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死后其妻高桂英等人率军投靠南明,后高桂英不知所踪

李自成死后其妻高桂英等人率军投靠南明,后高桂英不知所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1/25 4:35:11

当时高桂英的哥哥高立功是监狱里的狱卒,和李自成本就交好,所以每天给李自成送茶送饭。高立功觉得李自成定不是普通之人,便助他逃离了监狱,并带他回家。李自成就是在高立功的家里遇到了高桂英,高桂英和弟弟高一功都对行侠仗义的李自成敬佩有加。高桂英十分照顾李自成,直到李自成痊愈。二人在期间也建立了感情基础,成婚后,高桂英就跟着李自成南征北伐。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牺牲于当地地主团练之手后,大顺政权实际上已处于瓦解状态。

这主要表现在:一,曾经统治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江、淮地区的大顺政权管辖区由于清军追击和地主官绅的叛乱已经丧失殆尽,尚存的东、西二路大顺军虽然还拥有大约数十万兵员,却回到了崇祯十四年(1641年)以前的情况,没有立足之地;二,李自成的牺牲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生前没有指定明确的继承人,在大顺军将领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大将刘宗敏在李自成牺牲以前就已经被清军俘杀,跟随李、刘南撤的东路大顺军各部将领在屡遭失败后,原来的领导体制被打乱,很难形成一个新的统一指挥核心;三,大顺政权的文职官员纷纷降清或脱逃,如牛金星以丞相之尊在撤至襄阳时同他的儿子襄阳府尹牛佺一道向清军投降,军师宋献策被俘后也砚颜降清,重操旧业以占卜取悦于满洲贵族。大顺朝廷不复存在了。

史籍中常有一种误解,以为大顺军从陕西撤退的时候是全部兵马都随同李自成取道商洛、河南进入湖北的。实际上跟随李自成从西安撤退的只是潼关之战后集中于西安的主力,到达湖北襄阳一带时汇合了镇守这一地区的白旺所统七万大顺军,他们遭到清英亲王阿济格的穷追猛打,连续失利,李自成、刘宗敏直接率领的就是这支军队,毫无疑问,李自成的妻子(大顺朝廷皇后)高氏也在这支队伍当中,从一些史料判断她秉性软弱,不是一个能够继承丈夫遗志、在关键时刻重整残局的人。

高氏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一直在西安,没有跟随李自成至北京。李自成放弃西安时她自然随军南下。李自成牺牲后,她在部将保护下经湖南北上湖北,后转入李锦、高一功营中。尽管李锦等联明抗清后,给南明官僚行文时仍尊称她为“太后”,但她在顺治二年(1645年)秋曾“再三劝谕”李锦军“归服”清廷。

另一路大顺军是清军占领西安以后,由李锦(即李过改名)、高一功带领的陕北榆林、延安地区的驻军汇合宁夏、甘肃、青海的驻防军经汉中南下四川,顺江而下进至荆州一带,形成西路大顺军,即后来的“忠贞营”前身。

刘体纯

东路大顺军主要将领有泽侯田见秀、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磁侯刘芳亮、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将领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等,他们在李自成牺牲以后,乘清阿济格军东下随即返京之机,先后进入湖南平江、浏阳一带,如刘体纯在五月间即自湖北武昌南入平江,吴汝义、田见秀、张鼐等翻越九宫山,经江西宁州(今修水县)进入平江县。

由于史料残缺,我们不十分清楚李自成牺牲后,东路大顺军当中发生的变故,只知道在顺治二年(1645年)五、六、七月这路大顺军大抵均集结于湖南平江、浏阳地区,总兵力多达二十一万余名。

然而这样一支庞大的部伍在屡经挫败之后,已无复当年部署,西安时期地位与刘宗敏相等的田见秀曾以“为人宽厚”得众将心,这时仅有部卒七千,泯然普通一将,几无威信可言。原右营制将军袁宗第仅辖部卒三千,他的老部下刘体纯(曾为右营右果毅将军)却有部众三万,其弟刘体统也有兵二万。原先的裨将郝摇旗拥众四万、王进才更多达七万六千。曾独挡一面的左营制将军刘芳亮所部也不过一万。

这说明东路大顺军已失去统一的指挥系统,名义上大将们还保存着侯、伯爵位,实际上却是各部为政的松散同盟。

顺治二年(1645年),李锦(即李过)、高一功等部大顺军由陕西汉中南下,四月间经四川省太平(今万源 )、东乡、达州、夔州、新宁等处进入湖北西部山区(即西陵峡一带)。经过短期休整后,于六月间率兵东下,占领荆门州、当阳二城回。七月二十日,李锦、李友、贺篮、高一功、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九营会攻荆州,“填壕搭梯,扎棚挖窑,百计攻打”;清镇守荆州副总兵郑四维据城顽抗。

大顺军围攻了半个月,未能攻克该城。这支大顺军把老营(指随军家属和辎重)安置于松滋县草坪,兵马分驻在湖北荆州府境到湖南澧州一带,“横亘三百余里”。八月间,原先跟随李自成东下的大顺军余部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袁宗第、刘体纯、张鼐、党守素、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等营虽然同明督师何腾蛟达成合作协议,却得不到粮饷供应,处境相当困难。

李过

吴晋锡当时担任南明衡永郴桂团练监军,曾经向何腾蛟建议:“此辈久在行间,动则奋,静则玩,及其锋而用之,分路进击,可以大有功。”何腾蛟表面上赞成他的意见,实际上却采纳了长沙道傅上瑞的主张,“以饷绌难之”。田见秀、袁宗第等部大顺军既然在湖南站不住脚,又听说李锦、高一功等部已由四川东下湖北,于是决定移军北上。

除了郝摇旗、王进才二部留在何腾蛟麾下外,东路大顺军主力都移营北上,“袁宗第及田、高诸部落夺舡而行,长沙之舡顿尽”,在驻于岳州的马进忠部接应下转入荆州地区。这样,东、西两路大顺军终于会合,李锦、高一功等人才获悉了李自成殉难的详细情形,李自成的妻子高氏也转入李锦(李自成和她的侄儿)、高一功(高氏之弟)营中。两路大顺军会师后,实力有所加强,但是显然缺乏一位众望所归的领导者。

清方档案记载,“一只虎等立李闯三弟为主,将所得明朝玉印付一只虎掌管,囤粮练兵,希图大举”。这很可能反映了东、西两路大顺军将领在推举李自成的继承人上出现分歧。李自成的三弟在大顺军战史上从未有过战功或其他作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可靠记载,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从未成为大顺军的领导核心,更谈不到恢复大顺政权了。大顺军内部的缺乏足够的凝聚力,直接影响了这支颇具战斗力的队伍发挥作用。

当时,湖北清军主力已经北返,湖南明军远不是大顺军对手,完全可以以大顺军为主体,迫使南明当局合作,凭借湖广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抗清斗争中重振雄风。然而,由于大顺军各部的离心倾向,使他们彷徨失所,在明清之间举棋不定。明、清双方鉴于自身兵力不足,又担心大顺军危及自己的辖区,都想加以笼络。清朝湖广当局多次派人招抚,大顺军也虚与委蛇,以“受抚”为名讨荆州、湖南为安插之地。

清湖广总督佟养和(即佟岱、佟代,也就是下面说的“梅勒章京屯代”) 因兵力有限,“招抚心切,即为应允,将田、刘、吴等安插江南;袁、刘、张、党、蔺、王、牛、马安置荆州”。

高桂英

顺治二年(1645年)十一月佟养和奉调即将离任,以梅勒章京屯代的名称报告九月至十一月的情况说:“职差新附移文招抚一只虎李锦六次,人信不还。伊因罪恶深重,不敢就抚。复差兵备道屠奏疏谕以我清口不念旧恶,仍加升赏。该道止差官承二员赴一只虎营。相遇时待以优礼,似有招抚意。伊令先陷去郝总兵具报,请讨地方安插,并请旨封爵数语。职又差副将杜弘场、贾一选将并前恩诏书札盟状复去,仍许以尝德、澧州地方居驻,令其前来。近日闻彼与百姓公买公卖,并不杀掳。又据驻防荆州总兵马进忠数报,皆有归顺之意;兼以伊母再三劝谕归服。俟差官回日再报。”

下文又云:“一只虎李锦投劄到省,似有归顺之意。其中指取湖南,不肯剃头。职谕以我朝新制,为臣子能遵奉顺从,方见归顺之诚。先发副将杜弘场,次发副将贾一选二次招抚,候回再报。”清方坚持要李锦、马进忠等人剃头表示归顺的真心,李锦等人却坚决拒绝。“招抚”与“受抚”的表面文章再也掩盖不了互为敌国的严酷立场。李锦等一大批大顺军将领出于民族大义终于同南明隆武政权达成了共同抗清的协议。

李锦、高一功等决策联明抗清同隆武朝廷新任命的湖广巡抚堵胤锡有密切关系。堵胤锡着眼于民族大义,始终不渝地奉行联络农民军共同抗清的政策。顺治二年(1645年)秋,他赴松滋草坪同李锦、高一功等谈判,能够以明朝巡抚之尊拜见李自成的妻子高氏,这种诚意表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堵胤锡在前期同何腾蛟的矛盾,后期同瞿式耜等人的隔膜,主要根源都在这里。

后来高一功和李锦带着高氏由浔州退到庆远。陈邦傅用阴谋引发了内战,李锦在行军途中病死,高一功则在中途遭到孙可望的袭击,不幸战死。此后,记载高桂英活动的历史线索就此中断,高桂英是否也于此役遇难,也无法考证。

高一功死后,李亨来奋力战斗,最后摆脱了孙可望的军队,率领着忠贞营到四川边界,让军队疗养生息,然后继续抵抗清军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李亨来兵败,清军实行了斩草除根的手段,李亨来全家扑向熊熊烈火,壮烈牺牲。也有人说高桂英是最后是死在这场大火中。

更多文章

  • 忽必烈善于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故能创立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辅佐忽必烈的汉人,忽必烈何时统一元朝,忽必烈的执政特点

    忽必烈之所以能从一位普通王爷脱颖而出成为元王朝的奠基者,除其自身能力与韬略外,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善于笼络并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早在漠北潜伏爪牙、韬光养晦之时,年轻的忽必烈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长远眼光,与大批中原汉人士大夫取得了密切联系。彼时由于战乱不息,有很多汉族士大夫北上躲避兵灾,又加上忽必烈有意征召汉

  • 朱元璋的女婿们,史上最惨连襟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的女婿有100多个小妾,明朝朱元璋有几个女婿,朱元璋女婿最后的下场

    如果说生育方面太祖还逊色于这几位皇帝(太祖共26子16女),那么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这几位皇帝就望尘莫及了。太祖不但早早地就给他们和他们的后世子孙定下高爵厚禄,还以祖训的方式要求后世对待宗室要“宽之以宽”。 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 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四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书接上回,伯颜率兵进攻太平州,宋军知州孟之缙及知无为军刘权、知镇万军曹旺等将,一并以开城投降元军。元朝大军攻至建康城前的龙湾镇修整劳师三军将士,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溍遁,都统徐之荣、翁福、茅世雄等纷纷开城投降,伯颜命招讨使唆都镇守。镇江府管军总管石祖忠开城投降,一时间江东及淮西滁州等诸郡纷纷开城投

  • 晁盖的死是必然的,即便不被“史文恭”杀死,也会被宋江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晁盖真的是被史文恭杀死的吗,史文恭承认射杀晁盖了吗,宋江史文恭

    晁盖当了梁山带头大哥后,为梁山众兄弟立下规矩,劫过往商人可以,但是不能伤了人家的性命。相比之前,梁山众兄弟已经从土匪恶霸转型为由规矩的好汉了。晁盖的打算也很明确,就是和朝廷对着干,对于贪官污吏,绝不放过。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了,晁盖的主张和宋江截然相反。宋江是以梁山为暂居之地,最后的目的是接

  • 金国大军灭掉辽国,两年后又灭亡北宋 南宋为何却能力抗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国灭掉辽国的原因,宋朝辽国和金国,金国辽国宋国的关系

    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的孱弱,北宋建立之初就和契丹不断地打仗,北宋胜少败多,最终签订了檀渊之盟才算是解决契丹的危机。但是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金国仅用了

  • 大明灭亡时令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消失了,他们是死是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最初,锦衣卫的设立是为朱元璋为了收集信息情报的,名为“拱卫司”。后来,随着中国皇帝的需要,朱元璋便将其改为“锦衣卫”。当时,锦衣卫有三项主要职责。第一个是保护皇帝,第二个是收集情报,第三个是诏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一尉的角色逐渐转移到后两者,成为皇帝的手中监督朝臣的利器。在明朝初年,锦衣卫负责

  • 村民自称朱元璋后裔,拿出神秘宝物证实,专家看后欣喜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 朱瞻基和朱祁镇,明朝真正的虎父犬子,儿子有多对不起他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瞻基与朱祁镇,朱瞻基什么时候立朱祁镇为太子,朱瞻基为什么要立朱祁镇

    大明王朝自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来便欣欣向荣,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的政权和江山也逐渐稳固,唯一遗憾的就是朱元璋的儿子虽然出色但是英年早逝,没人继承父亲的皇位,于是便只能立自己的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这样的决定,无疑引起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不满,其中最为强大的势力,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 宋朝家族式的文人为何那么多?三苏、三王、二程,大环境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历史人物一览表,宋朝四大思想文化名人,宋朝有哪些厉害人物

    以家族为单位的成材率,未免也太高了吧?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说其他人有官宦身份的话,那么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可不是当官的,他又如何保证他们老苏家能出这么多人才的呢?一、感谢宋朝对文人的态度。为啥大量文人把宋朝夸上天?甚至有人厚颜无耻地说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占据了全球经济的80%,简直荒谬

  • 元朝政权结束,10万蒙古女性的命运如何?朱元璋的3道命令很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朱元璋简介,元朝的蒙古女人被朱元璋怎么处置,朱元璋如何统治元朝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生于权贵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穷,父母几乎无法养活几位兄弟姐妹,年幼的朱元璋为了缓解父母的负担,选择去给地主放牛混口饭吃。朱元璋其实并不是明太祖的原名,这个名字是他义父郭子兴给他取的,他原名叫朱重八。朱重八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