分封藩王这件事上,被大众一致认为是一大败笔,是明朝的一大弊端。

身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是有勇无谋之人,不然怎么可能只是历时15年,在40岁不惑的年纪就打下偌大的天下呢,他设计的藩王制度,对藩王太过优待,弊端是明显的,再往前说,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这都是藩王不好的一面,为何朱元璋对此视而不见,非要分封藩王呢,有什么深谋远虑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首先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并且给藩王兵权呢?

明朝开国以后,面对最大的威胁是北元,虽然北伐很成功,但只是结束了元朝全国性政权,元顺帝带领元朝残余势力跑回漠北老家,是为割据政权北元,北元很强大,拥兵数十万,并且不甘心被赶回漠北,一直想南下复国,这对于当时明朝的威胁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个选择,一是给予武将较大的自主权和兵权,用以抵御北元,缺点是容易使得武将拥兵自重。二是以藩王御边,给自己儿子兵权,让儿子替老子守边,缺点很明显就是后面的靖难之役。三是迁都北京,以攻为守。参考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优点缺点都明显,好处是天子守边,就积极进取,所以朱棣时代明朝疆域达至巅峰,疆域一大,北京也不处于边疆范围,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坏处是后面皇帝不争气,疆域缩水越来越大,北京的战略纵深空间越来越小,虽然明朝是亡于李自成之手,但是之前就被蒙古俺答汗还有皇太极先后直接打到过北京城下。

最终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方式是先武将攻伐后儿子守边,是以攻为守,开国以后发动八次北伐,前六次任用徐达、冯胜、傅友德、蓝玉、汤和李文忠等大将,成果很大,尤其是第六次北伐,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取得大胜,北元等于是灭亡,至此北元割据政权崩溃,又回到蒙古诸部时代。

虽然北元这个心腹大患已经消灭,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北方依旧是明朝的防御重点,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又发动了两次北伐,不过这两次是任用自己已经成长起来的三子晋王朱棡和四子燕王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的方法其实很高明,他先是让武将北伐削弱北元,然后再给已经成长起来的儿子们兵权,让他们长期守边,而在边疆的有九大塞王,是为塞王守边模式。

这种好处就是武将拥有兵权,拥兵自重时间长了,很容易形成藩镇尾大不掉,甚至威胁中央朝廷,而给儿子兵权肯定更加放心,哪怕以后他们造反,但不论怎么样天下还是姓朱,后面的靖难之役证明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其次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的藩王兵权其实并不大!

虽然藩王有兵权,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他们的兵权并不大,藩王拥有三护卫兵权,一般少则3000,多则近20000,这点兵力对于中央朝廷来说真不算什么,而且藩王只有领兵之权,不得过问地方政务,与西汉和西晋时期的藩王权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正常来说,藩王唯一能威胁中央朝廷的只能是所有藩王联合起来,不然面对中央朝廷根本不够看,但是建文帝朱允炆烂泥扶不上墙,先是削藩将所有藩王都得罪,使得藩王都默然支持燕王朱棣造反,而朱棣也在这个背景下出其不意夺了宁王兵权,再是重用文臣,要重文轻武,使得武臣集团很是不满,所以长期在北方守边,在军队中有极高威望的朱棣起兵以后,能有很多武将支持他,还可以顺利将南军转化为自己军队,再加上朱允炆昏招连连,朱棣竟然逆袭,成为大一统王朝之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以这点来看,其实明太祖朱元璋在藩王制度虽然优待藩王,并且给予其兵权,但这种权力跟西汉和西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也威胁不到中央朝廷,但没想到建文帝朱允炆水平太菜,竟然让燕王朱棣翻盘。

更要命还在后面,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藩王虽然被优待,但不是白吃白喝,享受了优待,还要担负起屏藩皇室的责任,但朱棣造反成功,害怕后世子孙,再出一个建文帝朱允炆这种皇帝,然后其他藩王又要效仿自己造反,所以想要杜绝这种后患。

杜绝后患其实很简单,就是废除当时藩王制度,但是朱棣不敢,以名正言顺来说,他如果废除了,就是对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大不敬,毕竟已经造反了,再这样太说不过去了,以法理支持来说,他造反以后,在合法性上,还要靠着各位兄弟捧场,这时候废除藩王制度,兄弟们肯定不乐意,所以朱棣想了一招,就是剥夺藩王兵权,而没有兵权没有责任的藩王,就成为白吃白喝的废物式存在了,在往后的岁月中对明朝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负担。

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本来是虽然藩王优待很大,但拥有一定兵权,可以屏藩皇室,承担拱卫责任,又对中央朝廷造不成威胁,结果建文帝朱允炆烂泥扶不上墙,拥有绝对优势,却使得朱棣翻盘,朱棣上位以后,又大改藩王制度,使其畸形,但最后这个藩王弊端的锅却是明太祖朱元璋背了,其实他设计的藩王制度虽不合理,但真没有明成祖朱棣修改藩王制度以后那样弊端重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死后其妻高桂英等人率军投靠南明,后高桂英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之死,李自成与高桂英的后代,李自成投降南明

    当时高桂英的哥哥高立功是监狱里的狱卒,和李自成本就交好,所以每天给李自成送茶送饭。高立功觉得李自成定不是普通之人,便助他逃离了监狱,并带他回家。李自成就是在高立功的家里遇到了高桂英,高桂英和弟弟高一功都对行侠仗义的李自成敬佩有加。高桂英十分照顾李自成,直到李自成痊愈。二人在期间也建立了感情基础,成婚

  • 忽必烈善于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故能创立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辅佐忽必烈的汉人,忽必烈何时统一元朝,忽必烈的执政特点

    忽必烈之所以能从一位普通王爷脱颖而出成为元王朝的奠基者,除其自身能力与韬略外,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善于笼络并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早在漠北潜伏爪牙、韬光养晦之时,年轻的忽必烈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长远眼光,与大批中原汉人士大夫取得了密切联系。彼时由于战乱不息,有很多汉族士大夫北上躲避兵灾,又加上忽必烈有意征召汉

  • 朱元璋的女婿们,史上最惨连襟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的女婿有100多个小妾,明朝朱元璋有几个女婿,朱元璋女婿最后的下场

    如果说生育方面太祖还逊色于这几位皇帝(太祖共26子16女),那么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这几位皇帝就望尘莫及了。太祖不但早早地就给他们和他们的后世子孙定下高爵厚禄,还以祖训的方式要求后世对待宗室要“宽之以宽”。 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 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四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书接上回,伯颜率兵进攻太平州,宋军知州孟之缙及知无为军刘权、知镇万军曹旺等将,一并以开城投降元军。元朝大军攻至建康城前的龙湾镇修整劳师三军将士,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溍遁,都统徐之荣、翁福、茅世雄等纷纷开城投降,伯颜命招讨使唆都镇守。镇江府管军总管石祖忠开城投降,一时间江东及淮西滁州等诸郡纷纷开城投

  • 晁盖的死是必然的,即便不被“史文恭”杀死,也会被宋江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晁盖真的是被史文恭杀死的吗,史文恭承认射杀晁盖了吗,宋江史文恭

    晁盖当了梁山带头大哥后,为梁山众兄弟立下规矩,劫过往商人可以,但是不能伤了人家的性命。相比之前,梁山众兄弟已经从土匪恶霸转型为由规矩的好汉了。晁盖的打算也很明确,就是和朝廷对着干,对于贪官污吏,绝不放过。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了,晁盖的主张和宋江截然相反。宋江是以梁山为暂居之地,最后的目的是接

  • 金国大军灭掉辽国,两年后又灭亡北宋 南宋为何却能力抗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国灭掉辽国的原因,宋朝辽国和金国,金国辽国宋国的关系

    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的孱弱,北宋建立之初就和契丹不断地打仗,北宋胜少败多,最终签订了檀渊之盟才算是解决契丹的危机。但是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金国仅用了

  • 大明灭亡时令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消失了,他们是死是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最初,锦衣卫的设立是为朱元璋为了收集信息情报的,名为“拱卫司”。后来,随着中国皇帝的需要,朱元璋便将其改为“锦衣卫”。当时,锦衣卫有三项主要职责。第一个是保护皇帝,第二个是收集情报,第三个是诏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一尉的角色逐渐转移到后两者,成为皇帝的手中监督朝臣的利器。在明朝初年,锦衣卫负责

  • 村民自称朱元璋后裔,拿出神秘宝物证实,专家看后欣喜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 朱瞻基和朱祁镇,明朝真正的虎父犬子,儿子有多对不起他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瞻基与朱祁镇,朱瞻基什么时候立朱祁镇为太子,朱瞻基为什么要立朱祁镇

    大明王朝自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来便欣欣向荣,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的政权和江山也逐渐稳固,唯一遗憾的就是朱元璋的儿子虽然出色但是英年早逝,没人继承父亲的皇位,于是便只能立自己的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这样的决定,无疑引起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不满,其中最为强大的势力,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 宋朝家族式的文人为何那么多?三苏、三王、二程,大环境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历史人物一览表,宋朝四大思想文化名人,宋朝有哪些厉害人物

    以家族为单位的成材率,未免也太高了吧?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说其他人有官宦身份的话,那么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可不是当官的,他又如何保证他们老苏家能出这么多人才的呢?一、感谢宋朝对文人的态度。为啥大量文人把宋朝夸上天?甚至有人厚颜无耻地说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占据了全球经济的80%,简直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