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也曾是霸主,越国为何没成为战国七雄,其结局如何?

勾践也曾是霸主,越国为何没成为战国七雄,其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09 更新时间:2024/1/23 4:46:48

[var1]

虽然吴国在与晋国的会盟中,争夺霸主成功。但此时吴军疲惫,国力空虚,已经无力回击越国,于是吴国遣使携重礼与越国媾和。才勉强要回了都城。

当然了,这时勾践也不确信自己能直接干掉吴国,所以,还是走保险策略,先议和。

四年之后,公元前478年,不思进取的夫差再次被越国打败。自此一蹶不振。

又过了五年,前473年,看到时机成熟,越王勾践再次率军围困吴国。几个月后,攻破吴城。勾践本来想把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但夫差保持了自己最后的尊严,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后悔未听吴子胥之言,以至于陷到这个地步。"于是拔剑自刎,吴国完全灭亡。

[var1]

灭掉了曾经的霸主,越国自然也就成为春秋时期的新一任霸主。

在前期,越王勾践积极开展与中原各国间的往来,并迂都琅琊,为后来越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可惜好景不长,在经过几代以后,越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越国呢,地处南方,现在中国南方的繁华绝对比北方要强,但在当时,南方是属于蛮夷之地。所以呢,耕地少,人口少,兵员也少。这和当时的北方就不太可比。晋国,秦国等都是可以组织起多路军队的,由将军带队征伐,而越国,吴国这种国家,基本上就是一路大军,国王亲自带队冲锋。虽然吴越凭着武力,在春秋后期也曾称霸,但他们的称霸,其实是和晋国,秦国并列的霸,吴越的霸,基本上也就是在南方的几个小国之间霸一霸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越国的人才自然也是十分缺乏的。到了勾践灭掉吴国后,更是范蠡出走,文种被杀,仅有的几个人才,没了。其他的人一看这情形,那自然也不会再来。就这样,随着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随着北方各家开始改革发展,人才缺失的越国也开始拉开和其他大国的距离。

当然了,单纯的人才缺失,也不是越国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越国内部不稳,接下来接连几次的内乱,把越国的大好前途完全葬送了。

勾践死后,前两代传承也还正常,勾践的儿子鹿郢,孙子不寿顺利的延续着越国。到了不寿的儿子朱勾这里,他直接干掉了他的父亲不寿,自立为王。尽管朱勾在位期间一度把越国发展的比勾践在位时还强盛。但他的篡位为后代埋下了伏笔。

朱勾死后,翳即位。很快的,翳的弟弟豫开始使坏了,他一连谋害了三个王子,然后挑唆翳,企图除掉太子诸咎。虽然此兴趣被遭到越王翳拒绝。但身为太子的诸咎却十分害怕。他担心自身被害,索性率领军队赶走了豫,又包围王宫,发动宫廷政动。越王翳被诸咎杀害。

几个月后,越国人又起内乱,杀死太子诸咎。一些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王。

而目睹了多次宫廷政变和杀戮的错枝也是对于王位心惊胆寒,不愿意继位,就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

追随而来的大臣,看到久劝不出,就以烟薰的方法迫使他出来。

就这样,错枝在万般无柰下,即位为越王,之后他似乎也在力求逃离此王位。

而越国旧地的越人不甘让吴人操纵越国政治,于是在越王错枝二年(前373年),留在越国故地的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又攻入吴地,废黜了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无余)为越王,号称莽安。

越王无余十年(前363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无颛为越王。

就这样,不到十年时间,宫廷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四代君主或被杀,或被废。 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无颛虽然想恢复越国旧时的荣光,但他也只是有心无力,在位18年去世,其弟无彊继位。

无彊三十七年(前333年),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不看看自己有没有实力的无彊竟然想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而当时齐威王在位,于是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

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彊呢,竟然被齐使说动了,转头就去讨伐楚国了。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正好越国的挑事给了他们充分的伐越理由。于是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彊。而齐国呢,也趁机将越国的其他。

由于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即闽越王和东海王。是但他们建的这种国,已经和越国勾践时期,远远不能相比了。已经完全没有了称王争霸的理想,更没有统一战国的思路。这两个小国,在战国七雄的夹缝中一直生存着。直到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他们分别是越王无彊长子玉与次子蹄的后裔。他们都自去王号,成为郡长,秦朝把他们这地方设置为闽中郡。

后来楚汉相争,他们先投靠项羽后辅助刘邦。

[var1]

汉王五年(前202年)时,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这地方称王,建都在东冶,继续越国的奉祀。汉惠帝三年(前193年),朝廷又认为闽君摇的功劳多也很大,他的百姓也愿意归附,于是就立摇当了东海王,建都在东瓯,世俗之人称他为东瓯王。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东瓯请求把全国都迁徙到中原去,于是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原来,居住在江淮一带。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闽越余部也完全归入汉朝,民众迁徙到了江淮一带居住。

更多文章

  • 芈月传:芈月在楚国时懂得明哲保身,为何一到秦国就变傻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芈月在楚国的时候,芈月传芈月是怎么到秦国的,芈月母亲是楚国兰陵人吗

    [var1]她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还是想通过装傻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1:楚国的芈月很会取悦芈姝芈月在楚国时,很懂得利用芈姝来做自己的护身符,如果不是芈姝几次以命相护,芈月恐怕早就被楚威后迫害致死了。即便足智多谋、又人脉宽广的莒姬也救不了她。芈月在楚国的主要靠山就是芈姝,芈月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

  • 秦国攻灭六国之后,关东六国的八位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灭六国哪国最惨,秦国统一六国的名将,战国七雄秦国为什么只灭了六国

    [var1]1、韩国:韩王安先被软禁于陈县,后因新郑叛乱被杀。至战国末期,韩国已经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国家,韩王安虽然不愿做亡国之君,却也已经很难扭转局面。在李牧击败秦军之后,在赵国使者的劝说下,韩王安选择倒向赵国,意图联手抗秦,秦王政得知后派李斯出使韩国,韩王安拒不接见,结果惹怒了秦王嬴政。秦王

  • 三晋迁都对战国局势有何影响?放任了秦国崛起,为自己撅好了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大战三晋,三晋不分家秦国还能独大么,秦国迁都哪一次最重要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北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随着牛耕和铁器的普遍推广,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大片未曾开垦的土地变成了良田。这些新

  • 历史之谜:实现了大一统的秦王朝为何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王朝简介,秦王朝的历史传承,秦大一统的措施

    [var1]如果没有《大秦赋》及其热播,很多人未必会关注到这部大剧的文学版基底——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篇幅最长的小说巨著《大秦帝国》(孙皓晖著、全书超过五百万字);当年斥巨资买齐这部巨著的人们,不知有多少真正读完的;读完的,又不知有多少再去拿着小说讲的故事去对照对照历史的……只看了《大秦赋》的很多很多

  • 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成了春秋一霸,为何战国七雄中没了它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怎么样了,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卧薪尝胆的机会,以及夫差最后的去向。咱们今天再来聊下,春秋时被称为“五霸”之一的越国,为何没混上战国七雄。号称霸王‍‍根据《史记》所书,勾践在偷袭吴国成功之后,接手了吴国原有的地盘,纸面实力达到了一个巅峰,以至于他有资格北进中原,和其余诸侯开联欢会(会盟),并得到当时已成傀儡的周朝王室颁发的小红花(

  • 刘邦征韩王信余党归来,为何顺便临幸了赵王的美人?忍不住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和韩王的关系,韩王信与刘邦,刘邦御驾亲征韩王历史意义

    美人,在秦汉的语境中,不是“美丽女人”的意思,而是帝王嫔妃的一个等级,是帝王众多侧室的一种,侧室是妻的一种,地位远低于正妻。也就是说,刘邦临幸了赵王张敖的某一个媳妇,而张敖的正妻是刘邦的女儿。为什么刘邦要临幸张敖的某一个媳妇,是长时间的军旅生涯把刘邦憋坏了,等不及回都城长安,就要在赵国发泄一番吗?[

  • 十六国时期:中国历史上黑暗的135年,却诞生出4位超一流军事天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十六国时期有哪些厉害的人,十六国时期谁最厉害,十六国时期的战神

    [var1][var1]在这个时期涌出了一大批的名将,他们分别都拥有着超高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在这个乱世下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首先第一位是慕容恪,他是十六国十大名将之首。年仅十五岁的慕容恪就已经开始带领军队,他在作战中经常能够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比自己实力强的军队。虽然幼年的时候不被自己的父亲喜爱,

  • 历史真相,晋国最伟大的晋文公,却是三家分晋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文公的晋国领土,晋文公导致了晋国分裂,晋国历代国君晋文公

    [var1]三家分晋晋国最初的国号是唐国,后世的李渊在晋阳起兵,建立大唐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唐朝最伟大的君主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晋国最伟大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可就是这个晋文公,却种下了三家分晋的种子。说到这里,也许您有个疑问。明明是三国分晋怎么能说三家分晋呢?在周朝,天子之地是为邦,故而

  • 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为何宁愿投江,也不愿学张仪苏秦另投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投江的故事简短20字,屈原和张仪谁厉害,大秦帝国屈原投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借此遍览楚国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写下著名诗篇——《离骚》、《九歌》、《天问》等。然流放时间之长、路途且远,一位热血好男儿,也巍巍老矣。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国都郢都被秦武安君白起所破,楚国已亡,屈原愤懑交加,于农

  • 历史上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名气都小,还不如不是晋国人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国和司马懿的关系,晋国是司马懿建立的吗,晋国史和晋国通史

    今天就解决这两个问题: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晋国的名气都这么小?[var1]▲司马懿剧照一、历史上有多少个晋国晋在历史上可算是抢手的名字,从周朝时的晋国到五代的后晋,再到今天的山西简称晋,很多国名、地名都喜欢这个字。如果不算曹魏分封的晋国这种,没有割据之实的"晋国",历史上帝王诸侯级别的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