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高炽和杨士奇解释自己独断的原因,是何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

朱高炽和杨士奇解释自己独断的原因,是何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90 更新时间:2024/1/9 3:42:09

明仁宗朱高炽在接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后,对士奇说:“把当地的税粮免除一半。”杨士奇赶紧答道:“这个还是跟户部工部说一下吧?”我就在想,这个杨士奇竟然拿皇帝的话不当事,还提出来对下属说一下的建议,不禁想问,这个大明朝到底是谁说了算的?但是如果真的了解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话,就会打消这个疑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1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的作用

在明朝的时候内阁制也就是皇帝的智囊团,虽然最后的决策在皇帝,但是对于智囊团的建议和意见,皇帝还是很在意的,这一点在“仁宣”两朝很是盛行。毕竟皇帝对于国家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特别是对于国家的税收使用情况和具体的执行情况。

内阁作为一个为皇帝出谋划策的机构,往往能想到皇帝不能想到的地方,或者能够查漏补缺,这是最重要的作用,杨士奇的这个建议,虽然没有被采用,但是并不是说智囊团没有用,而是在特事特办的情况下,皇帝的决定更能很好地处理问题。

2面对内阁的质疑,说明他们只是站在一个方面看问题,作为皇帝,给出解答或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杨士奇提出通知下户部和工部,并不是说对皇帝命令的怀疑,而是出于对朝廷事务的慎重处理。这一点朱高炽还是很明白的,因此并没有埋怨或者责备杨士奇,而是说:“救民就像救火一样,不能够迟疑的。如果把这件事情交给户部和工部处理,那么他们一定会考虑很多因素在里面,最后决定好这件事的时候,最佳的救助时间就过去了。”

仁宗朱高炽对于这件事的处理还是很恰当的,自己“独断专行”一次,救得是天下的百姓,自己的子民,对于自己的责任,他没有后退,“仁”也是有原因的。

3内阁制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也有他的弊端。

朱高炽进行特事特办,说明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知道内阁的局限性,那就是保守,以守成为最大的目标,这一点也怪不得内阁这些人,毕竟上面还有皇帝,处理不好事情,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

因此在处理特事特办的事情的时候,一家之言或许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朱高炽为什么没有经过内阁商议直接下命令的原因。

朱高炽在位短短的一年就驾崩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被上了“仁”的庙号,不得不说,朱高炽在对待百姓方面做得很多,在朝廷下达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情上做的也足够多,才有了这种高荣誉的待遇。而今天说到的这件事情,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穿着补丁衣服前来,朱元璋:罢了,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朱元璋为了实行中央集权,在后期大肆清除开国功臣的做法,也让他背负了许多骂名。在朱元璋晚年,当初与他共同开创大明朝的“兄弟们”已经十不足一,甚至连他的亲外甥都险些被他斩杀,所幸被马皇后穿一件破衣所救。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的亲外甥下手?马皇后这件衣服又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左右朱元璋的决定?故事还要从头

  • 宋朝粮食陈化的原因有哪些?政府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产量最高的粮食是什么,宋朝粮食储备方法,宋朝的粮食是什么

    由于宋朝是在战乱之中建立的,所以宋朝时期的农业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非常的差,所以宋朝时期人民的吃饭问题就更加的迫切,面对粮食陈化就更加的重视,宋太宗曾经就说过“国家大本,食足为先。”为了防止粮食因为陈化而浪费宋朝政府推出了非常多的解决措施。一、天灾导致的粮食

  • 明朝建国,衍圣公左右逢源,朱元璋鄙夷道:你家都当几十代汉奸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如何对待衍圣公,衍圣公现在叫什么,衍圣公孔令怀

    每个朝代开国,紧要之事就是要找到孔氏后裔,并加以封爵、进官,以笼络天下士人。在宋、金对峙时期,甚至同时出现过两个衍圣公。可见孔氏后人这块金字招牌,对封建王朝的重要性。公元1267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忽必烈也在第一时间按前朝惯例,册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鉴于孔氏子孙左右逢源,金来降金,蒙来降蒙

  • 明代底层宗室的艰辛:三十未婚,乞讨他乡,甚至不惜勾结蒙古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同时规定后世子孙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只能在封地安享一生。没成想这些宗室日后却成为朝廷极大的负担,地方上为祸一方,财政上吃垮了国家经济。朱元璋剧照明代中后期,宗室人口急速膨胀,导致一省之粮“犹不足以供禄米之半”。没有禄米怎么办?拖欠呗!越欠越多,越欠越久,长者多数年。又不能从事其他工作,只能

  • 文臣上位,武者没落?浅析宋朝初期的“文武之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所有文臣排行,宋朝文臣的地位,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

    可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实行这样的政策,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皇权也更替频繁,相比较政治而言,武装力量才是皇权的根本,拥有军权也就拥有了皇权。当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政策区别于任何一个朝代,直接导致了宋朝的历史地位也颇受争议。一、黄袍加身,对武人的警惕1.多次见证禁军拥立唐朝

  • 探析范仲淹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中所起到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范仲淹北宋前期还是后期,北宋范仲淹的一生,北宋时期范仲淹做了什么贡献

    上行下效,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北宋官场逐渐形成了不知变通、因循守旧的风气,对于统治者而言,这样的官僚体系有好有坏。好处自然就是官员都满足于现状,没有人会想着造反,但坏处就是这样的官僚体系并不能做多少实事,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范仲淹就是北宋中期思想和政治变革的先驱者之一。北宋统治者自身

  • 张居正身后事:死后险遭刨棺戮尸,长子被逼自尽,家人饿死十余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自明神宗登基后,在神宗母子的支持下,张居正强力推行改革新政,为大明延长国祚数十年。凭此不世之功,张居正生前也被赐予无以复加的恩宠。但是张居正的结局并不完美,在他死后不久便遭到朝臣倾轧,皇帝的反噬。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张居正死后,张氏一族受尽屈辱,兄弟、诸子被流放。可怜张居正一代名臣,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 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懂事端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为啥要斩送粥的宫女,朱元璋一生批了多少奏折,朱元璋连夜批奏折

    朱元璋的人生可谓是非常的励志,要知道,许多能够成为皇帝的人,是因为出生于皇室,所以才有资格去与自己的兄弟进行竞争,夺取最终的皇位继承权。但是,朱元璋就并没有这样的命运,他出生于贫寒人家,但是却用自己的力量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他常常批奏折到深夜,但是有一天却不同于

  • 圣人王阳明百年之后的家族丑闻:子孙为争袭爵位,相争二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四大圣人王阳明,为啥说王阳明是千古第一圣人,王阳明的家族史

    直到隆庆二年十月,王守仁嫡子王正亿袭新建伯爵位。断承四十年的新建伯爵又回到了王守仁子孙手中。王守仁家训,图侵删关于“新建伯”爵位坎坷的封爵始末。波折诡谲的王守仁“新建伯”之封!历经三位帝王五十余年争袭事件的爆发万历五年,第二代新建伯王正亿卒,有二子,长子承勋,次子承恩。王正亿嫡长子王承勋袭爵,如此传

  • 圣人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平叛:“断藤峡”攻心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阳明大藤峡平叛经过,王阳明走出逆境,王阳明最强攻心术

    王阳明像,图侵删王阳明出征两广思恩府岑氏,是从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就开始世袭思恩知州。正德元年,朝廷开始对思恩府推行“改土归流”,以朝廷流官,取代岑氏的世袭官制。世袭了四百五十多年的岑氏子孙,当然不满朝廷此的举动。由此引发了岑氏后代一系列的反叛行动。其中岑孟在嘉靖五年反叛明廷,史称“岑猛之乱”。由都御史