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要废除殉葬制?他真的不是好皇帝只是好人吗?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要废除殉葬制?他真的不是好皇帝只是好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44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2:05

这是某位著名畅销书作家对于明英宗朱祁镇的评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着“土木堡战神”、“明堡宗”、“瓦剌留学生”、“蒙古导游”等一系列头衔的朱祁镇做皇帝十分失败。无数的明军精锐葬送在他手里,挽狂澜于既倒的民族英雄于谦死在他手里。这样一个人,自然不是个好皇帝。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庸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了一件“勇敢而伟大的决定(书中原话)”:废除自太祖、太宗、仁宗乃至宣宗以来一直坚持的殉葬制度。那是在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已经气息奄奄的朱祁镇把皇太子朱见深叫到面前,对他口授了一段遗诏:

“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次日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登基称帝,即明宪宗。这位新天子严格执行了先帝遗诏,包括昭妃武氏、和妃宫氏、宸妃万氏、德妃魏氏、顺妃樊氏、贤妃王氏、惠妃王氏、安妃杨氏、懿妃黄氏、德妃张氏、恭妃刘氏、成妃张氏、贞妃王氏、淑妃高氏、丽妃刘氏、庄妃赵氏在内的大批妃嫔得以保全性命,有的甚至一直活到了五十年后的明武宗正德朝。

那么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好人吗?事情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明初殉葬惨状

在古早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之中,某不能说女星扮演的小玩子穿越到了明朝,发现太子宫中已故太子朱标的妃嫔们,都在自缢殉葬。如此惨烈的景象,自然让人对这些无辜的女子产生极大的同情心。而且您还别说,这一段剧情还真有出处。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两朝,都有接受来自藩属国朝鲜美女的传统。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时候,朝鲜国再次向大明朝廷进贡了一批美女。其中有一位韩氏是贵族出身,因此来明朝的时候还带了一个叫金黑的保姆。

朱棣驾崩剧照

韩氏被封为丽妃,颇受宠爱。但是当朱棣驾崩之后,这位韩丽妃的命运就是殉葬。金黑在韩丽妃死后还在明朝生活了十多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登基,这才开恩让她回来。韩丽妃命丧的经过,经过金黑的口述,由朝鲜史官记录在了《李朝实录》之中。

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李朝实录·世宗卷二十六》

所谓的“雉经”,就是自缢的委婉说法。从朝鲜史书的记载来看,殉葬诸妃都是“自缢”而死,《穿越时空的爱恋》这部电视剧并没有胡乱瞎编。

根据《明史》的记载,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

“宫人多从死者”

。建文和永乐年间,这些宫人的家庭成员都被封为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等世袭职位,故而也被称为

“太祖朝天女户”

。笔者虽然无意为朱元璋开脱,但是太祖后宫真的全部殉葬了吗?似乎也要打一个问号。

朱元璋剧照

朱栋,朱元璋第二十四子,封郢王,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之国安陆。安陆是日后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二故乡,他在登基之后指示朝廷官员修纂了一本《兴都志》,里面讲到了郢王及其母惠妃刘氏的故事。

郢王天性贤孝,尝念母皇惠妃刘氏久违侍养,奏取母兄散骑舍人刘敬至府,给赐田地。暇日率长史以下亲诣其第,赐宴命儒臣赋诗,王自序其端。—《兴都志卷七》

这里写到郢王在就藩安陆之后思念生母,因此派人把舅舅刘敬接来自己封国孝顺侍奉。如果刘惠妃是在太祖驾崩后一同殉葬,那对郢王来说,把舅舅接来安陆似乎谈不上什么

“久违侍养”

,只是思念母亲而已。毕竟朱元璋去世的时候郢王不过十岁,还只是一个由母亲照顾的孩子。

但无论如何,明初四代帝王死后都执行了殉葬政策。以明英宗朱祁镇为例,在他登基之后,父皇宣宗朱瞻基的后妃之中,有史可查能活下来的不过三人而已:宣宗废后胡氏、继后孙氏、皇弟朱祁钰生母贤妃吴氏。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废除殉葬究竟保护了谁?

我们在本文开头虽然提到了许多妃嫔的名字,实际上这些人是否殉葬,对于皇帝来说并不在乎。明英宗之所以会废除殉葬,完全是因为这两个人:皇后钱氏和贵妃周氏。二人之中钱皇后是本朝开国以来,第一个从大明门抬进宫的皇后。至于周贵妃,则是皇太子朱见深的生母。二人之所以有矛盾,是因为当年的一桩往事。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三月初一日,明宣宗朱瞻基任命姑父、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为正使,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为副使,册封皇太子朱祁镇生母孙贵妃为皇后。至于原来的皇后胡氏由于没有儿子,只能选择

“主动”

退位,迁居长安宫(今景仁宫)修道。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趁着景泰帝朱祁钰病危,蛰居南宫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朱祁镇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又复封此前被降封沂王的朱见深重为皇太子。此时周贵妃打算以自己的婆婆孙太后(即上文的孙贵妃)为榜样,逼同样没有儿子的钱皇后退位,由自己母凭子贵进封皇后。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孙贵妃与胡皇后剧照

孙太后其实对周贵妃的这个要求并不反对,毕竟自己当年就是这么干的。但对于朱祁镇来说,当初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已经让自己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现在靠着政变把弟弟赶下台,朱祁镇自知得位不正,又如何敢再废立皇后?

周贵妃之所以如此咄咄逼人,一来她是太子生母,又有婆婆孙太后的成例在前。二来当年仁宗朱高炽驾崩之后,皇后张氏将生了三个儿子的郭贵妃也列入到殉葬名单之中,不能不让周贵妃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早做打算。

皇后和贵妃的暗战

当年宣宗皇帝开了废黜皇后的恶劣先例,逼得无儿无女的钱皇后必须想办法自救。钱皇后虽然素有“贤”名,但她号令后宫多年,自然也不可能是一朵白莲花。总的来说,钱皇后的对应措施有两条。

第一条:为胡皇后平反。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九月,孙太后去世,钱皇后由此正式打响了白莲花反击战。为了赢得和周贵妃的对抗,首先要做的就是拨乱反正。即向天下表明废黜胡皇后这件事,当年宣宗皇帝做错了。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在钱皇后的争取下,胡氏这位无罪被废的“静慈仙师”得到了一个“从帝谥”的谥号:

“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和孙太后的谥号分别是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最后都有一个“章”字,这就是所谓的帝谥。胡氏谥号的字数虽然不及孙太后,但同样有个“章”字,这一点彰显了她原配的身份。

平反胡皇后,是对周贵妃的警告。原配就是原配,你不是当年的孙贵妃,当朝皇帝也不是当年的宣宗章皇帝,千万不要做以庶夺嫡的美梦。

第二条:收德王为养子

德王朱见潾,明英宗朱祁镇次子,生母宸妃万氏,只比皇太子朱见深小半岁。对于钱皇后是否收养德王,史书中语焉不详。但以笔者看来此事大概率是真的,证据有两条。

其一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八月,16岁的德王正式出居诸王府。亲王成年后离宫别居本是惯例,但朱祁镇竟然下令文武百官赴府朝见。宗室元老、英宗的亲叔父襄王朱瞻墡认为此事非同寻常,立刻派人送来厚礼。

癸卯,复书襄王瞻墡曰:“近以次子德王见潾年长,令其出府,此亦常典。乃荷叔父重亲爱之念,赐之礼物。”—《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八》

钱皇后与明英宗剧照

其二日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钱皇后(此时已称慈懿皇太后)去世,已经就藩的德王请求回京奔丧,给出的理由也很意味深长。

庚午,德王见潾奏:“慈懿皇太后崩,诚念抚育深恩,不胜哀恸,乞赴京临送。”上复书谕之曰:“得王奏,欲来京赴临致祭送葬,具见孝心。但道里辽远,宜上遵遗诰免来。惟弟亮之。”—《明宪宗实录卷五十六》

当初父皇朱祁镇在南宫做太上皇帝的时候,德王和朱见深都在清宁宫中由孙太后抚养长大,和钱皇后之间并无交集。如果说有

“抚育深恩”

,只可能发生在英宗复辟之后。德王生母宸妃万氏死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钱皇后为何要急不可耐收养朱见潾呢?《明史·李贤传》中的一段记载,也许可以回答我们的疑问。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原来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换太子!而在文官集团的强力反对之下,朱祁镇和钱皇后的计划没有实现。朱见深和周贵妃固然要说一声侥幸,帝后二人却陷入了尴尬之中。一旦朱祁镇驾崩,周贵妃一定会对钱皇后展开清算。说不定到时候周贵妃大闹灵堂,逼钱皇后自尽殉葬也未可知。

最终朱祁镇在临终前除了废除殉葬以外,还对朱见深提了两个要求:其一

“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

。意思就是我知道皇后对不起你,但是看在你亲爹的份上,不要追究她。其二

“德王等王俱与善地俾之国”

。意思就是你弟弟是无辜的,看在你们从小一起长大的份上,不要亏待他。

汪皇后剧照

结语:

朱祁镇真的是一个好人吗?当初他政变之后把弟弟朱祁钰废为郕王,更在他死后赐以恶谥:戾,并下旨让其所有妃嫔全部殉葬。我们要注意一点,当年因为反对易储而被废黜的朱祁钰原配汪氏,也在这份殉葬名单之中。这实在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幸亏大学士李贤出面阻止,才保下了汪氏的性命。这样的人是一个好人?

景帝崩,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议及后。李贤曰:”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帝乃已。—《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朱祁镇当年在瓦剌做留学生的时候,寒冬腊月冷得难以入睡,锦衣卫校尉袁彬解开衣服,将太上皇帝冻僵的双脚裹入怀中取暖。可是当日后朱祁镇的新欢门达迫害袁彬之时,皇帝却只说了句

“任汝往治”

。这样的人是一个好人吗?

朱祁镇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只是一个自私到极点的人。这位皇帝之所以废除殉葬,甚至都称不上是为了保护钱皇后。朱祁镇只是不想太子和周贵妃在他死后大举报复皇后,让他本就不佳的名声更加雪上加霜,仅此而已。

更多文章

  • 明朝义军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下场如何?正史三个字让朱棣难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赛儿个人简介,唐赛儿起义,侠女唐赛儿是怎样死的

    近年来世界兴起了女权运动,其运动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国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以至于退化为女拳疯狗。真正的女权应该是什么样的?明代以农民起义立国,但明初就发生了农民起义,而且此次起义还是由女性领导的,这在农民起义史上并不多见。而这位领导起义的女性,也被后世史学家、文学家披上了种种神怪的外衣,她就是唐赛

  • 明朝首富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流放,其家族又为何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首富沈万三为何惨遭朱元璋流放,历史上朱元璋和沈万三有关系吗,明朝首富沈万三怎么起家的

    沈万三是如何起家的?有人说沈万三在地里挖到了金矿,有人说他学会了点金术,还有人说沈万三因行善救了一批青蛙,然后得到了聚宝盆……事实上沈万三荣登顶级富豪排行榜,最主要是靠海外贸易。元朝鼓励海外贸易,而沈万三则踩到了政策的关键点,从而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借此沈万三慢慢发家致富。而金兔今天要聊的是沈万三是怎

  • 横跨1000多年——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之前自然观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代宋应星,论宋应星的自然哲学思想,宋应星科学成就特点

    在当时盛行“心学”的中国封建社会,宋应星具有胆识才略,毅然反其道而行之,在总结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自然哲学的概括,提出了许多可贵的理论,尤其是“形气论”,与当时流行的“心学”形成了对立的哲学路线,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也启发了后人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更好的改造自然。宋应星

  • 不是开国皇帝也敢称“祖”!明朝有一位,清朝两位,包括朱棣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大臣名单,朱棣是明朝最优秀的皇帝吗,明朝的十六位皇帝谁最厉害

    第一,称谥号,如汉高祖;第二,称庙号;第三,称年号。约定成俗的规律,汉隋谥号,唐宋庙号,明清年号。有人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些朝代竟然有两个祖,甚至达到三个。说祖的,或者称宗的,都说的是庙号。所谓庙号,是皇帝死后所评定的,这是将皇帝供奉在庙里祭祀时用的名号。如唐太宗!庙号起源于商朝,但在周朝被废除

  • 村里发现明代“禁碑”,稻麦两季,这些人是不能进入粮田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初屯田政策,明清农业稻麦轮作,中国最古老的稻类文化遗址

    《天下粮田》热播中,其实不止是清代,我国自古对于粮食生产就十分重视,对于良田管理的各种规定也有不少!黄山脚下的郭村,古名谷城,村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商纣时期。相传郭村林姓系殷商纣王之叔比干的后裔,周武王因其生于长林遂赐以林姓。林姓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江西婺源,为躲避战乱,南宋宝佑年间又由婺源迁居于此繁

  • 朱元璋为何非要分封藩王?因为不给儿子兵权就要给武将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在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打破了不能由南自北统一的魔咒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成功开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之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以后,其他作为上可能有争议,可以讨论讨论,但是分封藩王这件事上,被大众一致认为是一大败笔,是明朝的一大弊端。身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是有勇无谋之人,不然怎

  • 李自成死后其妻高桂英等人率军投靠南明,后高桂英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之死,李自成与高桂英的后代,李自成投降南明

    当时高桂英的哥哥高立功是监狱里的狱卒,和李自成本就交好,所以每天给李自成送茶送饭。高立功觉得李自成定不是普通之人,便助他逃离了监狱,并带他回家。李自成就是在高立功的家里遇到了高桂英,高桂英和弟弟高一功都对行侠仗义的李自成敬佩有加。高桂英十分照顾李自成,直到李自成痊愈。二人在期间也建立了感情基础,成婚

  • 忽必烈善于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故能创立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辅佐忽必烈的汉人,忽必烈何时统一元朝,忽必烈的执政特点

    忽必烈之所以能从一位普通王爷脱颖而出成为元王朝的奠基者,除其自身能力与韬略外,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善于笼络并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早在漠北潜伏爪牙、韬光养晦之时,年轻的忽必烈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长远眼光,与大批中原汉人士大夫取得了密切联系。彼时由于战乱不息,有很多汉族士大夫北上躲避兵灾,又加上忽必烈有意征召汉

  • 朱元璋的女婿们,史上最惨连襟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的女婿有100多个小妾,明朝朱元璋有几个女婿,朱元璋女婿最后的下场

    如果说生育方面太祖还逊色于这几位皇帝(太祖共26子16女),那么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这几位皇帝就望尘莫及了。太祖不但早早地就给他们和他们的后世子孙定下高爵厚禄,还以祖训的方式要求后世对待宗室要“宽之以宽”。 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 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四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书接上回,伯颜率兵进攻太平州,宋军知州孟之缙及知无为军刘权、知镇万军曹旺等将,一并以开城投降元军。元朝大军攻至建康城前的龙湾镇修整劳师三军将士,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溍遁,都统徐之荣、翁福、茅世雄等纷纷开城投降,伯颜命招讨使唆都镇守。镇江府管军总管石祖忠开城投降,一时间江东及淮西滁州等诸郡纷纷开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