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纺织女工因貌美成为皇后,欲做“吕后第二”,结果在睡梦中被谋杀

纺织女工因貌美成为皇后,欲做“吕后第二”,结果在睡梦中被谋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2/8 13:48:00

吴大帝孙权好内宠,一生妻妾甚多,并且都是姿色绝美的女子,但她们最终的结局却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说相当凄惨、凄凉。作为唯一在生前被册立为皇后的潘氏(大皇后),便是其中的典型。

潘氏是会稽郡句章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父亲是本县小吏,因犯法被处决,而潘氏则与姐姐一起,被没入宫中的织布坊做奴婢。据史书记载,潘氏容貌绝美、神态优雅,即使穿着粗布烂衣,也依然难以掩盖她的美貌。正因如此,工房的姐妹们都称呼潘氏为神女,对她甚是敬惮(“容态少俦,为江东绝色。同幽者百余人,谓夫人为神女,敬而远之。”见《拾遗记》)。

潘氏美艳绝人,号称“神女”

潘氏在织房中没待多久,名声便传到孙权耳中,后者闻讯大感惊奇,便命令画工为她画像。当时,潘氏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发愁,所以每日茶饭不思,看上去显得异常纤弱,脸上满是哀怨之色,但即使如此,依然是美艳绝伦。孙权看到画像后惊喜不已,连连感叹道:“真是神女啊!愁容尚且动人,更何况是欢喜的样子呢?”随即,孙权命人把潘氏接入宫中,将其纳为姬妾。

潘氏入宫时虽然年幼,但深得孙权的宠幸,风头甚至盖过了南阳王夫人(吴景帝孙休的生母)等宠姬。等到皇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后,他的母亲琅琊王夫人母因子贵,便在宫中一手遮天起来,将南阳王夫人在内的诸多姬妾全部驱逐到外地,唯有潘氏不在其列,时在赤乌五年(242年)。

吴大帝孙权剧照

此后没多久,深得宠幸的潘氏怀上龙种,并在次年(243年)为孙权诞下幼子孙亮。据史书记载,潘氏怀孕期间,曾梦到有神人将龙头扔给她,潘氏赶紧用膝盖去承接,结果不久便诞下孙亮(“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亮。”见《三国志·卷五十》)。当潘氏将梦境告知孙权时,后者心中大感惊奇,并由此对孙亮另眼相看。

太子孙和爱好文学、擅长骑射,礼贤下士、尊敬师长,颇为朝野所瞩望,具备成为明君的资质。然而对于孙和被册立为太子,胞弟鲁王孙霸却大为不满,依仗着父亲的溺爱,不仅享受超标准的饮食起居,而且还纠集党羽陷害兄长及其支持者,意图夺取储位。孙和也不甘示弱,指使手下人连番控告孙霸,意图将他扳倒。

太子孙和剧照

此时,长公主孙鲁班因为嫉恨王夫人当年挤兑母亲步练师,便不断地在父皇面前谮毁王夫人与孙和,并暗助孙霸争储,由此导致局面更加混乱。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孙权认为若以孙和或孙霸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于是在犹豫数年后,在赤乌十三年(250年)下诏废黜孙和为南阳王(3年后被权臣孙峻逼令自杀),将孙霸赐死,并大肆诛杀孙和、孙霸的党羽。

孙和被废、孙霸被杀后,有资格竞争储位的,便只剩下齐王孙奋、琅琊王孙休和孙亮三个人而已。由于潘氏深得宠幸,再加上孙亮天资聪颖、少年老成,所以孙权并没有考虑多久,便择立孙亮为太子,时在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次年五月,潘氏母因子贵,被孙权册立为皇后。在潘氏之前,徐夫人、步练师、袁夫人、琅琊王夫人先后被议为皇后人选,但全都无果而终,唯有潘氏“修成正果”。

潘皇后想做“吕后第二”,结果被谋杀

潘氏阴狠善妒,做皇后之前便经常诬陷、排挤其他妃嫔,并多次虐待身边的侍女,等到正位中宫后便更是如此。不仅如此,潘氏的权力欲极强,眼见着孙权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暗中派人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吕后临朝摄政的旧事,意图昭然若揭。然而,正当潘氏踌躇满志的准备做“吕后第二”时,杀身之祸却悄然袭来。

神凤元年(252年)二月,潘氏为孙权侍疾后,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不堪凌辱的侍女们趁她沉睡不醒之际,便用绳索将她勒死,事后谎称是暴崩。然而真相并没有掩盖多久,待孙权了解到实情后,便下令将参与谋杀潘皇后的侍女全部处决(“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昬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引文同上)。

吴废帝孙亮剧照

同年四月,吴大帝孙权驾崩,太子孙亮即位,是为吴废帝。孙亮即位后,下诏将母亲潘氏跟大帝合葬于蒋陵,并追谥她为大皇后。潘氏由于容貌绝美,从织房女工跃升为东吴首任皇后,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但由于她残忍暴虐,最终落得被侍女缢杀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浅析蜀汉灭亡:人心向背的结果,也正是“天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傅子》)。的确,纵观三国,蜀汉曾经地跨荆益,人才荟萃,三国九条好汉有其七,卧龙雏凤兼而有之(水境先生言:“卧龙雏凤,得之其一,天下可安”)。按

  • 李夫人临终之时,为何不肯见汉武帝最后一面,其中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夫人死前不见汉武帝,汉武帝与李夫人对话,李夫人晚年不让汉武帝看

    盛世美颜,绝代佳人《汉书》:“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有人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女人要想征服男人,除了才华出众外,就要有

  • 曹丕称帝后,残酷迫害曹植?看福利待遇,就知道曹丕是在保护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丕到底有没有杀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曹丕曹植七步成诗

    曹丕从前代兴亡中吸取教训,实施的苛禁宗室政策不断受到儒家政治哲学观的批评。苛禁宗室政策,不仅成为后人指责曹丕无容人之量的口实,而且将其作为曹魏迅速衰亡的主要原因。其实,曹丕苛禁宗室政策的产生和实施乃当时政治现实使然,是经长期酝酿和政治考量而推行的稳定统治的措施,绝非仅仅出于个人恩怨而为。苛禁宗室的政

  • 此人是汉朝宗室,准确预测出黄巾起义,为何却闭气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宗室贤才此人名叫刘陶,字子奇,是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刘陶出身汉朝宗室,他的先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淮南王刘长。刘长的儿子之中,有个名叫刘勃的,被封为济北王,刘陶就是刘勃的后裔。刘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他所交往的朋友,必须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刘

  • 汉景帝的妃子因来例假,让身边宫女去侍寝,由此诞生一个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景帝临死前的宫女,汉景帝宫女上龙床,汉景帝把宫女当成爱妃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人说什么,基本上都是直接说,不用隐晦表示,或者安排一些潜台词。当然,这跟我们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较快,人们不愿意花太多世界在理解上面,更多是想要通过语言获得信息,然后展开行动。但是白话文也才兴起了几十年,古代的人们说话没有直接,很多时候都是委婉的表示,或者用具有类似意义的东西进行

  • 蜀国灭亡之后,张飞一家为啥无人敢动,关羽后人却被满门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之死张飞痛哭,张飞关羽刘备搞笑结拜,赵云张飞关羽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拼谋略和算计的时代。作为上位者,需要处处小心,谨防一不小心就落入敌人的圈套,最后出现覆水难收的局面。因此,在这个时代,臣子对主公的忠义是可以经常看到,但是叛变也是常见的。但即便是忠义与背叛混杂的时代,有一个故事却是人们现在都还经常谈论的,那就是桃园三结义,尤其是

  • 刘邦能屈能伸、性格坚韧故能在楚汉之争中获得最终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楚汉争霸时期的十二字方针,楚汉战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刘邦在楚汉争霸中的表现

    刘邦绝非游手好闲,乃是素怀大志之人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刘邦完全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整天不顾家,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浪荡子,即使成家后也是如此,以至于其父、其兄嫂对其多有怨言,事实果真如此吗?《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载,“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可见,刘邦早年便与张耳极为熟稔,张耳早年曾为信

  • 刘邦与刘彻在对匈战争的目的上的区别决定二者结果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彻和刘邦啥关系,刘邦到刘彻隔了几代,刘邦 刘彻

    刘邦对匈奴的战争如果不是韩王信投降匈奴,刘邦也不会对匈奴动武,原因很简单,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刘邦称帝后,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并不是边患,而是内忧。因为他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画出了许多张大饼,后为兑现承诺,封韩信为楚王(原齐王)、张敖为赵王(承袭父国)、彭越为梁王、臧荼为燕王、英布为淮南王、吴芮为长沙

  • 刘备数次投奔他人却未被视作反叛小人表明其威望已得到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正史上刘备投奔过谁,刘备先后投奔了谁,刘备曾经两次投奔谁

    刘备是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他祖父刘雄曾任东郡范县(今河南范县)县令。其父也做过州郡小官。到刘备父亲时,因相隔年代太久远,支族疏离,一代不如一代,家道早已中落, 已经穷困潦倒了。由于刘父死的早,幼年的刘备只好与寡母相依为命,靠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刘备15岁时

  • 刘备力劝孙权迁都建业是使其放弃长江中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为什么打不过孙权,孙权建业,孙权迁都南京的原因

    纵观三国历史,魏吴蜀三国各具特色,各有长短,从理论上说,曹魏、孙吴、刘蜀(汉)都具有问鼎中原的可能。综合实力最强大的曹魏自不必说。假设关羽没有失荆州,再假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能够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直捣长安的作战计划,那么历史的天枰或许会倾向于相对弱小的蜀汉。那么,雄踞江东的孙吴是否也具有统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