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2次东征日本为何失败?3个字就能解释清楚

忽必烈2次东征日本为何失败?3个字就能解释清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4/1/24 0:57:58

忽必烈即位后,顺利解决了高丽问题,随后他按照中华传统和惯例,从1266年至1273年,8年间共派出5批使臣,赴日本招抚,要求对方纳贡称臣,结果都没有得到日本的肯定答复。

恼怒的忽必烈,于1274年下令第一次东征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时代,闻报后在沿海岸口布设军队,在如今的日本九州福冈博多湾等地,与少部分登陆的蒙古军队发生了战斗。但是,蒙古军的大部队因为遭遇强台风,战船多数被毁,登陆和没登陆的人马,最后只好匆忙返回。

第一次东征失败,忽必烈一边忙于南的战事,一边再次派使臣前往日本。有了首战胜利的信心加持,镰仓幕府这次毫不客气,把蒙古使臣斩首,只留下一个小兵,让他把其他人的脑袋捎回去。见到一堆脑袋,忽必烈彻底怒了,决定无论如也要拿下日本,为此专门建立了“征东行省”,目的就是征讨日本。

1281年的夏初,忽必烈组织2支远征开始第二次东征。一支从合浦(今韩国马山)出发,主将是曾经参与首次东征的将军忻都,率部4万人,战船900余艘;一支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发,主将是南宋的降将虎,率部10万余人,战船3500艘。

2支东征大军整装渡海中,夏季强台风大起,摧毁了无数渡海的战船。最终,14万大军生还者不足3万人……终其忽必烈一生,这是他唯一的惨败。对此,日本则开自我吹嘘的模式,把台风美化包装成所谓的“神风”,认为有“神风”的保佑,日本将战无不胜,并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炮制出“神风突击队”。

强台风也好,“神风”也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忽必烈的大惨败?

蒙古大军东征日本前发动的所有战争,全部是纵横于内陆平原,依靠马上骑射打天下,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所以,第一次东征有些勉为其难,少部分部队抢滩之后,没有守住滩头阵地,蒙古的后续大部队在无法顺利登陆的情况下,最终因强台风的到来而败走。

虽然第二次东征时,忽必烈有了南宋水军的帮助,但是南宋水军更擅长的是内海、内湖的水战,对于跨海作战同样经验值为零。因此,在东征日本时,所驾驶的居然是没有龙骨的平底船。

平底船有较大的载重量,在兵源携带上有充足保障,但是因为吃水线较浅,稳定性差,只适合在内海、内湖作战,根本承担不了跨海作战的需求。尖底船则吃水量较深,船体大部分可深入水下,稳定性较高,更适合渡海渡洋。

蒙古大军第二次东征日本,连平底船、尖底船的各自优劣都没搞明白,14万大军就这样奔袭日本了。不要说遇上台风,能不能安全登陆都是问题,何况面对强台风时,这样的平底船自然不堪一击。

当然,在东征时间和战机的选择上,忽必烈也缺乏谋略和算计,既然有了首次的失败教训,为什么第二次依然选择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或许,他只想到东南季风对大军驾船行驶带来的好处,没想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更多文章

  • 崇祯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凭什么敢在遗书里大放豪言,称臣子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昔日庄严肃穆的北京城一片混乱,崇祯皇帝朱由检见大明大势已去,于是安排好了身后事,前往煤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了,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崇祯帝吊死前咬破手指,以指代笔在蓝色袍服上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

  • 朱棣比朱允炆更适合,为何朱元璋宁愿杀功臣,也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棣,朱棣和朱允炆谁的能力强,朱允炆为何不杀掉朱棣

    关于朱元璋屠杀功臣,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一种是,他屠杀功臣,是为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性格温厚软弱,他怕朱允炆做上皇帝后,驾驭不住这些功臣,于是在自己还健在的时候,对功臣展开了清洗,帮助朱允炆清除威胁。读明史我们能发现,朱元璋并非一上台,就对功臣展开了杀戮。即使在朱元璋当皇帝的前期,有一些功臣被朱元

  • 南宋中兴十三战之赵撙复蔡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蔡州是现在什么地方,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跑到诏安,平蔡州三首

    上次,咱们讲了茨湖之战,在完颜亮策划的这次大规模南侵之战中,四路大军的西线、中线都属于牵制,可即便如此,南宋方面也不能不管,毕竟人家大军压境。中线战场,吴拱出场,在茨湖水战中,宋军冒出了不要命的史俊,一通大砍大杀,直接击溃了刘萼的水军前锋。而这刘萼也是个怂货,眼看吴拱不好惹,干脆退回了蔡州,当初在完

  • 忽必烈本来与王位隔得很远,他找到一条怎样的路,最终曲折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忽必烈怎样继承王位,忽必烈传奇1-52集,铁木真和忽必烈

    (忽必烈)建功立业的思想,在蒙古帝国的黄金家族中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支撑蒙古帝国能够横扫欧亚,建立超级大版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同时,成为蒙古草原上的“王”,对于每一个黄金家族的子弟来说,都是他们的终极梦想。忽必烈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这样的梦想当然也是有的。但是,忽必烈想要成为蒙古大汗,其实是相当

  • 妲己背了千年“黑锅”?一件殷商文物出土,揭开了真实的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妲己历史面貌,揭秘妲己的真实面目,历史上的妲己是白色狐狸吗

    我们从一件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可以看出,苏妲己并非是史料中记载的祸国殃民的女子,我们不能说商纣王因为非常喜欢苏妲己,就将商朝灭亡的原因归结在她身上。根据这些印刷出土的甲骨文描述:商纣王曾经平定了一个苏氏部落,当时苏妲己就是纣王从中得到的战利品之一,也就是说苏妲己也只是一个受害者,姬昌即位后,西伯侯迅速强

  • 武王灭商,为何不对纣王斩草除根,却为三监之乱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王灭商的重要证据,纣王为什么要杀武王,武王灭商的真实事件

    《史记》关于周武王姬发灭亡殷商以后,是这样记载的:武王把殷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又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从这段记载里说得就很清楚了,武王灭商,只是把纣王帝辛打败并逼迫他自杀了,按史书上的记载,武王除了首先安排殷朝的遗民外,还让召公把箕子从牢里放了出来,又让毕公释放了被囚禁

  • 为何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四十万人后,却在第二年击败秦国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事实上,并不是秦国没有发动攻赵之战,而是在发动攻赵之战时,被赵国击败了。那为何赵国在第一年损失四十万青壮后,在第二年还能击败强秦,并造成秦国三十万人的损失?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国即发动攻赵之战,但与长平之战所不同的是,这次领军的不再是白起。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于是邯郸之

  • 重耳作为晋国继承者,为何要把王位让给他人?原来这是个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国重耳简介,重耳是怎样登上晋国王位的,重耳会回晋国当国君吗

    [var1]在晋国献公去世之后,晋国就发生了一场权力的斗争。晋国的中大大夫里克为掌控晋国大权,就进行政变杀害了献公宠妃骊姬以及她的儿子晋国公子奚齐。之后,晋国的几位君王有相继被害;导致晋国各个势力开始为晋国王位进行较量,晋国的混乱也就由此展开。这其中较量的各势力相互纠葛,复杂程度可谓是难以难以想象。

  • 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缺少战略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背后的血泪史,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太平天国为何能坚持十几年

    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自开始的时候,便有着一个致命的缺憾,那便是,从始至终都缺少战略家。这中间的洪秀全、杨秀清显然,缺少明确的战略眼光。要不也不会在建都之初,便置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而不顾,选择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这样的表现,所映照的则是太平天国缺少一个固定的战略。当然,太平天国并不缺少将才,但

  • 正视历史,乾隆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乾隆被列为昏君,乾隆是第一昏君吗,乾隆早期算明君吗

    乾隆“宽严相济”的为政措施,给他的坐稳江山,取得巨大功业带来了巨量的福利。乾隆刚上台的前13年里,为政措施以宽为主,缓和了雍正时期的时候紧张、高压气氛,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实际上对稳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也是相当有成效的。乾隆13年后,乾隆施政以严。宽严相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乾隆25年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