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官员廖立的事迹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此君能力卓绝,绝非庸碌无为之人,连诸葛亮都对他赞不绝口,称他的能力可与怪才庞统相媲美。然而此君能力虽然超凡,但因为乱说话断送了前程,最终落得个被贬黜而死的下场。那么,廖立都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呢?
廖立出生于荆州武陵郡,年纪还不到三十岁,便被刘备提拔为长沙太守。刘备率军入川初期,诸葛亮负责镇守荆州,孙权曾派使者问候致意,并向他询问都有哪些奇才辅佐他治事。诸葛亮高兴地向使者推荐廖立,称他和庞统一样都是当地极优秀的人才,有二人在,必将辅佐主公完成治国大业。由此可见,廖立的能力绝非一般人可比。
廖立是荆楚奇才,深得诸葛亮器重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於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见《三国志·卷四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刘备因为器重廖立的缘故,所以在关羽失败、荆州丢失的情况下,非但没有追究廖立放弃长沙逃跑之罪,反而任命他为巴郡太守,不久又进拜为侍中。可廖立是个自视甚高、贪求无厌的主儿,对于侍中的位子根本就不满足,他期望得到的是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地位,就算达不到,至少也要仅次于诸葛亮。
廖立能力卓绝,可与庞统相媲美
廖立恃才傲物,经常欺辱同僚,诸葛亮为打压他的气焰,缓和矛盾,便在后主刘禅即位后,把他改调为长水校尉。廖立被降职后,心中怏怏不乐(“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引文同上),每日里唉声叹气,渐渐地便成了一个官场上的“loser”。
但凡“loser”都有爱发牢骚的通病,廖立也是如此。某日丞相西曹掾李邵、东曹掾蒋琬到长水校尉府公干,廖立竟当着二人的面大倒苦水。说着说着,廖立便不知哪根神经错乱,竟然开始批判起先帝刘备,指责他用人不当、思维混乱,导致在与孙权的对抗中一败再败,不仅丢失荆州、折了关羽,在猇亭之战中大败亏输,还差点让曹操攻进益州,言辞极为尖锐。
用人不当、思维混乱, 遭到廖立的批评
后丞相掾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引文同上。
接着廖立话锋一转,又对四位同僚大加批判,称益州治中从事文恭做事毫无章法,丞相长史向朗阿谀奉承、善和稀泥,中郎将郭攸之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屯骑校尉兼丞相长史王连贪婪狠毒,若再让这四个人做官,恐怕会使朝政败坏,民众苦不堪言。
诸葛亮对廖立的乱说话很愤怒
在“只能歌颂,不许批评”的帝制时代,廖立的观点就算再正确,诸葛亮也不敢赞同,更不敢知情不报。所以等到李邵、蒋琬将廖立的话上报给诸葛亮后,后者马上便弹劾他“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希望朝廷严加惩治。就这样,廖立因为“脑子短路”说的一番话,直接把自己送往仕途的“绞刑架”。
刘禅在看到诸葛亮的奏章后,恨不得马上便把廖立撕碎,并诛灭其三族,幸好诸葛亮有爱才好生之德,苦劝后主手下留情,才让廖立只得到被废为庶民、远流汶山郡的下场。本以为会被灭满门的廖立侥幸逃生,此后再不敢胡言乱语,老老实实地在流放地务农,再不肯议论时政。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后主将廖立贬谪为庶民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廖立在听闻消息后痛哭流涕,连连哀叹到:“本来还有希望回到内地,如今丞相故去,我们终将老死于此,沦为蛮夷的奴仆!”不久,廖立便因悲哀过度而死,享年不详(“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立遂终徒所。”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