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极悲催的开国元勋,因为多说了一句话,竟被皇帝剁成肉酱

汉朝极悲催的开国元勋,因为多说了一句话,竟被皇帝剁成肉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07 更新时间:2024/2/8 13:47:52

梁王彭越是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为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全国立下盖世奇功,然而在建国后没多久,却因“谋反”的罪名被杀。其实,彭越的罪名非常牵强,他本可以不死,但就是因为多了句嘴,最终被刘邦剁成肉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彭越本是钜野湖泽中的打鱼人,在秦末纠结一帮逃兵、无赖做了强盗,受陈胜起义的影响,也顺势造了反。在起兵反秦的诸侯当中,以项梁、项羽叔侄的实力最强,但彭越并没有依附于他们,反而对实力微弱的刘邦另眼相待。所以在刘邦围攻昌邑期间,彭越主动跑过来帮忙,虽然没有攻下城池,但两人却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彭越是“游击战术”的鼻祖

楚汉相争开始后,刘邦联合魏王豹向东攻打楚国,当行军至外黄时,彭越率领部众三万余人再次归顺刘邦,被任命为西魏国相,扶助魏豹平定魏国故地(魏国又称梁国)。刘邦被项羽大败于彭城后,彭越不仅丢掉了攻占的城池,还跟刘邦的军队失散,无奈渡过黄河北上,观察时局的发展。

彭越无愧于“战略大师”的称号,在渡河之后,为配合刘邦的正面战场,在项羽的大后方进行游击战,伏击楚国的军队并切断他们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作战方针,让项羽在两线作战中疲于应对,极大地损耗了兵力和精力(“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後粮於梁地。”见《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刘邦之所以能击败项羽,彭越功劳极大

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缘于自己在荥阳一带的正面防御、韩信在赵燕齐故地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在项羽大后方的游击战,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才造就了楚灭汉兴的最终结果。彭越因为首创游击战术,所以被后世公推为游击战的鼻祖,军事成就不是一般的高。

凭借着卓越的战功,所以等到刘邦称帝后,便册封彭越为梁王,将睢阳以北的四十余座城池全部赐予他。彭越由一介渔夫、强盗头子,最终竟攀升到诸侯王的高位,难度堪比“鲤鱼跳龙门”。可正当彭越安享王爷的快乐时光时,一场无妄之灾很快便席卷而来,并最终要了他的命。

原来刘邦在登基建国后,便着手削除异姓诸侯王,而占据四十余座城池的彭越,自然便成为刘邦削藩的对象。而正在此时,梁国的太仆因为得罪彭越要被杀,便畏罪潜逃至长安,向刘邦诬告彭越准备谋反。刘邦听到消息后大喜过望,马上便派人以问责彭越为借口,对其实施抓捕。

彭越因“谋反”被捕,并被流放到青衣县

对于朝廷使者的问责,彭越一头雾水,本想着辩解一番,但还没来记得张嘴,便被随使者而来的特种兵抓捕,一路押解到洛阳(“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引文同上)。不久,彭越“谋反”的罪名坐实,有司要求朝廷处决他,但被刘邦“宽赦”为庶民,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虽然被废为庶民,但至少保住了性命,如果聪明、识相一点,就应该俯首认罪、欣然上路,然后等待转机,但绝不可以立刻辩解、求情,给刘邦留下抗命不从的口实。然而彭越虽然已是一大把年纪,但依然天真的很,最终因为多说了一句话,被刘邦剁成肉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彭越在吕后面前多嘴,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原来彭越被押解上路,走到郑县的时候,恰巧碰到准备从长安赶往洛阳的吕后。彭越见到吕后,真好比苦命孩儿见到娘亲,将心中的委屈一股脑地向吕后倾诉,力陈自己的清白。彭越在为自己辩诬后,又请求吕后向皇帝进言,允许自己回到故乡昌邑。让彭越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句“多嘴话”要了他的命。

在吕后看来,彭越想回到老家的打算,实际上属于贼心不死,意图东山再起,如果让这个“祸害”继续活在世上,将使帝国永无宁日。所以对于彭越的请求,吕后假意答应下来,并带着他一起到洛阳。但见到刘邦后,吕后便替他分析留下彭越的危险性,力劝他斩草除根。

刘邦将彭越处以醢刑,并诛灭其三族

刘邦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诛杀彭越并灭其三族,时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事后,刘邦为震慑诸侯,还把彭越施以醢刑,剁成肉酱后让他们分食,实在是残忍至极(“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见《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一位盖世无双的名将、汉朝开国元勋,因为多了一句嘴,竟然被皇帝剁成肉酱,这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更多文章

  • 韩信怎么样才能反杀刘邦,得到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杀韩信全过程,韩信怎么帮刘邦打天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

    韩信一开始是追随项羽,但是并没有得到项羽的重视,于是他就投靠刘邦,刘邦惜才,封韩信为大将,当然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为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逐步增大了自己的力量,后来刘邦夺取韩信帅印,亲自率领56万大军和项羽3万精兵对战,结果还战败了,只得仓皇的逃回荥阳,所以在军事方面,刘邦根本就不能和韩信比

  • 刘备错失的4位盖世奇才,得其一可安定蜀汉,全得则可以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错失的三位将才,刘备的五大谋略,刘备的生平功绩

    刘备开创的事业之所以不及曹操,究其原因,跟谋臣良将数量不足有很大关系。其实,刘备的身边曾聚拢过不少奇才异士,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最终都离他而去。其中,有4人的能力非常出众,毫不夸张地讲,只要能得到其中的一位,便可以安定蜀汉,而如果能“集齐”的话,则必能完成统一天下的目标。这4位盖世奇才分别是:田豫

  • 出身于水贼的三国猛将,曾率百余名骑兵夜袭曹营,被孙权比作张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辽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张辽击败孙权十万大军发生在哪里,三国将领张辽简介

    东吴虽然在三国当中最“低调”,但国中人才济济,天下闻名的谋士猛将并不在少数,常让人有种“锦绣文章之乡,亦有如斯虎将”的感慨。在这些威名赫赫的猛将当中,甘宁算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那么,甘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甘宁出身于水贼,经常以抢劫商船为生甘宁字兴霸,汉末巴郡临江(今重庆市忠

  • 史上无名无姓的太监,他犯下一个小失误,却改变了整个汉朝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最有名的太监,汉朝末年十大太监,历史上最牛的三个太监

    刘邦去世之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他的母亲吕雉太过强制,直接架空了他的皇位,吕后为了笼络其他刘姓的皇子,就从宫中释放一批宫女,把她们赏赐到各地,其中有个叫窦漪房的宫女,听说能够离开皇宫,她就向管理分配名额的太监贿赂,希望自己能被分配到赵国,这样离自己的家乡比较近。史料记载:"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

  • 汉末三国头号阴谋家,用一条狠毒计策害死主公,并开启超级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末三国人物汇总,一张图看懂汉末三国,汉末三国是一个怎样的乱世

    作为互不相容的两大势力,外戚与宦官间的争斗贯穿东汉帝国的始终,并在汉少帝时期达到巅峰,其最终的结果是宦官、外戚两败俱伤,朝廷则被军阀董卓控制,汉末三国大乱世就此开启。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罪魁”,明着是大将军何进,而实际“策划者”却是头号阴谋家袁绍。那么,袁绍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

  • 曹操手下一支最特殊的生力军,只效忠他一个人,曹操死后立即哗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手下最忠诚的将领,曹操手下的全部武将,曹操最信任的大将军

    魏武帝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诸侯、一统中原,靠得就是“足食足兵”的原则,而“足兵”的要义,便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属于曹操的军队来路有很多种,其中有一支生力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自组建之日起便独立成军,终身只效忠曹操一人而已,在他死后立刻哗变逃散。这支“奇葩”的部队,便是名声赫赫的青州军(又称青州兵)。

  • 纺织女工因貌美成为皇后,欲做“吕后第二”,结果在睡梦中被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时期谋杀吕后,历史上吕后的真实故事,吕后的悲剧故事

    吴大帝孙权好内宠,一生妻妾甚多,并且都是姿色绝美的女子,但她们最终的结局却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说相当凄惨、凄凉。作为唯一在生前被册立为皇后的潘氏(大皇后),便是其中的典型。潘氏是会稽郡句章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父亲是本县小吏,因犯法被处决,而潘氏则与姐姐一起,被没入宫中的织布坊做奴婢。据史书记载,潘

  • 浅析蜀汉灭亡:人心向背的结果,也正是“天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傅子》)。的确,纵观三国,蜀汉曾经地跨荆益,人才荟萃,三国九条好汉有其七,卧龙雏凤兼而有之(水境先生言:“卧龙雏凤,得之其一,天下可安”)。按

  • 李夫人临终之时,为何不肯见汉武帝最后一面,其中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夫人死前不见汉武帝,汉武帝与李夫人对话,李夫人晚年不让汉武帝看

    盛世美颜,绝代佳人《汉书》:“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有人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女人要想征服男人,除了才华出众外,就要有

  • 曹丕称帝后,残酷迫害曹植?看福利待遇,就知道曹丕是在保护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丕到底有没有杀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曹丕曹植七步成诗

    曹丕从前代兴亡中吸取教训,实施的苛禁宗室政策不断受到儒家政治哲学观的批评。苛禁宗室政策,不仅成为后人指责曹丕无容人之量的口实,而且将其作为曹魏迅速衰亡的主要原因。其实,曹丕苛禁宗室政策的产生和实施乃当时政治现实使然,是经长期酝酿和政治考量而推行的稳定统治的措施,绝非仅仅出于个人恩怨而为。苛禁宗室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